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观察(四)
“从农民手中收购,每斤稻谷市场价是0.78元,公司收购价是1.46元,这其中的0.68元差价给了农民。”这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茅贡米业带给湄潭县永兴、复兴、兴隆、黄家坝一带农民的好处。仅这一项,公司发展的12万亩订单稻谷每年帮助农民增收近2000万元。也正是这家龙头企业打造的有“中国第一米”之称的茅贡米的品牌影响和龙头奔跑力加速的结果。
在正安县新州镇边远的高山顶菁,十多年前,当地村民眼望着山上数万亩方竹林自生自灭,除了偶尔采摘来自家食用外,少量的拿到乡场上卖一斤笋子只卖两角钱。如今,这里的方竹笋通过正安县顶菁方竹笋有限公司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东南亚地区,农民一斤笋子可赚两块多钱。公司基地由贵州发展到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也使这些省市的10万农民受益。
面对近年来农民专业协会松散的情况,绥阳县组建生猪联合会,将全县分散的协会组织起来统一走市场。
“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中央和省级财政要专门安排扶持农产品加工的补助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困难问题。”
“要合理布局,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农村商‘双百市场’和务信息服务’等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积极支持农资超市和农家店建设,对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改善农民进城销售农产品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引导生产、稳定市场、规避风险的作用。”
“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在第二次党代会召开后,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2年市委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通过大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线,抓龙头带基地,抓基地促龙头,实现了龙头、基地和农户良性互动,粮食基地、油料基地、烤烟基地、辣椒基地、茶叶基地、高粱基地加快发展,主导产业日益壮大。
一批龙头正在兴起,全市培育发展起来的各种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0多家,在管理上,划分了省级、市级、县级龙头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分级扶持。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通过技改和创新,规模逐渐扩大。同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特别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资源分布为基础的畜牧业、竹业、药业三大主导产业叫人看好:遵义畜牧业成为贵州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产值、肉类总产量、生猪出栏均占全省的1/3左右。围绕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生产项目、赤水新宇竹业有限公司、金旭公司方竹笋加工等,形成了仁怀、习水、赤水、桐梓、正安等为主的竹业种植基地。以习水、遵义县、道真、绥阳为主的药业企业基地建设趋于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良好状态。
随着着力培育畜牧业、竹业、药业三大主导产业思路的确立,各县、区(市)紧紧围绕这三大产业明确了各自的主导产业,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经济人队伍的作用,加大了对产业化的多元化扶持。
拿畜牧产业化来说,我市畜牧生猪优化发展、家禽稳步上升、牛羊产业步步推进,畜禽繁殖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大幅提高,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加大,品种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全市畜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由传统到现代养殖的明显转变。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个普遍的现象:以往种“感情烟”“态度烟”“任务烟”“认识烟”的农民少了,而从过去几亩到现在十多亩、几十亩甚至几百亩的烤烟专业大户多了起来。
不可否认,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市的烤烟、畜牧、中药、竹业、茶产业等比较成型的农业产业化,在基地、规模、龙头、专业化合作组织、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基础。而今,这些产业已进入战略性转折时期。
但是,平心而论,就我市能拿出手的畜牧、茶叶、竹子等一些产业,在基地、规模、龙头等产业化链条的诸多方面问题多多。比如,以规模化和高度组织化为根本特征的产业化建设,中介组织的培育发展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中介组织发育的滞后已经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核心制约因素之一。
基层干部反映,农业产业化,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整多了卖不脱,整少了看起来好,要说有什么都有,要说没有什么都没有。
如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值得关注。
比如,当前各地外出务工的农民呈上升趋势,土地流转,田土集约化,不能种的,不愿种的,种不好的,可向种田能手集中。
农民专业化组织也是一个难题,农民随意性大,有了订单如何讲信用,要引导和教育。产业通过订单联系紧密了,而且在发展中壮大规模,这是一个方向。
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龙头摆不起来,产业化就活不起来。
产业化和结构调整,科技增收、基础设施建设要整合起来,初级水平的产业化带来的是链条链接的松散。产业化还需要“化”下去,不然,现代农业是培养不起来的。
有关专家指出,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该是到了深化、深化再深化的关键时期,该是下到水深处,如何织网抓大鱼的时候,因为真正的大鱼一般不是浮在水面上的。
所以,要盯到几大产业,从市场、科技、组织、服务、投入等多项体系建设上下工夫,织好产业化这张网,有信心继续“化”下去。
如何“化”下去呢?涉及这方面的事很多。比如龙头企业与农民与规模之间的链条怎样才焊得紧密?政府又如何扶持?有效益农民就会有积极性,没有效益你叫他“倒补黄瓜二条”他怎么愿意呢?是的,农业产业化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管哪一项产业,要真正“化”大“化”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路是人走出来的,要深信这一点。
(原载2007年5月12日《遵义日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