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会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不论采取何种措施,最终都无疑归结为一点,就是向目标市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企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
人们通常认为,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生存需要,具有某种特定形状和用途的物质,如饮料用来喝,灯泡用来照明等。但这种看法是相对狭义的理解,反映了传统的营销观念。现代营销观念认为,产品是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比如制造物、服务、场所、组织、思想、方案等,凡是能满足消费者或用户需求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构成产品,它既包括有形的实体,也包括无形服务的提供。其中有形产品是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载体,它包括产品实体及其品质、特色、式样、商标和包装;无形产品或服务是通过其它载体,诸如人、地、活动、组织、观念、思想等来提供的。
(一)有形产品
1.核心产品
核心产品是产品的第一个层次,是指产品能提供给消费者的基本效用,是消费者需求的中心内容。它揭示了“消费者真正购买的是什么”的问题。事实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不是为拥有这些产品的物质实体,而在于享用产品提供的基本效用。比如消费者购买空调(冷暖两用)是为了制冷驱暑和制热御寒,如果空调不能为消费者驱暑御寒,即使外观设计精美,价格低廉,顾客也不会购买。
2.形式产品
形式产品是产品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指产品的物质属性及其一系列具体特征,如产品外观、质量、特色、包装、品牌等,它是核心产品物质载体和外在表现。一方面,企业必须将核心产品转变为形式产品,才能使消费者得到产品所带来的基本效用。另一方面,当某种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基本效用即核心产品被大多数企业认知后,企业之间就必须在形式产品层次上展开竞争。
3.附加产品
附加产品是产品的第三个层次,是指产品设计者向消费者提供的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主要是指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如咨询、保证、培训、送货、维修等。附加产品是产品实体之外的各项无形因素,它是核心产品所提供的效用的延伸,是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现实中,一些企业尽管不是最先发现产品的核心价值,但却成了高速成长的企业,其关键就在于他们快速接受某种产品的核心价值后,善于围绕核心产品不断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附加产品,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服务产品
所谓服务,就是用于出售或者是连同产品一起进行出售的活动、利益或满足感。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产品本身无形
这里所说的无形是同实物的有形产品相对而言,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比如说人们去一家酒店,享受的服务就是酒店所提供的无形产品,看得见酒店、看得见服务员,但卖给顾客的只是以有形产品为依托的由服务员提供的服务。所以,人们不能在购买服务之前去品尝、感觉、触摸、观看、欣赏。一位顾客到美容院去美容,不知道会搞成什么样子,一位患者(顾客)到医院看病,也不知道医生是否能诊治疾病,花很多钱去剧院观看演出,自然也不知道是否值得。为消除消费者对服务产品没把握的不安心理,服务企业要尽可能用一定的有形产品来配合无形产品的销售。比如,一家银行,要通过银行大楼、窗口数量、柜台设备、员工风貌、环境卫生等增加银行服务产品的实体感来扩大销售。
2.生产消费同步
实物形态的有形产品是要经过生产、销售,才进入消费过程,所以生产与消费之间有一系列的中间环节,时间上有先后、有间隔。服务产品是先有销售,然后才有生产和消费,并且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步进行,当服务人员向其顾客提供服务的时候恰恰就是顾客消费服务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产品是应顾客的需要在顾客的参与及配合下生产出来,并在服务人员的提供下由顾客消费了的产品。正因为服务人员与服务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服务产品的消费者特别关心由谁来提供服务。比如,由哪位外科医生主刀动手术、由哪位律师提供诉讼服务、由哪位球员出场等就变得非常重要。
3.品质不能划一
现代大机器工业所生产的若干批产品尽管也并非完全相同,但大多数工业制成品是机械化生产,品质检验又是用机械电子及实验等手段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所以,机械化产品的差异极小,难以区分。服务产品则不同,服务产品的生产者——服务人员是活生生的人,千差万别,有生理差异、心理差异、知识水平差异、道德修养差异、经验差异等,企业通过严格培训可以缩小这些差异,但无论如何训练也不会消灭这些差异。就是对同一位服务员来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也会使其服务产生差异。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顾客直接参与服务产品的生产,从而把顾客的千差万别也掺杂到服务产品中来,使服务产品的品质不可能划一。
4.没有储存成品
有形产品的生产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大量的产品储存起来以应市场之需。虽然生产服务的企业在销售旺季到来之前可以把生产服务的设备准备好,但仍然是不能生产服务,只有等顾客消费时才能生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服务产品是不能储存的。所以,服务企业对于季节性需求的变化只能采取不同的办法加以解决。企业可以通过高峰期的高价格抑制一部分需求,也可以通过租借设备、工具并增加临时工作人员等手段在高峰期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