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9700000019

第19章 就楼磨刀喻——换个角度,豁然开朗

“佛语”

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做事。日月经久,身体羸瘦。王见怜愍,赐一死驼。

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

如是数数往来磨刀,后转劳苦,惮不能数上,悬驼上楼,就石磨刀。深为众人之所嗤笑。

“译文”

从前有个人,家里很贫穷。他给国王当差,干了很多年,身体都累垮了。国王见他可怜,就赏给他一头死骆驼。

这个穷人得到死骆驼后,打算尽快给它剥皮。但嫌刀太钝,就想找个磨石把刀磨锋利。他在楼上找到了一个磨石,把刀磨得很锋利,然后便下楼去剥皮。

就这样一次次上来下去地往来磨刀,终于疲累难支,担心再没力气上去磨刀了。就将骆驼吊到楼上去,靠近磨石跟前以便于磨刀。他这样做,人们纷纷嘲笑他的愚笨。

“禅心”

当一条路行不通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也许出口就在和你相反方向的不远处。

穷人一辈子都很穷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他的性格所致,一条路走到黑的执著只会带来失败和痛苦。穷人只知道刀钝了要用磨石把它磨快,却对如何省力的方法显得一窍不通。假如它能够换个方向思考问题,明白把死骆驼吊上楼和把磨刀石拿下楼会收获一样的结果,那么他就不必再去费那九牛二虎之力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积极去想怎么样解决是好事情,值得鼓励和提倡。可是,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或者太过费时费力的时候,就要改变方向和策略,不同的解决方法也许会为你带来一片豁然开朗的天地。

一位学僧入寺修禅,他仿效禅宗四祖道信的方法:夜不展单,肋不沾席,就连睡觉都坐着。10年之中刻苦用心,心无杂念。然而,眼看着同门师兄弟大多有所获益,唯他一人仍是旧时模样不见长进。

一天,他实在按捺不住,就去找方丈询问究竟。

“师父,弟子自从投身门下,打坐修行无一刻嬉戏荒废,可以说,在您所有的弟子中,没有一个比我更用功的了。可是,为什么反倒是我至今不能开悟呢?”

禅师找到一只葫芦,又递给他一把粗盐,说:“你知道,水能溶化盐。去吧,先把葫芦灌满水,再将盐粒装进去,你若能使盐立时化解,你便开悟了。”

学僧将信将疑,但仍按吩咐去照办了。隔了一会儿,只见他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师父,这么半天了,葫芦里的盐还没有化净。看来我冥顽不灵,难以悟道了。”

禅师不答话,只是从他手中接过葫芦,将其中的水倒出一部分,然后轻轻摇动了几下,里面的盐粒借助旋转的水流迅即化掉了。禅师这时才对学僧说:“你虽用功,昼夜禅修,但求成心切,心力过满,不留半些空闲。这就像葫芦里的水,难有摇晃的余地,试想,这如何能溶解其中的盐粒?又如何能心开得悟、契入禅机呢?”

学僧仍是一脸的疑惑,说:“难道说不刻苦用功反倒能学成开悟吗?”

“修行要用平常心,急切于开悟,便是执著,应需舍弃,只有平常心是道啊!”禅师回答道。

其实师父只是把徒弟手里葫芦的水倒出来一部分,让盐速溶的方法就立刻诞生了。殊途同归,不过师父的方法更加简便和快速。为人处世如若能够时时像师父一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生活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换个角度去享受人生,人生也许会给你呈现出一番异样的风景。

同类推荐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热门推荐
  • 紫发妖姬

    紫发妖姬

    在一个本该懵懂无知,不谙世事的年纪,一场突如其来的空前浩劫让她命运逆转,为了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预言,不得不用她小小的身躯去扭转乾坤,用短暂的人生去赌那希望渺茫的机会。本来她想输赢不过一条命而已,但是却遇到了他。他说:“若你顾及的人太多,以至于忽略了自己,那守护你这件事就由我代劳吧。”他说:“若你是神,我便潜心修炼羽化成仙,若你是妖,我甘愿堕化为魔。“一场生命的追逐,一曲清歌的演奏,一幕爱恋的纠缠,她是否能赢?
  • 若青春渺渺

    若青春渺渺

    十八岁少女苏泠被J大表演系录取,本以为这样能够离演艺圈新人苏寒近一点,哪知道命运从来不爱喜剧,两人屡屡错过。在大学里,苏泠遇到夏卓尔、童婧等人,开始一段意料之中的生活。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的青春与众不同,其实不过是温水所煮的一碗茶汤,茶烟袅袅,犹有余温。
  • tfboys你是我唯一的爱

    tfboys你是我唯一的爱

    tfboys在重庆八中里遇到了自己各自喜欢的女生,但是女生们好像不喜欢他们啊喂!没关系,一步一步的,把你收入囊中
  • 斗气大陆之大千世界

    斗气大陆之大千世界

    穿位面,夺圣火,创火域,撼虚空,大千世界,各个位面同往,四方天骄,炎帝萧炎武祖林动西方无敌战王剑圣刘枫…主宰之路,谁主沉浮!欢迎各位书友收藏!
  • 有凤归兮:扑倒傲娇冷仙尊

    有凤归兮:扑倒傲娇冷仙尊

    一朝穿越到一个从未出现在历史书上的朝代,凤灵灵原本以为只要像在小说中看过的穿越的女子的方式过一辈子就行了,谁知一不小心爱上禁欲系的仙尊,她才知道她的人生不那么平稳,为了扑倒攻略他,凤灵灵带着伙伴和萌宠踏上一条名为“回家”的不归路……
  • 神魔让道

    神魔让道

    芸芸众生:“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世人于神明而言,其实不过蝼蚁!宇宙初生,大道不全,规则未满!一元末劫将至,诸天万界将何去何从?大罗金仙,自毁肉身,转世轮回!元浩效仿人皇,踏上一条不归之路!仙是仙,神是神,苍生是苍生!人间若毁,我心难安!纵万劫不磨,又有何趣?看元浩如何以重楼之名,叫那神魔让道!
  • 龙虎战纪

    龙虎战纪

    中国版冰与火之歌,亚尔斯兰战纪。九州大陆的中心,一场血雨腥风的复仇即将展开,看年轻的王子真龙如何从逆境中崛起,在风尘乱舞的大陆上谱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 倾城时光终遇你

    倾城时光终遇你

    兜兜转转,早没有人是旧时光里的谁。只是你终于还是回来。如此,便好。
  • 我的司考之年

    我的司考之年

    “司法考试”是一场孤独的战争。即使你胸有成竹,即使你胆识过人,但在考场上你依然要孤独的去面对。“孤独”可以说是司考的代名词。“爱情、亲情、友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爱情”可以给我们带来甜美;“亲情”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友情”可以给我们带来力量。司考中的爱情、亲情、友情是什么样的?爱情、亲情、友情又能给司考带来什么?一个年轻人是如何从这些情感中逐步成长,逐步自我完善。从激情澎湃到波澜不惊,从自我幻想到自我超越的全部过程。这就是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我的司考之年》!
  • 归纳分析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分析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