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崛起的汇川系列报道(四)
每逢周末,名城澳门路的北京华联超市特别热闹:进进出出的市民购物忙忙碌碌,公司为方便市民而专开设的运客大巴不断地循环轮回。顺着这条街望去,一家家商铺门店与酒楼人气挺旺,其繁华的气氛与紧邻的香港路商业街交相辉映,俨然营造出不同凡响的港澳商圈,成为名城商业的一大亮景。
随着北部新城的崛起,随着一条条城市道路的延伸与一个个经营市场的兴起,汇川区城市商业经济在不断精心培育中茁壮成长,繁荣的春天悄然来临。
起始于20世纪1982年的遵义市水果批发市场最早落点于遵义火车站旁边,占地面积仅有800—900平方米,经营者10户,批发量也不大。1985年,市场逐步放开,水果批发户开始办理正式经营手续,从此纳入工商管理。
随着市场的放开,场地显然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于是就迁至任家坳,后迁至外环路机械化仓库再迁到罗庄原宝益商场。
到了1998年,工商部门在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将水果市场迁入上海路饶家林,通过建设发展,如今的上海路水果批发市场,已成为黔北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年批发量7.5万吨,成交金额3亿元左右。水果批发市场兴旺还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上海路的商业繁荣。
充满蓬勃商机的罗庄市场,是改革春风催生的产物,同样见证了今天北部新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历程。
这个市场从1994年破土动工到1997年正式营业,云集遵义市、省内外商家600余户,销售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专卖店200余户。经营产品包括各种彩电、冰箱、洗衣机、音响设备、厨房电器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以及大小家用电器。销售面覆盖13个县,辐射到贵阳、铜仁、毕节、安顺以及四川的部分地区。
1998年5月,最大的电脑市场在罗庄电器辅楼二楼、主楼三楼正式开业,一下涌入经销商110余家,经营产品有联想、TCL、惠普、东芝、SONY、清华同方、神州、华硕、金长城、实达、方正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台式和手提式电脑。罗庄电器市场是迄今黔北最大的集电器、电脑、家具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
“开发区的市场培育,极大地带动了北部中心城区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杭州路机动车配件市场已形成商业门面400多间,荷花池综合市场和红梅路综合市场、松子坎综合市场,使个体商贩归行入市,既有效整顿了市场,又改善了街容市貌。”汇川区工商局局长展棣说。
城市靠建设,市场靠培育,正是凭着创新的理念和开放的意识,汇川区千姿百态的城市商业经济逐浪潮高,非公经济占据了北部新城的“大半河山”。建区以来,随着遵义市行政办公中心北移,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落户汇川,汇川区扮演着未来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角色。虽然商家众多,但由于各个企业、商家分头开发经营,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不利于形成聚集效应。如何站在新的起点培育新的增长点,无疑是汇川人思考的一大命题。
以香港路—澳门路、广州路—珠海路、长沙路等为中心区域的三大商业圈成为他们演绎城市经济的大手笔。
三年前,最先提出“商圈”的概念是缘于一家房开公司为推介楼盘,后来在政府的主导推动下演绎、扩大、上升成区域商业板块的整体联动。最先打造的港澳商圈以香港路、澳门路为空间范围,以商贸、餐饮为主要产业,集电器、家具、IT数码、餐饮娱乐、服装百货、图书经营为一体,是目前“三大商圈”中发展态势最好,实力最强的商圈。这个商圈以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营环境吸引众多商家入驻,商圈内的餐饮、家电、服装、文化娱乐产业已渐成规模,东方肥牛王、兴何记、恒瑞福、鲜得来等餐饮名店在遵义市餐饮行业占有较大的特色优势,罗庄电器市场、红华家电、北京华联、怡信数码、国美电器等家电市场正发挥着积聚效应。
北部新城商圈的兴起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自然流态的自我发育。回想商圈的勃兴过程,见证并参与策划过三大商圈的汇川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姜何卫回忆说,从2005年开始,宣传文化部门充分发挥宣传优势,同政府相关部门、众商家合作,联合打造了港澳商圈、广珠文化商圈、长沙路汽贸商圈。
“其价值在于用文化的概念引领,使已有的商业元素经过整合包装后形成集聚效应,通过新闻舆论的宣传推介,形成一定的商业地域文化概念。一方面有利于商业元素的组合,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开展规模经营;另一方面,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市品位;三是有利于文化概念与商业融合,使企业在开发建设之初,就引入文化的概念,从外观设计到内在装修,到开展具体经营行为,都能够与商圈的定位相衔接,高品位打造商圈。”
文化宣传的助推力的确上演了一场场好戏。这几年,汇川区每年策划一系列文艺演出、理论研讨、招商引资推介、媒体宣传等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媒体搭台,商家唱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充分发挥经济宣传的作用,发挥文化软实力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
不妨看看广珠文化商圈的打造过程。
广珠文化商圈位于汇川区区域中心位置纵横交叉的广州路、珠海路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地处遵义市委、市政府行政办公中心之间。最早,该区域地处城郊结合部的茅草铺,投资商投资开发后,形成两条纵横交叉的广州路和珠海路,以及道路两旁圈起的地块,2005年,仅有两三栋楼房在建中。
“这一区域最初给人们的认知元素非常有限,除了广州路、珠海路这一让人摸不着边际的名称外,有的只是老的‘茅草铺旁边’这样让人与城郊荒凉相联系的概念。开发商拿到地块后,由于对未来这一区域的远景无法预知,因此对眼前的定位无法确定。”姜何卫说。
“以一个发展理念来打造一个区域,形成整体发展的概念,让商家能够按照政府城市建设的规划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避免建设的盲目和产业的重置。在当时该地区除两条新建的道路外,我们采取务虚的手法,从概念的打造入手,引导开发商围绕政府的城市发展目标进行开发建设。”
“认真分析该地域的条件,我们意识到,市政府行政办公中心已经迁至该区域附近,市委办公中心也即将迁至该区域附近。同时,该区域紧靠汇川体育中心和杂技艺术中心,而且规划中的遵义市图书馆、博物馆、航天中学以及科教文化用品市场等将坐落其中,拥有较多的文化元素。为了提升城市品位,使市委、市政府行政办公中心区域环境得到优化,应该形成并有条件形成以具有文化品味的高档商业文化中心。”
“经过认真研究,我们策划召开广珠文化商圈发展论坛会,邀请了遵义市政府城建、规划、经贸、工商、宣传、文化、旅游部门的有关领导和专家,遵义几所高等院校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各新闻媒体,各商家共同研讨‘广珠文化商圈’的发展。”
“但是,一个商圈的打造不是一劳永逸,也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市场培育的漫长过程。”2006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汇川区举办了“茅台啤酒杯首届遵义美食文化节”。美食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使商圈人气大增,一个显著的成效是,圈内房开企业的房价由2005年的1000多元,上涨到现在的2000元以上。
2007年6月,汇川区在重庆举办招商引资宣传推介会,协调重庆市各新闻媒体、遵义市各新闻媒体20多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报道,收到明显效果,吸引了重庆商家对广珠文化商圈的关注。7月,黄果树杯“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遵义赛区选拔赛决赛及颁奖活动在广珠商圈中心十字交叉路口隆重举行,活动持续三天,观众逾3万人,再一次在广珠文化商圈掀起高潮。
如今的广珠文化商圈已成为集房产、商贸、餐饮、文化娱乐等产业经营为一体的大看场。商圈内已建成以高档住宅、高级商业街区为主的10多个楼盘,其中居住区约150万平方米,营业房约30万平方米,销售势头较好。商圈目前已经入驻了家具市场、酒店、餐饮、娱乐、美容美发、服装店、小百货超市等商业企业,北京华联广珠综合店即将营业。时下,商圈内已有近百户企业入驻,各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进入商圈。这一区域的商业文化价值已被市民认可,其形象已不再是昔日的“茅草铺”,已经成长为市民心中的城市的心脏地带,成为汇川区的又一商业名片。成功的概念策划和推广,由务虚入手,达到统一思想,找准定位,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这其中,文化的作用功不可没。
长沙路汽贸商圈的打造与广珠文化商圈的打造如出一辙,其成功的经验仍值得培育城市经济的人们借鉴和思考。
长沙路汽贸商圈位于汇川区长沙路与东联线、大连路交汇地段,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2004年前,这里曾有一个以销售中低档车为主的汽车交易市场。2005年,一家房开企业获得该地段的开发权,拟将此地开发建设成为以中高档汽车销售和维修为主的专业汽车市场。
“一个市场的建设不仅需要解决硬件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好软件的问题,既需要形成认知概念并加以扩展、延伸、宣传和推广,尽可能吸引各类消费主体的眼球,更需要大手笔,招商引资,培育市场,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过程。”姜何卫认为。
作为新兴的汇川区,区委、区政府始终致力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积极培育市场,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以汽车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为主的汽车专业市场的培育,自然列入了区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下半年,继港澳商圈、广珠文化商圈之后,通过举办汽车美食文化节、渝黔两地经济发展论坛、开展“多彩贵州”等活动,成功推出了长沙路汽贸商圈,人气日旺。
目前,长沙路汽贸商圈已初具规模,已有乾通、通源等省内外知名的汽车销售企业入驻,建成五个4S店,销售宝马、奔驰、丰田、别克、现代、东风日产、雪佛兰中高档名牌汽车以及各种不同档次的汽车,开展汽车配件、汽车维修、汽车美容、汽车旅游等十多项连锁服务,2007年营业额达5亿多元,仅当年4月开业的丰田专卖店营业额就达1.3亿元。
从商圈的话题,延伸到区域经济互补协作,再到遵义经济发展的定位与思考,吸引了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汇川城市商圈的打造和培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据资料显示,2007年,汇川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0.6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完成27.3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约有90%的份额是在商圈内实现,达24.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6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约有70%的份额是在商圈内实现,达15.82亿元。2008年1—5月,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同比增长32.9%,占全年计划的50%,其中,约有78%的份额是在商圈内实现,达9.5亿元。
让人惊喜的是,2007年全区20户限额以上商业企业中有15家集中在商圈内,占总数的75%;2008年新增限额以上商业企业4家,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全区24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有19家集中在商圈内,占总数的79%。三大商圈内已注册企业522个,个体工商户1140户,解决就业人员8394余人,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
“利用文化力驱动经济力,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打造商圈经济,提升了城市商业发展水平。随着全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三大商圈’已逐步成为全市城市精品,人气的骤升已使得我区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业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税源增长点。”区委书记洪涛、区长王晓东说。三大商圈,显现的不仅仅是商业经济的人气,更值得品味的是汇川人超前的思维和统筹的能力。
(原载2008年12月9日《遵义日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