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目中,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肤色,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国籍,只要你对公司有贡献,忠诚、肯做事、有归属感,即有长期的打算,我就会帮他慢慢地经过一个时期而成为核心分子,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
——李嘉诚
李嘉诚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随着竞争的白热化,人才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李嘉诚控制的外资也不在少数,以夷制夷,便成为他人才管理的重要内容。
1977年,李嘉诚购得美资永高公司后,迅速把矛头指向称雄香港的英资。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怡和系的九龙仓,正当怡和全力应战时,以退为进的李嘉诚却虚晃一枪,放弃九龙仓收购,把经营不善的和黄洋行作为收购对象。
他在部署收购和黄的同时,还在市场悄悄吸纳英资青洲水泥公司的股票。1978年,李嘉诚持有的青洲水泥股票达25%,得以入局出任董事。1979年,他所持的股票增购至40%,顺理成章坐上青洲水泥董事局主席之位。
而对和黄洋行的收购从开始策划,到最终完成,先后时间长达3年,1981年伊始,李嘉诚正式出任和黄集团董事局主席。
港刊称,“以鬼治鬼”是李嘉诚完成收购英资企业后的人才管理方针。如青洲水泥留任了原来的行政总裁英国人布鲁嘉,和黄集团的行政总裁则选择了同是英国人的优秀的经管专家李察信。
1982年秋,随着香港回归问题的临近,英首相撒切尔夫人赴京就香港的政治前途与中方谈判,这使得香港英人惶恐不安,信心危机席卷香江。在此紧急关头,李察信竭力主张和黄集团将重心转向海外发展,李嘉诚却看好香港的前途。
两人在发展方向上分歧严重,直接导致了李察信的辞职。接替行政总裁一职的是另一位英籍人士——马世民。
马世民原名西蒙·默里,1940年生于英国,马世民是他来香港后取的中文名。
马世民未读大学,他说他的大学就是人生。他曾有不凡的经历,19岁跑去参加法国雇佣兵团,派驻阿尔及利亚作战。他后来把他的经历写成一部名为《Legionaire》的小说,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1966年,马世民来到英殖民地香港,进入最负盛名的和黄集团怡和洋行工作。他形容自己就像个推销员,墙纸、果仁、钢材、机器、电器等,什么都卖过。其中他被派驻怡和在泰国的分支机构呆过3年,负责怡和地产的建筑合约。他借用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称呼,称自己是万金油。也正是由于他在多种领域经受过锻炼,李嘉诚比较欣赏他丰富的管理经验,因此在物色综合性集团和黄行政总裁时,把马世民列为首选人才。
马世民在怡和服务了14年,深得怡和重视,他是多间公司的执行董事,如怡和工程、金门建筑等。70年代后期,他还被派往国外,专修经济管理。1980年,马世民自立门户,创立工程顾问公司,承接地铁工程。而在李察信离开之后,李嘉诚急需人才,就收购了马世民的工程顾问公司,因此马世民等于是李嘉诚连公司一道买下的人才。1984年,马世民即坐上和黄集团第二把交椅,任董事行政总裁。他一上任,便为和黄赚得大钱,并辅佐李嘉诚成功收购港灯集团,成为当年华资进军英资的四大战役中的辉煌一役。
除和黄,马世民还先后出任港灯、嘉宏等公司董事主席。马世民是长实系除老板李嘉诚外,有权有势、炙手可热的第一号人物。李嘉诚表示:“我一个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做那么多间公司的主席。”
在和黄、港灯两大老牌英资集团旗下,留任的各分公司董事长、行政总裁达数十人之多。
马世民把李嘉诚的左右手称为“内阁”。评论家说:“这个内阁,即结合了老、中、青的优点,又兼备中西方的色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马世民任和黄总裁达9年之久,为和黄创下了辉煌的业绩。一些投资的失利,不过是白璧微瑕。
马世民的政见,曾招来不少非议。但他的人品,却几近完美——他的口碑,甚至可与李嘉诚相提并论。马世民辞职后,其下属无不对他交口称赞,有的还掉下眼泪。
其实早在70年代初,李嘉诚就已深谙用人之道,以洋专家治理长江塑胶。一来洋专家更了解国际塑胶业的形势及其走向,二来使李嘉诚专注于他慧眼看好的地产业,首先解放了自身的生产力。
李嘉诚“以夷制夷”的策略,事实证明大获成功,硕果累累。
李嘉诚的“内阁”可说是最科学的组合,无可挑剔,堪为企业人才管理楷模。
李嘉诚少年时,就曾听父亲讲战国孟尝君的故事,深刻理解了孟尝君得成大事,是得“客卿”之助也。同样,李嘉诚能成宏业,“客卿”之功不可没。
李嘉诚曾郑重地对记者说:“你们不要老提我,我算什么超人,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我身边有300员虎将,其中100人是外国人,200人是年富力强的香港人。”
由此可见,李嘉诚“以夷制夷”的人才管理,对于稳定军心、控制局势起到了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李嘉诚更深远的考虑是,收购英资公司之后,如果实行排外,势必会使公司出现混乱,陷于停滞和瘫痪。这样,经济上势必遭受惨重的损失。相反,以夷制夷,保持稳定,可使公司正常运转。
到80年代中期,李嘉诚已控有好几家老牌英资企业,每个企业都有相当部分外籍员工。李嘉诚并不是没有能力直接领导他们,而是集团超常拓展,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的主要职责在为旗舰领航。
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洋人管洋人,这样不仅使自己在人才管理上比较轻松,还有利于相互间的沟通。
还有重要的一点,这些老牌英资企业,与欧美澳有广泛的业务关系。长江集团日后必然要走跨国化道路,利用洋人先天具有的血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启用洋人做“大使”,更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与进行海外投资。
得人才者,得商业大势。李嘉诚的人才管理观是开放的,只要是人才,他就喜欢,爱才程度不亚于三国的曹操,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各采其长,不但善识人,也善用人。握有大权的同时,李嘉诚为自己物色了不少出众的管理人才,放手让其全权管理业务,利用知识增值,成功地演绎了亚洲公司殊不多见的人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