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艺复兴与间谍技术
文艺复兴时代也是谍报工作的复兴时代,在这个日趋理性的时代中,欧洲各国开始了民族化国家的建设。在这个阶段中,向其他国家派驻使节成为一种惯例,而所谓的使节多是些披着外交伪装的职业间谍。与古代的使者不同,外交使节们常驻在对方国家中,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情报收集和间谍渗透工作。他们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各国情报系统的工作方式,在彬彬有礼的微笑掩护下,钩心斗角的间谍战开辟了新的战场。
一般来说,派驻到各个国家的使节们要收集的情报犹如大百科全书,所在国的地理资料、政治制度、官僚派系、宫廷斗争、军事实力、武器装备、国库收支、民众情绪等等都是情报目标。这么繁重的任务不可能完全交给使团完成,尤其是所在国内陆的区域出现外交人员的身影是很不合适的。于是各国的间谍们伪装成为旅行者、商队、朝圣者、流动戏班、新闻记者、科学家等身份,对潜在对手进行全方位的渗透侦查。不过最好的间谍来自于敌人内部,尤其是那些君王和高官、将领身边不起眼的仆从、副官、秘书、情妇,甚至是妻儿都成为被拉拢诱惑的对象,他们一旦背叛主人或是己方渗透人员能够成为上述人物的话,都会成为极具潜力的情报来源。
到了16世纪时,常驻的使节已成为固定制度,这种使节制度带来的国际交往关系变化逐步显现出巨大的影响力。1525年,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在意大利战败后被俘,他的对手西班牙国王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理查五世将俘虏押送到马德里。法国王太后是很有政治经验的女人,她派遣信使去和正与理查五世争夺匈牙利的土耳其苏丹苏里曼缔结盟约。理查五世的间谍刺探到这条情报后迅速上报,理查五世派出大批刺客截击法国信使。他几乎得手,但最后还是有条漏网之鱼抵达土耳其。这条鱼就是弗朗特日巴尼伯爵,这是土法联盟迈出的第一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种联盟关系对欧洲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大使馆也逐步成为间谍和反间谍工作交流中心,外交人员经常在大使馆中交换情报,就像是做买卖一样。在英国的西班牙大使经常与英国王室官员和仆从们交换情报,甚至是亨利七世也亲自把英国的秘密情报交给西班牙大使,目的是交换西班牙驻其他国家使节发回的情报。当然,这样做需要两国处于友好状态下才能做到。当亨利八世上台后,西班牙大使的情报交换生意就比较难做了,他立即采取了古老而又速效的办法——向有影响力的英王内侍人员行贿,于是情报再度源源而来。
不光是各民族国家之间派驻使节,躲藏在梵蒂冈的教皇也向各个国家派驻大使,这种大使一般是由红衣大主教担任的。不要以为教皇身边都是忠心耿耿的信徒,安德烈六世教皇在位时,他的枢密大臣奇士齐列尔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理查五世皇帝的间谍。理查五世一方面频繁使用使节间谍,另一方面也大为提防对手的同类间谍。他的大臣加特吉纳拉专门负责反间谍工作,他在怀疑某位外国使节进行间谍活动时,便让手下的间谍去截获敌人的外交信件。而英王亨利八世的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手段更高明,他截获外交信件后立即复制一份,然后再将信件寄给原收件人。到了16世纪下半叶,各国的反间谍机构已经能熟练地拆装邮件,收件人往往不知道邮件已经被别人看过了。
就在这一时期,密码作为保护情报的一种手段被广泛使用。起初,密码并不复杂,只是用符号取代字母,不久后就变得花样百出了,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时代,往往要密码专家们花费数百年时间才能破译。都铎王朝时代的威尼斯大使米凯尔的密码信件直到300年后的1868年才被英国情报人员破译,估计这份情报破译后只能直接送往博物馆展出。
二、滑头的红衣主教
就在这情报工作方法一跃千里的进步时代,一个法国人开始崭露头角。
1606年,年老的保罗五世教皇接见法国留索斯科郊区的主教候选人阿尔曼·波利西。由于这个自称年满30岁的年轻人看起来极为稚嫩,所以教皇问道:“你是否已经达到教会规章所规定的任职年龄?”
波利西立即回答说已经到了,并且奉上自己的出生证明文件,于是教皇为他举行了祝圣仪式。等到就职庆典结束后,波利西忽然跪倒大呼:“教皇陛下,请宽恕我犯了大罪,我还未到就职年龄!”
老教皇愣了一下,忙问那你的出生文件是怎么回事啊?波利西大大咧咧地说那是我伪造的。由于对方有法王亨利四世做靠山,使得教皇不得不放弃惩罚波利西的念头。面对着这个无耻的21岁年轻人,保罗五世坚信这将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滑头。这位波利西就是日后的法兰西首相兼红衣大主教黎塞留公爵,他和他的情报战果然改变了世界。
法国波旁家族成员是卡佩王朝后裔,因为被封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公国而得名。波旁家族的一个分支,法国南部又小又穷的纳瓦拉王国国王亨利四世在长达31年的法国宗教战争中最后获胜,结束了新教和天主教之间连续八次的全国混战,由此开创了法国波旁王朝。虽然亨利出生于新教家族,可是他确定天主教为国教,又执行宽容的宗教政策,令新旧教徒和平相处。亨利四世的名言是“要使每个法国农民的锅里都有一只鸡”,说明这位国王还是很注意百姓疾苦的。
就是亨利四世提拔了黎塞留,可是1610年亨利便被刺客弗朗索瓦·拉瓦莱克在巴黎的打铜街刺杀。即位的路易十三只有九岁,他的母亲玛丽·德·美第奇被加冕为法兰西女摄政王。玛丽是一位肥胖、愚蠢极易受他人控制的佛罗伦萨女人,她的妹妹卡琳娜和妹夫郭奇尼两口子成为法国的实际掌权者。1613年,黎塞留前往巴黎寻求发达之路,他被有癫痫病和疤瘌眼的卡琳娜撵出门去,因为他的阴沉目光令对方难以忍受。然而不久后黎塞留取得了郭奇尼的信赖,这要归功于年轻的主教善于溜须拍马的缘故。与此同时,15岁的小国王在侍臣鲁伊尼的唆使下,认定一直鄙视自己的姨妈和姨夫定是谋害父亲亨利四世的凶手。黎塞留通过自己初步营建的情报网听到了这些消息,他立即与鲁伊尼建立了联系,同时继续维持着对郭奇尼的奉承。
1617年4月24日,郭奇尼在街头被国王的禁卫军枪杀,随即卡琳娜以女巫的罪名被砍头,他们的财产全归鲁伊尼所有。路易十三把母亲软禁起来,玛丽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了。黎塞留立即赶到国王身边,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内容大意是可恶的郭奇尼夫妇一向欺凌我这个国王的忠实仆人。他被半信半疑的国王剥夺了大臣职务,但保留了参加御前会议的权利。不久后黎塞留又同被流放的玛丽勾搭起来,他俩成了情人。但是一封封寄给鲁伊尼的密信表明,黎塞留还兼职做监视王太后的间谍工作。
随着中欧地区爆发了新旧教之间的“三十年战争”,法国国内也迅速陷入动荡之中。1621年12月鲁伊尼神秘暴死,三年后特别擅长策划暗杀阴谋的红衣主教黎塞留便成为路易十三的首相。
黎塞留在首相的位置上一直工作了18年,直到他去世才宣告退休。借助着国家的力量,黎塞留编织了一张令人恐惧的庞大间谍网络。他继承了亨利四世的政策,一门心思与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争夺欧洲霸主地位。他的间谍积极策动同样信仰新教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和德国新教联盟诸侯们起来反对神圣罗马皇帝,至于法国内部和宫廷中的敌人们也不会被黎塞留的间谍们放过。法国当时采取了极具创意的“以税养谍”政策,那些经营赌场、妓院、当铺等高利润行当的老板们被强制征收特别情报费,以作为国家情报工作的经费。黎塞留是个极为慷慨大方的人,他喜欢在国家津贴之外再自掏腰包奖励间谍,不过不用担心首相会破产,因为完成任务失去作用的间谍们会被立即处死,财产最后还会回到黎塞留手中。黎塞留具有情报工作人员的极强警惕性,他几乎谁都不相信,在秘书们抄写机密文件时他要亲自在场看着,以防止文件被秘密复制。当然,几乎谁都不相信并不表示他一个亲信都没有,约瑟夫神父就是其中一个。
在黎塞留执政初期,西班牙和奥地利皇室积极策动了以路易十三的弟弟卡斯多诺、沙列伯爵等策划的政变阴谋。他们打算劫持国王,干掉黎塞留。约瑟夫神父的间谍洛什福尔受命前往布鲁塞尔,他化装成天主教修道士取得了叛乱分子的信任。反法阴谋家什弗列兹公爵夫人和列优克侯爵交给他几封密信,要他带给巴黎的朋友们。洛什福尔一口应承下来,转手就把密信交给了约瑟夫神父的信使。约瑟夫神父复制了这些信件,虽然信件使用了密码,但还是被破译出来,国王的宠臣沙列伯爵暴露了。由于密信上有杀死路易十三的内容,所以黎塞留自信满满地打算把信件交给国王看。约瑟夫神父劝阻了他的上级,他认为应该放长线钓大鱼。于是在密探们的密切监视下,沙列伯爵与西班牙王室之间的密信再度被截获,一长串阴谋叛乱分子全被揭发出来。最后无耻的卡斯多诺出卖了自己的同谋,沙列被推上了断头台。
毫无疑问,法国王室与西班牙王室有着密切的亲戚关系,可是这种关系并不能阻挡黎塞留与西班牙争霸的决心,玛丽·德·美第奇为此同旧情人恩断义绝,她成立了以谋杀黎塞留为目的的阴谋团伙。路易十三不得不警告自己的首相说在未经化验的情况下,即使是以自己名义给黎塞留送去的水果和野味也不要碰。这种提醒对于老狐狸黎塞留而言其实并不需要,为了防止出门散步时遭遇刺杀,黎塞留的锻炼方式是在室内的办公桌之间跳来跳去。
1630年11月10日,玛丽再次企图推翻黎塞留。她趁着儿子生病之际用眼泪和哀求使得路易十三同意抛开黎塞留,于是王宫内的风向标忽然转向,一大批人赶着去讨好王太后。闻讯而来的黎塞留被玛丽及其新附庸们粗暴地赶了出去。但是当路易十三痊愈之后立即忘掉了自己的诺言,他召回黎塞留,宣布首相官复原职。而那些傻眼的王宫官员们随即被黎塞留报复性地扫地出门,以至于法国历史将这一天称之为“受骗日”。玛丽在失败后被迫逃往贡比涅,接着逃到布鲁塞尔,最后去了科隆。这位愚蠢的女人在失去地位后立即被外国盟友抛弃,1642年,玛丽在贫困中于科隆去世。
三、窝囊枭雄华伦斯坦
在黎塞留的外国敌人当中,捷克贵族华伦斯坦是首当其冲的。这位奥地利皇室的军事支柱镇压了捷克同胞的起义,还通过没收新教徒贵族的土地成为捷克最富有的地主。丹麦国王出兵德意志时,华伦斯坦自己掏钱招募扩充了一支10万人的大军为皇帝作战,并被皇帝任命为帝国军队总司令,还获得了大元帅的称号。表面上华伦斯坦是皇帝的部将,其实他和一个独立的军阀也相差无几,皇帝从不干涉他,他想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他采取抢掠新教联盟诸侯领地和其同盟者丹麦国王领地的办法来以战养战,后来发展到连奥地利的同盟诸侯领地也被劫掠。由于华伦斯坦的军队特别酷爱屠城烧杀,马克思曾很形象地把华伦斯坦的军队比做“蝗群”。
黎塞留看出奥地利宫廷对华伦斯坦的忌惮心理,约瑟夫神父劝诱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二世辞退了华伦斯坦,同时又诱使瑞典入侵德国。感觉受骗的皇帝重新启用了华伦斯坦,在对抗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吕岑战役中,华伦斯坦的士兵们高喊着“圣母玛利亚”冲向敌军,古斯塔夫二世战死,瑞典从此退出德国。
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守护神也经营自己的间谍网络,他通过间谍向敌军提出和谈,拉拢分化那些新教诸侯,自然严重威胁到法国的战略目的。为此约瑟夫神父的堂兄弗盖尔被派遣到德国活动,这位狡猾的间谍四处收买德国的大小贵族诸侯们,以避免因为瑞典国王战死而使得恐慌的新教联盟向皇帝投降。
与此同时华伦斯坦的间谍们也在四处忙碌,他一边劝诱萨克森和瑞典人和谈,一边向奥地利皇帝施压要求得到捷克国王的头衔,同时还派代表同弗盖尔谈判,试探法国承认自己为捷克国王的可能性。黎塞留此时则通过约瑟夫神父与耶稣会建立了暂时的合作渠道,能影响斐迪南二世思想的耶稣会教士拉莫尔曼将皇帝的真实想法传递给法国人知道。对黎塞留而言这是不会输的赌局:如果奥地利和华伦斯坦翻脸就趁机拉拢华伦斯坦倒戈,如果奥地利满足华伦斯坦的愿望则把谈判的事情宣扬出去让他们反目。随后黎塞留意识到华伦斯坦大张旗鼓的背叛已不可避免,于是便指示自己的间谍们策动奥地利对华伦斯坦下手。
1634年,斐迪南二世下令派到华伦斯坦身边监军的嘉乐斯将军逮捕华伦斯坦。发布命令要比执行命令容易得多,因为斐迪南二世不像嘉乐斯一样身处华伦斯坦比尔岭城的军营中,身边全是忠于华伦斯坦的士兵。嘉乐斯没有轻举妄动,他收买了华伦斯坦的文件抄写员,知道了华伦斯坦以隐退为要挟逼迫手下军官们签署效忠书,最重要的一点是效忠书上没有不背叛皇帝的条款。
不久后华伦斯坦召集各将领到比尔岭城打算统军回到布拉格自立为王,但嘉乐斯的间谍们把华伦斯坦的计划告诉将领们,这些将领便纷纷返回驻地。嘉乐斯欺骗华伦斯坦说自己去拜访某位将军,还把华伦斯坦的马车也搞到手。他和他的助手比考劳米尼先后溜走,去指挥忠于奥地利的军队捉拿华伦斯坦。
华伦斯坦回过味来之后发觉不妙,签过效忠书的将领们一个都没来,他的间谍还报告说斐迪南二世已经宣布他为叛国者。于是他仓皇出逃,同时派间谍联络瑞典和萨克森要求保护。瑞典和萨克森打算保护这位独立失败的大元帅,他们派出军队支援华伦斯坦。
2月25日,华伦斯坦带着几个随从来到埃格尔城,这里的守将是他的心腹郭尔东中校。他决定在这里召集自己的军队并等待援军,但是这位郭尔东早已受到奥地利间谍的诱惑,他决定出卖自己的主子。本来他们打算抓住华伦斯坦送交维也纳领赏,在华伦斯坦布置他们抵御奥地利军队进攻的时候,郭尔东改变了主意,打算刺杀主人以免受到奥地利军队的攻击。阴谋者邀请华伦斯坦赴宴,华伦斯坦没心情喝酒,只有随从们愿去。于是郭尔东灌醉那几个随从后一一杀死,接着派刺客把熟睡中的华伦斯坦刺杀。
斐迪南二世在得知华伦斯坦死讯后表示遗憾,下令为他做3000次弥撒以示哀悼。还慷慨宣布赐予郭尔东等人贵族爵位,只是许诺中的赏金和封地却日后再说了。华伦斯坦死后,奥地利失去了最优秀的军事和情报指挥官。不久后法国联合瑞典出兵进攻奥地利,1648年10月,奥地利战败求和。
当华伦斯坦被刺的消息传回巴黎时,国王已经换成了狂妄而又多疑的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只说了一句话:“我希望这将是一切卖国贼的下场。”间谍们赶紧把这句耐人寻味的话传给黎塞留,法国首相随即愉快地给国王写信提醒他正在与法国交战的西班牙等敌人未必会把法国国王与他的首相分开对待。同时还把刚截获的西班牙大使的密信敬献给路易十四,上面写着的话绝对是令他无法忍受的。
1642年,黎塞留去世,他死前宣称自己一生只有公敌没有私敌。他的继任者水平不如他高,但是法国在国境内外的间谍网络仍在持续发展。黎塞留的间谍机构后来被融入警察部门当中,尤其在刑事侦查方面大有进展。
法国在路易十四手中达到了封建时代的巅峰,凡尔赛宫等名胜全由这位“太阳王”所建。路易十四一生酷爱铺张浪费的奢侈生活,又频繁对外发动战争。在他统治下,法国成为欧洲霸主,法语成为各国贵族的通用语言。但是路易十四对农民施加的重税使得下层阶级满腹怨言,国家经济一再处于破产边缘。再加上这位君王偏偏又很长寿,比自己所有的儿孙都活得长,波旁王朝的寿命因此而大为缩短。1715年,77岁的路易十四去世,他唯一的曾孙路易十五即位。
优柔寡断的路易十五无法挽救国家财政,更无法抑制平民的反皇室情绪。他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对他说:“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但是这句话很快被革命的宣传家们描述为路易十五说过“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于是法国民众的愤恨使得波旁王朝的统治决堤溃坝。路易十五死后15年,改变世界的法国大革命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