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做好应变的准备。
——李嘉诚
香港的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历了上百年的风云变幻。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香港股份总会)的成立,宣告了香港股票市场活动正式开始。1986年香港获得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头衔,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银行金融业中心。
在香港,股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际上,香港任何一个成功的大财团,都必须借助股票市场向社会筹集资金,以图扩大再生产,并通过股票上市,使该财团与社会各阶层人士发生广泛的、密切的联系。这几乎是每一个大财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捷径”。对于香港股市而言,任何时候,国际政治的风吹草动,都会刺激香港股市,带来或大或小或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香港市民自70年代初期开始对股票产生了投资狂热,掀起了一阵“上市狂潮”。在1973年3月股市疯狂的涨潮中,恒生指数攀涨至1700点高峰。香港人“只要股票,不要钞票”。他们或者砸碎小孩的存钱罐,卖掉经营中的工厂去炒股票;或者卖掉黄金首饰,卖掉小巴或巴士,卖掉地皮去换股票;或者将楼宇按揭贷款,取得现金然后抢购股票做“发展”,将一生辛苦积累起来的财产搜集起来,进行盲目投资,沉醉在发财的美梦中。
1950年,李嘉诚利用打工数年辛苦积攒下来的7000美金所成立的长江塑胶厂,实际上是小本经营的无限责任公司。这种公司性质要求股东必须以自己全部动产和不动产对公司所欠债务负责。当公司资不抵债时,股东必须以个人财产来抵偿。但是这类公司最有利的地方在于组织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保密性强且对债权人有保证。
随着长江的发展壮大,1971年6月,李嘉诚又成立了长江地产有限公司,这类公司的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其中股东的责任和权益一样,仅限于各自所认定的出资额,而且这时候的股东人数少,相互间也很熟悉。
1972年7月31日,李嘉诚决定将长江地产有限公司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在同年向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证券交易所申请股票上市,11月1日获准正式挂牌。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实收资本是8400万港元,每股2元,升值1元,即以每股三元的价格开始公开上市发行,由宝源投资及获多利包销。在香港股市处于巅峰期时正式挂牌的长江实业,一出台就受到股民的宠爱。李嘉诚将长江上市,实际上意味着从此将长江置身于众人监督之下,意味着李嘉诚在证券市场上为长江树立了一个形象。
从此之后,长江除每年向证券交易所支付登记费外,还必须向交易所提交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并遵守交易所的各项规则和适用于所有挂牌证券的各种要求。不仅如此,对于决策中身为长江主脑的李嘉诚,如果想要在残酷无情的商业社会中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的话,就必须在进行每一个商业行动之前,为广大股东的既得利益着想,对社会众多的中小投资者负责,这不能不承认是李嘉诚整个创业生涯中至关重大的一个决策。
沉稳持重的李嘉诚在塑胶花、房地产经营方面显示了独创性之后,又在经营股票方面再一次表现出远见卓识,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超乎寻常的领悟力。由于对房地产业行情看好,在人们用低价卖出物业并用所得的钱去买股票时,李嘉诚统率他的长江实业一边发行股票,一边用发行股票所吸收的资金成批地收购那些低价出卖的物业。
此后不到10年的时间,照耀在香港上空的长江实业这颗新星,就以其熠熠的光芒令世人为之目眩。
1973年初由新鸿基证券投资公司代表与英国股票公司洽商后达成协议,长实股票开始在伦敦挂牌,自挂牌后买盘纷至沓来,大受英国投资人士欢迎。1974年5月长实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加拿大恰东财务有限公司”,由李嘉诚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实收资本港币5000万元,双方各付出现金资本2500万元,即各占50%权益,积极在港拓展业务。
该行创立百余年历史,拥有资产超过800多亿港元,且以实力雄厚,作风稳健著称。这次建立联营公司,是长实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转折点,自从引进了大量加拿大资金后,长实的资金周转更加便利。这个联营公司的建立,不仅为发展中的长江实业引进大量现金,而且为长江实业在接下来的拓展海外、横向发展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潜力巨大的高速公路。1974年6月,长江实业更大开香港股在加拿大上市的先河。这标志着长实在加入国际金融市场中又跨进了一大步。
李嘉诚股票上市的战略决策,为长实发展成为庞大的集团公司在资金问题上开拓了一条宽广之路,这还是他跨入超级巨商行列的又一个关键性步骤。同时,这一举措也显示了李嘉诚超凡的战略管理水平。
经济总是呈波浪式发展之中,若干年为一周期。股市地产低潮,正是拓展的有利时机,地盘价格偏低,物业市值亦偏低。低潮过后,又是新一轮高潮。能否抓住机会要看你平时的积累,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对手之前。李嘉诚对经济的兴衰规律早已有着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