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访龙头话带动之四
依托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走过来的金旭实业,在我市众多的知名龙头企业中,算是走得顺畅的。
公司副总经理何清坦言:金旭实业如今取得的成绩,与很好地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与充分利用开发山区特有的绿色资源分不开。
很明显,以方竹笋与山野菜两个主打产品进军省内外市场的“老村长”品牌,在“市场”与“基地”两个主要要素里,抛开市场的运作模式不说,基地包含的资源是天然具有的。谁都清楚,方竹笋也好,山野菜也好,这些原始的资源是老祖宗留下的,是大自然的馈赠。从金旭实业最初起家的状态看来,瞄准这些资源而进行利用并撕开市场大网中的“核”接点,主动一“铲”,阳光便铺成了今天企业成功的一条道路。不可争议的事实是,进入农业产业化盘子里的金旭实业,大大地沾了资源优势的光。比较而言,没费太多的力气,基地就有了。这,或许正是经营者的高明。
不期而至的政策机遇,的确大大地叫龙头企业乐开了花。换句话说,西部大开发、产业化政策、遵义百万亩造竹工程、桐梓10万亩方竹基地建设等,这些千载难逢的机遇,让金旭实业唱尽了春天的故事。敞开怀抱,去迎纳对接,为龙头开辟了又一条成功的道路。
宛若其产品品牌“老村长”的雅名,从最初的羞羞答答到如今的人气精气正旺,金旭实业在打造产业化的整个链条上,始终贯穿着“与时俱进”的思想。据了解,公司在招贤纳士、塑造企业形象上很有一套理念,那就是使巧力,尤其是注重企业文化的营建,从其举不胜举的诸多荣誉便可证明这一点。这,仍然值得经营产业化的实业家借鉴,因为,文化和形象可帮企业助跑。
平心而论,尽管“老村长”在业内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具备了产业化市场、公司、基地三大要素的功能,但将其置放于大背景的空间下去衡量,比一比带动农户与创税的效应,这意味着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据了解,公司现有的加工能力年产量仅有3000吨,产值2000多万元,欲做同行业的帅旗,除了原料基地的优势,扪心细问,还有什么?
见证了许多现象之后,我们不得不为“老村长”喝彩,毕竟,靠在“老村长”的肩上,藏在大山深处的方竹笋和那些山野菜走向了市场,不少农民从中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道。而且,随着多元化的人力物力资源整合,眼下的金旭实业正加紧技改,在桐梓、正安、绥阳建立的基地呼之欲出。的确,从天时、地利、人和来说,“老村长”该是蓄势而起的时候了。据透露,“老村长”今年锁定的销售额为3500万元,2004年争上7000万元,2005年突破销售收入1亿元大关。
顺着这些数字编织的希望,“老村长”到底能走多远?业内人士指出,最大的最主要的还是在市场这一块。公司副总杨天进说,有了市场才有规模,规模靠品牌的拉动。据介绍,“老村长”在以往的市场开拓中,尽管有不少成功的个案,但就大范围而言,仍显力不从心。因为,对大众来说,山野菜和方竹笋穿上“老村长”的服装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进入超级市场,常因门槛高而望而却步。比如,进一个“家乐福”超市,人家要你10万元的门槛费。
有关专家分析,像“老村长”这样的品牌,有着绿色、无公害的优势,但有朝一日进军国际市场,将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之类的阻击,标准化程度的砝码加重,而自身需要追赶的速度老差那么一点点,“触礁”的风险不言而喻。
在后方基地的这一头,矛盾利益的分配机制,也出了很多难题让龙头去面对去破解,如农户基地的管护问题、政府重视的程度问题,等等。怎样让利农民,反哺“第一车间”,仍将需要有魄力实施长期的战略。
此外,技术问题、生态保护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据有关反映,一些地方的农民为了眼前的利益对方竹笋乱采滥伐,这种行为对于企业往往又是无法顾及的,透支资源的现象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企业、农民、经纪人、政府的心合拢贴在一块,共打产业化天下的日子才会耐久,才会真正“化”起来,这样的教训和启迪,于“老村长”亦大有裨益。有识之士曰:“老村长”是金字招牌,仍须镀金,日后可将这漂亮的品牌外衣穿在其他产品身上,就像娃哈哈初做八宝粥,现做矿泉水、果汁、茶饮料甚至童装,也如康师傅从方便面走向饮料与童装。走上这样的路,那才叫路呢!
(原载2003年6月4日《遵义日报》第一版)
没有猪圈,公司修;没有投入,公司垫。顾及了农民的利益,产业化的链条自然焊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