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为晚近三晋名医。其治眩晕,别有心得。关于眩晕一证的原因,历代诸家各有所见。如《黄帝内经》是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为旨;朱丹溪则以痰饮立论,主张“无痰不作眩”;刘河间认为由于风火所致;张景岳又提出“无虚不作眩”。虽然说法不一,但这些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眩晕病因和病理。据临床所见,张氏一般地把眩晕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四个不同类型,其中以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最为常见。就肝阳上亢而论,究其发生的原因也有多端,如素体阳盛,耗伤阴液;或肝气郁结,化火伤阴;或肾阴素亏,水不涵木,皆可导致肝阳上扰而引发眩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自拟平肝清晕汤,专为该证而设。
本方对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以及一些神经衰弱和脑部病患等所引起的眩晕,确有显效,很有临床价值。至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则不在本方的适应证范围之内。如属痰浊中阻者,应以二陈汤为主;属气血两虚者,应以归脾汤为主;属肾精不足者,应以左归饮或右归饮为主;治疗时应该辨清。
平肝清晕汤:生白芍12克,生地、生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15克,菊花9克,白蒺藜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