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学习成绩好。听说孩子考试成绩优异,父母喜气洋洋;当孩子有了不好的学习分数时,父母大发雷霆。现在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各科100分甚至成为父母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对孩子的学习不良不去深究原因,一味指责孩子不用功。其实,做父母的应该科学地去评价孩子的智力,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子女的学习能力。
一、提出合理的要求,促进智力水平正常发展
为了使自己的子女早日成龙成凤,对孩子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有的“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就显得高了一点,严了一些;有的心痛“小皇帝”、“小公主”,要求就显得低了一点,宽了一些。那么,什么样的要求为适合的要求呢?要求要恰当,过低与过高都不好。学习中的过低要求,激发不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孩子追求新知识或见识新事物的愿望,即产生不了他们新的需要,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心理难以得到发展。相反,如果教育的要求过难或是远远地超过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这样往往使孩子对某个方面的“要求”“望而生畏”,同样地激发不起新的需要,智力水平也难以提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教育,包括学习文化课都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必须要高于孩子原有的心理水平,经过他们主观努力又能达到这个程度,这样的要求,才是最恰当的要求。“跳一跳,能摘下果子”,这是对教育难度的一种最适合的比喻。也就是说,为了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地向他们提出一定难度但又恰当的要求,适合于他们原有心理的要求,使他们有努力的方向,能促进他们新需要的产生,从而推动他们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发展。
二、智力评估的方法
什么是合适的要求,怎样去评估孩子的能力?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有的孩子智能并不高,但其父母对其子女要求很严;有的孩子智能较高,但父母觉得自己子女智能较低,要求不高。怎样去评价一个孩子的智力呢?心理学家常常用心理测验的手段来评定一个人的智力。
智力的测量要有一个尺度,即量表。它是一个诊断智力水平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如何得来的呢?我们不可能把一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测量了,只能测其中的一部分或极少一部分为代表,一个人做这些行为项目的水平,我们说就代表了他整个人的智力水平。智力测验量表就是对智力的某些领域的许多行为项目确定的一个从易到难排列的预定序列表,用这个序列来测量人的智力状况,并根据统计学的要求求出同龄人的均数即常模,以此衡量人的智力水平。
目前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有以下几种:①《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这个量表主要测查中小学生的判断、推理等一般能力,可以测验儿童的智力商数。②《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这是一种没有文字的测验,不受文化程度影响的测验。③《韦氏智力测验》,这是三套智力测验,分别适用于16岁以上成人,6~16岁儿童,3~6.5岁的幼儿。这套量表是国际心理学界和医学界公认的优秀量表,主要用于教育、临床诊断、智力鉴别,是一套完整的测量智力的可靠工具。所有这些量表都是由专业从事心理测试的心理学工作者掌握,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家长应定期对孩子的各种能力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可给我们科学地去教育儿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管是智力商数高还是低,对儿童来说,只是某一时某一阶段的智力情况。儿童的智力水平会随着年龄、教育方法、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指导孩子的学习时,要重点培养儿童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