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3500000067

第67章 人体九大系统及其生理作用

人体的九大系统是指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它们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对维系我们肌体健康和正常活动起着支持性作用,我们有必要熟悉一下这九大系统及其它们的生理作用。

1.神经系统

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在神经和体液(主要是激素)的调节下进行的,从而使人体各部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神经系统可分成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外表呈圆形;有两处膨大(颈膨大、腰膨大),是上下肢神经发出的地方在脊髓横切面上,中央灰色蝶形结构叫做灰质,是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位于前面的灰质叫前角,发出运动神经;后面的灰质叫后角,是接受感觉神经传入的部位;灰质周围的白色组织叫做白质,是神经纤维集中处。

脊神经:由脊髓两旁的前、后两个神经根所合成。前根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支配四肢和躯干的肌肉运动。后根的功能是传导各种感觉,后根的脊神经节是感觉神经元所在部位。脊神经共有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发出后,除胸神经单独形成肋间神经支配胸腰部皮肤肌肉外,其他的脊神经相互结合起来形成神经丛,颈神经1~4形成颈神经丛,颈神经5~8与胸神经1形成臂神经丛。腰、骶神经则形成腰神经丛和骶神经丛。各神经丛又分出许多周围神经,分别支配颈、上肢、上胸、下肢和会阴部的皮肤肌肉等。

脑干:由延脑、桥脑、中脑和间脑组成。延脑下接脊髓,间脑上接大脑,脑干背部与小脑连接。脑干中有上下通达的神经纤维和许多神经核(神经元集中处),部分神经核发出脑神经。在延脑和桥脑中有许多重要神经中枢,调节呼吸、心血管、消化等生理功能,这些中枢如受损伤则可危及生命。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感觉活动中枢,许多感觉传入冲动都先抵达丘脑再转送到大脑皮层。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例如摄食、饮水、体温、内分泌等活动都受下丘脑的调节。

小脑:形如栗子,位于脑干背侧,大脑后下方,有3对小脑脚与脑干连接。小脑与躯体运动的反射调节有密切关系。小脑病变时,可产生姿势平衡障碍,肢体肌张力增强或减退,运动过程中动作不协调。动作不协调表现为把握不住动作的方向,行走摇晃,醉汉样步态,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表面有许多凹凸不平的沟和回,所以总面积很大,功能复杂,是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分。大脑半球表面为灰质,即大脑皮质;皮质之下为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联系各区皮质,并把皮层与皮层下各中枢联系起来。内囊就是皮层与皮层下各中枢联系的“交通要道”,属于白质结构。内囊受损则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瘫;脑溢血(中风)时,常导致内囊损伤。大脑半球表面可分为颞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额叶的前中央回管理对侧躯体肌肉的随意运动,顶叶的后中央回管理对侧躯体的体表感觉,颞叶的上部与听觉功能有关,枕叶的后部与视觉功能有关。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有一定的分工,绝大多数的人左侧半球管理语言功能,右侧半球管理非语词性认识功能(如空间的辨认、音乐欣赏分辨等)。在大脑半球深部还有一灰质块,称为基底神经节,它由尾核和豆状核组成,发生病变时可出现不自主的动作(如上肢抖动、上肢舞蹈样动作等)。

周围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神经称为植物性神经。它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交感神经来自脊髓的胸腰段,经前根进入交感神经节,再由神经节发出神经到内脏器官。副交感神经来自脑干和脊髓骶段,经第三、七、九、十对脑神经和前根进入副交感神经节,再分布到眼内肌、唾液腺、胸腹腔和盆腔脏器。多数脏器既有交感神经支配,又有副交感神经支配,两者的作用往往相反。

脑神经:共有12对。第1对(嗅神经)、第2对(视神经)和第8对(听视经),分别与嗅觉、视觉和听觉功能有关。第3对(动眼神经)、第4对(滑车神经)和第6对(外展神经)管理眼球运动。第5对(三叉神经)接受面部感觉和支配咀嚼肌运动。第7对(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和味觉,如发生病变损伤就产生面瘫。第9对(舌咽神经)与咽部感觉运动及味觉有关。第10对(迷走神经)与吞咽。发音、呼吸、心脏、消化等活动有密切关系。第11对(副神经)与头颈转动和耸肩动作有关。第12对(舌下神经)支配舌肌的运动。

脑膜和脑脊液:脑和脊髓表面有脑(脊)膜包裹。脑膜外层(硬脑膜)紧贴颅骨,对脑起固定和保护作用;内层(软脑膜)紧贴脑表面;中层为蛛网膜,它和内层之间的腔隙充满脑脊液。脑膜炎就是指中层和内层脑膜发炎。脑和脊髓实质中间的腔隙是脑室和脊髓中央管,也充满脑脊液。

2.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它们起着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骨和关节

骨主要由骨质构成,外面包以骨膜,内部藏有骨髓。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红骨髓是造血器官。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对骨的营养和新生起着重要作用。

两骨或更多块骨连接在一起,连接部分具有一定的活动功能,叫做关节。关节有一竖厚的包囊,叫做关节囊,关节囊是密封的,其内的腔隙叫关节腔,腔内有滑液,起滑润作用,能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

骨骼成人的骨骼共有206块。根据骨骼的部位不同,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四部分。

头颅骨:由29块不同的骨组成,起着保护脑、眼和内耳的作用。婴儿颅骨缝未闭时,在颅顶上有较大的空隙,叫前囟,前囟在出生后12个月左右可闭合。

躯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共51块。脊柱位于背部正中,由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骨(1个)和尾骨(1个)组成。从侧面看,整个脊柱有4个屈曲:颈椎向前凸,胸椎向后凸,腰椎向前凸,骶尾椎向后凸。整个脊柱中间有一管道叫椎管,内为脊髓。上面通枕骨大孔与颅腔相连。两椎骨体之间有椎间盘,如在下腰部受伤,椎间盘常向后外侧突出,压迫腰神经根,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肋骨共有12对,呈细长弓形。前端肋软骨与胸骨连接,后端与胸椎连接。第11、12对肋骨为浮肋,前端不与胸骨连接。

胸骨位于胸部中央,其上部有一向前隆凸的角,叫胸骨角,可以清楚摸到,其侧方接第2肋软骨。胸骨下端称为剑突。

上肢骨:共有64块。肩胛骨位于胸廓的后外侧,呈三角形,外侧角与肱骨构成肩关节。锁骨易摸到,其外侧端与肩胛骨相接,内侧端与胸骨相接。肱骨在上臂,上端与肩胛骨相接,构成肩关节,下端与桡骨、尺骨构成肘关节。桡尺骨都在前臂,当掌心向前位时,桡骨在前臂的外侧,尺骨在内侧;桡骨下端与腕骨组成腕关节。手部骨包括腕骨(8块)、掌骨(5块)、指骨(14块)共27块。

下肢骨:共62块。髋骨由骼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与骶骨共同围成骨盆;前方两耻骨结合处叫耻骨联合,后方与骶骨共同组成骶髂关节。股骨在大腿部,上端股骨头与髋骨外侧凹陷(髋臼)部分组成髋关节。股骨颈部长,而且与股骨体部成一定角度,容易发生骨折;颈与体之间有一隆凸,叫大转子或大粗隆;股骨下端与胫骨、髌骨相接组成膝关节。胫骨在小腿内侧,较粗;腓骨在外侧,较细;胫腓两骨下端共同与跗骨形成踝关节。足骨包括跗骨(7块)、跖骨(5块)、趾骨(14块)共26块。

肌肉

肌肉(骨胳肌)是骨胳运动功能的动力装置。每块肌肉都由肌腹和肌腱组成。肌腹有收缩能力;肌腱附着于骨,无收缩能力。

躯干肌:在背部脊柱两旁有两条长大的能骶肌,收缩时使脊柱伸直。胸前两侧部有胸大肌,相邻两肋骨之间有肋间肌。腹前壁正中线两侧有一对腹直肌,收缩时使脊柱和躯干前屈。腹前壁外侧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胸腹腔之间有隔肌,形如伞状,收缩时隔顶下降使胸廓容量增大,是主要的呼吸肌。

四肢肌:上肢三角肌覆盖于肩关节的外上方。臂部肱骨前方有肱二头肌,收缩时使前臂屈曲。肱骨后方有肱三头肌,收缩时使前臂伸直。前臂的肌肉可分为前后两大群。前群收缩时使脑或手指屈曲。后群收缩时则伸腿或使手指伸直。有的前臂肌收缩时还可使前臂旋转。手肌集中在手的掌部,能作细致灵活的动作。臀部有一块很发达的臀大肌,对维持身体直立起重要作用。臀大肌的外上方常作为肌肉注射部位。大腿的前方有股四头肌,功能是伸小腿,屈大腿。小腿后面有腓肠肌,隆起部分即“小腿肚”,腓肠肌以粗大的跟腱止于脚跟骨,对行走起很大作用。足部的肌肉位于足底,使足底成弓曲,有弹性作用。

3.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它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3种: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脏和这些血管连成一个密闭的管道,遍布全身。心脏将血液排入动脉,经毛细血管、静脉又回到心脏,然后再排出,再回来,这样周而复始,形成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可分为2部分。一部分以右半心脏开始,把从静脉回到心脏的血液经过肺动脉输送到肺,在那里放出二氧化碳,吸取氧气,再从肺静脉回到左半心脏。这一部分血液循环范围比较小,叫做小循环。因为经过肺,又叫肺循环。另一部分从左半心脏开始,经过主动脉到全身,再通过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半心脏,把从肺静脉回到心脏的含氧较多的血液输送到全身,供给组织细胞氧气和养料,并把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带回心脏。这一部分血液循环范围比较大,叫做大循环。因为经过身体的大部分,又叫作体循环。

心脏

心脏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中心,也是血流的动力装置。心脏收缩和舒张好比水泵一压一放,使血液不断从心脏排入动脉,又不断从静脉回到心脏。心脏本身的氧气和养料由冠状动脉供应,冠状动脉有病时,心肌血液供应减少,可以引起心脏病。

心脏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心脏在胸腔正中偏左,位于两肺之间,横隔之上,前面是胸骨和肋骨,后面是食管和脊柱。它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尖向下偏左前,称心尖,底朝上偏右,称心底。心底部有动、静脉出入,活动度小;心尖不受牵连,活动度大。心脏收缩时,心尖撞击胸壁,形成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的位置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以内。

心脏是个中空器官,基构造主要包括心壁、心房、心室、房室瓣、半月瓣和传导系统。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壁内衬心内膜,外包心包膜。心包有内、外两屋,内层紧贴心肌,两层相连接,其间有腔隙,叫心包腔,腔里有少量浆液。心脏内的腔室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成左右两半,互不相通。如有异常通道,那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每半侧心脏又被横分为上下两个腔,上面较小的叫心房,下面较大的叫心室。房室之间有心内膜构成的活门,叫房室瓣,能开和关。左侧房室间有二个活瓣,叫二尖瓣;右侧房室间有三个活瓣,叫三尖瓣。这些活门只能向心室开,让血液流入心室而不能返回心房。此外,在心室和动脉之间也有三片半圆形瓣膜构成的活门,叫做半月瓣。在肺动脉口上的也叫肺动脉瓣,在主动脉口上的也叫主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防止血液从动脉返回心室。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是由心内膜下一些特殊的心肌组织,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金野纤维所组成。这些心肌组织能自动地、有节奏地发生兴奋和传导兴奋。正常时窦房结发生兴奋的能力最强,它是整个心脏活动的起步点(或起搏点)。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沿传导系统先传心房,引起心房收缩,然后再传到心室,引起心室收缩。如果心脏活动的起搏点不在窦房结,或者心脏的兴奋传导过程发生障碍,则将导致心律失常。

心脏的活动:心脏活劫一次,包括收缩和舒张两个过程。心室收缩时,室内压力增高,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将部分血液射入肺动脉和主动脉。心室收缩后舒张,半月瓣关闭,房室瓣开放,血液从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流入右心室。同时从肺静脉和左心房流人左心室。然后心房收缩,把心房内血液进一步排入心室,接着心室再收缩。由于推动血液流动主要靠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所以常以心室的舒缩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标志。一般所说的心脏收缩期就是指心室收缩期,心脏舒张期指心室舒张期。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率每分钟约60~100次,但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生理情况下,心率都不相同。新生儿的心率很快,每分钟达140次左右,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至青春期,接近成年人的心率。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比男性稍快。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

心脏不断舒缩,输出血液,供给人体新陈代谢需要。心脏输出血液的量,称为心输出量,它可标志心脏功能的好坏。如果心脏功能差,则心输出量就会减少。在运动、劳动、情绪激动和怀孕等情况下,心肌收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心脏的活动由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来调节。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如运动、劳动、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加强;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如睡眠时)心跳减慢。血液中一些内分泌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能使心跳快而强。电解质如钙、钾也能影响心跳。钙离子使心跳加强,钾离子则使心跳减弱。

在心脏活动过程中,瓣膜关闭的振动,以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用听诊器在心前区进行听诊时,一般可以听到两个心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第一心音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在心尖部听得最清楚,它标志心室收缩开始。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在第2肋间胸骨左缘和右缘处听得最清楚,它标志心室舒张开始。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间为心室收缩期,第二心音到下一次心跳的第一心音之间为心室舒张期。如果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或心房、心室间隔缺损,均可产生涡流出现杂音。

在心脏活动时,还伴随有生物电的变化。因为人体是导电体,这些电变化可传到体表,用心电图机将它记录下来,就成了心电图。某些心脏疾病常有电活动的改变,故心电图对诊断某些心脏疾病有重要意义。

血管

血管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毛细血管的管道,管径随着分支由大逐渐变小,因此分为大、中、小三种动脉。

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心室收缩的力量,一方面推动血液在动脉内流动,另一方面,通过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侧压力,使管壁扩张,并形成动脉血压。心室舒张不射血时,扩张的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从而继续推动血液前进,并使动脉内保持一定血压。心室收缩和舒张时动脉内的压力不同,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它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它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脉压。动脉血压一般可在臂部测量。正常成人动脉收缩压为11.997~18.662千帕(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7.89~11.997千帕(60~90毫米汞柱),脉压为3.99~6.65千帕(30~50毫米汞柱)。血压常以收缩压/舒张压毫米汞柱表示。正常人一般在休息和安静时,血压较低;运动和激动时血压较高。收缩压高低主要与心输出量多少有关,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则主要与血流阻力,特别与小动脉口径有关。如果小动脉收缩,口径缩小,血流阻力就加大,则舒张压升高。通常讲的高血压病,主要是小动脉强烈收缩以致血流阻力过高所造成,所以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舒张压升高。脉压主要与大动脉弹性有关,老年人大动脉硬化,对血压波动的缓冲作用减弱,因此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距增加,即脉压增大。心室收缩时,血压升高,大动脉扩张;心室舒张时,血压降低,大动脉回缩。大动脉管壁的这种搏动,称为动脉脉搏。这种搏动可沿大动脉管壁向中小动脉传播,因此在身体浅表的动脉如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和颞浅动脉等处可用手摸到这种搏动。

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微)动脉和小(微)静脉的微血管。它们在组织内反复分支成网。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血液中的氧气、营养物质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废物,可透过毛细血管臂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中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而组织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废物,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到血管内。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回流到血管中去,构成动态平衡。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使组织液生成过多或组织液回流障碍,则动态平衡破坏,组织间隙中潴留过多液体,形成水肿。

静脉:是将血液从毛细血管运回心脏的管道。据所在部位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浅静脉在皮肤下面可以看到,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青筋”。上下肢的浅静脉常被用来抽血,进行静脉注射、输血和补液。头颈部和上肢静脉血最后汇合到上腔静脉;躯干和下肢静脉血则汇合到下腔静脉。腹腔器官如胃、肠、胰、脾等静脉汇合成门静脉,经过肝脏,由肝静脉入下腔静脉。由胃肠道吸收的养料即通过门静脉到肝脏,经过肝脏加工后,或储藏于肝脏,或由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回到心脏,再通过动脉分布到全身。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淋巴管、淋巴结和脾脏等。其功能是将部分组织液运回血液,因此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此外,还有制造淋巴细胞。吞噬侵入体内的微生物、产生抗体等重要功能。

在身体各组织间隙中,分布着丰富的以盲端开始的毛细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网,其内压比毛细血管更低,通透性也较大,因而部分组织液便透入毛细淋巴管内,组成淋巴液(简称淋巴)。淋巴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仿,含有大量淋巴细胞,某些分子较大的颗粒如脂肪滴也能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而进入淋巴液。淋巴液经各级淋巴管汇集到较大的淋巴导管,最后注入颈根部的大静脉而进入血循环。

淋巴管:自毛细淋巴管始,经过各级淋巴管,最后汇集成两条淋巴导管:一条叫胸导管,另一条叫右淋巴导管。胸导管是全身最粗大的淋巴导管,它收集两侧下肢、盆腔脏器及腹腔消化系统的淋巴液,还收集左侧头颈、上肢及胸部的淋巴液,最后进入左侧颈根部的大静脉,因而胸导管几乎收集了全身3/4以上的淋巴回流。右淋巴导管收集余下的1/4左右的淋巴回流,最后进入右侧颈根部的大静脉。

淋巴结:镶嵌于淋巴管间,它们有过滤淋巴液,扣留和清除微生物、癌细胞等作用,并能制造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淋巴结大小不等,常群集于身体一定的部位。常见在关节的屈则凹窝内,脏器周围和大血管附近。例如: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以及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群等。各群淋巴结都承接身体一定区域或一定器官的淋巴回流。当某处淋巴结肿大时,常提示其所属区域或器官有一定病变发生(如炎症或癌肿)。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侧第9~11肋之间。正常时在肋缘下不能扪及。脾呈暗红色,质软而脆,受暴力打击时易破裂。脾有造血功能,胚胎期能生成各种血细胞,出生后只能制造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此外,脾有吞噬异物及破坏衰老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当门静脉高压时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其破坏血细胞的作用也加强。

4.呼吸系统

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的空气中吸入氧气和从体内排出二氧化碳,这一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有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它是气体的通道,此外鼻还是嗅觉器官、喉还是发音的器官。肺呈现圆锥形,在胸腔中,有左肺和右肺。肺的细微结构是肺泡,肺泡壁的肺毛细血管间是肺气体交换的部位。在肺表面和胸腔内复盖着一层腹叫胸膜,两者间围成密闭的缝隙叫胸膜腔,腔内有少许液体,形成胸膜腔内是负压(胸膜腔内压比外界大气稍低)。

呼吸运动

肺本身不能运,其活动要依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平静吸气时,吸气肌收缩,使肋骨和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腔前后径和横径增大;膈肌收缩,横膈下降,胸腔上下径也增加。这样就使整个胸腔容积扩大。由于胸膜脏层与壁层间存在少量浆液,它使两层胸膜紧密粘着在一起,当胸腔扩大时,肺也随之扩大。肺扩大时,肺内压下降到低于大气压,空气就吸进肺内。平静呼气时,吸气肌松驰,胸廓因本身弹性和重力关系恢复至原来的位置,膈肌也松驰而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也缩小,此时肺内压升高超过大气压,肺内空气就被排出体外。当呼吸增强时,参加活动的吸气肌更多,而且呼气肌也参与活动。

在深吸气后作最大的深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肺活量随年龄、性别和健康情况而不同,青壮年比老年大,男性比女性大,运动员比一般人大。肺部疾病如重度肺结核、肺气肿、矽肺等都可使肺活量减低。定期检查肺活量,可以观察肺组织病变的发展情况。

在延脑、桥脑及大脑皮质等处存在着控制呼吸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枢,通过它的活动,可使呼气和吸气有节律地交替进行,并可改变呼吸的频率和幅度。当体内缺氧或二氧化碳增高时(如窒息时),可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增强,从而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吸取较多的氧气。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肺泡的气体,要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这种气体交换称为肺换气。呼吸时,吸入的新鲜空气含氧多,含二氧化碳少,而肺泡周围毛细管中的血液,则是从全身各组织细胞流回来的,因此含氧少,而含二氧化碳多,称为静脉血,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后,摄取了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成为含氧多,而含二氧化碳少的血液,称为动脉血,然后流回心脏。经气体交换后的肺泡气,则通过呼气,将它排出体外。

由肺泡流回心脏的血液,经动脉运至全身各组织细胞,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组织换气。由于组织细胞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在组织细胞处含氧量少,而含二氧化碳量多,于是血液放出氧气,供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则将二氧化碳排入血液之中,经过这样的交换后,血液含氧量减少,而含二氧化碳量增加,成为静脉血,流回心脏,然后再流至肺,进行气体交换。

气体的运输

氧气从肺运到组织细胞,或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运到肺,都是靠血液来运输的。氧进入血液后,只有极小部分直接溶解在血液中,而98%是同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在煤气中毒时,血红蛋白被一氧化碳结合占据,氧的运输就发生障碍,此时人体将出现缺氧,并可危及生命。二氧化碳的运输较氧复杂得多,它大部分经红细胞生成重碳酸盐,小部分和血红蛋白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另外一小部分则直接溶解在血浆中。

5.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胰等。

消化系统其基本功能是从外界摄取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排除食物残渣,供给人体活动的能量以及生长、发育、更新和组织修复的原料。

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来完成。消化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进行化学分解使之变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这种消化方式称为化学性消化,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消化管肌肉舒缩产生运动,将食物磨粉,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管下方推送,这种消化方式称为机械性消化。

口腔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完成咀嚼、吞咽、吸吮、味觉和辅助发音等功能。牙齿嵌在上颌骨、下颌骨上,人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一组称为乳牙,初生后6个月逐步萌出,6岁开始脱落,逐步生出的第二组牙齿叫恒牙。乳牙有20个,恒牙有32个(一部分人第三磨牙未萌出,因而不足32个牙)。舌是肌性器官,表面覆盖有粘膜,有感受酸、甜、苦、咸等味觉功能。唾液腺分泌唾液有导管开口在口腔中。

咽和食管

是肌性器官,咽的前部上方通鼻腔,中部通口腔,下前通喉,下后接食管,所以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叉部位,食管上端接咽,下端穿隔与胃的贲门相接,全长约25厘米,吞咽时食团依次经咽、食管入胃。

胃在形态上是一个囊袋状的肌性器官,位置在上腹部偏左侧,上端与食管相接称的部位称贲门,下端连接十二指肠的部位称幽门。胃把食团磨碎并使其与胃液充分混合,然后逐步将食物糜团推进至十二指肠,胃的内面有粘膜分泌有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胃蛋白酶、粘液等物质。

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部分,成人小肠全长约5~7米,上端接胃的幽门,下端通盲肠。可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小肠参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以及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的吸收,所以小肠是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

大肠是消化管的末端,全长约1.5米,起端与回肠相接,止于肛门。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直肠末端开口处称肛门。阑尾其根部附于盲肠的后内侧壁,长约6~8厘米,位置在右下腹部。大肠的功能主要是吸收部分的水分,贮存粪便和排便。

肝脏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它位于腹腔右上方。肝上缘高到右侧第4~5肋间;下缘伸展到助缘。呼吸时肝脏可随膈肌运动而上下移动。肝脏的上面隆起而光滑,下面凹陷不平,血官、肝管和神经进出肝脏处,称为肝门。肝脏可分为左、右两叶,左叶较厚,右叶扁薄。

肝脏像一个庞大的化工厂,生理功能比较复杂,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从消化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都必须先经肝脏,在肝脏中加工制造成各种代谢所需的物质。肝脏还能合成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能合成凝血有关的物质等。当肝脏患病时,可导致各种代谢紊乱,血浆白蛋白减少,凝血有关的物质也减少,因而容易发生出血现象;解毒与防御功能。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外来的毒物以及药物,主要在肝脏解毒。此外,进入肝脏的细菌或异物,可被肝脏的某些细胞所吞噬,这些都对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作用;分泌胆汁。胆汁经胆道系统贮存于胆囊或排入十二指肠。胆汁主要含胆盐和胆色素。胆盐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因而也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因而也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胆色素与粪便的颜色有关;在胚胎期和新生儿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由于肝脏具有上述重要功能,如果把动物的肝脏全部切除,则动物在1~2天内就会死亡。然而,肝脏也有强大的代偿和再生能力,若将肝脏切除3/4后,动物仍能维持正常代谢,而且肝脏在短期内又能恢复原有大小。

胆道系统

胆管可以分为肝外和肝内胆管两部分。肝内胆管起自毛细胆管,经过一系列由小到大的胆管,出肝门而与肝外胆管连接。肝外胆管由左、右肝管、肝总管和胆总管组成。胆汁经这些管道最后排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在肠壁的开口处有括约肌,控制胆汁的排出。

胆囊位于肝下面,是储藏胆汁的器官,可容纳30——60毫升胆汁。胆囊壁有平滑肌,可使胆囊收缩排出胆汁。

胰腺

胰腺形状细长,横贴在腹后壁,并与胃的后面相邻。胰腺可分头部、体部和尾部。胰管贯通头尾,开口于十二指肠内。

胰腺分泌胰液,它含有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能分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平时有少量吸收入血,因此在正常人血液中可以测得一定含量。胰腺在急性炎症的坏死时,血液中淀粉酶和蛋白酶将显著增高,这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胰腺还是内分泌腺,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腹膜

腹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它衬在腹壁的内面(腹膜壁层)和覆盖在腹腔内脏器官的表面(腹膜脏层)。脏、壁两层腹膜相互连接,围成的间隙称腹膜腔,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如果患病使腹膜腔内液体增加,就形成腹水。

6.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位于腹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形如蚕豆状,是尿液生成的场所。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管道,长约25~30厘米,上端与肾相连,下端斜插入膀胱,主要功能是运送尿液。膀胱位置在盆腔的前部,是储存尿液的囊状器官,空虚时呈圆锥形,膀胱内面有一光滑三角形区域,后上方两个角是输尿管开口,前下方是尿道内口。尿道是从膀胱通到体外的排尿管道,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向前下方穿行,终于会阴部的尿道外口。女性尿道较短较直,长约3~5厘米,男性尿道较长而且弯曲,长约20厘米,开口在阴茎头部。

肾是一个实质性器官,在结构上肾是由无数的(约200万以上)肾毛细血管团和一系列“小管”组成,小管的一端是盲囊并包绕毛细管团,小管的另一端开口在肾的“盂”,再通过盂汇入输尿管。血液通过“过滤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水分。肾脏是机体最重要、最大的排泄器官,临床肾疾病,导致排泄障碍,引起尿毒症,将危及生命。

输尿管

输尿管上接肾盂,下连膀胱。管壁可产生节律性蠕动,将尿液从肾盂输送到膀胱。正常输尿管蠕动每分钟3~5次。输尿管阻塞时蠕动次数增多,蠕动力量也相应加强,甚至产生输尿管痉挛,在临床上表现为腰部绞痛。

膀胱

膀胱是一个空腔器官。空虚时膀胱呈锥体形,顶端细小,向前上方;底部膨大,向后下方。膀胱底内面有一个三角区,称膀胱三角。其尖端向下,接尿道内口;左右两角为输尿管口。膀胱三角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空尿液。膀胱的排尿过程是受意识控制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内尿量增加,内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便刺激膀胱壁,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脊髓,并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如当时无排尿机会,则排尿活动就被大脑皮层抑制;如有排尿机会,则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膀胱收缩、尿道外括约肌松驰,尿液即被排出。

尿道

男性尿道从阴茎头部开始直到尿道内口,全程可分为: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尿道和海绵体部尿道三部分。前列腺部尿道和膜部尿道称后尿道。海绵体部尿道则称前尿道。在膜部尿道的周围有尿道外括约肌,它可控制尿液的排出。前列腺部尿道为前列腺所包围。前列腺排泄管和两侧射精管都开口于该部。因此男性尿道具有排尿和排精的双重功能。

女性尿道较男性直、宽而短,仅有排尿功能。

7.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有生殖腺(睾丸)、输送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附属腺体(精囊腺、尿道球腺、前列腺等)以及外生殖器(阴茎、阴囊)。睾丸是男性的生殖器官,位于阴囊内,青春期后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雄性激素可刺激男性生殖器发育和男性副性征的发育(如阴毛、腋毛、胡须、喉以及骨骼、肌肉等)。附睾位于睾丸的后上方,有贮存精子功能。当射精时精子从附睾经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排出体外。前列腺、精囊腺等均分泌液体,与精子汇合组成精液。阴囊是一皮肤囊袋,内藏睾丸、副睾。阴茎是男性交接器官,尿道开口在阴茎头部,尿道有排尿和排精功能。

前列腺:形似栗子,位于膀胱下方,其内有尿道穿过。前列腺肥大时可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前列腺后面是直肠,用手指插入肛门检查(肛指检查)时,通过直肠壁向前可触摸前列腺的形状、大小和硬度,此法可帮助诊断前列腺的疾病。前列腺的排泄管开口于前列腺部尿道。

精囊腺:左右各一,位于膀胱底的后面、输精管的外侧,其排泄管和输精管末端合成精管。

尿道球腺:它是体积很小的粘液腺,球状,左右各一,位于膜部尿道的两旁,并有小管和海绵体部尿道相通。

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分泌物参与精液的组成,并有稀释精液,以利精子活动作用。

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有生殖腺(卵巢)、生殖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附属性体以及女性外阴。卵巢位置在盆腔侧壁,呈卵圆形,左右各一,青春期后是产生卵子和雌激素的器官。雌激素主要有刺激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和女性副性征发育(乳腺、阴毛、喉以及某些代谢的影响)。输卵管有输送卵子功能。子宫位于盆腔,在膀胱和直肠之间,有开口通入阴道,子宫腔内粘膜是产生月经以及提供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是扁的肌性管道,它是女性月经的通道、胎儿分娩的产道和女性交接的器官。女性外阴有两个开口,前方较小是尿道外口,后方较大的是阴道口。

8.内分泌系统

由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等内分泌腺组成。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至全身有关脏器组织,调节物质代谢和脏器功能,称体液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绝大多数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因此,是神经调节的一个辅助环节。

内分泌腺体没有导管,其分泌是通过血液或组织液送到器官或组织,如肾上腺、垂体等。内分泌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组成独立的器官,例如甲状腺等,一种为不组成器官,是分散的细胞或细胞团,例如,胰腺中的胰岛细胞等。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物质叫激素,激素的作用是:调节蛋白质、脂肪、糖、水、盐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的活动;促进生殖系统的发育为体液调节。

垂体

垂体位于颅腔内、脑的下方,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内分泌腺,其主要功能为: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促进乳腺发育、泌乳;促进性腺发育;促进甲状腺、肾上腺发育。垂体病变可导致巨人症等现象。

甲状腺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它位于喉的甲状软骨两侧,主要分泌甲状腺素,功能是:调节新陈代谢,使热量增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等。

肾上腺

肾上腺位于肾的上方,其表面为皮质,可产生多种激素,参与糖、水、盐等代谢过程;其深部是髓质,可产生肾上腺素等激素,参与心血管、内脏和平滑肌等活动。

胰岛

胰岛腺泡分泌胰液起消化食物的作用,而腺泡间的胰岛细胞则分泌激素。胰岛细胞有几种。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主要作用是使用葡萄糖加速利用或转变为糖原或脂肪,结果使血糖下降。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则血糖升高,尿中有糖排出,出现糖尿病。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它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性腺

性腺位于胸骨柄后方,在儿童期胸腺功能很活跃,在青春期达最大体积,以后逐渐萎缩。胸腺与体内的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它产生胸腺素,具有刺激机体产生淋巴细胞的作用,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经过胸腺素作用后,即成熟为具有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

胸腺

胸腺指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睾丸分泌睾丸酮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9.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就是人体对外界的侵害(如细菌、病毒的入侵)起防御作用的组织,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骨髓

骨髓是液状柔软的富于血管的造血组织,隶属于结缔组织。骨髓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及各种骨松质的网眼中。

在胚胎和婴幼儿时期,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由于含有丰富的血液,肉眼观呈红色,故名红骨髓。约从六岁起,长骨骨髓腔内的骨髓逐渐为脂肪组织所代替,变为黄红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黄骨髓。成人的红骨髓仅存于骨松质的网眼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贫血时,黄骨髓能“见风使舵、摇身一变”,成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胸腺

胸腺在人的胸骨上端,左右两肺之间,有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黄灰色组织,这就是胸腺。以前人们把胸腺和阑尾(盲肠)一样看待,认为是一个没有用的、在进化过程中还没有来得及完全退化掉的器官。青春期前发育良好,青春期后逐渐退化,为脂肪组织所代替。它在免疫学中称为“免疫大王”,是造血器官,能产生淋巴细胞,并将其运送到淋巴结和脾脏等处。

医学研究证明,在胚胎发育早期,胸腺与甲状腺同出一源。人出生后胸腺便迅速生长,并渐行移居于胸骨后。出生时的胸腺约15克,由于少儿时生长素分泌量丰富,到青春期达到高峰,使胸腺这一器官达到30~40克,以后逐渐退化。胸腺对生长素特别敏感,人在35岁以后生长素的分泌量减少,所以胸腺就逐渐退化。因此胸腺是人体中“寿命”较短的器官,进入老年后可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

胸腺激素还能提高淋巴细胞的杀伤能力,诱导B细胞(一种淋巴细胞)成熟。这种淋巴细胞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具有重要作用。

淋巴结

淋巴结为大小不等的灰红色的扁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直径约2~25毫米,质软,色灰红。其隆凸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进入,而其凹陷侧称淋巴结门,有1、2条输出淋巴管及血管和神经出入。一个淋巴结的输入管,还是另一个淋巴结的输出管。

淋巴结常成群聚集,也有浅、深群之分。多沿血管分布,位于身体屈侧活动较多的部位。在四肢,淋巴结多位于关节的屈侧;在体腔内多沿血管干排列或多位于器官门的附近。胸、腹、盆腔的淋巴结多位于内脏门和大血管的周围。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菌、病毒和毒素的侵入,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当局部感染时,细菌、病毒或癌细胞等可沿淋巴管侵入,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如果该淋巴结不能阻止和消灭它们,则病变可沿淋巴管的流注方向扩散和转移。

掌握淋巴结群的位置及收纳范围和流注方向,对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有重要意义。

脾脏

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血液的过滤站,也是淋巴球的停留之处。它位于胃的后方、横膈膜的下方。脾脏内亦分成数个腔室,腔室内充满着红髓与白髓。在红髓内贮存有大量的红血球与巨噬细胞。此外脾脏也是人类在胚胎发育时期生产红血球的场所。

肠道、皮肤及新膜

肠道、皮肤及新膜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就好像人体防御的前锋一样,所以它们的作用很重要。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是免疫部队的步兵,守卫体内所有的入口,等待殂击病原体。另外,它也能够发出化学信号,请T细胞来协助。当异物或细菌侵入机体,体内各处的吞噬细胞可吞噬清除异物,这是机体最原始的一种防御方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曾经有位科学家将这些吞噬细胞(除粒细胞外)、血液内的单核细胞以及骨髓和淋巴器官内的网状细胞、内皮细胞归纳为一个系统,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该系统所包括的所有细胞均来源于骨髓内的幼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分化为单核细胞进入血流,后者从不同部位穿出血管壁进入其他组织内,分别分化为上述各种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机体内分布广,细胞数量也很多,其功能意义不仅为吞噬作用,还有许多其他重要功能,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T细胞

T细胞原是骨髓里生长出的微小白色细胞,被血液送到胸腺里,受胸腺激素的培育,成为成熟的、但还没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再被血液送到脾脏、淋巴系统和其他器官。在那里,T细胞受胸腺激素的影响进一步长大,随时准备抵抗各种对人体有害的敌人。

T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

(1)辅助性T细胞。协助活化B细胞产生抗体,也可协助杀伤性T细胞及巨噬细胞发挥免疫功能。

(2)抑制性T细胞。对各种T细胞和B细胞都有抑制作用,调节和控制免疫反应,维持免疫自稳性(即免疫耐受性)。

(3)功能性T细胞。它是被特异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的致敏T细胞,可以直接杀伤异己物。

(4)记忆性T细胞。记忆性T细胞连同记忆性B细胞一起,是在抗原刺激后,保存特异抗原信息的淋巴细胞,寿命可长达数十年。当它们再次接受与原来相同的抗原刺激后,就可以增殖为对付抗原的功能性T细胞或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5)杀伤性T细胞。杀伤异己物时需要抗体参与。

(6)自然杀伤性T细胞。杀伤异己物时不需要抗体和预先致敏的淋巴细胞的参与。有免疫监视功能,对杀伤肿瘤起重要作用。

B细胞

B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抵御一切外来细菌的侵入,协助其他细胞保持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抗体

抗体(免疫球蛋白)是一类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球形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体中。

免疫球蛋白对人体有许多重要的作用:有的免疫球蛋白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新膜表面,能够防止发生局部感染;有的免疫球蛋白分布于血管内,在防止菌血症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的免疫球蛋白能够中和毒素和病毒;有的免疫球蛋白能够抵抗寄生虫感染;有的免疫球蛋白可以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为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是使机体能够抵抗侵入体内的病菌及毒素侵害的蛋白质)。

许多人的免疫功能异常都与免疫球蛋白不足有关,因而摄入免疫球蛋白成为调节机体免疫的极佳选择。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开发出了以牛初乳(母牛产犊后最初几天的乳汁)为原料的天然功能性食品,其主要功能组分就是免疫球蛋白。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印度人便开始食用牛初乳,其在民间被视为灵丹妙药。在青霉素及其他抗生素出现以前,美国人也将牛初乳用作抗病食物。18世纪末,科学家发现了初乳对新生幼仔存活及生长发育的意义,于是,对牛初乳的研究逐步深入。1990年前后,科学家才开始从功能性食品的角度关注牛初乳的开发问题,2003年才整理出大量有关研究报告,确认了它作为卓越天然抗病食品的地位。

同类推荐
  • 女人体虚先变丑

    女人体虚先变丑

    本书是身心养生专家佟彤继《脸要穷养身要娇养》《脾虚的女人老得快》之后,写给现代女性的驻颜抗衰健康书。本书提示女性朋友,如果你有身材走样、面色不佳、精神萎靡的症状,很有可能是体虚,而体虚是使人变老、变丑的罪魁祸首。佟彤结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陈小野多年的研究精华,从脸型、身材等方面讲述了能够体现健康状况的各种标准、日常生活中身体的体态习惯可能引发的疾病,以及哪些事、物最容易耗虚身体。并给出具体的方法,来调整先天的不足,将体态、容颜向健康的方向进行调理,从而达到真正的美。
  • 懒人运动不流汗

    懒人运动不流汗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家中轻松小运动、最佳办公室运动、上下班途中的运动、轻松的户外运动、随时随地做运动等。
  • 蔬菜祛病强身500方

    蔬菜祛病强身500方

    本书内容包括:智慧比财富更有价值、美德是智慧之母、把握好为人的艺术与处世的学问、幽默是一种智慧等章节,撷取了300多个全世界广为流传的经典智慧故事。
  • 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

    《中国传统中医史话:中医食疗》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会吃的中老年人更长寿

    会吃的中老年人更长寿

    书中内容主要包括中老年人如何改善自身的营养,如何通过食疗养生和防病治病。对于每个具体的问题,会有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调理方法的解释,会提供一个科学的饮食攻略,会推荐两三道改善和调理的食疗方,内容详实全面,实用性非常强。
热门推荐
  • 剑毒梅香

    剑毒梅香

    江湖盛传“关内霸九豪,河洛惟一剑,海内尊七妙,世外有三仙。”但“河洛神剑”却被人暗算致死,奇挚友“七妙神君”梅山民被暗算而武功尽失,适逢父母双亡的辛捷流落至此,两人俱遭惨变,同病相怜,梅山民遂收辛捷为徒,为二人报仇。若干年后,辛捷武艺初成,开始了一场江湖复仇与儿女情长之路……
  • 遇见你我终将于你

    遇见你我终将于你

    他对我来说也是一件衣服但不同于其他衣服的是它是一件礼服却是一件沾满了红酒的礼服再也无法穿
  • EXO:谁许你,浮欢锦年

    EXO:谁许你,浮欢锦年

    “我喜欢你,好喜欢好喜欢。”“既然忘不掉,那就永远别忘了。”
  • 特侦行动组

    特侦行动组

    韩陌,曾经东华省最杰出的特勤人员,被调入新成立的特侦行动组,时隔多年回到华城这处伤心地,面对的第一个案件,便是诡异的连环死亡案。罕见飞虫串联起数人亡故,是巧合?还是蓄谋?连环案背后究竟还是藏着什么惊天秘辛?真相就在抽丝剥茧中显现……
  • 你要好好珍惜我

    你要好好珍惜我

    她只是一个和弟弟相依为命的孤儿,他是在她身边默默守护她五年的人,他是她最爱却又伤她最深的人,只是因为弟弟捡回来的一个女孩,让她明白了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谁可以为了她不顾一切。
  • 霸天帝祖

    霸天帝祖

    强可独霸天下,弱则忍气吞声。在这强者为尊,弱者为凌的世界里。成为武者,追逐巅峰,迎风挥击,独霸天下,是每一个热血少年的梦想。秦浩原本只是荒山边下小村庄的普通少年,某日醒来,发现自己成为一个惊奇骨骼,天赋异禀的绝顶天才…他凭借超凡天赋,用最直接的方式,碾压各路天才、一路高歌踏上武道巅峰…
  • 赤旗插遍环宇

    赤旗插遍环宇

    试看将来的世界,必将插遍红旗。——红傲天。红孩儿,妖魔之子,灵珠转世,佛教童子,一统三国的天降君主。今日,他就要带领三国的谋士名将来到葛兹赫姆大陆进行一次盛大的远征。
  • 撒旦索情:至死不休

    撒旦索情:至死不休

    《oneday》里安妮海瑟薇说的一句台词。“我无法控制自己对你的难以忘怀,可是我关于你的一切已经再也没有了期待。”她——夏语儿,不得已的嫁给了全身烧伤的凌家大公子,却爱上了一直招惹自己的天姿财团boss顾北天!在现实和理智的压迫下几近疯狂的她却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爱情里面不应该有隐瞒,不应该有欺骗,她说“如果,遇见你,是我的不幸,那么,爱上你,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不幸!”
  • 天师捉鬼

    天师捉鬼

    作为另外一个世界的绝世天师,他重生到现代都市成为一个普通的都市男孩,降妖捉鬼,一切都只不过是浮云,他只想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 异世寻乡人

    异世寻乡人

    为了救活自己的恋人,林轩通过地球最先进的科技打穿时空,在脑海中移植了一块能确定时间和空间坐标的智能芯片。打算回到过去,改变未婚妻的命运,却不慎被卷入时空风暴,流落异界。且看林轩如何在异世找到归家的路,又将在异世演绎出怎样的精彩。——————————一切尽在《异世寻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