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议中的国内大贷款
外国银行团与中国政府之间的贷款谈判陷入了僵局。这笔借款为中国政府解决当前困难所急需。昨天,财政总长熊希龄在一次会议上向银行团通告,参议院原先同意银行团监督其所贷款项,现在又重新审视此事,要求修改关于监督的条款。今天,银行团回复,拒绝修改原先已得到同意的条款。
各英文报纸就贷款协议攻击英国银行及其联盟的银行与英国政府,认为他们“要通过金融胁迫手段摧毁中国的自由、繁荣和独立”。这些言论又在中国国内报纸上刊登,引起了反英的情绪,可能导致麻烦和排外运动。银行团根本不愿意把钱借给中国,很勉强地垫了款。自中华民国建立,银行团共计垫出610万两。当前,中国人竭力要求借一个大贷款。在昨天的会议上,外国银行家的领袖熙礼尔(Hillier)先生对财政总长表达了所有外国人对中国重建信誉表示关切的希望,即中国人的努力能够成功,人民普遍相信现任政府会自筹资金,这样政府就不受外国资金的控制。在中国国内所有报纸转载的一条电报中,熊希龄否认外国政府或外国银行强迫中国接受贷款的提法。他引用美国驻华公使的话,敦促中国发展经济,不向外国借款,朱尔典爵士对他说:“中国人既然反对外国贷款,为什么不自行筹款而免于向外国借款呢?”
一些英文报纸断言,英国银行及其伙伴在英国政府的赞同之下,强行向中国贷沉重的款项。这一说法完全失实,损害了我们的好名声。
1912年6月21日,星期五(4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