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运作情况介绍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错位的。这一时期,企业只是政府的一个分支延伸机构。政企一体,企业承担了许多本来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从而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其根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这个前提下,企业无条件地为政府承担和提供许多社会福利,如充分满足就业、办学校、办医院、办社区建设等。在“企业办社会”模式中,企业社会责任没有得到实质的体现。与此同时,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却又转移到了政府。结果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低下,社会支撑能力薄弱,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只能在低水平上进行维持,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企业已基本上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必定要面对如何处理追求利润、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和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协调问题,即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及评价运作现状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影响我国,主要是由跨国公司在其生产供应链上推行,逐渐由沿海渗透到内地,波及面越来越广,影响程度也是与日俱增。
①总体现状分析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已愈来愈深地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也逐步开展起来。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还处于起步阶段。
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我国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以房地产企业为例,据新华网2006年1月18日题为《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尚需普及》的报道称《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尚需普及,开发商对其概念的认知度偏低,只有半数的开发商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而听说“企业公民”概念的仅占1/4.同时该报道还指出,地产业整体处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初期阶段,34.7%的企业表示尚未进行,待时机成熟后再考虑,39.3%的企业表示已经开始,尚处于摸索阶段,只有16.8%的企业表示每年都有规划和预算,而不到10%的企业表示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到了2007年1月30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才首次进入建筑业。从我国地产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程度,我们可以管窥到我国企业界在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②局部现状分析
从地域上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开放城市的企业,由于成为跨国公司供应链上的一环,较早接受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调查或认证,对此接触较早,认识较深。
以国内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浙江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调查为例。2006年浙江省统计局选择了浙江的不同地区,不同的行业进行调查。在调查对象上,选取了在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类人群分成两组做了一次对比调查:一组为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家,一组为公众,由消费者与员工组成。调查对象如此选择是因为没有企业家的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只会是空中楼阁,没有消费者、员工的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只会沦为一场名词运动。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普及率在两组人群中都很高,且异常接近。受访企业家有75%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受访公众有72%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浙江省统计局。2006年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调查,在谈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否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时,两组人稍有分歧:受访企业家中恰好一半认为不会增加,另一半认为会增加;受访公众对这个问题相对乐观,不到一半,有42%的人认为会导致成本增加。浙江省统计局。2006年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调查,即使如此,两组人群都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推行持正面评价,认为推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只会给企业带来成本负担的只有2%的企业家。在调查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难度为何时,两组人群80%以上都认为:对概念的认识不够、企业规模太小、缺乏实践证明是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拦路虎。两组人群的略微分歧在于企业规模是否是推行难的原因,明显企业家的顾虑要多些,高出公众13%,尽管他们也认可企业社会责任能带来许多好处。浙江省统计局。2006年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调查,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沿海开放省份,由于受到跨国企业的影响,外向型企业所占比例较高,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度和实施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而内陆地区的外向型企业所占比例有限,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明显滞后。
从行业来看,纺织行业走在了其他行业的前列。在其他行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和初步尝试的背景下,2005年6月,我国纺织工业协会已经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即CSC9000T(China Social Compliance for Textile&Apparel Industry)。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已选定10家董奎勇,许益,以人为本,承担责任,科学发展—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年度巡礼,纺织导报,2008(1):15.试点纺织企业开展CSC9000T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始评估。而随着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力的加强,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开始渐渐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我国各类企业中有超过8000家接受过企业社会责任的调查或认证。
③企业现状分析
《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各类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正在深化。
从企业规模上来看,知名大企业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明显强于中小企业,走在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浪潮的前方。比如,在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率先发布了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社会责任报告》,2007年初宝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江西移动、中国石油集团和国家电网公司等都发布了各自的《2006年社会责任报告》,把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自觉的行动。近几年的发展也使得部分中小企业加快了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脚步。《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中指出:在调查的企业中五分之三是中小企业,并且,中小企业的表现并不逊于大型企业。可见企业规模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约束已是越来越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众多的中小企业在资本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下,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听说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对此带有一种“搭便车”的心理,在认识上和行动上都是相对落后的。
从企业的类型看,处于全球供应链中的我国外向型企业,首先遭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发难”。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由跨国公司在其生产供应链上推行,所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影响最大的是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和出口企业,特别是港澳台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涉及电子、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工艺品这六大行业。因为这些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员工的职业健康和权益保障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许多生产安全事故、职业中毒、员工权益受侵害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些企业。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开始推行企业社会责任。《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中发现,现阶段国有、民营企业的表现不逊于外资企业,甚至内资企业总体优于外资企业。
从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历程来看,我国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上,还处于初期阶段。根据国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抗拒阶段,企业认为社会责任是一种包袱,不应该承担;第二个阶段是规避阶段,企业明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比如知道环境法规、劳工法规是必须遵守的,只能最大限度地规避责任;第三个阶段是积极应对,企业意识到企业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益处,于是积极投身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浪潮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第四个阶段是可持续发展阶段,此时的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已经达成有机的统一。根据这个划分标准,当前我国的部分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已处于积极应对阶段,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处于从抗拒阶段过渡到规避阶段的初期。
④发展趋势分析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在国际上新一轮社会责任运动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已逐渐地从拒绝接受和规避责任阶段发展到尝试实践和自觉履行阶段。2006年7月9日,由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环球企业家》杂志社和《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共同发起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2006,调查为期5个月,调查范围覆盖我国境内各地区、各行业、各经济类型、各种经济规模的独立法人企业或企业集团。2006年12月21日,依据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评选出了“最具社会责任企业”20家,其中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铝业公司、青岛啤酒、英特尔中国等。其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正在迅速普及,并逐步深化到各种“社会人”、“企业公民”等经营理念高度,落实到企业的实际行动中。
同时,为了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我国企业迅速行动起来,各种组织纷纷成立,并尝试制定有关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2006年10月15日,由招商银行、IBM、诺基亚、TCL、腾讯等13家企业发起成立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成立。该同盟旨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加强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交流与合作,通过政府推动、非政府监督以及企业的自律机制,致力于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2006年11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机构指南成立,它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实践搭建了一个持续更新的信息平台,在其数据库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档案会被不断加入,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它的网站免费查询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新信息,毫无疑问,这将大大加快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对于目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生产守则和认证标准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垄断的现状,我国的企业、学者和研究机构纷纷提出,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认证标准或技术规范,并作为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认证的标准。例如,2005年6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制定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即CSC9000T。这些探索制定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活动,反映了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制定的参与,也反映了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由被动认证转变为主动参与。
⑤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的相关工作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在我国的逐步扩展,中央和地方政府等有关部门也提高了对问题的重视程度。从2003年开始的SA8000集中在我国推行其认证标准,包括一系列舆论宣传活动,可以认为是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做出反应的分界点。在这之前,企业面临的问题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对相关情况的了解主要是在行业和企业组织的范围内,基本上没有上达中央政府主管部门。SA8000的集中宣传使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迅速升温。政府主管部门有针对性的调查和政策研究活动等实际上也正是从2003年底到2004年初陆续开始的。商务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认监委,以及全国总工会和中国企业联合会等多次到东南沿海各省以及其他地区进行企业调研,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初步掌握了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对企业的影响和压力,对问题的症结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另外,国家认监委于2004年6月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召开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代表大会,随后又有我国6位专家被推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原则的国际工作组成员,使我国能够密切跟踪了解相关领域最新国际发展情况。
地方政府部门活动则受SA8000宣传的影响,不少集中在推动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了解和帮助企业通过认证方面。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外经贸和商检部门都多次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组织共同举办各种推介和培训班、研讨会等,参加企业一般都在几百家以上,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高潮。但各地方政府开展此类活动仍比较慎重,一般还是由政府下属的协会、学会或行业组织等牵头。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从企业、社会和政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是企业,而企业又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因此企业的作用和努力至关重要。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已涌现出一大批遵守法律、坚守道德、注重公益的企业和企业家。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①企业对员工责任缺失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一种资源,因此对于企业中员工的管理也从原先的成本管理晋升为更高一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显而易见在这种管理理念中,员工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先的成本转化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资源。从而促使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员工的管理方法要发生变化。但是,现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人力资源观念极其淡薄,仍然停留在旧的观念中,因此想方设法地减少人力成本,以此来实现利润的增加。而这种短期的行为给员工各方面都造成了损失,使得企业的员工问题层出不穷。
a。工时、工资问题。从企业本身而言,部分企业“利”字当头,没有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战略意义,企业的管理者利欲熏心,甚至不认真地贯彻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肆意地侵害职工的权益,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为资本所有者谋利润,如压低劳动力价格,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员工工资等。
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数据,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天,每天平均是9.4个小时。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工每天工作12~14小时者占46%,没有休息日者占47%。另据一项调查,在建筑业中,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大约是10~12个小时,深圳多数企业的农民工每月工作26天以上,每天平均工时在11小时左右,均超出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甚至在自行确定员工工资、福利标准时,利用我国劳动力供给充裕、特别是廉价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任意降低劳工标准,逃避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在部分企业中,压低工人工资及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并不付报酬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职工每周工作40小时,每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职工工作日、休息日、假日加班要按规定支付1.5倍、2倍、3倍的工资。但现实中有些企业每月加班达130小时以上,甚至不支付加班费,很多工人根本无节假日可言。
工资低且无故拖欠工人工资是另一个常见现象。据世界制造业协会2003年的数据,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小时工资相当于墨西哥、马来西亚的四分之一,是美国、日本的四十分之一。2004年全国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查处的各类案件中,克扣和拖欠工人工资的占41.6%。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市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时间最短的一个月,时间最长的达八年,被拖欠过半年以下的农民工有5195名,占被拖欠人数的94.9%。福建、广东、浙江都是民营经济起步比较早的省份,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工人的薪酬水平没能得到同步的推进。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广东外企所做的调查,25%的员工不能按月领取工资,50%的工人被迫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上,62%的工人一周工作7天,20%的工人经常受到身体或精神上的骚扰,50%以上的工人收入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准。
b。员工工作环境问题。员工为企业工作的同时企业应该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而且不会对员工身体或心理造成危害,但在现实中,企业却出于赢利的动机,驱使员工在不良的环境场所工作,无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由于部分企业的工作环境不安全,而对员工造成身心伤害的事时有发生。2004年4月22日《参考消息》一篇文章称: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工伤的有2~3万人,每年有600~700万人在工作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2005年我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2.8%,美国煤炭产业百万吨死亡率为0.03%(2002年的数据),仅为我国的1%。2005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特大事故134起,同比增加3起;死亡3049人,同比增加17%。其中煤矿58起、1739人,分别上升了34.9%和66.6%。2006年先后发生了四起10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即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2.14”瓦斯爆炸事故、广东梅州大兴煤矿“8.7”水灾事故、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11.27”煤尘爆炸事故、河北唐山刘官屯煤矿“12.7”瓦斯爆炸事故。另外一组数据是关于职工健康保护方面的:据统计,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超过2亿,虽然程度不同,但是都有某种职业危害。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以来,累计有14万多人死于职业尘肺病。2005年全国已累计报告尘肺病人58万多例,每年新增病例约1万例。此外,全国每年报告的职业病和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人还有近3万例,中毒死亡数约1500例。我国职业病现状堪忧,劳动报。2005.
c。员工福利保障问题。劳动合同是员工劳动权利得到法律保障的依据。但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会调查显示:2006年在我国私营企业中,签合同的员工仅为64%。员工在遇到如职业病、欠薪、辞退等问题需要投诉时,找不到任何凭据,这成为部分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一种手段。从1995年《劳动法》开始实施起,国家就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然而,在北京《娱乐信报》联合《智联招聘》在2006年3月底进行的一场有关招聘、职场维权的大调查中,1/4的被调查者表示,五险一金(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一个也没有。为了改善现状,更切实保障员工福利,我国在2008年颁布了新的《劳动合同法》。相较于旧的《劳动法》,其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履行做了更严格和详细的要求,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利和更好的保障。但许多企业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强迫员工在新法颁布前重签协议。例如家乐福全国4万多名员工,除已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外,不论工龄长短、合同是否到期,都要在2007年12月28日前与公司重签为期两年的新合同。可见,虽然法律完善了,但企业对于员工权益的保障意识还是有待提高。
②企业诚信缺失
受利益驱使,企业往往采用短期行为,尽量减少当前投资成本,追逐当前发展优势,而使企业形象受损、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导致企业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地位、在国际贸易中重重受阻,甚至影响了其的进一步经营。企业没有形成恰当、稳定的经营思想,势必造成企业对经营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毫无顾忌、急功近利、企业失信、欺诈等短期行为的产生。国企经营活动中的失信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方面的失信现象还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a。企业对消费者缺乏诚信。我国部分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广告虚假,信息失真。现代企业产品营销中离不开广告宣传,因为广告可以帮助企业树立组织形象,也可以帮助企业树立特定品牌形象。真实性是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广告最基本的要求。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但是不少企业在做广告时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例如今年在央视曝光的“胡师傅”无油烟锅,不仅不像它广告中宣称的炒菜省油,无油烟,由航空材料制成,反而它的质量连国家标准都没有达到。利用广告、信函、传单等散发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这样的虚假广告还很多。
第二,产品假冒伪劣,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危害消费者生命。近年来,尽管政府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打假的力度越来越大,但企业造假的趋势却愈演愈烈。就某些产品如食品和药品的造假来说,已经超越了一般法律意义上的侵权,而是越来越直逼人类生存的安全底线。2008年“三鹿奶粉安全事故”已导致全国数千名婴幼儿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其中158名引发肾衰竭,3名致死。但接踵而来的是全国一线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及相关乳制品不断被查出有可能导致泌尿系统疾病的有毒化学物质—三聚氰胺。据国家质检局9月16日通报的结果,全国婴幼儿奶粉生产厂家中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家的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b。企业对合作者缺乏诚信。企业之间缺乏相互合作的诚信,不严格履行合同和恶性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企业80%以上长期受“三角债”困扰。有资料显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款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10%,这也就是说,我国企业的坏账率达到了美国的20倍。不仅如此,美国企业的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我国平均却有90多天。1990年以前的合同履约率是80%~90%,1990年以后的10年,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有些地区的履约率甚至才30%左右。有的专家估计,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
c。企业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缺乏诚信。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法律责任。然而,近几年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企业偷税漏税的现象也与日俱增,而且其手段也日趋智能化。全国有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偷税漏税的行为,其中以房地产行业最为严重。
与此同时,企业做假账现象也是屡见不鲜。2004年,财政部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抽查发现,10家上市公司为粉饰业绩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也存在审计程序不到位、收集审计证据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避免连续亏损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③企业对环境和资源责任缺失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是在极低的经济水平上起步的,在人均GDP不足300美元的情况下,为解决和改善基本生存条件,国家和企业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于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代价地创造经济增长,使人们的发展理念逐渐进入了误区。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自身,考虑环境因素的比较少,把目光放在经济蛋糕的增长问题上,更多地关注GDP数字的攀升。而直到最近几年以来,由于一系列环境问题开始危及到增长甚至已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时候,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并重视起环境问题。
尽管如此,这种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以大量的资源、劳动投入和环境投入换取高增长的理念却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大批的企业。使一些企业在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处理之中,往往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放在了经营生产的第一位,忽视了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社区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不知道人与资源环境的和谐,最主要的是企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企业如果依然不能超越大量消耗资源,损害环境为代价的外延式粗放经济增长阶段,就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报复,也会失去自身发展的基础,在国际市场上最终被淘汰。
a。环境污染现象。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由于生产力水平所限,以前一直采取的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的进步,结果导致资源的供给不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加剧,如污水造成的水污染、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造成的固体污染、现代交通工具和工业机器造成的噪音污染、核能工业废弃物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等等。环境和生态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社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高度关注。随着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立法制度的不断建设和监管措施的强化,总的来说是局部有所改善,但整体仍在恶化。因此,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微观主体,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社会责任。
b。资源浪费现象。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仅仅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生产,极少考虑后代人的需求,因而部分企业也仅仅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盲目地消耗自然资源,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或一些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形成的资源。资源的大量消耗和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然而部分企业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在资源的利用上,缺乏节约资源的观念,水、电、煤炭等一系列资源浪费相当严重,利用效率低,单位能源所创效益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06年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为33%,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5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25个和20个百分点。可以回收却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上千亿元,其中每年约有500万吨左右的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生态破坏比较严重。
④我国社会环境的诚信度不高
诚信的社会环境对企业经营、发展有明显的正面影响。2007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当地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的诚信情况,26.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很好”或“较好”,52.2%认为“一般”,21.3%认为“较差”或“很差”,总体评价值为3.02,略高于中值3.其中东部地区评价相对较高,为3.14;其他地区均低于2.84,这些地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地诚信环境“较差”或“很差”的比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多7.4个百分点以上。调查表明,各地区适合企业经营的诚信社会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企业需要尽快建立诚信的社会环境。
⑤政府监管缺失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对企业的引导和管制缺乏明确的认识和有效的手段,以至于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固然是其社会组织的属性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但是更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目前,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督导不力,除纳税和缴纳社会保险金之外,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其他方面基本处于自由放任状态,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
此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认定缺乏系统、明确、规范的法律依据,而是散布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公司法》、《劳动法》等诸多法律条文中,同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法律条款就是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没有系统化的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4.3.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选择是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在具体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时,除应具备科学性、有效性等一般性原则外,还应根据其特点考虑以下原则:
(1)代表性原则
代表性就是指测度指标既要反映当前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众多“生产守则”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共同要求,又要能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最为贴近我国企业现实,反映我国企业特殊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普遍客观要求,且使得测度指标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2)可获得性原则
可获得性,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所选指标应尽量与我国企业现行评价工具相兼容,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公开统计信息资料。二是所选指标应当有利于进行量化处理,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复杂性、评价视角的多维性、评价标准客观性与主观性并重的实际,虽然不强调完全使用定量指标,但定性指标一般要求直观、简单、易于判断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否则就难以获取。因此,对于个别虽有一定评价意义,但客观上获取评价信息难度太大的指标,则不宜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3)相对完整性原则
相对完整性,是指所选指标要能基本涵盖各类不同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方面,指标数据相对完整,统一在一个体系之中,包括指标因素、子因素等多重层次,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
(4)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要求评价结果在时间上现状和过去可比,在空间上不同区域间可比。通过时间上的可比,反映某企业历年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纵向比较;通过空间上的可比,反映与其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相比的好坏。
4.3.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新体系的构成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新体系的指标构成及说明
合理的指标体系是评估模型建立的基础。因此指标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上文已就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作了说明。指标的选择首先是建立在各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从经济、法律和道德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其次,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和国际、国内现有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估指标代表性、可获得性、相对完整性和可比性的原则,确立了以投资者、员工、消费者、政府、社区、环境与能源和公益事业这八项为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级指标,并通过进一步的因素分解,确定若干子指标和次子指标,从而构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①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
这里所指的投资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所以其下属的二级指标包括投资者的权益和债权人的权益两项。股东最为关心的是企业利润、检查公司账册等等。他们祈求的是超过银行利息的资金报酬。因此,企业要对股东的资金安全和收益负主要责任。企业不得拿着股东的钱去做违法的、不道德的事情,企业更不能用股东的钱任意挥霍,企业所从事的任何投资必须以能给股东带来利润为基本前提。另外,企业有责任向股东提供真实的经营和投资方面的信息,以便投资人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相关情况。债权人也是企业的投资者之一,企业占用债权人的资金,理应对债权人承担按照债务合同的要求到期还本付息的责任,并为债权人提供借贷的安全。
a。股东权益。该二级指标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能带给股东的收益如何,即其经营现状如何,以及它的发展潜力如何;二是企业向投资者是否及时传达准确的信息。其三级指标构成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企业税后净利润增长率、企业研发费用占年度销售额的比重、是否会向投资者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及是否存在披露虚假信息的行为。
b。债权人权益。该二级指标从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两个方面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负债状况,从企业的信用记录来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②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员工的利益和命运与企业的运营是休戚相关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员工们的个人主动性与创造性,员工的认同将为企业增加更多的潜力。因此,企业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兼顾员工的利益,在落实企业战略决策的过程中,应将“对员工的影响分析”纳入企业战略决策的范畴,成为企业权衡各种因素和进行决策的工具之一。为了体现以上情况,该指标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童工问题、卫生与安全、强迫劳动和歧视六项二级指标。
a。劳动报酬。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创造价值,企业理应给员工提供合理的报酬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员工的报酬不仅包括其工作的工资,还包括员工的福利、津贴以及培训机会。因此该指标的三级指标包括:工资支付率(反映企业对国家相关劳动法规的遵守情况);法定福利支付率(是反映企业按相关法律政策规定职工享有的医疗卫生、困难补助等福利的履行情况);社保提取率(反映企业对国家相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是否按时发放工资和津贴;是否清楚告诉劳动报酬构成;是否额外发放加班工资;是否给员工提供定期及不定期培训。
b。工作时间。员工的工作时间应在法定的时间规定内,如企业有需要加班的情况,加班的时间也不能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并且应依据规定付于员工加班的工资。因此该指标通过周工作时数超过48小时的概率和周休息日数少于1天的概率两方面来衡量企业员工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情况。
c。童工问题。我国法律严令禁止企业使用童工,因此此项指标为绝对否决型指标,一旦发生即为不合格。
d。卫生与安全。员工在企业中工作,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该得以保障,这与企业给员工提供的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其中员工生产事故伤亡率来反映企业员工工作安全性是否得到保障;职业病发生率(职业病是指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和生产场所卫生条件及宿舍条件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来反映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卫生情况;是否定期为员工进行体检反映企业对员工的身体状况关心情况。
e。强迫劳动。员工的工作应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而非企业通过各种非常手段迫使员工为企业卖命。企业的员工与企业在签订了劳动合同之后,明确了彼此的权利与义务,此基础上的劳动是自愿的。当员工发生错误行为时,企业可以依据有关条款进行合理的处罚,但没有权利对员工进行体罚,因此这也是绝对否决型指标。企业所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必须公开,这样才能使员工有法可依。
f。歧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工作面前也应人人平等。因此企业应公平对待每一位员工,以其实际的工作能力为依据,而非因企业对待员工性别、年龄、种族的喜好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区别对待。
③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随着消费者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逐渐提高,企业逐渐重视消费者权益的需求,消费者逐渐成为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企业对自己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承担责任,履行对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确保并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不得欺诈消费者和谋取暴利。同时要求企业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接受政府和公众监督。此项指标从产品和营销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产品主要反映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营销主要评价其在对消费者信息传达和售后服务方面是否到位。
④企业对政府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政府演变为社会的服务机构,扮演着为企业、公民服务和实施社会公正的角色,在这样一种制度框架下,企业对政府的责任表现为“合法经营、照章纳税”,这是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尽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既是企业的经济责任,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政府是社会财富的管理者。企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见利忘义、投机钻营、偷税漏税这些不良行为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逃避。因此该指标从企业为政府创造的价值和合法经营两个方面来评价。其中,创造价值体现在资产税费率和社会贡献率;合法经营体现在罚项支出率(罚项支出总额包括企业支付的各种罚金、罚款、罚息、滞纳金、赔偿费、诉讼费等,这些支出的发生与企业遵纪守法状况直接相关,该指标定量衡量并综合反映现阶段我国企业遵纪守法情况找出一条捷径)和合法纳税两个方面。
⑤企业对社区的责任
企业与其所在社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给社区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使社区居民成为污染等由企业造成的伤害最大的或最直接的受害者。社区当局为企业提供治安、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必要保障,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正常展开,这些都意味着企业应对社区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对社区所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的有关活动;二是为社区提供经济支持;三是吸收社区的人员就业。社区的居民对所在企业的表象评价如何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其表现的方式。
⑥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
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同鱼水,二者谁也离不开谁。资源开发过度、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企业活动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社会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发展的社会发展是不可想象的,解决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在资源、环境方面矛盾的合理选择在于企业履行在资源、环境方面的责任。企业的这种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一方面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尽可能合理地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企业要承担治理由企业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相关费用。
⑦企业对公益事业的责任
企业为树立形象,提高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往往通过直接设立慈善基金或以向社会慈善机构和福利机构捐款、捐物方式来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以示对社会的责任心。另外,企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也是评价其公益事业责任的一个方面。
⑧企业对商业伙伴的责任
企业在市场中不仅是生产者和销售者,还是购买者,需要向供应商购买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和必需品。这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的物质基础。所以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对供应商负责,使彼此共同的利益最大化。
除了供应商,企业必须面对的还有竞争者。对于竞争者视其竞争力将其划分到不同的战略区间。不能实行各种违反法律和商业道德的打压竞争者的方法,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和伙伴。所以也要与竞争者展开合理的竞争,尽量寻找合作的机会。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指标与企业行业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本身最一般的特性,即企业的规模、行业、发展阶段是有密切关系的。企业的规模大小取决于该公司的营业额、就业人数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对于小企业而言,规模大的企业,其与社会的关联性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性无疑要大于规模小的企业,从社会获取的资源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也大于小企业,因而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更大。行业特征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不同的行业,公众对其社会责任的期望也不尽相同。例如服装、纺织类的企业,人们更多关心其劳工的劳动保护和劳动待遇问题;化工、印染、造纸等类企业,人们关心更多的是其环境保护的问题;上市公司、会计师、律师行业,人们对其诚信问题更感兴趣。企业发展四个阶段:生命周期,即产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不论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作为强制性社会责任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是必须要履行的,可选择的自愿性社会责任标准可以在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予以不同的考虑。
因此,对于不同企业其社会责任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而要在同一个评价体系中对所有的企业进行比较,就必须要考虑这种敏感性的差别,否则对敏感程度不同或者没有特定敏感性的企业就会形成不公。企业不同的行业特征、不同的规模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在这三个特征中,相对来说行业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最大,其他二者相对较小;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都是随着时间推移相对易变的,而行业特征基本不变,除非企业改行;企业行业特征最容易判别,操作性较强,而规模的变量较多(基于人数,产值等等),发展阶段也不易判别,因此可以暂时忽略企业规模和企业发展阶段这两个特征的影响,而将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最大的、也是不易改变的行业属性作为研究的重点。
很显然,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于社会责任要求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基于这种行业特征,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可以将企业分为员工导向型企业(更容易引发劳工权益的保障问题)、环境导向型企业(容易带来环境责任的苛刻要求)、诚信导向型企业(诚信问题尤受关心)和除此之外的其他综合企业四类,参照我国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
(3)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确定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迪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是一种综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以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的分析方法。应用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首先,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将人们的主观判断数学化,不仅简化了系统分析与计算工作,而且有助于决策者保持其思维过程和决策原则的一致性,所以,对于那些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它能得到比较满意的决策结果。该方法的步骤是:
首先,确定评价指标集,例如一级指标为A=(A1,A2,A3,A4,A5,A6,A7,A8)分别代表员工权益、投资者和债权人权益、消费者权益、商业伙伴关系、政府权益、社区关系、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公益慈善行为。其他指标集同理确定,具体见附录。
其次,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通过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予以量化,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值反映决策者对各项指标相对重要性的认识,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值方法,然后根据专家意见,对选择的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指标间重要性的评分,求得平均值,得到最后的判断矩阵。
2.4.6.8表示两者之间的相比较程度为上述判断的相邻值
最后,进行层次单排序即一致性检验,计算比较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以及最大的特征值,比较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值,表示了同一层次中若干元素对相邻上一层次某一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权重。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判断矩阵每行元素的乘积Ni。
Ni=Nj=1aij,其中i=1,2……,n。(4-1)
第二步,计算Ni的n次方根Wi。
Wi=nNi(4-2)
第三步,根据所得的Wi进行归一化处理。
Wi=Wi/ni=1Wi(4-3)
第四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ni=1[(AW)i/nWi](4-4)
其中,(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第五步,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I=(λmax-n)/(n-1)(4-5)
其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第六步,根据比较判断矩阵阶数,查出平均随即一致性指标RI。
第七步,计算一致性比率。
CR=CI/RI(4-6)
若CR<0.10,则认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否则,需要重新构造判断矩阵,直至一致性检验通过。
第八步,就是指标权重值的确定,上面的Wi就是所要的权重。
①一级指标权重的说明
上文将企业以其行业不同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员工导向型、环境导向型、诚信导向型和综合型,因此在一级指标的权重就要将这四种类型分别计算,得出不同侧重点下的权重量。经过AHP的计算,得出了四种类型的一级权重。
a。员工导向型企业:在众多利益相关者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企业员工权益是否得到了维护,且情况如何,所以该部分的权重相对来说要求比较突出。
b。环境导向型企业:这部分的企业相对其他企业来说对于资源的依赖性和利用率都比较高,因此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就尤为重要。此外,由于企业的生产给自然环境和员工的工作环境带来的各种污染程度如何也是关注的重点。在权重中要突出其在环境与资源维护和员工权益维护方面。
c。诚信导向型企业:该类企业均为服务业,因此首先要注重对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诚信。其次,企业的诚信要体现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员工和投资者身上,企业如果对他们的诚信度都不高,那就无所谓其他相关者了。最后,政府的权益也是体现诚信的一个方面。
d。综合型企业:这类企业的权重在结果上虽然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没有特别突出某一个方面,员工、诚信、环境等方面都有所顾及。
②二、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一级指标中已考虑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基于侧重点的不同而赋予了差异化的权重。因此在二级和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中就不再考虑侧重点的问题。根据AHP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得到所需的权重。具体过程详见附录A。
(4)数据的处理
①定性指标数据处理
采用直接获得的资料数据和调研数据来表示,在无量纲化处理时采用效用值法,效用值规定的范围在[0,100],即该指标下的最优化的值为100,最差的值为0,计算方法如下:设i表示第i项的指标,j表示第j个区域。Xij表示的是i指标j区域的指标获得值;Yij表示i指标j区域的指标效用值,则:
Yij=Xij-XiminXimax-Ximin×100(4-7)
其中Ximin为该指标的最小值;Ximax为该指标的最大值。这个指标说明的含义是,值越大就说明效用越大,除部分已经说明的绝对否定指标(见4.3.1)。
②定量指标数据处理
在指标说明中均以给出计算方法的指标为此类指标。可直接根据获得的资料按照公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均须×100,使最后的结果在[0,100]范围内。除部分已经说明的指标外,指标值计算结果最优化值为100,最差值为0.
(5)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新体系列表
4.3.4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新体系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首先,新体系的指标设置内容涵盖比较全面,有利于为多方决策提供参考。
新体系的指标设置是在对比评价了国内外现有的多种评价指标以及详细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运作现状的基础上选择建立的。其设置内容涵盖了政府、企业及其他有关机构所需要的参考指标。不仅对企业及社会相关部门有参考的意义,更为企业改进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提供了参考信息。
其次,新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先将企业分为四类,建立不同的评价侧重点,有利于增强不同类企业比较的公平性。
在现有的众多评价体系中,几乎都是将一个评价体系适用到所有的企业。这在评价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不同企业的自身特点。不同行业特征对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不同的要求,公众的预期也是不同的。没有考虑这种行业侧重点,在同一的评价体系中进行评价,对侧重点不同或没有特定侧重点的企业就会形成不公。因此,从这点比较可知,新体系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更具科学性和公平性。
第三,新体系权重确定的方法操作方便,使体系的维护富有弹性,可以根据运作反馈及时修正和更新。
新体系的权重确定在基础数据采集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计算,操作方便。可以根据运作反馈及时修正和更新,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2)劣势分析
首先,新体系权重的设计方面,采用了五位专家打分取平均值的方式,在专家权威性和规模上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其效度有待验证。
其次,新体系指标的设置,仅考虑了不同行业特征的区别,而没有区分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特点。理论上,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侧重点也应该是不同的。这部分可以作为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