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说古论今” 巧言令色者,活脱一副伪君子的画像。 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曾子的意思是说,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简直比顶着夏天的烈日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曾子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而孔子更是对“巧言令色”大加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另外两次分别为:一是“不知其仁,焉用佞?”(《公冶长》),一是“乡原德之贼也”。(《阳货》)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有所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天下大乱。 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先哲们的话,要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伪君子。
孔子一向厌恶“巧言”,主张辞能“达”意就行了。那么,如何才算“达”呢?“达”就是足以表达,把言辞用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多一个太费,少一个不足,做到不浪费一个词,不多说一句话,切意中肯就可以了,用不着涂脂抹粉,刻意修饰。 其实,言辞要做到“达”的程度,是一种很高的修养。这种修养不单是语言文字的修养,更重要的是思想、情操的修养。修到“达”的境界,绝非“一日之功”,而是要长时间狠下苦功。具体做法为: 一、多读书,多听别人讲话,学习他人的表达技巧,以丰富自己的词汇;二、多参加社会实践,形成正确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如此,反复不断地培养锻炼,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运用言辞。 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中有一个巧舌如簧的魔鬼,它自我夸耀说:“因为你是个喜欢看文学书的人,所以我对你谈话时就讲点文学名著,显得我也有同好,也是内行。反过来说,假使你是个反对看书的多产作家,我当然要改变谈风,对你说我也觉得书是不必看的,除了你自己著的书。。我会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学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烹调。不但这样,有时我偏要对科学家讲政治,对考古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懂什么。。这样混了几万年,在人世间也稍微有点名气。但丁赞我善于思辨,歌德说我见多识广。” 可见“巧言令色”之徒不仅古代、现代有之,而且遍布人间地狱,虽然其“混淆是非”、“言伪而辨”,却颇得听者青睐。因而古代昏君之旁必伴有一“花言巧语、八面玲珑”的奸臣,这种人不仅是孔子所说的“鲜矣仁”,对于平常百姓来说简直是祸国殃民。 拿“巧言令色”作工具,多半是为了博得上司欢喜,对于别人倒无多大妨碍,只是在其口若悬河,眉飞色舞之时,往往忘记了老于世故的人劝人多听少说的良训。
“用人之道” 君子光明磊落,所以不忧不惧,心胸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庸人自扰,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可以,小人要是只管自顾“戚戚”焉,那就不叫小人了,小人的可恶之处在于,由于他们经常心绪不宁,往往会处于攻击状态,一旦有人不小心招惹了他们,他们就会永远嫉恨在心,不死不休的整治对方。 一个人如果遇上了小人,就不得不十二分小心了,小人一般居心不良,恐怕会为你成大事设下障碍。而小人又善于伪装,如同埋在地下的地雷,用眼睛不易发现,一个不小心踩上就会爆炸,这就需要花点“心机”去辩别,去寻找。 防范难缠的小人古代圣贤早有理论,更有实践经验,也有可供操作的方法。这些方法体现了社会的复杂和人生的智慧。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小人再聪明再狡猾,总有让人可辨之迹有可防之术。 西汉御史大夫张汤为人狡黠多诈,滥施刑罚,惯于迎合皇上的心意;对皇帝不喜欢的人,就妄加诬蔑,任意诽谤;对皇帝喜欢的人,就溜须拍马,极力美化。张利用任御史大夫的职权,经常任意罗织罪名,弹劾大臣,残害同僚。
张汤对他的副手御史中丞李文怀有宿怨。张汤最宠信的小吏鲁谒居,为了替主子铲除政敌,邀功献媚,就悄悄地派人上书皇帝,用罗织来的罪名检举李文。于是,皇帝命令张汤来审理这个案件。张汤借机滥引法律条文,施以酷刑,终于诛杀了宿敌李文。后来皇帝偶尔问起案发原因,张汤假装自己不知情,故作吃惊
地说:“可能是李文的仇家干的。” 其实,张汤做贼心虚。退出之后,急忙赶往鲁谒居家密商对策。此时,正赶上鲁谒居卧病在床。当张汤看到鲁谒居的两脚红肿时,就亲自给他按摩双脚。这事正好被赵王刘彭祖看见了,心想,从没听说过一个主管长官竟然如此服侍一个小吏,判断其中必有隐情;加上刘彭祖素来不满张汤的残暴,于是,向皇帝告发说:“张汤身为国家重臣,竟然给一个卑贱的小吏按摩双脚,我认为其中有不可告人的勾当。”皇帝将此事交给司法部门调查。 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投机型的人善于察颜观色,脸皮很厚,把自己作为商品,谋求在“人才市场”上讨个好价钱。这种人即使在工作上也好讨价还价,往往对任职的公司也施加压力,以使该公司的领导给他们以晋升或增加工资的机会。 其实,在工作上这类型人也很不安分,热衷于跟上司“打交道”,其目的是和上司套近乎,这种人不是凭工作成绩得到上司的重用与提拔,而是想通过对司溜须拍马捞得好处 对于这种人,无疑是不能重用的,如果哪个单位任用这种人,那么该单位一定会被他搞得乱七八糟。所以,一旦发现你的下属中有投机取巧之人,你要毫不客气地把他撤换掉。哪怕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你都要提防,免得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