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观察(二)
观察“六个一百”工程,不妨从赤水的竹子谈起。
满山遍竹的赤水,坚持每年以新造竹3万亩的速度推进,每年出产商品楠竹500多万株,出产杂竹近50万吨,去年,赤水的竹业综合收入达9.8亿元,竹产业已成为赤水名符其实的经济支柱产业。
“西竹、东茶、南药、北蔬、中辣椒。”纵观我市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各具特色的布局格局已经显现出来,于是,遵义农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后势必要有新的战略走向。
“种植100万亩茶园,新造100万亩竹林,种植100万亩中药材,100万亩商品蔬菜,畜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建设100万口沼气池。”这是市委、市政府规划设计并正在进行的“六个一百”工程,毋庸置疑,这将是遵义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稳步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
作为黔茶最为重要板块的遵义,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均排列全省第一位。建设100万亩茶叶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六个一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充分抓住“东茶西移”历史性发展机遇,计划“十一五”期间在湄潭、凤冈、余庆、正安、道真、务川、遵义、红花岗八县(区)55个乡(镇)实施大规模的茶园基地建设,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00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达50万亩),构建以湄潭特色名优茶、凤冈特色富硒富锌茶、正安特色高山云雾茶和余庆县特色苦丁茶为中心的四大特色优势区,并建成正安、道真、务川、凤冈、余庆、湄潭一线的500里茶廊。
正是缘于新的目标和方向,去年以来,“六个一百”中的茶叶发展迅猛,特别是湄潭、凤冈、余庆、正安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这从各地茶农积极性高涨、客商投资开发和宣传推介的景象中就可略见一斑。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打造百万亩茶叶而言,力度还需加大,比如390在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搞好茶业配套体系建设,强化科技进步与开发,抓好技术培训与技术队伍建设,发展茶业科技生产力,提高茶叶科技含量等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
省委、省政府为茶叶产业出台了第一个产业化文件,规划中全省有几十个县,里面有政策支持有资金扶持,指明了方向,这是一个最佳机遇期,茶叶大家都在干,就看谁能“抢先”,“醒”过来。机遇不是常有的,机遇眷顾的是有心人有准备的人。到今年,我市茶园有34万亩,离目标差距还不小。专家认为,要实现目标任务,面上力度要大,重点区域的动作力度要更快,要从抓大户、专业村等方面再提速,中心区、最适宜区,就要最积极、最扎实地干。专家呼吁,错过了当前发展的最佳机遇期,慢了半拍落在别人后面就会丧失发展的潜力。
再说“六个一百”工程之一的蔬菜,这项遵义农业结构调整中最具活力的仅次于粮食和畜牧业的第三大产业,在市场机制的主导下,各地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支农、科技攻关和对口帮扶等项目,加大了对蔬菜的支持力度,兴起了桐梓九坝、汇川板桥、红花岗海龙、绥阳蒲场、遵义县龙坑、余庆白泥、习水黄金湾等一大批以市场为主的有一定规模的商品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还有算得上遵义一项传统优势产业的辣椒,从基地、规模、品牌多方面来观察,其发展的态势使人感到“阳光灿烂”:且不说遵义“朝天椒”早在40多年前的1960年就跻身全国七大名椒,近七八年间也是好戏连台。绥阳县荣获“中国辣椒之乡”美誉,这里的朝天辣椒和遵义县虾子朝天小辣椒均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及贵州优质农产品、地方优良品种等称号,遵义县还被评为“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成为“中国辣椒之都”。如今,有基地、有规模、有市场、有品牌的辣椒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基本形成,产品誉满全国市场,畅销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上海、新疆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日本、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十多个国家。
业内人士分析说,打造百万亩商品蔬菜,我市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比如,在国家农业部组织起草的《全国蔬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7个产业带中,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带首次列入部级规划,重点区域20个县中,我市桐梓、遵义县列入其中。再比如遵义辣椒更是销往全国各地,影响和主导着西南和全国辣椒市场。去年遵义辣椒受旱,虾子市场每公斤达到13—15元,价格较往年翻番,充分说明了遵义辣椒在西南及全国市场的重要性。
这是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比较优势是否存在和能否发挥提出了挑战。
产业基础设施不足,技术力量相对较弱,基地相对分散,连片程度不够,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产销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当前遵义蔬菜产业最为突出的现状。再则,北方大面积的辣椒种植风起云涌,“狼”已来了。制约我市蔬菜产业的这些因素值得关注。
如何从长远巩固、扩大、提高这一产业,专家认为,要从优化区域布局,选建好示范基地和核心示范区,加快品种引进、选育、示范、推广和培训,进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下工夫,依托当地气候和无污染的环境以及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在短期内实现突破,跨越一些发展阶段,直接参与国内国际循环,发挥后发优势。
又如沼气池,我市今年的计划任务是10万口,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这项工程实施推进中存在的困难也有不同层面的反映,这体现了不同的意识和跟进的态度。就在人人叫难的时候,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正安,把加快沼气池建设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强力推进,这个县继上年度全面完成市下计划1万口并超额完成之后,今年继续加大力度实施了1.5万口沼气池。同样,在今年实施沼气池建设的过程中,遵义县实行末位淘汰制,对那些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乡镇书记镇长就地罢免。
加快推进“六个一百”工程建设,包括粮、油、烟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巩固提升,从现在起就得从多个方面花大力气,如基地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关键技术研究,质量卫生安全检测点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冷链建设,标准化体系制定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基地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基地和产品认定、认证及品牌建设,龙头企业扶持、资金保障等。用好政策和抓得住机遇,必将为遵义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有效的手段,从而因势利导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顺势而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
算来算去,茶叶、辣椒、竹子、药材、畜牧、蔬菜这些特色和优势产业,是遵义为数不多的“看家宝”,如何进一步巩固、扩大、提高和提速,立足现实大步跨越,乃是当务之急。
(原载2007年5月9日《遵义日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