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孩子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学习差的学生,也常常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地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
近来,有不少父母谈到孩子在学习时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有的孩子听课中常常走神,还有的孩子一看到书就想瞌睡,有的孩子干脆就说很讨厌学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却是个难题。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朝秦暮楚飘忽不定,导致学习难以持久。正如人们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淘气的孩子,所以成也兴趣败也兴趣,让人欢喜让人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可能就没有对知识的兴趣。对孩子来说,他们富于幻想,充满激情,兴趣的动力作用更加明显。
不管哪个时代,都曾有多少人为了得到学习机会克服重重困难、甘冒风险、奋斗不止,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他们把学习已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学习,人生的价值将不再那么有意义,学习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必需。
阿基米得,出生于希腊叙拉古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他出身于贵族,家里非常富有。阿基米得的父亲是天文学家,也是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阿基米得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阿基米得长大后,有一次,赫农王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怀疑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的确和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掺假呢?既想检验真伪,又不能破坏金冠,这个问题不仅让国王想不出办法,也使各大臣们束手无策。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得。阿基米得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没有成功。
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他突然间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整齐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放入水中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假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这个浮力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得定律。
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且在求知、探索与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成才之人并非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普通人也能成才。发明家爱迪生聪明吗?不聪明,小学还没毕业学校就不要他了,但他有一个了不起的妈妈,爱迪生的妈妈懂得教育的秘诀,知道学习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可以说没有妈妈就没有发明家爱迪生。如诗人郭沫若小学语文只考了56分,不及格,说明他小时候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就因为他对诗文感兴趣,才成了大文学家。
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你的孩子就一定是未来的爱迪生或者郭沫若。
一、儿童兴趣发展的水平
根据教育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把儿童的认识兴趣发展分三个水平。
第一级水平,表现他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如鲜艳的物体,新型的儿童玩具,这是初级水平的兴趣。
第二级水平,他们的兴趣已不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了,已开始探究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探讨事物的内在联系。
第三级水平,儿童表现出对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兴趣方面,已形成了在广泛兴趣的背景上形成自己个性特征为中心的兴趣。
目前,小学生的兴趣水平多表现在第二级水平,家长对儿童兴趣的引导,其目的是启发儿童的兴趣过渡到第三级水平。根据小学生的兴趣水平,现在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与孩子生活学习有关的事物,如食物、课外读物;②为孩子所关心、热爱的事物,如班级的荣誉、手工等;③孩子所期待的事物,如奖励。
二、激发孩子兴趣的方法
(一)重视学习目的的教育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针对孩子周围事物的具体问题,启发他们领悟学好各种知识的重要性,而不宜采用枯燥、乏味、抽象的说教。对知识学习的目的越明确,学习的兴趣才越深刻、持久。如孩子喜欢动物,家长可选择有关读物来让他学习,同时在学习动物知识的过程中学好语文、数学。
(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种种困难
促使取得成功,也就是说让孩子尝试成功,增加学习的兴趣。孩子在学习过程会遇到许多困难,且承受失败的能力较低,多次失败就会使他们失去对这一事物的兴趣和信心。因此,给孩子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因成功带来的愉悦和信心,会更加激活大脑的某些功能系统,使人的潜力得以发挥到极限。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及时鼓励孩子去克服困难的行为,想方设法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以求在成功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之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成功越多,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孩子就在其中天天向上了。那种动辄训斥、责备孩子的做法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三)利用孩子已有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要鼓励孩子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孩子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不仅是加深记忆的过程也是体验知识价值的过程。父母还可以带领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孩子一起探讨知识的用处,会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四)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从小就喜欢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所问的问题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孩子求知的萌芽,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应该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予以解释。如果,孩子没有问题,父母还要主动地为孩子讲解一些为什么。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他们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不能忽略从小对他们的教育。如孩子喜爱玩具,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这个玩具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你能把它拆卸开看一看再装上吗?这样可以引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引导儿童多动手、动脑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家长要引导儿童多动脑想想,动口说说,动手做做,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结合语文的内容,让他编些小话剧,去表演。让他们当老师给家长讲数学。这也是激发小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三、要保护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发自内心地喜爱某种事物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和创造的欲望,所以有学者说“兴趣是培养能力的营养剂”。细心的父母不难发现,许多孩子在兴趣和爱好上已产生了比较明显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为其发展创造条件。但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家长盲目地追随社会潮流,将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有的还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强迫孩子去做那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对孩子的兴趣不予理睬,甚至扼杀。如某个男孩叫冬冬,他非常喜欢美工活动,想象力也很丰富,他能用废纸盒自己设计、制作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和交通工具,但他的妈妈却觉得冬冬干这些是没出息;后来,她听到同事的孩子学习钢琴的消息后,也要冬冬学钢琴,并再也不让他做美工活动了。当冬冬学琴的成绩不佳时,就采用打骂甚至罚跪的办法来强迫他学,结果使冬冬的情绪越来越低落。还有些父母头脑中存在“学文不如学理”的观念,抑制孩子在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强迫孩子做计算题。这种做法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诚然,儿童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多种兴趣,但如果这种培养是以牺牲孩子的正当爱好为代价,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另外,客观上人的智力优势和能力结构不同,因而还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特别是培养孩子的某些特殊能力,更该充分考虑孩子的素质以及他的兴趣倾向,否则将会导致得不偿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