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各国企业发展来看,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自觉性,把技术创新视为自己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以此维持和提高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际上,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主要不在于技术的科学价值或融化在物质产品中的显著程度,而在于它是否能够显著地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将企业的竞争优势直接归结为低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和目标聚集,而这些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由于技术蕴含在企业的每一价值活动中,同时作用于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上,因此它可以通过影响成本和差异化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技术创新才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命力和企业发展的根本,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企业的进步,没有技术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持续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动机。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的我国企业及其产品,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般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组装这两个环节上,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只是从事“简单”制造的中国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远远低于国外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积累和发展,也使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北大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指出,中国在信息领域的竞争力还处于劣势,造成劣势的原因固然很多,诸如企业规模相对弱小、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等,但在技术创新上处于明显的弱势,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持续创新能力较差,是企业利润及国际竞争力不强的根本。美国工业研究所(IRI)1995年度报告指出:企业的老一套研究与开发运行方式不再有效;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和适应新的规则,不能适应就不能生存。
1.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效率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经典的论述,是千百年来无数历史证明了的真理。福特汽车公司的流水线生产就是技术创新的典型,它极大地强化了企业的内部生产过程的分工,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工作技巧,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引大(大通河)入秦(秦王川)主干渠工程由中、日、意三国的工程公司分别承包,三国工程队伍在一个工地上凿洞开隧,各显其能。意大利的工程进度是日本的8倍,是中国的25倍,每米成洞费用按人民币计算,中国是日本的1.5倍,是意大利的2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很多,不同的技术应用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日方使用的设备是54个刀头的悬臂掘进机,采用新澳法(此法国外已使用多年)进行施工,意大利则采用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美国大动力双护盾全断面掘进机(TBM),而中方采用的则是早已过时的“钻爆法”开洞技术。
2.技术创新可以降低成本
技术创新导致成本的降低,进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1992年以前,天津药业地塞米松的年产量不足1吨,生产成本比法国罗素公司在中国的售价还高。曾一度因无法与法国罗素公司抗衡而停产,煎熬中的天津药业认识到,价格竞争的背后是成本的竞争,成本竞争的实质是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经营规模。要想取得竞争的胜利,必须坚持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瞄准世界一流的产品与工艺,跳出低水平竞争的圈子。为此,天津药业重视科技投入,平均每年都在2 000万元以上,不间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1998年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2%,1999年则占到6.8%)。1993年,天津药业公司成功研制“生物脱氢”新工艺,使地塞米松原料药系列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30%。1997年,地塞米松系列产品新工艺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原料成本又得以降低40%,技术和质量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999年产量增加到25吨,生产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原来是罗素公司的产品售价低于天津药业的生产成本,现在则正好相反,天津药业的产品销售价格低于罗素产品的外贸进口成本。1998年,罗素公司地塞米松被迫退出中国市场。成本的降低,为企业定价打开了巨大的空间。
3.技术创新方能构成差异化
大众化的技术只能生产大众化的产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如果仅仅满足原来的技术,当然就只能向国际市场提供普通的产品,如果大家提供的产品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异,目标市场上的广大消费者认为各个企业提供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那么每个企业都无明显的竞争力可言。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的基本专著中对此有非常令人信服的论述。技术创新本身就与众不同,获得独占的技术会使自己的产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和魅力,因而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会极为明显地增强。新产品通常具有竞争力,特别是与一般企业销售的产品有明显的差异,市场竞争力就更明显。比如说,在大家都使用钢笔的时候,推出了原子笔;在大家都使用胶片照相机的时候,推出了一次成像照相机,后来又推出了数码照相机;在人们向市场销售收音机的时候,有人推出了电视机;在众多企业销售有线电话机的时候,有些企业推出了移动电话机。当然新产品就是一种本质的差异,而制造这种差异的根本就是技术创新。
4.技术创新能确保市场的占有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目标市场,而在当今世界市场上,到处都充满了腥风血雨的惨烈竞争,即众多企业的目标市场重合在一起,这时的企业都处于逆水行舟的状态,技术创新就如同快速划船,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既有的竞争优势,并通过更快更多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超越对手,确保占有的市场并抢占更大的市场。从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看,企业创新推动企业成长是普遍规律,世界上任何一个企业成长壮大的历史都是与企业创新的历史密切交织在一起的。福特汽车公司以生产自动流水线的技术创新和T形车的产品创新成就了其“汽车帝国”的威名;通用汽车公司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鼻祖,通过这一组织创新解决了其扩张进程中的难题和约束;戴尔计算机公司以快捷的直销服务等形式和内容的市场创新,取得了企业扩张的惊人业绩。澳柯玛公司董事会秘书孙武曾说,不断的技术创新成为澳柯玛拓展国际市场的“发动机”。公司1997年就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绿色环保、节能、生态模拟等十余项国际领先水平的制冷技术。在此基础上,公司实施了一系列技术创新:采用三维CAD提高设计手段,实现由传统二维平面设计到三维立体设计的提升;利用新材料、新工艺由节约性降低成本转向开发性降低成本;挖掘产品“绿色”潜力,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严格把关,提高传统冰柜、冰箱的高科技含量,率先在国内整体性推出以超级节能无CFC顶开式冰柜、智能化多功能绿色冰柜、无CFC绿色变温多功能水冷柜、“金海豚”双绿生态冰箱为代表的绿色家电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掀起了绿色风暴,旋即澳柯玛绿色冰柜大批量出口到美、法、日等国,风靡发达国家市场。参见《中国证券报》2002年1月29日。
(二)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研究与开发出来的新技术及新产品,不可能永远处于“新”的状态,新与旧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概念,又是一个动态概念。一项新技术在某一个时期无疑很先进,但当众多的企业都已经掌握了该技术时,就已经不再先进,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应该是连续的、永无休止的创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某种技术优势已经很难,永远保持技术优势更难。每个企业都在求生存、求发展、多盈利的内在驱动力下参与企业的国际竞争,如果企业取得一次创新就停下技术创新的脚步,那么必然很快就被其它企业更新的技术所超越,自己的产品成为大路货,而其它企业的产品具有了独特性和更强的市场魅力。
显然,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保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需要持续不断地技术开发和创新。仅仅有一次创新也就仅仅能够风光一时,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北大方正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直接跨越国外第二、第三代产品,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不仅将聚集在中国内地市场上的外来竞争者全部挤出,还一鼓作气地抢滩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及欧美各地的华文市场,其遥遥领先的技术成果使方正系统在全球中文报业的占有率一举高达80%以上。1996年,方正开始进军日本市场,倾力开发日文排版软件,很快又获得成功,推出方正日文版飞腾软件。世界驰名的大企业在长期成长过程中,无一不交织着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持续不断的企业创新。20世纪90年代初,通用汽车、克莱斯勒、IBM、柯达这些著名大公司发展步伐的减缓甚至倒退,皆是由于他们的决策者们没有找到使企业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的思路,从而在竞争中一度软弱无力。与此相反,微软几十年来持续地创新,造就了比尔·盖茨的软件帝国,成为世界软件产业的龙头老大,我们作为消费者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Windows95的强大功能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理念。然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并不满足,不断地投入研究与开发的资金和力量,成立新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其中微软中国研究院自1995年以后就成功地为中国市场提供中文版的Office95、中文版Windows98、中文版Windows2002、Office2000及WindowsXP、中文版Windows2003、Office2003等一系列微软的软件产品。这成为微软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动力源泉,因为新产品总是魅力无穷,销售价格节节攀升,竞争者纷纷败下阵去。当然,Linux的发展态势已经让微软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微软之所以不敢固守已有的成果,不断提高数字墨水技术的市场魅力,道理就在于此。
技术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些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之所在,也是企业在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杀手锏”。在所有决定企业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因素中,技术创新属于最显著的一种因素。企业现有的技术优势及其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可以看作企业的“硬件优势”,但我们更注重的是技术创新和持续开发的能力,我们把这种技术优势算作软件因素。
(三)快速的技术创新才能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技术创新速度在普遍加快
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快,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度,因为某一技术创新需要的科学技术绝对不仅仅是一两个技术问题,而是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从主观上说,科研技术人员的知识积累越来越多,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思想、构想也就越来越层出不穷,技术创新速度越快。从客观上说,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体系,越到后来,相关技术问题就越不断得到解决,相关的机器设备和仪器仪表不断问世,方法手段也越来越成熟,说明技术创新的基础、环境和条件都在越来越好,技术创新的速度当然在加快。
2.技术传播速度在日益加快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从而出现技术全球化的时代特征。按照技术生命周期的理论,最先进的技术在母国使用,然后向其它发达国家出售产品和转移技术,最后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业已过时的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后,技术全球化,先进技术转移的速度在大大加快。不但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希望从各种途径获得更新的技术来武装自己,而且许多拥有新技术的企业也产生了技术快速转移的冲动,这里的逻辑关系是,技术创新之后必须迅速转化为产品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才有意义,如果技术创新后没有迅速产品化,并实现其市场价值,其它企业的新技术很快就推向了市场,不迅速应用的新技术迅速贬值,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在技术创新之后并不是像以前那样先在母国投入生产,过若干年转移到中等技术国家,最后再转移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是全球同步上市,采用快速撇取策略,通过规模效益收回投资。最保守的日本也基本上在两年内完成技术的转移,欧美的绝大多数企业同步技术转移的比重超过50%。根据对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127家企业连续四年的调研显示,2001年41%的企业在中国使用三年以内最先进的技术,真正在中国使用本土淘汰的产品和技术的只是14%。显然,在科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先进技术外部获得的可能性在增加。
3.技术模仿速度在显著加快
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最为有利的地位,使出“十八般武艺”,不遗余力。目前,信息技术一日千里,发展极为迅猛,技术模仿手段也变得“魔高一丈”。原来企业对于创新的技术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密,成为其它企业的技术壁垒,如今的模仿已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技术情报迅速、完整,并且相对容易。因此,技术的模仿能力极大地提高,速度极大地加快。现在创新的产品在3~6个月内都会被模仿,迅速开发新产品才是制胜的法宝。索尼公司一年申请三百多项专利,远在别的公司模仿产品之前就已推出新产品,并就此建立起了创新的长期优势。所以创新的制度是关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制造业正面临着技术共享的机遇,新的技术创新可以很快被模仿,产品的差异正在消失,技术的差异也将逐步消失。因此,技术引进(外来技术)和技术创新(自主技术)之间的差异也将逐步消失。对于属于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技术模仿也非常明显。例如,西安造纸机械厂于1989年与国际纸机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芬兰美卓集团合资成立以西安造纸机械厂为投资主体的维美德西安造纸机械有限公司后,造纸机器的最大幅宽扩大一倍,车速提高六倍,市场销售价格增加二十多倍,企业迅速实现了质的飞跃。由于中方学习并掌握了技术,目前多数纸厂要购买该厂的产品,而不要芬兰维美德公司的产品,因为质量基本一样,但后者的价格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