偶然,在综艺剧场中看了一期《梦想职达》,这是一个为年轻的求职者提供更广阔的求职平台,同时帮助企业更好地挖掘人才的节目。
看到一个女子,25岁,长得十分好看,有气质,会说话,开口就吸引了全场的企业高管,上半场大家都想争夺这个人才,可是当下半场问及职场经历时,女子骄傲的说自己跳槽过二十几个公司,不论是文职类、培训类或是销售类的工作全部都做过。
有老总问其为何没有明确目标,女子回答说跳槽都是妈妈的建议,不能回家太晚,不能在外应酬,不能离家太远,不能工资太低等等。
最终没有企业为女子亮灯,问及原因,大家都说此女子中其妈妈的“毒”太深。
这句话意味深长,事后采访才明白,老板们是觉得她虽然有能力,但没有定力。她并不知道自己要为什么而工作,计划在工作中得到什么,而只是不断放弃工作。然后还要用妈妈作为借口来交一份很漂亮的职场失败试卷。在职场奋斗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明确自己在为什么而工作,在工作动机上模糊,到最后只会一事无成。
巴菲特喜欢与年轻人打交道,他对于年轻人刚进入社会,却不能明确自己工作目的的情况也很担忧。
曾有个28岁的哈佛毕业生有幸能与巴菲特有过一次谈话,将要步入社会的他在学习上一直都很不错。
巴菲特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
年轻人回答说,“可能读个MBA吧,然后去个管理资询的大公司,简历上看着漂亮点。”
凡是已经成功或是正走在成功这条路上的人看到这里都会觉得十分疑惑,为什么一个这么优秀的年轻人在关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上显得如此随便?弄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为什么而工作,竟只是为了达到一个让自己的简历变得好看的目的?
由此,巴菲特对年轻人这种盲目的行为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才28岁就要去找一个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而努力的工作,甚至你自己都不喜欢的工作,你不觉得这就好像把你的性生活省下来到晚年的时候再用吗?”
别光顾着笑,在现实社会里这类人随处可见。我曾为此组织做过一个相关调查,抽样调查了一百名正在工作的年轻人,通过十道选择与一道问答题询问其具体工作状态。
68%的人对现有的工作不是很满意,觉得上班十分难熬;50%的人上班期间离不开聊天窗口,觉得目前安逸,虽说自己也不明白在为什么工作,可不想改变;40%的人不愿意离开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往更适合或更喜欢的行业。
调查显见,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中目标并不明确,只是为工资而工作,为工作而工作,为老板而工作。没有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工作的人,从工作的最开始就只是忍受工作,其结果无外乎两种:一是习惯忍受,工作中总处于被动状态,不断选择在工作中偷懒;二是无法忍受,找各种借口来通过不断跳槽改善工作状态。
巴菲特说过,“市场就像上帝,只帮助那些努力的人;但与上帝不同,市场不会宽恕那些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人。”职场也等同于市场,它只会留下那些目标明确且朝其不断努力的人。而巴菲特之所以这么成功,也正是因为他时刻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什么,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他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去寻求机会。
高中毕业之后,巴菲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读书,可当他觉得自己在此并没有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的时候,他不顾任何人的反对,毅然在中途转学,前往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并在一年之内获得了经济学的学位。后来,大家都觉得在美国非上哈佛才能学有所成的时候,他放弃了一再申请去哈佛读书,通过多方比较,他看中了有着本杰明?格雷厄姆,一代投资大师在授课的哥伦比亚大学。于是,他认真学习证券课程,毕业时,获得了本杰明?格雷厄姆有史以来对学生的最高评价。
走出校园,巴菲特明白只有待在本杰明?格雷厄姆身边才能更好的将自己学到的投资理念更好的上升到实践投资中去,所以他不断争取,甚至在遭受本杰明?格雷厄姆拒绝,回到奥马哈一家公司做投资营销员时,三年之中,也从不间断给本杰明?格雷厄姆写信,诚恳地希望能到其公司学习,最终本杰明?格雷厄姆接受了他的要求。
巴菲特时常说,自己在本杰明?格雷厄姆公司工作两年的经验是十分珍贵,也是十分有益的,这直接影响着他往后的投资之路。就这样,巴菲特由最开始因为喜欢赚钱带来的成就感而选择投资行业,然后所有的经历都围绕“如何更好的投资”在活动,最后他成为了享誉全球的投资大师。他时刻明确自己的目标,所有的行动都朝着目标看齐,所以他的成功能越来越近。
可是,在我们周遭,大部分年轻人对于自己正在为什么而努力学习、工作觉得迷茫。时常只要上面没有任务布置下来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甚至有些人的工作状态基本是到了上班就很痛苦的开始计算何时下班,感觉只要能不呆在岗位上就觉得特别解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大好的光阴都花费在打游戏、聊天或是等着时间过去之上。
其实,当你想要进入一个公司,要考量的不仅仅是它所给的待遇、薪资,这些物质的东西,更应该考虑该公司的这个岗位对自己职业规划的未来价值所在。因为未来价值远远比现有的物质价值更高。当你明白自己工作的目的,相信你会开始享受这份工作,并拿出十分的热情去对待这份工作。
由此,你才会发现工作的乐趣,获得自己需要的价值,同时,在积累一点又一点促就你成功的价值中你还有附加供养你生活的物质。一举多得,这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