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注定要承担责任与义务:对家庭、对朋友、对工作、对事业、对民族、对国家、对世界。有责壬就有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信心把责任承担到底。有义务就有道义,有道义就有正义,有正义才能有力量把义务承担到底,最终达到“临大节而不可串”的地步,这就是人生所应追求的境界。
鲁仲连历来被人们看作是君子的楷模,多少年来人们对他讴歌不已,每当国家有难,民族处于危亡关头的时刻,人们总是想起他,这主要是由于他从两个方面表现出了传统的高尚品德,一是坚持气节,宁死不屈,“临大节而不可夺”,二是为人排忧解难?功成不受赏。他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中最为高尚的品德,所以具有恒久的价值和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围困赵国的都城邯郸,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兵前往救援,但因害怕秦军的威势,魏军在汤阴就停止了前进,等候观望。
魏王派客卿辛垣衍偷偷地潜入邯郸找到了平原君,准备通过平原君传话给赵王。辛垣衍对平原君说:“秦国所以围困赵国,是因为秦王想称帝。先前,秦王与齐王争帝,秦王与齐王都加上了帝号。后来秦王被迫取消了帝号,是因为齐王首先取消了帝号的缘故;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齐国已大大地衰弱了,天下最强大的只有秦国了。秦国此次围困邯郸,其真正的目的倒并不一定要夺取邯郸,而是为了赵国能够主动地尊奉秦王为帝。如果能这样的话,秦王一定十分高兴,肯定会撤军而去的。”平原君听了这话以后,犹豫不决。
当时鲁仲连也在赵国做客,碰上了秦军围困邯郸,又听说魏国的使者要求赵国尊奉秦国为帝,就去见平原君。他问道:“公于是不是也同意尊秦王为帝了呢?”平原君说:“我哪里还敢说话呢。赵国的百万大军已被打败,现在秦军又深入赵国的国土围困邯郸,我根本无法使他们退兵。魏国的使节辛垣衍就在此处,我哪里还敢说什么呢?”
鲁仲连毫不客气地说:“以前我还以为公子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人呢,现在看来不是这样。既然魏国的辛垣衍在这里,那就让我来教训他!”
平原君只好去请辛垣衍,说:“齐国有个鲁仲连先生,此时恰好在邯郸,请让我介绍你们认识一下。”辛垣衍说:“我听说鲁仲连是齐国的高人,我是魏国的使臣,公务在身,还是不相见的好。”平原君说:“可我已经把您来劝降的事告诉他了。”辛垣衍没有办法,只好去见鲁仲连。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后一言不发。辛垣衍忍不住主动说话了,问道:“我看在这座邯郸城中,大多数人都是有求于公子的,今天看先生的样子,不像是有求于公子,先生为什么不趁秦军没有攻下赵国早离开呢?”
鲁仲连说:“世人一般都以为隐士鲍焦不是从容而死,那是以庸人的心理来揣摩别人。现在一般的庸人都只为自己打算,并没有长远的眼光。秦国是一个崇尚霸权而不讲仁义的国家,以权术驱使土人,以酷刑役使人民。如果秦王真的做了皇帝,那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以暴虐来统治天下。我宁愿跳东海而死,也绝不做秦王的臣民。”
辛垣衍说:“那么先生打算怎样出力帮助赵国呢?”
鲁仲连说:“我要让魏、燕两国出力帮助赵国,齐国和楚国本来就已经在帮助它了。”
辛垣衍听了之后,不以为然地说:“燕国是否帮助赵国,可能会听从您的建议。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代表,不知您准备怎样让我们帮助赵国。”
鲁仲连说:“因为魏国没有看到秦国称帝的危害,如果看到了这一点,魏国也一定会帮助赵国的。”
辛垣衍不解地问道:“那么,秦国称帝对魏国会有什么害处呢?”
鲁仲连说:“从前,齐王曾经施行仁义,率先提出诸侯都要去朝见周天子。那时的周朝已经十分贫弱了,诸侯们都不肯去朝见,只有齐王一个人去了。过了一年,周烈王死了,诸侯都去吊唁,齐国的使者因为去得晚了,周朝的大臣就大光其火地说:‘天塌地陷,周朝的天子都罢朝守丧,面齐国的使者却最后才到,应该杀了他。’齐王闻后勃然大怒。周天子在世的时候,只有齐王前去朝拜。他死了众臣便妄加指责,实在是他们以周天子名义过分苛求的缘故。”
辛垣衍还是不同意鲁仲连的话,说:“然而,先生没见那些臣仆吗?十个臣仆侍奉一个天子,难道是力量不如天子吗?是才智赶不上天子吗?那是因为害怕天子啊!”
鲁仲连说:“那么,现在魏国对于秦国,难道也是臣仆关系吗?”
辛垣衍说:“是的。”
鲁仲连说:“既然如此,我看可以让秦王把魏王煮成肉浆!”
辛垣衍听了有些发怒,说:“先生怎可如此讲话,您怎能让秦王把魏王煮成肉浆呢?”
鲁仲连说:“当然可以,您如果不信,就请听我慢慢地给您讲。从前,鬼侯、鄂侯和文王是纣王的三个诸侯。鬼侯有个女儿,他自己认为女儿长得很美,便把她献给了纣王。但纣王却说她长得很丑,认为鬼侯耍弄他就把鬼侯剁成了肉酱。鄂侯只是为他辩护了几句,话说得虽然直率了一些,但也被杀死,晒成了肉干。文王见到这种情形,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就被抓起来囚禁到监狱里,关了一百天,最后还是被纣王杀死。为什么这样甘心做奴仆反而落了个被剁成肉浆、被晒成肉干的下场呢?还是让我说一说那些宁死不屈而终于避免了悲剧下场的人吧!先前,齐闵王自称是天子的代表到鲁国去,夷维子执鞭跟从。夷维子见到鲁国人就问:‘你们准备怎样招待我们的国君呢?’鲁国人按照正常的礼节说:‘我们准备用牛、羊、猪各十头来款待客人。’夷维子说:‘你们怎么能用这种礼节来款待我们的国君呢?我们的国君可是以天子的身份,代表天子出来视察,诸侯就应该像仆人一样,提起衣襟,站在堂下侍奉天子吃饭,等天子吃完了,你们才可以退下来听政。’鲁国人听后将他们轰出去,立即关闭了城门,不让他们进城。齐闵王去不了鲁国,又准备到薛国去,路过邹国时,恰巧邹国的国君死了,齐闵王想去吊丧,夷维子又对新即位的邹国国君说:‘天子的代表来吊丧,你们必须把死者的灵柩掉转个方向,好让天于面南朝北地祭祀。’邹国的群臣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的话,我们宁愿全部自刎而死,也决不受此侮辱!’因此,齐闵王也没敢进入邹国。鲁国和邹国的群臣是那样有骨气,而齐闵王却想让他们以天子的礼节来侍奉他,这当然是办不到的。如今,秦国虽然是有万乘兵车的大国,但魏国也是有万乘兵车的大国,两国同样是有地位的。只因为秦国打了一次胜仗,魏国不但自己俯首称臣,还要其他人尊秦王为帝,如此看来,魏国的一群大臣是远远不如鲁国、邹国这些小国家的人有骨气!”
鲁仲连意犹未尽,接着分析道:“秦王的贪心是没有止境的,如果真的让他称帝了,他就要干涉别的国家的内政,要调换别的国家的大臣,要撤换他认为不行的人,安插他的心腹,把奸佞的小人安排给诸侯做大臣。这种人一旦进入魏王的宫中,魏王还能有一天的安静日子吗?而您又靠什么来保住自己现在的尊贵地位呢?”
辛垣衍直听得汗流浃背,站起来拜谢道:“我原以为先生是平常的人,现在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最有见识的人。请您允许我告辞,从此再也不敢提尊秦王为帝的事了。”
秦国的将军听说这件事后,也感到害怕,便退兵五十里。此时恰好魏国的公子无忌盗得了兵符,杀了魏军统帅,夺取了兵权,亲率大军前来救赵国,秦军就此退兵而去。
后来,平原君决定封赏鲁仲连,但鲁仲连再三拜谢,坚辞不受。平原君设宴款待鲁仲连等人,酒酣之时,平原君为鲁仲连把酒祝寿,并奉上千金为谢。鲁仲连笑着说:“对于天下的士人来说,最可贵的莫过于为人排忧解难而功成不受赏。如果接受了报酬,那就如同唯利是图的商人一样了,我鲁仲连是不愿意做这样的人的!”
于是,鲁仲连告辞而去,从此再也没有露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