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观察(三)
“我家这三亩田往年要请十多个人插一天才能插完。今年,实施机械化插秧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全部插完了。”一个月前,在桐梓县天坪乡酒店垭村大田组机插秧现场,40多岁的农民王良强高兴不已:“机械化插秧真是效率高、快得很。”
今年,桐梓县在全县21个乡镇推广机械化插秧2万亩。机械化插秧工程的推广,让这个县近万户像王良强一样的农民在今年人不下田、足不裹泥就全面完成了插秧。
“铁牛”下田,农民欢迎,这样的场景在我市各地并不鲜见。
“农业机械化”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伴随现代农业迫切需要迈过的坎,款款地来到我们身边。
“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因地制宜地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区域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中央一号文件鲜明指出。
农业综合机械化分农业道路运输、农产品加工、机播、机灌、机割、畜牧机械化、林业机械化等十多个大类。记者从市农机局了解到,到目前,在这些众多的类别中,我市只有农业道路运输、农产品加工两大类基本实现了,但如玉米、油菜、林业等农业的机械化实施几乎为零。据介绍,我市农业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而今达到25%,计划到“十一五”期间实现30%。就目前拥有的农机总动力和农机具拥有的数量而言,到去年底全市各类农机具近2.5万台,农机总动力达253万千瓦,分别占全省的1/4还强,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市农机局的同志说,农业机械化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得很响,由于土地联产承包等政策的施行,整个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战略受到影响。近几年来,国家对这一块的重视再次升温,政策体现明朗,各级投入不断加大,仅今年,中央和省里投入我市的农业机械化建设资金将突破1000万元。今后的投入力度还将加大。
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今年全市实行机耕面积160万亩,占全市600万亩田土的25%左右。在前年试点示范的基础上,今年全市实行机械化插秧12万亩,占全市200万亩水田的比例虽然较小,但影响正在逐步加大。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我市不少基层乡镇农机队伍不稳定,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农机推广难度大。
据基层反映,科技培训对不上口,搞农业机械化等于零,特别是一些山区,认为农业机械化是理想化的东西,殊不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推广难不等于不搞。如何面对现实克服思想上的松懈心态,迎难而上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三化”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得响亮的又一命题。
再来观察遵义的水利。这些年来,我市水利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十五”期间,完成的水利投入是“九五”时期的2.45倍,续建和新开工建设了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2000年的0.36亩提高到2005年的0.42亩。总体来说,我市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欠账多、缺口大、发展不平衡,在农村,0.42亩的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0.86亩的一半。去年,全市年供水量仅有19亿吨左右,不到全市地表水资源量的11%,供水缺口在5亿吨左右。据预测,到2010年,全市供水仍有6吨的缺口。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将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对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以及省有关部门对遵义表示支持的态度比较明确,并且已经启动了烟水配套工程、遵义灌区工程、病险水库治理等一些项目。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今后几年,我市将要抓好绥阳后水河水库灌区工程、仁怀石板塘水库工程的开工建设,启动道真大沙河、正安石峰水库、红花岗区中桥水库建设,继续抓好湄潭关坎脚水库、习水东风水库灌区、赤水官长灌区、仁怀怀南灌区的建设。完成遵义灌区一期工程总干渠及水泊渡干渠,继续抓好湄凤余灌区续建配套一期工程建设,争取启动二期工程。这些正在或将要进行的水利建设,必将对改善我市农业水利设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另据气象部门的分析,我市高温干旱、暴雨、大风等极端气候仍有可能发生,拿今年来说,从我市现有的防汛基础设施来看,今年我市防汛抗旱形势十分严峻,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山洪地灾防御难度较大,多病的水利设施是影响我市防汛安全的心腹大患。夯实水利设施基础,任重而道远。
农业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是不得不加强且长期坚持要迈过的坎。
通过这些年来的建设,我市农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农经网、远程教育和市场信息网络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年,市、县、乡三级农经网发布的各类农经信息达40余万条,网上交易年达数千万元。
在“黔北第一兰村”的桐梓县高桥镇周市村,村民们利用远教网络,不但从网络上学到了新技术,还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只需鼠标轻轻一点,轻轻松松在网上就做成了一笔交易!”
同样,汇川区董公寺镇五星村以远教平台搭建“信息超市”,帮助村民与村办企业铺筑致富路子。村果蔬协会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协会会员学习礼品西瓜、五彩辣椒等优质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建成了五星村果蔬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形成了示范、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的农产品生产模式。谈起网上交易,村民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们把远程教育亲切地叫做“办在家门口的大学课堂”。
现代人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些事实表明,发展现代农业,注重不注重这一手段,真是结果不同两重天。“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中央一号文件这样强调。
今年,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要点》也明确要求:切实抓好水稻机械化插秧示范工程,加大新农业机具的推广力度,逐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加大遵义农业信息网和农经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建设,提升和改造市、县、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实施好“金农”工程和农村信息入户工程,开通农技“12316”和网上咨询服务项目,逐步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增强农村信息服务整体功能。
“三化”是组装现代农业的重要部件,面临的困难也还不少,道路还很漫长,有困难也要沿着这个方向迈进。
(原载2007年5月10日《遵义日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