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难求,对具备创意、胆色及审慎态度的同事应给予良好报酬和显示明确前途。
——李嘉诚
按照现代经营理念,只有利益一致才会有真诚的合作。因此,管理者首先要了解合作的利益问题,这包括下属的利益与外来合作伙伴的利益。李嘉诚“宁亏自己,不亏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妥善解决同样体现了他的人本管理特色。
李嘉诚不但善于用人,而且很顾及他们的利益,当事业获得发展的时候,他会及时让下属分享利益。例如,马世民离职前,他每年在和黄拿到的薪金及分红共计有1000多万港元,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时任港督彭定康年薪的4倍多。而至于马世民的其他非经常性收入,则很难计算。
李嘉诚为了体恤下属,使集团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增强下属对集团的归属感,还经常会给他们以低价购入“长实”系股票的机会。要知道,买进“长实”的股票可是比放在银行还保险。
马世民就曾用每股8.19港元的价格购入160多万股“长实”股票,而以23.84港元的市价出手,转手间就净赚2500多万港元。
在与合作伙伴的利益交往中,李嘉诚也很善于为他人谋利,做到仁至义尽。李嘉诚的这种经商作风,是他成就大业的重要因素。
在人尽其才的前提下,给人以良好的待遇,让公司业绩100%同员工挂钩,由大好前途导入责任心,用责任感来加深归属感,是李嘉诚的惯用做法。例如,早在1995年,李嘉诚手下得力干将霍建宁的年薪已达2100万,而这还不包括股票期权。对同甘共苦的属下给予丰厚回报使李嘉诚深得企业内股东们的支持。
有许多不负责任的上市公司,根本没有把小股东们当作是自己的投资人。譬如一家企业,一年之内,在未减除董事袍金之前,有利润一亿元。而这些不负责任的董事局成员,竟然将利润的一大半拿作自己的“董事袍金”,只把余下来的很少利润分给股东们。他们本身就是大股东,所分的数目比小股东们要多。结果到最后可以说,赚一亿元,他们差不多收了九千多万元,只余数百万元留给众多的小股东,摊到每一个小股东手中自然是少之又少。
还有一些大股东,一年里要集资十次,每次都要小股东们拿钱出来购买公司新发行的股票。他们集取了大笔资金后,有些就拿去投机炒卖,挥霍浪费,有人甚至亏空了公款,然后不知所终。这些大股东身为企业的负责人,却并不负责,完全没有起码的责任感。
这些企业的当事人,在市场上臭名远播,小股东们避之大吉。在失去了股东们的支持后,随之他们也失去了大众的支持。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得不到广大群众支持的时候,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可能在市场内立足了。
所以说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一定要对股东们负责。李嘉诚就是因为他是一位对股东们负责的企业家,因此深得股东们拥护,也使他的事业不断发展。
另外,李嘉诚对股东们的负责,我们可以从他的工作态度、所得的成绩去衡量。从工作态度看,李嘉诚可能是整个集团之内最早上班,最迟下班的一位,每天工作十多小时。另外,从企业的成绩看,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数十年来长江实业集团,由一家小型工厂到今日的跨国大企业,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这样的成绩,真的是对股东们有绝对一流的交待,对得起所有股东。
长江实业集团上市已经超过了三十年,业务每年都在拓展,也收购了很多公司,整个集团的资产总值超过万亿港元。但数十年来,李嘉诚在公司领取的董事袍金,包括所有旗下公司,总数仅不过区区五千港元一年。试想,一年只得五千港元,平均到每个月只有数百港元。作为一跨国大企业的领导人,只是得到一年五千港元的酬劳,却每天工作如此辛苦,为企业尽心尽力,时刻把股东的利益放在心上,实在是义薄云天。
李嘉诚曾经说过:
“如果我连一股(长江实业)股票都没有,若你是股东,相信也会选我做(企业集团)主席。”
“超人”如此自信,事出有因。李嘉诚为整个企业鞠躬尽瘁,全力以赴,将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管理企业之中,使得偌大一个集团公司业务能够蒸蒸日上,日新月异,而且还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拥有无限美好未来。如此仁义无双的管理者,得不到股东的拥护也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是大股东的话,就一定需要照顾小股东们的利益。这样不仅可以得到所有股东们的支持,也可以使自己的经商策略能够在企业内顺利执行,自己的抱负能够得以实现,使企业迈向成功之路。得到所有股东们的支持,自己的理念、才华就有机会发挥。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同时,企业的领导人一样因此而发达致富,从而可以使企业与个人实现双赢。
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只有李嘉诚这样的商界翘楚,才具备经商的大智慧。一些人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利益,做生意时只想着自己独吞。结果呢,往往是一时赚得小利,而失去了长远之大利,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生意人应该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光顾一己之利益,而无视对方的权益,只能是一锤子买卖,只会把自己的生意做断、做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