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人来说,最可怕的是自我满足,满足于眼前取得的一些小利润,因为这种满足感失去前行的动力,而要想成大事必须对自己已有的成就不满足。
——李嘉诚
有些人容易自我满足,做出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这种人定然不会有多大的成就,一辈子只会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相反,如果以永不满足的心态去做事,就会把一个一个目标连续贯彻下去,从而结缘伟大,远离平庸。
李嘉诚认为,要想成大事必须对自己已有的成就不满足,要保持自己的雄心,无论做什么都力争做到最好。
青年时的李嘉诚在五金厂工作时,主要是负责推销镀锌铁桶。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他以自己的勤奋用心使得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产销均步入佳境。老板也对他十分看重,经常在员工面前夸阿诚是第一功臣。
然而,备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刚刚打开局面,却要跳槽弃他而去,提出了辞职。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给李嘉诚晋升加薪,李嘉诚仍没有回心转意。
李嘉诚去了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在香港人的眼里,这是一间小小的山寨式工厂,位于远离闹市区的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临靠香港外港海域地。没有人看好这间山寨工厂的前途。
李嘉诚此举,从内因讲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不满足于现状,从外因讲是塑胶公司老板的“怂恿”。
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这种新型的工业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场上很快就出现由欧美输入的塑胶制品。虽然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它的廉价、轻便、色彩丰富等优点还是搏得了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初上市时,它是以一种时髦的产品出现的,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大力追捧。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产品的时候,就敏锐地感受到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最初,塑胶制品还属于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大都是富人阶层。但随着技术的普及、生产成本的不断下降,塑胶制品也越来越平民化。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因为它没有传统工业,但它与世界有广泛的联系,能够迅速地引进和培植适宜在本地发展的产业。因此香港地区最初的塑胶厂屈指可数,但很快形成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局面。
本地化塑胶制品的面市,更是造成市场价格大跌。李嘉诚清楚地认识到,过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价廉的普及性大众消费品。
塑胶裤带公司的老板,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塑胶裤带起家,短短的一年,就开发出10多个新产品。香港的塑胶厂愈来愈多,竞争也愈演愈烈。老板招了不少人来开发市场,前后有20多人做过推销,真正能胜任者屈指可数。
老板自己也常常亲自出马推销。有一次,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期而遇。虽然酒店曾与李嘉诚有过购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但经过比较,酒店却更倾向于价廉美观的塑胶桶,放弃了与李嘉诚的合作。一番竞争下来,李嘉诚成了老板的手下败将。
然而不打不相识。李嘉诚虽败在塑胶公司老板手下,但他当时表现出的推销才能和那股子韧劲却给老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板认为李嘉诚虽没推销出去铁桶,但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行业发展的问题。过后二人交谈起来,李嘉诚表现出对新行业的浓厚兴趣。但他同时也有顾虑:“老大(老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去他厂做事没多久就走,恐怕不太好。”
“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没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难得有大前途。”塑胶老板的一番话说到了李嘉诚的心里,他放弃舅父的中南公司出来自己闯荡,只想当作为人生的磨练,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思忖再三,李嘉诚最终接受了老板的好意,跳出了五金厂。
从五金厂进入塑胶公司之前,李嘉诚就曾经多次变换工作。每次变换,对于李嘉诚来说,都是通向成功的一次跳跃,都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挑战。每克服一个困境,都是在为他独立创业积累经验、铺路搭桥。
加入塑胶裤带公司后,李嘉诚还是干推销员的老本行。在这段日子里,李嘉诚每天拼命工作16至20小时,并没因香港战乱而放弃拼搏。公司规定早上9时上班,但他在上班之前就早早地到其他地区去发掘新客户。人家喝下午茶的休闲时光,他继续工作。晚上,他又跑到工厂视察“跟单”。工作尽职尽责,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熟客。
加盟塑胶公司一年后,老板以营业额计算,派发年终花红。李嘉诚后来居上,排在第一位,花红高出第二位7倍!
李嘉诚说:“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提醒自己,要有永不满足的心,但不能有骄傲的心。”
老板十分赏识李嘉诚的杰出才华,更加器重他了。李嘉诚18岁就被提拔为业务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对于推销业务,李嘉诚已是非常熟练,但是生产和管理对他来说还是陌生的领域。李嘉诚深知自己的弱项,深知“不怕不懂,就怕不学”的道理,每天都要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和工人一起摸爬滚打,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对于每道工序他都要亲自尝试。
李嘉诚以自己的勤奋和聪颖,很快掌握了生产的各个环节。工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额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完成洽谈的,具体的事,再让手下的推销员跑腿。
李嘉诚逐渐成为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才20出头,就爬到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令人企羡的业绩。
在常人看来,李嘉诚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在李嘉诚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两字。功成名就、地位显赫的他觉得给别人打工再有成就也不如自己创造一番事业。他毅然再一次选择了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对现实永不满足,才能见人所未见,做人所不能做。初出茅庐的李嘉诚懂得以把任何事做到最好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满足,可以说找到了成功的门径。
在商场,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企业不能够进步,早晚一定会被其他竞争对手超越。管理者过于自满,最后也一定会招来失败。如果创业初期的李嘉诚因一点小成就而沾沾自喜,不再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个世界很可能就少了一个华人首富李嘉诚。李嘉诚的自我管理哲学,就是从来不自满。他遇到事业有进步时,继续努力再求上进,遇到自己不懂的事物,就会虚心向其他人请教。这种有效的自我管理,使他个人得以讲步,企业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