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和类型
在当代经济国际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对外直接投资是资本要素国际移动的主要方式,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全球经济的主要途径。所谓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伴有企业经营权的资金、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移到国外,在国外开办企业的行为。这里的经营控制权是指投资者对其东道国的企业或资产拥有一定的股份,从而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至于拥有多大的股份才有控制权,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地说,拥有企业50%或更多的股份,或者掌握了东道国企业25%或更多的有表决权的股份就被认为拥有了对企业的控制权。美国政府规定对外直接投资的标准是:凡是拥有企业有表决权股份达到25%者,即可认为拥有企业控制权。日本通产省原则上将在外国企业中日方出资比例占25%以上的投资或贷款规定为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
1.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2000年,全球跨国投资总量达到1263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5.95%,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主要有:
(1)对外直接投资是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由于公司投资行为本身需要资本、技术、设备、人力等生产要素,因此,跨国直接投资实际上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资源配置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进行的,资源利用率可以提高,产品成本会降低,产品在东道国和国际市场都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公司投入东道国的生产要素,既是在东道国企业的生产条件,也是公司确保其在东道国企业拥有经营控制权和确保获取高额利润的必要条件。
发达国家之间的企业相互直接投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企业相互直接投资,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国际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是发达国家和亚太地区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外直接投资70%流向发展中国家,30%流向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后,投资流向转了过来,大约70%流向发达国家,30%流向发展中国家。例如,1995年发达国家通过国际间的兼并与合作吸纳的资金达2160亿美元,占67%;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为970亿美元,占33%。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政局稳定、交通方便、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快、人口密集地区。
(3)世界各国竞相优化投资环境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东道国来说,外国企业直接投资能够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人口,增加本地税收,因此,东道国政府对外国企业直接投资一般都采取欢迎态度。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引进外国企业直接投资,既可以解决建设资金的不足,又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引进外资,可以使相互间的生产要素的优势互补,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增加就业人数。
(4)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率一般高于国内投资的收益率。从本质来说,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全世界范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尽量使资金成本最低,劳动力最便宜,技术最先进,交通运输最方便。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公司对外投资的收益率会高于国内投资的收益率。
2.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
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照投资对象国来划分,可以分为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和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资本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发达国家直接对外投资和发展中国家直接对外投资。下面,按照引发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进行分类。
(1)资本过剩引发的对外直接投资。由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过剩,加上国内有利可图的投资领域不多,需要将资本直接投向国外,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2)为了降低成本引发的对外直接投资。由于东道国的地价低、原材料便宜、劳动力也便宜,运输费用较低,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获取更多的利润。
(3)为了获取自然资源引发的对外直接投资。由于东道国自然资源丰富、开采成本低,交通运输条件具备。投资者在东道国直接投资,进行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开发利用,可以确保投资者原材料来源和价格的稳定。投资者可以把原材料运回母国,或在东道国就地加工和销售,也可以销往第三国市场。
(4)为了获取科技资源而引发的对外直接投资。东道国一般是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资本雄厚、高等教育普及、研发人才富集。到这些国家直接投资,设立研发机构或高技术企业,就可以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也可以培养本国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5)为了保护出口市场而引发的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在关税壁垒以外,又制定了技术壁垒、环保壁垒等,以防止外国商品输入。为了突破各种贸易壁垒,可以对东道国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以保护和扩大出口市场。同时,也可以利用东道国进入其所在的自由贸易区或经济联盟。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市场
1.三种类型国家企业对外投资国家和地区的选择。
由于国际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不同,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企业对跨国经营的目标市场有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掠夺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原材料(主要是农矿产品),属于“原料型”跨国经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高超的技术优势,实行技术垄断,进而控制发达国家甚至全球的市场,属于“技术型”跨国经营。由此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达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目标市场是落后国家和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移到发达国家和地区。
亚洲“四小龙”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进行跨国经营的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即使有少数大跨国企业也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中型跨国公司。这些企业拥有的高新技术不多,一般都没有独创的技术,从而决定了这些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市场的选择有两个:(1)将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到经济发展比它们低的国家和地区,如东盟;(2)到发达国家投资,以避开贸易壁垒和引进高技术。主要目标市场是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91年韩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42.8%集中在东亚地区,大约24.1%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台湾对外投资总额中,东亚地区占63.5%,美国约占18.12%。香港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按投资额的多少排列顺序为中国内地、美国、东盟。新加坡的投资顺序为东盟、中国、美国。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和对外直接投资往往集中在相邻的国家和地区,主要目标市场大都选在经济发展水平比母国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2.选择目标市场需要考虑的因素。
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市场的选择,同时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企业外部环境主要有目标市场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相关市场等因素。下面就一些主要因素作些分析。
(1)利润率。利润率的高低是企业选择目标市场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赚取利润是跨国公司和跨国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达到利润最大化。在殖民扩张时代,宗主国企业对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投资办企业,就是要利用殖民地的低地价、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达到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经营的主体是现代跨国公司。虽然现代跨国公司是在国际化环境与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和早期跨国公司许多不同的特点,但跨国经营目标市场的选择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点没有变。纵观企业跨国经营史,利润率始终是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首要因素。1993年以来,大型跨国公司来华直接投资急剧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则是先期进入中国的大公司有很多获得了丰厚利润,起到了一种示范作用。
(2)市场容量。市场容量是企业跨国经营考虑的另一主要因素。当前,跨国公司选择目标市场有三个重点:北美洲、欧洲和东亚地区。北美洲和欧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购买力很强,市场容量很大,理所当然要成为跨国公司首选的目标市场。据世界银行估计,东亚地区购买力增量将占全世界增量的一半。东亚地区市场潜力巨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才对跨国公司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成为跨国公司选择的目标市场。
(3)生产要素优势的发挥和互补。世界各国的技术、资金、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禀赋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又有自己的相对优势,通过参与国际分工,进行跨国经营,可以使自己的优势发挥,彼此间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此,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能不能发挥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直接关系到跨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技术在生产要素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凡是拥有技术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总是把技术层次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当然,也有技术层次低的国家和地区把技术层次高的国家和地区作为目标市场,目的是为了吸收高新技术,而不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发达国家在生产要素上拥有较大优势,每个发达国家在特定领域又有相对优势,所以,发达国家间彼此可以作为目标市场,更可以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作为目标市场。发展中国家在生产要素上拥有的优势不多,只能根据相对优势,在跨国经营中,选择有限的目标市场,以获取比较利益。世界各国之间彼此作为目标市场,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经济来往增加,从而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三、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评估
对于直接投资环境评估是跨国经营前期决定的核心内容。投资环境是指在国际直接投资过程中影响投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结果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1)总体政治形势。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政府的实力与思想体系、政治稳定性与连续性、有竞争力的政治集团的实力与思想体系、民族及民族情绪、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政府的效率与廉洁等。(2)人口与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总人口、人口结构、人口分布、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3)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法律体系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司法机关执法状况、对外资法规、税制、企业法、公司法等。(4)经济环境。主要包括GDP总量及其增长率、货币稳定性、收支平均状况、经济外向程度、进出口限制、资本和利润汇回限制、人均GDP等。(5)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教育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宗教等。
在实际评估投资环境时,要对上述诸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衡量,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估。评估跨国投资的方法很多,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关键因素分析法。
这个方法主要是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中最关键的一两个因素,如货币大幅度贬值、征收外国资产、发生战争等作出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对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判断,进而作出是否进行投资的决策。
这种评估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评估工作量、时间和费用都比较少,缺点是评估的因素不多,公司很难据此作出战略投资的决策。
2.冷热比较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美国经济学家里特瓦克和庞丁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各国投资环境有冷热之分,环境优为热,环境劣为冷。影响一国投资环境主要有7项因素: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与成就、文化一元化程度、法律阻碍、自然阻碍、地理和文化与投资国的差距。
表12-1是里特瓦克和庞丁当时根据10国7项因素的冷热情况,从美国投资者的角度对10国的投资环境按其优劣的排序。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不同,视角不同,不同国家企业对同一个国家投资环境的评价会有差距,就是同一个母国的企业对同一东道国的投资环境的评价,由于行业不同,看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对同一东道国的评价结论也不可能一致。
3.等级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美国学者斯鲍托夫和戴姆赞提出来的。这种方法首先列出影响投资环境的主要因素,并根据每一种因素对投资的影响程度确定其评分范围,然后,再根据东道国的具体情况,对每个因素进行具体评分。
等级评分法的优点有:(1)确定了影响投资环境的主要因素;(2)要求对东道国进行深入的研究;(3)比较直观,易于采用。目前大部分公司都采用这种方法。
等级评分法的缺点主要有:(1)考虑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范围偏窄,没有考虑变化等因素的影响;(2)标准化的等级评分不能反映环境因素对不同投资项目的影响;(3)对环境因素评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
4.加权等级评分法。
1972年,美国学者斯托鲍夫和戴姆赞在总结等级评分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权等级评分法。这种方法是由公司先对各投资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并给出相应的权数,然后根据各个环境因素对投资产生的影响进行等级评分,各个环境因素的评分范围都是0~100分,最后,把各个环境因素的实际得分乘以相应的权数,并进行加总。表12-4是采用加权等级评分法对A、B两国投资环境进行评估和比较,比较结果:A国投资环境比B国好。
5.投资障碍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找出阻碍投资的主要环境因素,然后对将要成为投资的东道国分别进行障碍因素的分析和评估,障碍越少的国家,投资环境越好。
投资障碍分析包括十大障碍因素:(1)政治障碍;(2)经济障碍;(3)资金融通障碍;(4)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不足;(5)实行国有化政策和没收政策;(6)对外国投资者实行歧视政策;(7)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8)实行进口限制;(9)实行外汇管制和限制资本汇回;(10)法律制度行政体制不健全。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评估各个环境因素,可以将各个环境因素分解为若干项子因素,然后逐项分析评估,以提高评估准确性。
上述的各种分析评估投资环境的方法,各有优缺点,作为跨国经营的公司,应了解影响对外投资的各种基本因素,善于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估。
四、对外直接投资项目评估
对投资环境评估是为了确定投资所在国,在确定了投资所在国后还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评估,以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因此,应该把项目评估和环境评估结合起来,以形成正确的对外投资决策。
要注意,投资机会的选择方法,由于跨国投资风险远大于国内投资风险,所以对外投资项目的选择中,要把分析重点放在影响收益与带来风险的环境因素进行比较上。项目评估方法比较多,下面介绍指标评估法和收益风险指标评估法。
1.指标评估法。
这种方法是设计若干项评估指标,然后用加权评分法对每项因素进行评分,加总后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满意投资项目。
例如某公司有三个对外投资项目可供选择:A。在甲国制造业独资;B。在甲国旅游业合资;C。在乙国采掘业合资。
下面用指标评估法进行评估选择。
第一步,一般设计5项评估指标进行评估。这5项评估指标是:(1)市场潜力;(2)融资条件;(3)创汇能力;(4)资源供应;(5)投资鼓励。
第二步,采用加权评分法对上述5项指标进行评分,根据评估结果,比较A、B、C三个项目的优劣。如表12-5.
上述三个投资机会评分表说明,C项目评分最高,应首选,其次是A项目,B项目再次。
这种项目评估方法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缺点是考虑因素较少,不易全面衡量投资机会。
2.收益风险指数评估法。
收益风险指数评估法是利用投资收益指数和投资风险指数对不同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的方法。
第一步,计算投资收益指数。
对不同项目投资收益指数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比较。项目投资收益指数越高,投资风险越小,项目越有投资价值。
第二步,计算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主要有三类:(1)价格变动风险;(2)通货膨胀率和汇率变动风险;(3)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风险。要计算各种风险指数非常困难,跨国公司往往通过国际投资咨询公司的情报信息资料来分析判断,也可以借助一些简单数学公式来帮助判断。用得较多的数学方法有资本回收期法和净现值法。
(1)资本回收期法。回收期是指收回某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用年数表示)。若每期的现金流量相等,计算公式为:
资本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越少,该项目越有投资价值。反之,则相反。
(2)净现值法。净现值是把某个投资项目所引起的现金流出量和流入量,都按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然后把现金流入量现值减去现金流出量现值。净现值法就是用资本现值净额的大小,作为评估投资项目风险大小的方法。这是一种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动态分析法。
净现值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其中:NPV为投资项目净现值;I0为初始投资额;Xi为第i年末的净现金流入;K0为折现率;n为投资项目预计执行期。
这种方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净现值越大,投资该项目的风险越小。
第三步,要将投资收益指数和投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对项目进行评估,作出投资决策。
五、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介。只有对外投资项目一切方面都可行,投资目标才能实现。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比较多,通常包括销售可行性研究、生产可行性研究、技术可行性研究和财务可行性研究四个方面。
1.销售可行性研究。
这实际上是销售市场的分析,即要预测在项目投产后,产品每年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
销售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市场需求研究,包括有购买力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市场需求,市场占有率等。
(2)价格预测,包括原材料价格变动和产品价格的变动以及可替代产品价格变动情况。
(3)竞争对手调查,包括竞争对手的数量、分布、生产规模及产量、竞争能力等。
2.生产可行性研究。
主要是制造能力满足销售要求的可行性分析。包括厂房、设备、土地、各类人员、原料、燃料等生产条件是否具备,生产成本是否有竞争力。
3.技术可行性研究。
主要是研究跨国投资公司的技术是否先进,是否需要引进技术,或是自行研究开发新产品,或是仿制等。
4.财务可行性分析。
财务可行性分析包括预期利润分析和资金供应能力分析。通过这两项分析,可以预测投资项目的收益。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组成专家组来论证,专家组应该有投资专家、管理专家、财务专家、技术专家、营销专家。结构合理的专家组可以保证可行性论证的基本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