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访龙头话带动之五
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中,绥阳惠乐养殖有限公司的运作模式是:公司投资置地,按规模化兴建了猪圈厂房,并提供猪种,提供饲料,聘请农民进厂专业饲养,公司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并承诺确保每头猪纯赚50元以上。
落户绥阳县洋川镇莲丰村的惠乐公司基地刚一建成,当地的农民纷纷前来,争着报名。利益驱动让困惑多年的养猪农民不得不为惠乐的这一举措怦然心动。据了解,2002年10月,深圳客商李远东投资200余万元,建起了规模达19栋养猪房基地。并与绥阳有关方面商定,将用两年时间,建成占地20万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的贵州最大的养猪基地,年出栏商品猪超过10万头。
初期的合作就让当地政府感兴趣,让农民兴奋。今年3月,随着首批投放的1000头猪仔入场,唐礼云、周克强等农户就开始了专业养猪,在自家的责任田土租出去后,一家人安心挣钱。周克强说,在公司他领养了157头猪,要喂100天后才出栏。“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兴趣?”当记者问起时,周笑着回答:“公司统一收购,卖出去自然没有风险,价格也与当地同时同价,每头包赚50元,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呢?”
有钱可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这种“公司 基地 领养农户”的经营模式,从深层次上剖析,解决了农民投入不足、规避市场风险的大问题。再则,公司之所以这么做,其内在动机与原因在于它在市场的终端拥有自己的条件和优势。据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惠乐公司在深圳的总部兴建有庞大的加工厂,每天需求量达800多头生猪,那里才是它真正赚钱的空间。不远千里来到绥阳,看准的是征地、成本低等优惠条件。同时,公司还可用两地产品销售的高价差赚取应得的份额。据有关人士分析,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农民增收500万元,财政增税280万元,企业盈利400万元。
坐在同一条船上,迎浪而上的依然是龙头企业,这种主动揽承风险意识自然也叫政府与农民觉得真实可信。据介绍,时下在建在引在养的这家规模化企业已在当地产生了积极影响。比如,农民假如喂死一头猪,公司已与县乡畜牧部门协议,由部门包保。没有了饲养成本投入的苦恼,更没了买卖难的风险,轻轻松松一心一意养猪的一位农户高兴地说,以前在家养猪不讲技术,“昏整”,现在一天养那么多猪,一年出栏两三次,算下来一年收入可观呢。
县畜牧局的一位技术干部这样认定:就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惠乐公司在绥阳县畜牧业的养殖一环中开始发挥了明显的龙头带动作用。
农民与公司之间,不搞一锤子买卖,从诚信到利益分割,从养殖技术到防疫安全,细化分工,彼此明朗,链条的焊接,毫无疑问,紧了。
好戏还在后头。县里一位领导道出了惠乐公司带来的潜在好处:让农民实打实赚了直接的钱,这给当前农民养猪无利可图的现状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农民找公司,改变了传统的养猪技术,改变了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示范的效应会营造出这一产业博大的空间。而品种的改良,饲料的配放,市场的营销,日后一批能人会从中产生。
比较之中,我们受到启迪:为什么一些地方的同行业龙头企业,总喊“料”不够,吃不饱,产业做起来难。原因在哪?在于农户与企业间的利润分配不公平,少的太少,贫的太贫。企业总把农民置于交易的对面,形不成公正公平的平台,天长日久,天平会倾斜,失衡的东西必然带来不稳定的态势。
(原载2003年6月5日《遵义日报》第一版)
320
市场冲击大,收购金不足,企业吃不饱,守着一流的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