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北京,繁花似锦,周恩来总理从车上下来,就闻到一股扑鼻的花香,这是米兰的郁馨。
平素,他喜爱花卉。在中南海办公间隙、国事访问中,他时常鉴赏评说。今天,他顾不上,他迈开矫健的步子向会见厅走去,浅灰色中长毛料裤的裤腿呼呼生风。
他走到会见厅时,一位大个子早在门口等候。这位大个子,就是毛泽东曾经多次夸奖过的“天塌下来不要紧,有大个子顶着”的罗瑞卿。
站在罗瑞卿身后迎候总理的是杨成武。
罗瑞卿迎上前去。
周恩来握住罗瑞卿的手。
这是5月25日上午。周恩来总理、罗瑞卿副总理兼总参谋长在这里接见将与越南交通代表团会谈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周恩来走进会见厅,全体都站了起来。
他用浑厚的淮安普通话招呼大家坐下。
中越两国交通代表团会谈是由胡志明从口袋里摸出的那张条子引起的。毛泽东爽朗地答应了胡志明的要求,修建河内以北的公路。毛泽东让周恩来尽快落实这件事。
周恩来接到毛泽东的电话,立即与罗瑞卿、杨成武商定,继续由军队承担这项工程。
第一副总参谋长杨成武会同李天佑副总长等已经拿出了初步方案。他将代表团的准备工作情况简单扼要地向总理作了汇报。他和罗总长、李天佑副总长经过研究,拟派大批部队出国,一些重大问题必须请中央、国务院决断。汇报后,杨成武请总理指示。
周恩来向大家分析了国际形势,继丽转向要交待的实质性问题:“关于交通问题,范文同总理曾经谈过,由于美帝的封锁轰炸破坏,现在支援南方的海运减少,公路运输也减少,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继续组织海运,同时必须扩大下寮走廊,扩修支援南方的公路。他们的部队要南下修路。所以要求我们帮助修北方的路。”
大家静静地听着,许多人作记录。周恩来喝了一口清茶,继续说:“这次胡志明主席带来一个公路图,要我们帮他修12条公路。”
他稍微停顿,若有所思地说:“这些公路,肯定不能同时并举,应该按照经济建设和作战需要综合考虑,但应以作战需要为主,这是轻重的问题,还有因地形地质不同,好修和不好修这个难易问题。为了应急,有的道路可以先修简易公路,粗通即可,但又不能太简易,以后再逐步加固。总之,是按轻重,难易,快慢、粗固八字方针来考虑安排计划……交通部等有关部门要用支前精神来办事。由总参谋部挂帅,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由罗总长和杨成武,李天佑副总长抓总。”
“修路的施工力量,抽工兵部队为主……支前公路、作战公路都要考虑到敌人轰炸破坏,要随破随修……关于反对敌人轰炸的经验,我们交通部、铁道部等有关部门可以把我们抗美援朝的经验介绍一些给他们,还要不断总结新的经验;美国的轰炸技术会有进步,我们不能满足过去的经验。还要派一些专家去,帮助越南研究抢修技术。这是个大战斗,要抢时间作出点样子。就由罗总长挂帅,李天佑副总长主持具体工作,计委、经委等有关部门要听调用。”
他神情严肃,话语句句敲定,不容半点迟缓和马虎。大家认真严肃地聆听着他的明确分工。
他坐在沙发上,一手弯曲地置在灰色中山装前,一手指划着:“还有水路,对越方要求,应予以满足。敌人总不能都封锁住,不管是陆路,水路,损失都会有,但只要想办法,总是可以送东西过去的。总之,要改变认识,就是支前,一旦决定,就要坚决执行,一定会学到许多新东西,拿我们的勇敢和智慧学会反对敌人轰炸的新本事。”
坐在一旁的杨成武摊开越南北部抢修抢建公路的示意图,提出两种兵力部署方案:“现在具体现场勘察团还没去,但目前分析,一种方案是12条路展开作业,派兵10万,另一种是先抢修抢建主要的5~7条公路,派兵8万,视以后进展情况酌定增减兵力。”
周恩来、罗瑞卿与杨成武等围在地图上研究起来。最后决定:与越南代表团会谈后再定,我们倾向于后一方案,抓住重要的线路先突击抢修。
杨成武向周恩来提议:“总理,能否由中央、国务院出面成立支援越南的一个小组或什么机构,便于统一组织行动?”因为这段时间,杨成武等同志感到压力很大,许多事情并非一家决定就能拍板定案,涉及面广,联系的头绪多,非有个组织来统一协调管理不可。
罗瑞卿感到这问题迫在眉睫:“总理,我们总参早有这个想法,也议过。请总理定。”
“怎么样?”周恩来环视在坐的几位国务院各部委的领导问,问他们,也好似问自己。“我看可以嘛!”
“行!”大家回答,异口同声。
周恩来当即决定,为了统一组织支援越南,和统一处理有关援越的涉外事宜,即由中央。团务院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中央国务院支援越南小组”,负责经常具体组织工作。由杨成武、李天佑任正副组长。
另,由李先念、薄一波、罗瑞卿、刘晓、杨成武、李强、李天佑等7人组成领导小组,对中央负责,掌握援越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支援任务的决定和新增项目的审批事宜。
胡志明从口袋里摸出的这张示意图,调动了中国的八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