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3300000006

第6章 应云卫跑码头

概述

1921年,应云卫参加中国戏剧协社,他不吝家中财富贡献于戏剧事业。以后几十年间,他甘冒政治迫害之危险,任劳任怨,克服各种困难,典质俱尽,为党的戏剧工作,竭尽毕生精力,谱写了中国“戏剧春秋”。为此,应云卫乃有“中国戏剧魂”之称,中国戏剧界写一部《戏剧春秋》,以应云卫为代表最恰当不过。这里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应云卫社带领中华剧艺社在巴山蜀水间跑码头,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具有话剧工作者在旧社会遭遇的普遍意义。值此话剧百岁之际,写出以飨读者。

初到蓉城

在旧社会,剧团到外地去演出叫“跑码头”,话剧团体用了文明的说法,叫“旅行公演”。1943年,六个以“中”字起头的大型职业话剧团体都挤在重庆抢饭碗,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党领导的中华剧艺社调往川西演出。应云卫在党领导的戏剧队伍中,从来都是担子拣重的挑。这样,成都《华西晚报》以筹集文化事业基金演出的名义发出邀请,1943年6月,由应云卫为社长的中华剧艺社到了成都,开始了艰难困苦的“跑码头”的生活。

应云卫,人称应老板。他是剧团负责人、大管家,又是大导演。他重义气,广交四方朋友,天大的让人发愁的事,摆在他面前,他都沉着地乐呵呵对待。

1943年10月,中华剧艺社在成都演出曹禺改编巴金的小说《家》。

巴金是成都人,他写的《家》,就是发生在他家中老少男女、兄弟姐妹间的故事,现在搬到巴金的老家来演,蓉城风光、地方色彩、风俗人情等,差错不得。

排演这出戏,先由《华西晚报》记者车辐陪同导演贺孟斧、设计方菁前往正通顺街巴金老宅参观,回来以后,导演和设计都要求《家》中的服装、道具要像巴金家中那样贵重典雅,要让成都观众看了伸大拇指叫好。

按照这种要求来制作服装、道具,是需要一大笔钱的。中华剧艺社从成立那天起,就和“穷”字连在一起,想都没敢想花这么一大笔钱。只有使出老招数来:借,需要哪样东西,借哪样。

借,是应云卫惯用的绝招,人家说他借的本事像变戏法,戏里缺服装、道具,他总能变得出来。整堂的红木家具,他能从人家家里借出来,主人家还高高兴兴地送到剧场,帮忙搬到舞台上。剧中人物需要古老精致的手杖,需要俄罗斯大皮帽、香港时髦的女式手提包,只要发现看戏的观众当中有,他能在戏开幕前借到手,有的人还自愿捐赠给剧社。著名女演员沙漠好奇地问过他:“应大哥,你这绝招怎么学来的?”他苦笑着说:“靠我的三寸不烂之舌,会哄,会骗。还靠我真诚的央求,明白告诉人家,剧团穷,有些东西剧团自己做不了,又没钱买。人家看我们可怜,也就发善心了。其实,这都是观众热爱话剧,对我们支持。我们要把戏演好,才对得住观众。”就是这样,《家》里面的许多道具是从巴金的弟弟李济人那里借来的;觉新、瑞珏结婚新房里的一些摆设,是成都著名小儿科医生王伯岳动员他新婚的表姐,把新房里的花缎被子、枕头,连同帐子、床围全部借来了。剧中白杨演瑞玨,是从中央电影摄影场剧团借来的;耿震演觉新,是从中央青年剧社借来的。他又特地借来在成都的李恩琪,扮演梅表姐。

《家》的演出轰动蓉城,连演40场卖座不衰。一天,戏演到第三幕,突然停电,应云卫宣布明日续演,坐票有效。观众无论如何都不答应,提出点蜡烛也要看完演出,于是买了许多蜡烛点在台口和舞台中间,戏继续演下去,观众仍然看得如醉如痴。应云卫被感动得说:“成都的观众是世界上最可爱的观众!”成都的观众最可爱,但是,当时成都的歪人也不少。抗战前,四川是个军阀割据的省份;抗战后,他们的势力虽然给削弱了,他们的公子哥儿、脚脚爪爪,为非作歹,欺压善良,旧性不改。加上地方官员、袍哥大爷、地痞流氓这一班子人,他们认为自己吃得开,看戏是不买票的,若是掏钱买票看戏就失了面子。他们不仅自己看白戏,还要带上三朋四友、姨太太、小舅子看白戏耍威风,有的还带上跟包的捧茶壶,老妈子捧衣裳。守门的向他们要票,他们轻则瞪你一眼,重则手往腰间一拍,恶狠狠地说:“要票没得,要炮倒是有的。”至于警察、宪兵,还要格外优待,为他们安排好座位,摆上茶水,表示欢迎,这些座位美其名曰:“弹压席。”其实,他们是借此看白戏、收包袱,对那些强行看白戏的人,他们沆瀣一气,丝毫也不“弹压”。

应云卫自从演戏以来,熟知这是中国剧场的陋习,各地皆然,不过成都为甚。

他眼看着大笔票款流失,打落了牙齿连血吞。就这样忍辱负重,有一天,应云卫还是被一个军阀的少爷带来的人打了,大家要去找这个少爷讲理,为了剧社的生存,个人事小,应云卫劝大家不要介意,免得再起风波。

然而,应云卫对关系到话剧界的荣辱大事,决不屈服于官方。本来抗战后期话剧的卖票收入,已被苛捐杂税剥夺得所剩无几,中华剧艺社已经到了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里的境地。这时,税务部门居然要向剧社收“花捐”,这是成都当时对妓女收捐的称谓。这些政府官员,把抗日救亡的话剧工作者视同被迫受人玩弄的妓女,实在是糊涂之极!混账之极!

反动之极!应云卫率领中华剧艺社的同志和留蓉的全体剧人,向税务当局提出强烈抗议,成都新闻界对剧人予以支持,有关当局这才醒悟到做了糊涂事,收回了这桩混账的举措。

与穷相伴

应云卫带领中华剧艺社演话剧,卖满座是经常的。初到成都,在提督街国民大戏院公演《法西斯细菌》、《孔雀胆》、《家》,观众都空前踊跃,打破了成都多年未见的话剧卖票纪录。然而在剧团身上捞油水的太多,常常卖满座也入不敷出。演职员们一天三顿能填饱肚皮就算不错了,难得一个星期吃上了一次回锅肉,全团上下就乐开了花。至于薪水,工人们要养家糊口,应老板事先都和他们讲好待遇的,恪守信用付出,演员们好像没有这一说。每隔三四十天,有一天若是男演员不再两个人吸一根香烟,女演员嘻嘻哈哈在一起剥盐水花生吃,腰上一根绳子拴在板凳腿上的家属娃儿,不再蹲在地上玩泥巴,而是嘴上在啃烧饼。这一天,准是应老板给大家发零用钱了。至于穿着,秦怡在抗战八年间,穿的都是一件长袍,冬天塞些棉花进去,春秋抽出来当夹袍。白杨曾经三年买不起一双皮鞋。

项堃替剧社找银行经理办事,借剧社演戏用的西装,穿出去当门面。这就是中华剧艺社在成都生活的剪影。

从1943年到1945年,应云卫带着剧团跑码头,生活之艰苦一言难尽,既然当了这个剧团的老板,借债、躲债是经常的。但是他不能愁眉苦脸,让大家垂头丧气。天大的困难摆在面前,他总是面带笑容对大家说:

“小事一桩,我有办法。”有一天,剧社眼看要揭不开锅了,他带着管财务的骆可出去借钱。跑了三四处地方,费了一整天时间,分文也没有借到手。在回剧社的路上,应云卫问骆可身上还有多少钱,骆可掏光口袋里所有的钱,也不够全社人员打一次牙祭。应云卫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也掏出来说,你把这些钱买些花生、瓜子、香烟、糖果拿回去,让大家高兴一下。

果然,骆可回去把东西一撒,大家还以为他们借到钱了,困难已经解决,欢天喜地。第二天,应云卫悄悄地抱着他那件价值不菲、已是几进几出典当行的皮大衣,换来了钞票,解救了剧社燃眉之急。

应云卫就是这样当老板的,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仍不忘给全社人员带来欢乐与力量,这样的事,何止一件两件。

苦中作乐

中华剧艺社舞台部门有位大能人胡阿土,他本是著名的上海共舞台做机关布景的工人,变换布景飞快,犹如放电影。舞台上古今中外的布景、道具制作,没有哪样能难倒他,应老板称他是编、导、演之外的第四方面军。他带出来的徒弟遍及重庆、贵阳、成都、昆明各地。胡阿土四十开外,膝下无儿女是件苦闷事。他看中了女演员吕恩,戏演得好,没有演员架子,想收她为干女儿,只怕人家嫌他是工人,不好开口。应云卫一心想成全这件事,他和吕恩直说道:“你们都是江苏同乡,阿土人好,看你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只身流亡在外,他要当了你的干爹,可以名正言顺保护你。”吕恩善良,想到阿土出门在外,没有家庭温暖,爽快地点头答应。拜干爹那一天,应云卫亲自唱礼,吕恩向阿土叩了三个响头,喊了三声干爹。

好事成双,有干女儿还没有干儿子,应云卫又叫自己儿子应小白,也给阿土叩了三个头,给阿土做干儿子。全社一片欢腾,都说应老板看得起工人,为胡阿土想得周到。

应云卫肯为社员带来欢乐,既投之以桃,大家也报之以李。1943年,应云卫年届四十。戏剧界有鉴于应云卫对影剧事业付出的巨大劳动和心血,重庆由夏衍、于伶、宋之的参照应云卫业绩,集体创作话剧《戏剧春秋》演出。中华剧艺社的同仁们,也在成都演出这出戏,并为应云卫举办了祝寿典礼。在一对红烛闪闪光亮照耀下,由丁聪吹笛奏乐,包括陈白尘夫妇在内的朋友们,半开玩笑、半尊重地向应云卫、程梦莲夫妇行跪拜礼。

一场哈哈大笑声中,苦中作乐了一番。

朋友相助

就在这无酒无席为应云卫祝寿期间,从重庆来了一位富家子弟、业余话剧爱好者、思想进步的银行职员徐世骐(现在成都的著名川剧女作家徐棻的哥哥),他刚调到成都一家银行工作,立刻在少城公园静宁饭店招待剧社老朋友们吃了一顿油大,然后为应云卫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他先垫付一笔钱,让应云卫在他们银行开了一个户头,没钱时可以先开支票透支,有钱再进账填平,这样又灵活又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应云卫大喜过望,这样一来剧社就免遭断炊之虞,演《大明英烈传》、《草木皆兵》、《离离草》几出戏,借钱也有了着落。之后,徐世骐为应云卫垫付了十几笔透支款。应云卫也很守信用,一卖得票款就把透支款全部归还。徐世骐及时雨的行径也惠及剧社其他一些同志。有一次,他请周峰、丁然洗澡,看他们汗衫、内裤都破烂不堪,马上买了新的给他们换上;著名演员耿震结婚,看中了拍卖行一套旧西装,但又买不起,徐世骐慷慨解囊买下,作为贺礼送给耿震。这都是应云卫广交朋友,得道多助结下的果实,也是应云卫跑码头到成都最难忘的一件事。

泸州遇险

1944年春夏之交,中华剧艺社员跑码头到了泸州。应云卫留在乐山结账,带队的刘郁民同志遵照应云卫办事的做法,向当地一位司令去拜码头。那位司令原是个小军阀,他先来个下马威,说你们剧社有共产党,要查个明白,当场把刘郁民扣留了。应云卫星夜赶来,找关系把真是中共地下党员的刘郁民救出来。这批地头蛇又出坏主意,借宴请为名,要女演员伴舞,男演员一个也不请。还是应云卫找江湖上的朋友去周旋,推辞说,理应行客请座客,你们宴请实不敢当。

泸州是国民党川南特务领导机关所在地。有消息说,特务发现郁风隐身在中华剧艺社,泸州的水陆码头都有人监视,准备对郁风下手。女画家郁风本在桂林,处境险恶。夏衍致电在成都的应云卫,以需要服装设计为名,让郁风躲在中华剧艺社。应云卫甘冒风险答应了老友夏衍的重托。

当务之急,送郁风急速逃离泸州,到重庆《新华日报》社找夏衍去。这件事不能让外人知道,只有胡阿土能办。胡阿土在上海为挣饭吃曾经参加过帮会,辈分和杜月笙差不多,剧社这次出来跑码头,胡阿土的关系起了不少作用。这时,胡阿土说:送郁风逃离泸州容易,由我护送她到重庆,交给夏衍先生,大家才能放心。胡阿土找到轮船上的朋友,果然把这件事办妥了。剧社在泸州的演出也顺利完成。

秦怡登台

1944年10月,秦怡从西康流浪了几个月跑到成都,要求回中华剧艺社演戏。秦怡因为和陈天国的婚姻纠纷,从重庆逃离出来的。去年,秦怡逃离出来后,找过应云卫,那时报纸上“秦怡出走”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中国电影制片厂也在“追缉”秦怡,陈天国声言找应云卫要人,应云卫当时收留秦怡对秦怡不利,安排秦怡躲到西康少数民族地区去。现在“追缉”秦怡的风声渐微,陈天国有了新的女朋友,于是,11月间,秦怡登上成都舞台,第一个戏是《李香君》,一个戏接一个戏的演下去。

这时,白杨、舒绣文都回重庆去了,应云卫正发愁剧社缺少超级明星叫座。秦怡来成都,救了他的急。秦怡是话剧四大名旦中最年轻、最美丽的一位,“秦怡复出成都登台”一经报上宣扬出去,成都的话剧迷打拥堂地在“三益公”剧场(现新闻电影院)门前排队买票。他们不说买什么戏的票,只说“看秦怡”。应云卫是发现秦怡演剧才能的伯乐,1941年,秦怡因生活不幸,想离开文艺界。是应云卫在重庆及时把秦怡引进中华剧艺社。剧社成立后的打炮戏是《大地回春》,应云卫启用秦怡担任剧中女主角黄树蕙,一炮打响,秦怡跻身话剧“四大名旦”之列。现在,成都观众如此追捧秦怡,应云卫又高兴得一跳一跳的走起雀步来。秦怡也说过:

“没有应先生,不一定有中华剧艺社;没有中华剧艺社,也就没有我。”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追捧秦怡的观众队伍中,华西大学出现了一个“秦怡追求团”,人数众多,这个组织的成员是以追求秦怡为目的。

秦怡虽然不理这件事,却给剧社带来麻烦。

“秦怡追求团”中一位西装革履的追求者,在剧场包下一个固定的座位,每晚必来看戏。剧社的人摸不透他是话剧迷,或是洋场阔少,只能表示欢迎。一天戏散后,这位追求者跳上舞台找到秦怡,递上名片,上面头衔一大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大代表”。秦怡一看这个头衔就反感,没有给他好脸色。

第二天,这位“国大代表”又跳上舞台来,要请秦怡吃饭,一而再,再而三地缠着不走,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势。

这就引起应云卫和演职员们的注意。应云卫对这样的事见得多了,他自有对付三教九流的办法,那就是既不让他得逞,也不得罪他。剧社年轻人的鬼点子多,他们对秦怡说:“有好吃的为什么不去,不吃白不吃。你就说一个人去吃不好意思,要去剧社的人都去吃。”“你真的要请我们吃饭吗?要请,剧社的人都去吃。”秦怡背后站着许多年轻人,她的胆子也壮了。那位国大代表一看既定目的达不到,只好尴尬地说,那就改天吧!这一改天,他就再未现踪影。

应云卫对这件事的处理也很满意,他说出门在外,和气生财。

秦怡在成都一部接一部地演了六部大戏,280天的时间都在舞台上,最后一部戏是《结婚进行曲》,秦怡饰主角黄瑛,接连演了60个满座,秦怡的嗓子哑了,只剩了气音。应云卫考虑让B组的演员上。没有想到戏牌挂出去,观众大闹退票。应云卫急了,找秦怡商量上场,秦怡说,我上台说话没有声音,观众也要退票的。应云卫分析说,观众既然非你演出不看,我们说明你是抱病登台,观众就会原谅你的哑嗓子,还要同情你。果然,应云卫最懂得观众心情。秦怡用的气音演戏,场内嗑瓜子的都停了下来,观众格外安静,剧场里似乎掉根针在地下也听到声音。全剧演完落幕,观众竟然鼓掌要秦怡谢幕。

秦怡后来说:“这是我当演员以来得到的最高奖赏和最大的尊重。应先生最懂得观众。这是他含辛茹苦,一步一个脚印得来的经验。在成都我度过了最幸福的280天。”

重磅炸弹

1945年8月10日,日本宣布投降。应云卫经过短暂的抗战胜利的喜悦后,又陷入“复员”与“内战”的愁绪中去。中华剧艺社的同仁们大多数来自上海、南京,眼看着国民政府接收大员飞往四面八方“刼收”发横财,他们这群抗日救亡戏剧工作者,复员无钱,有家回不去。大家在愤怒与怨恨中,由陈白尘写出了讽刺接收大员的《升官图》剧本。剧本问世已三月,却没有搬上舞台,大家心里明白,这出讽刺喜剧有如投向蒋家王朝的一颗重磅炸弹,剧本审查这一关难以通过。中华剧艺社只有复员这一条路,挪动到了重庆。

1946年2月,旧政协开过了,国内有了一点假民主气氛。重庆由中共地下党和进步人士成立了现代戏剧学会,他们和中华剧艺社合作演出《升官图》。

应云卫预见到《升官图》的演出必有一场凶险的斗争。他首先搞到两张去上海的票,准备把作者陈白尘夫妇送走。第二,他日夜奔走在三教九流、大小权贵之间,寻找可供演出的剧场。知名的国泰大戏院、抗建堂,他想都不去想。因为,还在《升官图》借三青团的青年馆(现在的实验剧场)连排时,一些文化官员看了这出戏,反过来哀求应云卫说:“老应哎,你也太狠了!借剧场给你排戏,你硬要到我青年馆里排这个戏,这不成了和尚庙里卖肉了吗?帮帮忙,让我们能交代!”排戏的目的已经达到,应云卫却装出倾家荡产的样子:“唉!不够朋友,没有办法,我老应背债,要混口饭吃。”结果还是有朋友帮忙,找到了地处偏僻,七星岗巴蔓子墓旁的江苏同乡会的礼堂,把它当剧场来用。第三,剧场有了,又借了部发电机来,预防有人搞停电,破坏演出。第四,当时已有沧白堂、较场口特务打人事件发生,应云卫找好剧场左右退路,让演出人员认清。应云卫亲自把守后门通道。

《升官图》初演两场平平淡淡,看戏的观众把戏的内容传出去了。

《升官图》假托是一场梦幻,反映是活生生现实,一传十,十传百,造成轰动效应,上千观众抢购戏票,形成万人空巷,争看《升官图》。

国民党当局一心想把的《升官图》的演出砸烂于舞台,驱逐出重庆,慑于国内民主浪潮高涨,不敢一意孤行,于是招来地痞流氓破坏演出。开演前,剧场门前泼大粪,臭气冲天;开演后,剧场附近敲锣鼓,扰你安宁。

应云卫对于这种卑鄙行径也有对策。现代戏剧学会有位负责人周特生,中共地下党员,为了斗争需要,他参加了哥老会,封为“管事五排”。他招来兄弟伙说:“我周某投资演戏,赚了点钱。警察局想插一腿来,我不答应就搔我的皮,每天把戏园子闹得鸡犬不宁。你们说怎么办?”兄弟伙个个揎拳撸袖说:“放心,跟这些龟儿干到底。”哥老会的兄弟伙团结一心,果然把地痞流氓轰得远远的。

艺之侠者

《升官图》胜利结束在重庆的演出,应云卫没有就地解散剧社,让大家流落异乡。他要让小兄弟们也能“复员”,仗义出名的应老板全力奋斗,靠朋友相帮,找黄鱼车,搭复员船,硬是把几十人送到上海,在北四川路住到一起,再开大锅饭,直到每个人都找到职业。

“艺之侠者”,这是戏剧界对应云卫又一种崇高的评价。

1967年初,上海的“四人帮”头子掀起夺权的“一月风暴”。深知江青底细的应云卫,成为上海电影局首批“牛鬼蛇神”,1月16日,应云卫在重病中被造反派拉出去游斗,惨死于街头。1978年11月,上海为应云卫举行平反昭雪追悼大会,夏衍在致大会的悼文中披露:1930年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不久,应云卫即加入剧联,为了保持他的公开身份有利于进步戏剧运动的开展,对外不发表他的盟员身份。这项秘密公开以后,在场的亲朋好友惊愕不已。虽新中国成立后,应云卫临终前,也没有向家人透露过这一革命者身份。应云卫做到终身保守秘密,品质可见。

同类推荐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自我发现的开端

    自我发现的开端

    “速写”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研究方式,是感受生活和记录生活,记录艺术灵感的一种方法。速写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正确的艺术观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速写组画课程”教学是综合性教学在绘画基础教学中的一次尝试,是初步尝试课程教学的课题化与课题教学的课程化,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探究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综合化教学模式。 本书是“速写组画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总结,从教学理念、课程思路、实践过程中的方法论、教学过程、作品品评等五个方面将这一课程展示出来,对于促进和加强师生沟通,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 手风琴教学法

    手风琴教学法

    本书内容有手风琴音乐发展简史;中国手风琴专业教学现状;高等学校手风琴专业教学组织、管理;手风琴专业教学的特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手风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未来手风琴专业发展趋势,等等。对本专业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日益成为国际电影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 华语电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语言共同性的研究视角,呼应了两岸三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心理层面的多元互动。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本书立足当代华语文化政治与工业的“活实践”,以跨地产业合作、美学流变、独立影像与都市电影为研究切入点,以期推动华语电影的学术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为读者奉上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见。
热门推荐
  • 婚姻终结者

    婚姻终结者

    她是一个名门的美女,可是,一场不幸,却让她从那高端一下子就跌落至低谷,命运的捉弄,却让本来就十分讨厌吕吉祥的女子不得不下嫁给他为妻……于是,一场爱情与非爱情的游戏便从此就开幕了。
  • 超级高手在都市

    超级高手在都市

    李文儒偶得修行法门,在都市之中,任何事情都很厉害,从此叱诧风云……
  • 与卿共合欢

    与卿共合欢

    他用二十年去复仇而她用一生偿还许是命定,不该分离的人就算辗转几程也不会分离缘分未尽,不会结束的感情就算强迫也忘不掉放不下“沈归意,你记住,我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娶你是你的福气,也是在偿还你爹十二年前造的孽。”“我曾经说过,娶你是因为你爹曾经造的孽,可如今我改变了初衷,我只想和你好好的过一辈子,唯愿年年如意,岁岁合欢。”喜欢的小可爱可以加群175386864= ̄ω ̄=
  • 殿下在手,天下我有

    殿下在手,天下我有

    身为现代人的沐紫夜,因出车祸意外死亡,却又因祸得福,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世界,她不仅穿越了,而且还是婴穿,就在她玩的风生水起的时候,一道圣旨凭空出现。“奉天承运,皇帝召曰,丞相之女沐紫夜贤良淑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与太子何奕寒乃良配也,是以,朕将沐紫夜赐婚于太子,择日成婚,钦此。”沐紫夜接到圣旨的时候,不禁腹诽:“那该死的皇帝是脑子抽筋了吗?我才十六岁,这么着急把我和太子凑在一起,他到底想干嘛?”何奕寒对沐紫夜一见钟情,沐紫夜却不自知,沐紫夜智商高而情商低,何奕寒的几次暗示,沐紫夜竟然还无视了……
  • 冷雪之谜

    冷雪之谜

    内容很搞笑,结局很悲伤。中间不要笑,结局不要哭。
  • 快穿之浅浅来袭女主速退!

    快穿之浅浅来袭女主速退!

    嘶!好疼啊……我这是在哪?风浅浅依稀记得她好像绑定了一个系统叫什么备胎逆袭系统。不是好像,你就是绑定了我,我叫冰儿是备胎逆袭系统,因为我在寻找最合适的宿主的时候,发现你是最合适的,而且我还检测到你对很多作者大大都不满哦!所以啊我就需要你来帮我,我们一起开启逆袭之旅,称霸位面!我看过这种小说,我知道的,但是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让我先去逆袭江一姗,我就答应你去逆袭其他人,我不会忘了我就是因为要帮她逆袭才会出现在这里的。好,叮!绑定系统已完成23%49%89%100%绑定完成!是否现在开启位面?是!
  • 武上道祖

    武上道祖

    君王血脉,血脉觉醒的时刻,就是我称雄的时候!武之一途,踏过千万道,终成道祖!
  • 重生在都市之复仇十字架

    重生在都市之复仇十字架

    大千世界龙家少爷恶龙龙田?都市死神楚暖!我不是个恶人。只是你触犯了我的底线!
  • 极品男护士

    极品男护士

    服务女病人,帮助女护士,安抚女医生。没错,这就是男护士张辉的专业按摩护理。小姐,按摩结束。想要其他服务,对不起,我可是正经的男护士……
  • 炼天神剑

    炼天神剑

    试问天下谁人无忧?唯有仙圣逍遥无忧!可是修仙之路坎坷难行,众人为求修得正果,必得接受九九天劫考验。芸芸众生,一个平凡的丫头,为了报血海深仇,和几个同伴携手踏上了茫茫修仙之旅,降妖除魔,维护正义,写下了一首首荡气回肠、波谲云诡的壮阔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