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采访札记之四
得到“虾子朝天小辣椒”和农业部命名定点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两大品牌,遵义县花了近十年时间。十年磨一剑,不容易。
有人说,“虾子辣椒”这个品牌,既是种出来的,更是销出来的。
这话不假。且看这样一组数据:从1992年的交易量650万公斤,交易额0.5亿元发展到2001年的交易量4000万公斤,交易额2.8亿元,虾子辣椒市场成为全国四大辣椒市场之一,其集散、价格形成供需调节、信息传递和综合服务五大功能,对遵义市场辣椒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带动作用。
市场培育起来,农民跟上了趟。如今,遵义县辣椒迅速扩种到28万亩。与此同时,政府先后投资建起了新舟、永乐、西坪、团溪、三渡、龙坪等集散市场。全县形成了以虾子辣椒市场为中心,集散市场为纽带,基地(农民)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态势。仅2001年,全县涌现种椒专业村65个,年人均种椒收入1000元,种植大户1500户,年户均种椒收入1万元。大批的农民在市场的引领下从事辣椒生产、加工和销售,步入了小康。目前1.5万人从事相关产业,770多家个体工商户年营业收入达8500万元。
遵义县在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现有市场的同时,近来又投资兴建国内经营环境最好、年吞吐量最大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一个具有先进的通讯、资金流通、技术管理设施和手段,能为椒农、批发商和大宗用户提供仓储、运输、结算、加工等综合配套服务的大市场正在兴起。引导和培育拥有5000多经纪人的中介组织日趋活跃。一个衔接产需、开拓外地市场、辐射周边、带动农民的大市场将向人们昭示:市场兴,辣椒更红。
在引导农民进行产业调整的同时,切莫忘了培育市场。不仅如此,有形的市场需要兴建,更为重要的是相互联通的无形大市场需要去闯。产业结构,不仅要教会如何种如何调,更要教会他们掌握弄潮市场的本领,培育强烈的市场观念。只有这样,农民才会跟上市场走得更远。
(原载2002年7月9日《遵义日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