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木瓜东山再起看产业发展
源源不断的木瓜果从正安、凤冈、遵义县等地向遵义城中心运来。在天阳公司冷库车间旁,成堆成袋的野木瓜码了一层又一层,工人们正忙碌着分捡入库冷藏……
沉寂,甚至几乎被市场遗忘的我市野木瓜产业开始了重拾旧山河。野木瓜从窘境中“松枷”出来,无疑给“卖果难”、“愁卖果”的成千上万农民降了一场及时的甘霖。
野木瓜是我市的一项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了十余年,面积约5万亩,以正安县为主。多年来,野木瓜在市场培育、产品开发、龙头带动中见证了市场的大风大雨,初具了农业产业化的整个“链条”式规模。近年来,由于经营这项产业的正安县一家龙头企业与银行官司缠身,生产、加工、销售极大受挫,以致出现大量的果树无人管理,农民的木瓜果被以“白条”的方式兑现,伤农的事情一再发生。
今年6月,中美合资的山东凯撒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总从网上搜索到我市正安等地的野木瓜濒临无人收果的信息后,立即派人来考察并很快落户开发区董公寺镇,成立了贵州凯撒野木瓜食品有限公司,斥资1900万元建起首期粗加工生产线,初步设计的第一期生产饮料能力达3000吨。据调查了解,目前公司以每天100余吨的速度大量收果,而每公斤2元的价格让果农非常高兴。为什么在我们本地熟视无睹的野木瓜会引起山东老总的兴趣呢?“非常有特色,野木瓜这种饮料在全国是少有的,至今尚无领导市场的领头羊。再说,遵义这地方有基地有规模,做这种产品何乐而不为呢,好东西永远有市场。”凯撒公司总经理张健毫不遮掩他们进军我市野木瓜行业的动因。目前,凯撒公司正加快生产线建设,一俟时机成熟即投产运行。
野木瓜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多年哺育的产业,拥有今天这样的品牌、市场和基地来之不易,却为何没能做大做强呢?从政府到企业到农户没能形成合力大概是其原因之一。从本地企业的弱化和外地企业的强势注入来分析,我们当以警醒的是如何服务、引导、帮助和扶持龙头,优化环境,更多替产业主体的农民着想,少点官僚主义,克服形式主义,力戒“内讧”。
正是由于市场运作的变化,正安等地的野木瓜出现了大量的管理不力现象,加上去年“白条”的伤农事件,一些地方的野木瓜果树被剃光了丫枝,挖树毁树时有发生。可是,在同样面临看不清市场前景的时候,不少农民仍潜心保住果树,期盼着市场的转机,这中间他们也经受着煎熬。
今年年初,正安、凤冈等地的果农为今年的市场颇感迷茫,生怕再度出现卖果难和其他不可预测的情况,但凯撒的进入无疑让那些执著的果农们看到了希望和生机。
据悉,凯撒公司今年在遵义地区收购的野木瓜将超过3000吨,几乎收尽了当地的野木瓜,并且毗邻我市的外地县的野木瓜也被吸引了过来。在正安庙塘,一个姓刘的野木瓜大户100亩基地今年收入8万多元。据悉,今年正安县木瓜果收入达三四万元的农户有十多家,而在该县瑞溪一个叫石矸的地方,连片700亩的野木瓜地,农民把丫枝剔掉,种上了其他作物,收效不丰。
从野木瓜去年的“白条”现象到今年的丰收,可以看到:不管企业怎样变换,不管市场游戏怎样“雾里看花”,好东西永远有市场,只要手中有“硬通货”,自然有人来识货,好酒不怕巷子深也是这个道理。
另据透露,凯撒公司将在遵义地区以1000亩连片规模大力推进基地建设,计划3—5年新造野木瓜3—5万亩,5—10年新增10万亩,在规模达20万亩的时候做中国同行业中的老大。按照公司的规划,野木瓜的发展种植地将突破现有的正安、凤冈等地,向其他地方扩张。“哪里有优势就放在哪里,哪里的动作快发展哪里。”张健谈及产业化的体会时说,卖给谁和价格的问题一解决,农民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
(原载2003年9月10日《遵义日报》第二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