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1600000015

第15章 二、秦之政治学

秦之政治是继承了先秦的政治而发展的。其政治制度一变而成为一种新的政权体系。其政治学说到后来则充满权变,而成为一种学术怪胎。

(一)政治与政治学

政治这个名词在中国古代便已经出现了。《尚书·毕命》云:

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允中,惟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疏》曰:三君合心为一,终始相成,同教于道。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惠施,乃浸润生民。言三君之功不可不尚。

这里的政治二字,是讲由周公、君陈到毕公三人治理朝廷的功绩,政治则是政事的治理。政治便是政化治理。这是周康王时的文书,即约公元前11世纪。

《周礼·地官·遂人》云:

遂人掌邦之野……凡事致野役,而师田作野民,帅而至,掌其政治禁令。

这里的政治,是关于朝廷政策和法令的。上面《毕命》所指的政治是治理,这里则指制度法令。都与政治有关,但不是政治的完全的意义。

春秋战国的政治家和学者谈到政治时,讲过这样的话: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韩非在《五蠹》中讲了上古、中古、近古之后,指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便是讲用先王的办法治今世之民,是守株待兔。

孔子的话中,虽没有政治二字,但是他所说的道,是指执政的方针、纲领,有道是方针、纲领正确,无道便是方针、纲领错误。他所说的政,是指政权。他认为,有道的政权是权力在天子手中,如果在诸侯、大夫、陪臣手中,便是无道。他的政治中包含着礼、乐、征伐,即文、武两个方面的权力。韩非的文章中,政治二字虽未连用,实际也有政治的含义。这便是“先王之政”的政与“治当世之民”的治。政是治民之方针,治是治民的方法,政治便是治民。可见,孔、韩的论述已经包含了政治的基本含义。这便是他们对政治的见解,也可以说是他们对政治学的阐说。以后,汉代的贾谊,说得更清楚,更全面,更辩证。他说:

治国家者行道之谓,国家必宁;信道而不为,国家必空,故政不可不慎也,而吏不可不选也,而道不可离也……

故有不能求士之君,而无不可得之士。故有不能治民之吏,而无不可治之民。故君明而吏贤矣,吏贤而民治矣。故见其民而知其吏,见其吏而知其君矣。故君功见于选吏,吏功见于治民……

故民者吏之程也,察吏于民然后随之……民者,诸侯之本也,教者政之本也,道者教之本也。有道然后教也,有教然后政治也。政治是然后民劝之。民劝之然后国丰富也。

贾谊所说的政治,是国家治理得好。但是,他在论述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提出了道、君、吏、民这几个层次的关系,道是指导思想,治国家的君是体现道的。他是通过选吏来执行道,因此吏必须贤。吏在执行道的过程中要治民。吏贤才能使民得治。而吏贤显示出君明。君、吏、民的关系是,君选吏、吏治民。国家富强的徵结是君明(有道)——吏贤——民治。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很有卓识的观点,这便是“民者吏之程也,察吏于民然后随之”。《荀子·致仕》中说:“程者,物之准也”。《注》云:“程者,度量之总名也。”这就是说,民是衡量官吏的尺度标准。考察官吏要在民中考察,按照民对他的评价及民风来任用。这是一个极富智慧、远见的命题——民者吏之程。此命题用之两千年后的今天,亦不过时。他还指出了道与教与政治的关系。民是国之本。道是教之本,有教才能使国家得到治理,国家治理好了民才能努力工作,这样国家的财力便富足了。就是说,对民要进行指导思想的教育,也就是灌输,让民明白指导思想。

综合古代学者和政治家关于政治学的论述,政治约可包含如下的内容:一是道,即君主治国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孔子来看,那便是儒家思想,是周礼;在韩非来看,是法家思想。二是君,即君主,国家的礼、乐、攻伐均应由君主即天子发出决定。三是吏,是帮助天子即君主治理国家的。四是民,是被治的广大民众。如何治民,有两种,一种是儒家主张的教育,一种是法家主张的严惩。两种方式,都是为了理国治民。治也就是管理。这便是古代的政治学。

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学问。政治是什么?说法也言人人殊,大体有:政治就是马列主义理论,有的认为政治就是阶级斗争,有的说法是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等等。一言以蔽之,政治便是政权的管理。政治学从含义来说,定义纷纭,但是内容大体有:一是研究古今以国家和政府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性质、特点,政府体制的种类、行政、立法、司法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阶级关系、党政关系、民族关系、官吏选任制度、公民的权利义务等。二是研究古今中外各种政治思想,研究古代政治思想与当代政治思想流派,这样便可以知道现代的一些政治思想流派的来龙去脉及其发展。三是研究与政治有关的国际关系、民族关系。四是研究其他与国家政治有关的问题,如法律、民主、自由、领袖、群众的论述。五是探索历史经验教训,提供现代思考。

秦政治学的研究是探索秦对传统政治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秦的学者和政治家关于君、臣、民关系的论述,秦的政体、国体的得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秦的政治学说流派,法律等。

(二)《吕氏春秋》的政治学说

先秦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关于政治的思想和学说,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种是法家的法、势、术的政治思想。他们的政治学说基本的内容是:树立君权的绝对权威,君对臣的驾驭靠的是势和术,主张发展生产,富国强兵,对民要求绝对服从,采取愚民政策,反智反文化,要以君主的法来治理国家,建立君主专制的个人独裁的国家或朝廷。在这种制度下,君对臣像对贼一样地使尽技巧地防着,官对民像对强盗一样地残酷镇压。君与臣,官与民永远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之中,用高压与杀戮维持着其统治。这种统治模式在秦王朝的后期是最典型的。

一种是儒家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政治思想,这种学说主张限制君权,选任廉吏,慎重对民,当然,这都是相对的。他们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系统的统治学说。其意在于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父要有父的样子,子要有子的样子。他们对君与臣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标准,即君贤臣忠。他们认为君有贤君、明君、暴君、昏君的差别,君不贤不明则会被废掉。臣有忠臣、佞臣、弄臣、奸臣的区别,臣不忠会被杀掉。他们认识到民的力量。晋阳武子曾说:“我之不德,民将弃我”。因此,有思想的政治家则认为,利民同于利君。邾文公迁都,史官占曰:“利于民不利于君”。邾子说:“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以后又有孟子的民贵君轻的说法及荀子的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说法。为了治民,要选明吏、廉吏,以保民、安民、行仁政。他们认为,要以德治国,以礼治国,对民要教育,使他们懂得利害。他们把利君与利民统一起来,将君的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统一起来,修身然后能齐家,齐家然后能治国,治国然后才能平天下。将社会的伦理道德与国家治理结合起来。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君与臣、官与民互相比较和谐的国家。法律和惩罚是要有的,但必然先教后罚,宽刑薄赋。这种政治制度,在汉以后的中国君主制度中或好或差地实行了过,以唐太宗与玄宗时比较典型。

一种是道家的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这种思想学说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他们主张无为而治,君无为,臣无为,顺其自然。他们要建立的是小国寡民的社会。这种制度在汉初曾提倡过一段时间,对汉初人民的休养生息社会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其他的政治学说还有墨家的君主专制的尚同说,一切都要与君主一致。村民要与村长一致,村长要与乡长一致,由下而上的保持一致,最后是与君主尚同,即保持一致。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是政治循环的理论,但他对有国者提出的要求还是积极的。管子提出的经济实力的治国思想,其中的衣食足而知荣辱有一定的道理。秦王朝在立国后,采用了阴阳家的五德终始作为理论依据,以代周德;也采用了尚同思想的某些部分,以吏为师;秦的商鞅变法,推行农战的重农思想,也有管子经济治国的某些因素。

春秋战国这些政治思想较之殷周的敬祀上帝、尊天崇祖的政治学说有所进步,而且也是在这种思想发展中逐步蜕变的结果。《吕氏春秋》则是对春秋战国以后的学术思想的整合,在政治学说上也是一样。它的整合不是随意性地杂凑起来的,而是有目的有指导思想有计划地编撰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班固将之列于杂家,实际这部书确也很杂。它没有以一家而废百家,也没有以一家而统百家,而是兼收并蓄。这也显示了吕不韦这位主编的胸襟和抱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斯之谓也。班固说它:“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师古曰:“王者之治,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吕不韦以百家之道来作为君主知识的要求,这种期望是合理的。君主是国家统治范围内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各行业、各学派的君主,而不是哪一个部分人、哪一个团体、哪一个阶层、哪一个学派的君主。他是公权力的象征和体现。君主代表的面愈广愈好,知识面愈宽愈好,才能左右逢源。同时,百家学说,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治国建言的,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提出的建议和主张,对君主治国行政理民都有好处。这也是吕不韦站得高看得远的杰出的地方。

《吕氏春秋》的政治学说之一,是将自然与人统一考虑,充满辩证的唯物论色彩。在谈到乐时说: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生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萌芽始震,凝寒以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于和,和出于?先王定乐由此而生。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皆化其上,乐乃可成。成乐有具,必节嗜欲。嗜欲不辟,乐乃可务。务乐有术,必由平出。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故惟得道之人其可与言乐乎。亡国戮民,非无乐也,其乐不乐。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乱世之乐有似于此。君臣失位,父子失处,夫妇夫宜,民人呻吟,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

由世界的本源是太一,其规律是道。人是自然的产物。这便是《吕氏春秋》关于天之常,地之理,人之纪的理论,也是它考虑人事问题的主导思想。它引申到了音乐,由音乐而引申到君臣、父子、夫妇、民人,得出了必须讲究“天地之和,阴阳之调”的结论。人道与天道有着对应的关系。“凡人者天地之化,阴阳者造乎天地而成者也。天固有哀哐兼废伏,有盛盈?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之理也,而不得不然之数也”。因此,个人的行为,应该循天之道、地之理、人之纪。他讲:“天曰顺,顺维生;地曰固,固维宁;人曰信,信维听。三者咸当,无为而行。行也者,行其理也”。

《吕氏春秋》的政治学说之二是运动的思想。自然界日升月落处在不断变化中,基于它将人与自然联系在一起,人的社会也在变化中。因此,它认为人类的历史也在变化中,这样,治国安民的制度、政策,也应与时俱变,以适应变化了的历史现状。《察今》一篇中说:

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以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这个论题,与战国时的变法人物如秦之商鞅的论述是相似的。国家的政治制度应该随着时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墨守成规,如涉江坠剑者刻舟求剑那样闹出笑话来。

《吕氏春秋》政治学说之三是,君主应该贵公,顺民心。君主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吕氏春秋·谨听》中说:“乱莫大于无天子”。没有天子,群龙无首,就造成国家的内乱不止,人民受苦。所以,君主的产生是必然的。但是,君主的行为,应该法自然,与自然协调。君主应该贵公。《贵公》中说:“昔先王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为什么要贵公呢,因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这一观念,在当时来说,甚至过了两千年来看,都是闪光的思想。对于君主,不必去巴结。而君主自己则应该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即修身。在《先知》中说:“圣人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在《执一》中说:“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下为。”这种要求,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相通的。在当时的战争环境,在秦国正处在秦王政掌权时期,各国君主暴横,而秦始皇帝又有着暴虐、褊狭、自用、荒淫的思想,这一要求自然是纸上谈兵,但是,它对后世那些搞唯心主义的、自我迷信的、又不修身的君主来说是鞭挞,对那些励精图治,自奉简约的君主又是精神支持。

《吕氏春秋》的政治学说之四,是官吏应是忠廉之人。立国有君主,君主设官以治民。官吏是政治制度执行中的关键。那么,选贤任能便是君主的首要任务。《士节》中说:“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因为君主不是万能的。在《用众》中说:“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因此君主应该网罗人才,求贤者来帮助自己治国,这便是用官吏。官吏办事,应该是忠廉的。《忠廉》中指出:

士,议之不知辱者大之也,大之则尊于富贵也;利不足以虞其意矣,虽名为诸侯,有万乘,不足以挟其心矣;诚辱则无为乐生。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国有士若此,则可谓有人矣。

国家的官吏,就应该是不怕死,无私欲,对君主不阿,这才是国之长利。《恃君》中指出:

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德衰世乱,然后天子利天下,国君利国,官长利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所以时作也。故忠臣廉士,内之则?其君之过也,外之则死人民之义也。

阿,记诱清云:“犹私为也”。文中所说的官长的标准,应该内谏君主,外死国事。忠君,应该是大忠,而不要小忠。小忠是大忠之贼。《权?》中举了司马子反,在荆王渴时给以酒,而在临战之时却不挺身而出救王,致王负伤。供酒是小忠,怯战是大不忠。

《吕氏春秋》政治学说之五,是民本思想。由春秋以后,民的地位提高了。孟子有民贵君轻的命题,《吕氏春秋》继承了这一命题而予以发挥。民是国家政治的基础,无民岂有国,所以,吕不韦一反商鞅、李斯的胜民、弱民、愚民的思想,而继承儒家思想,提出了民本思想:“宗庙之本在于民”。《务本》云:

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民之治乱在于有司。《易》曰:复自道,何其咎,吉。以言本无异则动卒有喜。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将众则罢怯,以此厚望于主,岂不难哉。

民为宗庙之本,实际就是国家之本。既然如此,君主处事行政应该顺民心。《顺民》说:“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这是用历史来证明民心对国家成败的重要地位。顺民心,便应该从民欲。从民之所喜,去民之所恶。《用民》中说:

用民有纪有纲,壹行其纪,万目皆起;以行其纲,万目皆张。为民纪纲者何也?欲也,恶也。何欲何恶?欲荣利,恶辱害。辱害所以为罚,充也;荣利所以为赏,实也。赏罚皆有充实,则民无不用矣。

民是很现实的,欲赏而恶罚。要顺民心,就要多赏少罚,重赏轻罚。在文中反对对民擅作威福。“亡国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譬之若盐之于味,凡盐之所以用,有所托也,不适则败托不可食。威亦然,必有所托,然后可行。恶乎托,托于受利。”“威愈多,民愈不用。”战国各国的失国及秦王朝的早亡,难道不是威过了头吗?因此,对民要爱,要进行教育。

《吕氏春秋》的政治学说之六,是军事上的荡兵思想。它认为,国家必须有兵。在《荡兵》中说:

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所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武者不能革,而工者不能移。兵所自来者久矣……争差别之所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故古之贤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作为国家的保卫者,军队是不可少的,但是,“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义兵是天下的良药。所谓义兵,就是“诛暴君而振苦民”的兵。

《吕氏春秋》虽被列入杂家,实际在当时来说,它是一部政治读物。从目的来看,吕不韦在《序意》中讲的已很明白,是为新王作的治国安民的钢领性指导性的文件;从其内容来看,在治国的方面它还提出了关于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外交、节葬、反侈等关于国家应该提倡的和反对的事,有些仍然属于政治学的内容。

(三)帝王术

帝王术是伴随着君王政治而产生的。春秋战国以降,对君主专政治的鼓吹愈来愈有声势。墨子的尚同,商鞅的尊君及韩非的学说,都在使劲地将君主抬上高位,使臣下都望尘莫及,更何况百姓了。于是,伴随着对君主专权便产生了帝王术。

顾名思义,帝王术便是做帝王的方法,但是不全对。关于如何做一个好的君王,殷周以来已经有许多论述。殷周是尊神敬祖的,学者及政治家则用神鬼及祖宗来告诉君王,必须小心谨慎地做一个好王,否则上帝、天、祖先便会降灾给你。这些论述在《尚书》、《诗经》等先秦文献中俯拾即是。春秋战国以后的帝王术与此不同。它是一种邪术、歪术,不能公之于众,带有隐秘性,大约是鬼谷子长于此术。《史记·苏秦列传》中有:苏秦曾习鬼谷子书。“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集解》引《战国策》曰:“乃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鬼谷子》有《揣摩篇》。《索隐》曰,王劭云:《揣摩》、《摩言》是《鬼谷》之二章名,非为一篇也。江邃曰:揣人主之情,摩而近之。其意当矣。”揣摩便是猜测、揣测,陕西方言中便有此词,与今之流行的捉摸人的意思相近。人心难测,人主之心更难测,所以要捉摸。从这方面来看,帝王术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帝王对臣下要捉摸,以探测臣下的忠与不忠;一方面是臣下对帝王要捉摸,要揣摸其心情,以伪装取得帝王的信任。帝王和臣下的关系是貌合神离,互相捉摸,互较心计,互使阴谋,互相防范。他们既有统一的利益,又有因权力而产生的矛盾,这种状况从君主政治进入历史舞台以后,延续两千余年,且互相捉摸已不止是帝王与臣下,而延及到了帝王与臣下,臣下中的上级与下级。官场斗争明争进入暗斗,捉摸不休。这是中国古代君主政治下培养出的具有特色的政治观察,至今不衰。

较早提出术的还是申子。申子名不害(前400-前337年)是著名的法家人物。法家讲法、势、术三个方面,但在各人的学说中则各有所侧重。商鞅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他的著作虽佚,但有辑本。其言论在《吕氏春秋》、《韩非子》中有不少段、句。《吕氏春秋·任数》中,引申不害评价韩昭?侯的话中有:“古之王者,其所为少,其所因多。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为则扰矣,固则静矣。因冬为寒,因夏为暑,君奚事哉。故曰,君道无知无为,而贤于有知有为,则得之矣。”有道家的意味。其实,道家的无为是为了有为,静是为了动。申不害的无为并非无为,而是要以术来运作有为于无为之中。慎到讲君主无为,不依靠贤者,是靠法和法所形成的势。他说:

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是观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往往足以屈贤矣。

他不主张人主尊贤,而要尊法。他说:“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势与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法是主体,以借法的势来吓人,以术行事来骗人。术比势更有欺骗性和隐秘性,因为势可以看到摸到感觉到,而术则是看不到摸不到地使人受骗上当,掉入人家的彀中了。

申不害的术的思想在韩非那里系统化了,发展了。韩非正告臣下,君主好像龙一样,项下有逆鳞,千万不要因为某种原因而拂了逆鳞,那你就倒霉了。他让人臣对君主要小心服侍。他向君主们系统介绍了申不害的权术思想和手段。在《内储说》、《外储说》、《六反》等编中都有。《内储说》上下中有《七术》、《六微》。七术是:

主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作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

六微是:

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于是类,四曰利害有反,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此六者,主之所察也。

后面不但有解释,且有举例。

韩非没有来得及在秦行法、立势、用术。他的同学李斯学会了那一套权变之术,先侍候吕不韦,后服侍秦始皇帝,终于由厕中鼠变成了仓中鼠,作了秦王朝——中国第一代君主政治权力的丞相。他主要靠的是术。他用一篇颇有文采的文章,取得了秦王的信任;他投始皇帝之好,刻石颂功;他提出了焚坑毒计,坑杀读书人,这与他暗害韩非也有某些思想联系;二世夺权时,他助纣为虐;他下狱后,写自己的罪状七条,均是以功为过,倒言反事;二世横行,他献督责之术,以助其奸,火上浇油,残害秦国生民。

(四)秦政治学之影响

政治的学说是学者们提出来的,而使用哪种学说则是当政者的选择。秦选择政治学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由襄公立国至秦献公以前,大体是继承了原产地本地的周的学说,奉行儒家的政治;秦献公尤其是秦孝公以后,主要奉行法家的政治;秦王政到秦始皇帝时期,奉行法家的政治,但又有阴阳家、儒家、墨家等家的政治学说,比较庞杂。杂的原因在于孝公以后秦国强大,东方诸子的徒子徒孙西行待贾;再一个原因是吕不韦召集各方优秀学者在一起编著《吕氏春秋》,对各家学说的兼容和包涵。面对这些思想,秦始皇帝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觉得哪一点好用就用哪一点,于是阴阳家的“五德终始”,儒家的礼、乐,道家的谦冲,法家的重威等,都体现在他的政权组织及施政纲领和文件中了。所以说,他的时代很难说有一个统一的政治思想,有的只是帝王的随意性。

孝公以后秦在对待法家的学说时期,也有不同的偏重。秦孝公用商鞅,强调商鞅的法治一面,一切依法,王公贵族亦不例外,这是法家思想三个组成部分法势术中的“法”。秦始皇帝时期是有法而不依法,凭帝王的意愿和喜怒,免赵高大罪而重用,随便地诛杀一批人,焚书坑儒等等,都是帝王的随意性。帝王不受约束、随意性是哪里来的?来自帝王之位所给予的势。所以,秦始皇帝是行法家思想中法势术中的“势”。秦始皇帝的后期到二世及子婴之亡,法既难依,势亦不足,于是便搞阴谋诡计:沙丘之变、扶苏之死、蒙恬之亡、宗室大臣被诛、李斯之死、胡亥之亡、李斯的狱中二次上书、赵高的指鹿为马,哪一样不是弄些权术来达到或未达到目的?最后,子婴也弄点权术,杀了赵高。这一时期,秦王朝朝廷上下,阴谋累施,诡计累成,君不信臣,臣防着君,互相欺骗,互相猜忌,明争暗斗,绞尽脑汁。这个时期,是法家的法势术中的“术”在秦王的政治生活中起作用。

秦的政治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一,秦建立起的君主政治的一套制度和思想,影响了中国以后两千多年。历代都行秦政法,虽有所改革,本质不变,始终未摆脱中央集权的君主独裁的这一点。不过愈到后来,对这套制度的修补则愈来愈严密,愈来愈完善,愈来愈便于对广大人民的统治,也便于对人民的政治欺骗。这便是基本的国体和政体的影响。其二,秦王朝的政治思想的不统一,给后代帝王对统治思想的选择,提供了空间。汉代作过选择,先是黄老思想,即道家的思想。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以后魏晋的玄学,唐之佛学,宋明理学乃至清代的汉学,无不是在儒学的周围画着圆圆的圈儿,一个又一个的。其三,帝王术的发展,成了一种官场权变之术,形成了中国古代官吏为了保秩保禄而使奸使诈的特色。这是中国古代的官吏中一种非常突出的特点。《新唐书》中有一段记录:

(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

人有唾面,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于是,唾面自干这句话便流传了下来。娄师德是唐代的一位名相,如此教弟,总还是术也。他自己怎么由进士而终于主持朝政,也就可知了。五代的长乐老冯道,历任后唐、后晋宰相,契丹太傅,后汉太师,后周太师、中书令,谁上台,他都是红人,其术道总是玩得十分圆通的了。后来史臣曰:“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字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冯道没有被谥为文忠、文贞之类,而被谥为文懿。秦以后的各代帝王,以其性格、学养、能力、人望等不同因素而用法用势用术,来维系统治;大臣则以其性格、学养、能力、势力的不同而奉着皇帝,防着皇帝。也有君重臣轻或臣重君轻,或皇帝杀臣子,或臣子杀皇帝,或臣子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等的情况出现,均与势和术有关。借势以行术,行术而得势,或势术并施,各乘其能其力,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生动活泼的喜剧、悲剧和闹剧。

同类推荐
  • 古代阵法

    古代阵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阵法》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阵法》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及发展、春秋前十大古阵、几大古代重要阵法、古代历史传记以及传说中的阵法、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等内容。
  •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正是通过文化研究,学院知识分子的智识活动溢出了大学校园之外,也溢出了传统的经典命题之外。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阶级、性别、身份、传媒、大众文化等范围广泛的社会文本,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这就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精英主义乃至文学主义的要旨相冲突,因而带有左翼色彩。本书收集的论文刻写了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最重要痕迹,堪称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文献。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 山河长吟

    山河长吟

    陈长吟写山水写遍了陕西,又写向了域外。从古城西安《长安风度》写到陕南《陕南风韵》,再写到陕北《黄土风物》,在陕西地域之外又写到了《青藏风情》。所写的山,大到名山,小到无人能知的无名山;所写的水,有黄河、汉江这样的母亲河,有村庄的小河小溪这样的流水。
  •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本书研讨了生肖鼠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回到大宋当教父

    回到大宋当教父

    他是温文儒雅的白衣书生,诗酒、红尘、醉风流。他说: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公子倚剑、血衣楼!
  • 众生造化

    众生造化

    离奇的穿越改变的不只是一个少年的未来,还有众生造化!
  • 娇临异界

    娇临异界

    一个学生,无意之中竟然穿越到了异界。在异国他乡,她又将如何生存,又将如何应对异界的种种刁难以及勾心斗角?
  • 九九圣尊

    九九圣尊

    何能这位现代社会的半搭子教书匠抱着一本《聊斋》莫名其妙穿越到一个神奇的修仙世界。种种艰辛,重重困难,处处陷阱。何能克服千辛万苦,经历惊天奇遇,足迹强横跨越九大州,修为逆天提升九大阶,经历九大奇缘,遭遇九大劫难,修成九大神功,炼成九个分身,掌控九大门派,诛杀九大仙人,怀抱九大聊斋美女。九九归一,最终成为天下第一的九九圣尊!演绎了一段“仙缘和情缘同修、功法和美女双拥”的传奇佳话!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 穿越之寻仙问道

    穿越之寻仙问道

    一个地球平淡无奇的学渣,捡到了一枚戒指,当套在手指上的时候却意外的穿越了……在这个行影孤单的未知世界中,看我们的猪脚是怎么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异界中披荆斩棘寻找寻仙之路……书群154700154对本书的走向路线或者想当角色的来群里说说看法意见
  • 神魔之国

    神魔之国

    一款游戏的出现能够改变很多人,是成功的走上巅峰,还是失败的离开舞台。
  • 泪落孤城

    泪落孤城

    她,从小生活在一个自称为是正义的团体里,身为里面的特工,她为那里面执行了一次又一次任务,但是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她也遇见了他们,她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她迷茫了。
  • 《半位面》

    《半位面》

    “您好,少爷。从今天起,我是您的侍从霖雨。”“不用拘谨,叫我林若就好。”
  • 古代皇宫现代皇后(完结)

    古代皇宫现代皇后(完结)

    三流演员穿越成历史上的赫舍里皇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爆笑文,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