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经济管制中,蒋经国既不是市长,又不是警备司令,只是一个督导员,但他却手握大权,可以指挥市政府、警备部、警察局。他不仅可以发号施令,而且可以先斩后奏。然而,蒋经国上海“打虎”行动,表面上看似轰轰烈烈,实质上却是孤军奋战。
蒋经国的打虎,首先引起了上海党政头目的不满与抵制。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吴国桢,对蒋经国的经济管制就采取了抵制态度。吴国桢留学美国,深受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器重,先后曾任中宣部副部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上海市长。翁文灏内阁的币制改革和经济管制,也许是出于保密,事先并没有通报吴国桢。对此,吴国桢非常不满。
8月20日,俞鸿钧和蒋经国在上海江海大楼宴请吴国桢,希望吴能够全力支持上海的经济管制,但吴国桢认为经济管制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当晚,吴国桢密电蒋介石,要求取消经济管制。然而,蒋介石没有答应吴国桢的要求,而是令上海市政府全力支持蒋经国,但吴可以不负成败之责任。
然而,吴国桢与蒋经国在经济管制中意见分歧,多次发生正面冲突。吴国桢从经济的观点出发,认为用高压的政治手段,无法解决经济问题。而蒋经国根据苏俄3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深信只要实行铁腕政策,全面打击投机商人,争取上海市民的支持,通货膨胀是可以遏制的。他们貌合神离,吴国桢对蒋经国表面上支持,实际上却敷衍。
蒋经国知道,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也是官商勾结最厉害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实行经济管制是非常困难的,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与反抗。事实上,上海的党政警各界,与蒋经国敷衍的人远远不只吴国桢一人。他们逐步联合起来,与蒋经国作对。
8月30日,蒋经国在上月反省录中写道:“半月来的努力,虽可自慰之处很多,但是始终感觉到相当的艰难。自从做事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觉得责任之重以及压力之大。我应当拿一切的精力,放在这个工作上,做事不到十天,而有许多人已在起来反对我了。这是早在意想中的事,目前不过是几个人,将来不晓得有多少人将起来打击我,但是我不怕,因为我没有私心,并且有很大的勇气。”
9月3日,蒋经国逮捕杜维屏等七个大鳄后,上海党政头目对蒋经国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上海市长吴国桢因不赞同蒋经国的“打虎”行动,而前往南京向蒋介石辞职。蒋经国在9月4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最可忧虑者,即高级官员对此政策多抱观望、怀疑以及反对之态度,反不如一般人民之切望生活之安定,而拥护政策成功之诚也。所以今天所做的工作是孤独的。没有一个高级官吏想帮我的忙,思之痛心。”
蒋经国的“打虎”行动获得上海市民的支持和称赞,但却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忌恨。对此,蒋经国也很清楚,他说:“直至目前为止,大多数的上海人都是称赞我的。外面谣传,有人勾结起来,共同打击我。人心难料,这种话不能不加以留心。今后的敌人,只会一天一天多起来,要谨慎,但是用不到怕。”
物价管制进入第二个月后,蒋经国遭受的压力和阻力日益增大,官商公开勾结起来打击他。他说:“现在不但是在与奸商相对,而且与所谓‘政客’相对。今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捧’我,但是我不但不高兴,而且非常忧惧。在‘鼓掌’声中,我会想到人家的讥笑和恶骂。万一有一点不对,就会遭遇到人家无情的打击,今天社会真是可怕之极。”
10月8日,上海社会局长吴开先公开与蒋经国唱对台戏,他乘蒋经国在无锡参加经济管制会议之际,自作主张,以社会局物价审议会成员的身份,准许绒线价格上涨五成。蒋经国得知消息后,深感事态严重,立即通过中央社发表声明:“任何物品未经督导办公室处核准者,一律不准涨价。绒线涨价未得核准,当然不准涨价。”双方为此闹得不可开交。
到10月下旬,上海的粮食问题已是相当的恐慌。蒋经国为了解决上海粮食问题,曾分电各地粮食主管机关,赶运粮米到上海,并派米商前往各地收购粮食。然而,周边各县都采取各自为政的态度,米商在各地收购的米,也都被各地所阻拦。虽然曾通令各省县不得阻碍上海收购粮食,但仍未生效。“不是商人投机囤积,便是地方阻进,解决一个,又发生了另一个。”对此,蒋经国非常愤慨,他在10月26日的日记中说:“商人可恶,政客更可恶,两种力量,已经联合在一起了。”
蒋经国上海打虎行动,也未能获得南京方面的有力支持。行政院长翁文灏、财政部长王云五没有自己的经济实力,在缺乏大财团支持的情形下,他们对于经济管制没有具体办法,也没有彻底的决心,一旦受到物价和环境的压力,他们就开始发生动摇。10月1日,财政部就宣布“卷烟、薰烟草、锡箔、洋啤酒、国产酒类、烟丝、烟叶,七种商品税额增加71倍”。财政部一面限价、一面加税的做法,进一步刺激了抢购风。10月21日,蒋经国到南京拜访翁文灏,讨论物价问题,前前后后,谈了六小时,没有谈出一点结果。他发觉财政部不仅没有一定的把握和主张,而且颇有动摇不定的状态。他说:“如此情形,使人看了真是急得非常。”
其实,蒋经国应该明白,财政部没有一定主张和办法是正常的。经济管制要成功,前提还是要金圆券的发行量合理,政府的收支能够平衡。然而,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节节失利,丧师失地,而军费开支日益浩繁,财政赤字浩大。为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财政部不得不增加金圆券的发行量。金圆券越发越多,必然带来新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带来物价上涨,金圆券贬值。处此情形,由谁来理财,都难逃失败的厄运。
面临物价狂涨的局势,行政院不得不变通策略,于10月26日规定:“如系国产货品,按产地收购价格或原料价调整。进口货按进口成本调整。”这一调整,无疑表明政府公开允许商品冲破“八一九”限价,政府的限价政策已经土崩瓦解。这令蒋经国在上海的经济管制进退维谷,他说:“问题不在于限价不限价,而是表示政府的软弱,怕困难和没有决心”,“今天不是怕敌人,而只怕自己拆台”。
10月28日,行政院再次召开经济管制会议,讨论限价问题。会议上,多数人认为限价不仅未能阻止物价上涨,反而导致抢购风潮和黑市猖獗,事实上加速了物价上涨,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如取消限价,改为议价。蒋经国虽然坚决反对取消限价,但孤掌难鸣。会议还是决定“粮食可自由买卖,工资可调整,百物都可合本定价”。
换句话说,一切照旧放任了。次日,立法院第十五次院会讨论经济问题,主张立即取消限价,维持市面,不要只顾面子,不肯承认失败。对于物价管制的失败和决定取消限价政策,蒋介石在日记中大致进行了描述:
昨晡,李维果携翁院长补充经济改革方案稿及其辞职书来见。经济改革计划与金圆政策似已完全失败,以限价已为不可能之事,则物价飞涨比前更甚大,尤其粮食断绝难购最为制命伤也。以无组织之社会与军事之失败,任何良策皆不能收效也。此时军事、经济同时失败,实崩溃在即之象。
晚课如常。八时半,召党政高级干部商讨经济问题,市况与社会既无物资又绝粮食,若不放弃限价,恐生民变,故决定改变政策也。
11月1日,南京政府正式宣布取消限价。这对蒋经国而言,“两个月的工作,一笔勾销”,上海的经济管制彻底失败。在上海,提到限价不由使人想起蒋经国,好像蒋经国就是限价,限价就是蒋经国,二者合而为一,密不可分。所以限价失败,有人讥笑说“蒋经国完了”,有人骂他是政治骗子。事实上,“蒋经国的内心也是无限的感愤、忧苦与烦闷。此后的一星期,他几乎天天喝酒,喝得大醉,以致狂哭狂笑”。
蒋经国很清楚,这场经济风暴,给上海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他说:“想起八九月间,人人拿美钞黄金来兑换金圆券时候的情况,以及今天金圆券的贬值,实在太使自己难过了,每次想起人家将金钞兑了之后,今天是如何的在怨恨我,真是惭愧万分。”他决心要给上海市民一个交代。
11月2日,蒋经国以《别矣,上海》为题发表了致上海市民书。在致上海市民书中,他承认自己没有尽到所应尽的责任,不但没有完成计划和任务,而在若干地方反而加重了上海市民的痛苦。他除了向政府自请处分外,并向上海市民表示最大的歉意。他还说:“我并非想要得到市民的原谅,而是表明自己对市民应负的责任心。我恳切希望上海市民应运用自己的力量,不再让投机商、官僚政客和地痞流氓来控制上海,我始终认为上海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11月3日,翁文灏内阁倒台,财政部长王云五去职,蒋经国也于6日正式辞职。然而,上海的经济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败坏了。11月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说:
自限价取消,经国辞去管制督导员以后,上海物价一日间突涨四五倍。各地皆米荒,抢米风潮渐起,人民对金圆券失信用,故藏米不售。此乃社会最大之隐患,非速筹划金圆券,提高信用办法之实施。否则,前方军事虽稳,而后方亦必发生变乱矣。
11月11日,行政院公布《修订金圆券发行办法》,决定取消金圆券发行最高限额,准许人民拥有黄金、外汇,取消金圆券的含金量保证。此时,离国民党在大陆的彻底崩溃已不远了。但蒋介石还是达到了一个目的:通过金圆券他在上海一地就兑换到了110多万两黄金、3400万元美钞,以及大量的港币、白银。这些,后来几乎全部运到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