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近代化开始于清末洋务运动,铁路、公路均在那时开始修建。继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基础建设尚称良好,留下了纵贯南北的铁路,初具规模的电力供应,以及比较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统。1949年国民党迁台后,顺应了台湾原有的经济结构,首先解决了土地分配问题,以有效增加生产,并取得政治稳定的基础。
1950年代中期,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发展后,更多的基础建设陆续展开,其中一项就是中横公路。中横公路东起花莲县太鲁阁,西至台中县东势镇,是第一条贯穿险峻的中央山脉,将东岸与西岸连接起来的横贯公路,全名称东西横贯公路或中部横贯公路。由于台湾多山,东西两边为中央山脉所阻隔,西部平原地区经济发达,东部则相对落后,如果东西干道能够打通,不仅东部发展可以加速,中央山脉丰富的矿产、林木和观光资源亦可得以开发利用。为了打通台湾东西部通道,从1950年开始,台湾省公路局就有了横贯台湾、穿山修路的计划,先后请美国和日本的勘探队前来帮助勘探。台湾的中央山脉地处西太平洋板块聚合的造山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形陡峭,美国人的勘探设计估算要耗时11年才能修通。日本勘探队再进行勘探,结论是至少费时七年才能完成。
1955年,台湾当局决定由台湾公路局承建这条中横公路。在公路开工之前,设计定出北、中、南三线,蒋经国曾亲自带领一队勘测中线。为了实地考察勘探,蒋经国经常与勘察人员穿越深山老林,翻过悬崖峭壁。“到山上勘察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山中完全没有路,只能徒步用爬的,经国先生亲自带领一组探勘队,光他本人就从花莲走到雾社,全长100公里,前后十几、二十天的时间皆待在山中。”
1956年7月,蒋经国在公路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林则彬的陪同下,率领工程勘察队,对路线进行了最后的勘测。此次行程长达三个月,给蒋经国和同行的人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写下一段生动的回忆:
这次旅程近似探险,进入山的深处,没有人烟,只有鸟啼兽迹,前人没有留下足印,只有对准方向,往高处爬,越过高山,又降到谷底,再爬高,再前进。我们和刺骨的寒风搏斗,无惧于毒蛇和蜂蜇的困扰,披荆斩棘,都不怎么困难,最大的难处是通过悬崖峭壁,手攀着藤,脚踩着地,半步或一步的往前移,一不小心失手或失足,掉下去粉身碎骨,绝无生还,须在迈开脚步之前,先看准立足点,然后试着踏上,站稳脚步,才算跨进一步。就这样,我们终于顺利完成勘测全线的工作,也终于胜利的征服了这条蛮横山脉。
在勘察路上,随行人员都非常担心蒋经国的安全,遇到没有路,就在他身上绑上一条绳子,前面10公尺一个山包,后面10公尺一个山包,以防他掉到山谷里去时,可以把他拉上来。林则彬也说:“经国先生两次亲自率队踏勘路线,翻山越岭,走断峭壁,乘坐横索吊筐过河,渡索桥,在峰峦起伏、林木蔽天,长达近300公里无人地带的原始森林中,风餐露宿。”
1956年11月,台湾省公路局成立“横贯公路工程总处”,负责开路、规划、建造、铺路等工程事宜。这项工程主要由蒋经国负责。为了支持横贯公路的建设,蒋经国调派了“荣民”第一、第四工程总队,动员了陆军步兵、退除役官兵、临时雇工及工程人员共1万余人参加横贯公路的建设,其中退除役官兵人数最多,占了一半以上。
台湾的地质属于折曲地形的新地块,山势高耸,而且都是岩石,在没有任何先进大型机械协助下,全靠人力开凿山壁。事实上,坚硬的山石,任何小型机器都不适用,以空压机打一天,还打不下一尺的岩石,只能依仗人力,以几只钢钉与一个铁锤慢慢地开凿。开凿下来的土石,也只能靠人力用扁担挑走。人在陡直的山壁下开凿岩石,看不到天空,有时好几个月都是在一块大岩石里一点一点地凿。东部地区多地震,使用过炸药之后,只要有一点点小震,就可能引起大规模山崩,山崩时常常连人带工具一起埋掉。中横公路在开工之后,由于台风、地震等气候影响,曾发生过不少意外。第一件重大死亡事件是在1957年7月发生的,由于清晨发生一起地震,导致正在进行架桥灌浆的工程毁损,公路局的工程师靳珩,被地震落石击中,坠落山谷身亡。在耗资4.3亿元,历时3年9个月又18天的工期里,一共有212人殉难,702人受伤,是台湾有史以来死难最多的工程。
中横公路原定三年完成,后因太鲁阁至天祥段,连遭台风侵害,使得该段路面、桥梁受创甚巨,因此改线重建,以致使工期延后数月才完成。1960年4月6日,中横公路全线进行试通车,从台中谷关直通花莲。由于全线为石头路面,大型车辆时速约为20公里,比以前绕道台湾两端要节省六个小时的路程。另外,还有一条支线从梨山通宜兰,使台湾不再因中央山脉的阻隔,而成为两个不同的世界。这是国民党迁台后第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国民党当局将这条公路的完成,视为迁台初期的重要政绩。
通车之日,蒋介石特意为中横公路通车典礼发来书面贺词。他在贺词中说:
今天是台湾省东西横贯公路正式通车的开始。这条公路由于全体工作人员将近四年的辛勤努力,得以顺利告成,此不仅是我国交通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也是建设台湾成为三民主义模范省的辉煌事迹之一。
横贯公路通车后,东西两地区可直接畅达,无须绕道行驶,在交通上具有极高价值。更由于沿线地区蕴藏丰富的林矿,足资开发利用,并有广大的农地,可供开拓生产,其在国防与经济上的价值,诚属无可限量;尤其对沿路人民福利的增进,以及山地同胞生活的改善,裨益实多。
这次参加开路的工作人员以大无畏的勇气与大自然相搏斗,终日出入于高山深谷、丛林密菁之间,沐雨栉风,胼手胝足,其艰苦卓绝的毅力与冒险犯难的精神,殊足令人敬佩!今天我要特别提出的是,参加筑路的国军退除役官兵和一部分现役战士,始终是施工的主力。他们抱着在战场上牺牲奋斗的决心,来参加工作,完成使命,其劳苦实不下于前方浴血作战的将士,其贡献亦与克敌致果同样光辉。可以说这条公路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凝着他们的血汗,也刻下他们的功绩,他们的精神必将随着这条公路的畅通,而永垂不朽!
这条横贯公路不仅在交通上将台湾东部与西部连接起来了,而且还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景观,为台湾日后发展观光事业奠定了基础。而从事开路的退除役官兵,将近有5000余人留在了山上。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们用双手开辟了一片片果园,种植海外引进,或台湾自行改良的寒带水果和高冷性蔬菜,对台湾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中横公路完成之后,蒋经国对公路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兼之他时常和工程师生活在一起,经常讨论之下,他也逐渐贴近工程师的思维,对公路建设过程有相当的了解,当然也领悟到了交通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当蒋经国启动“十大建设”时,交通建设就占了六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