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4500000058

第58章 武陵源纪行

初识武陵源

武陵源风景区地处湖南省大庸市(今张家界市,编者注)境内,由张家界、天子山、索溪谷组成。总面积为522平方公里,主要风景点300多个。景区内原始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7%,自然景观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峰为主体,只见石峰耸立,怪石嶙峋;古树参天,沟壑深幽;奇花异木,香风四溢;珍禽异兽时而出没其间。在这里山、水、林、禽、兽同生共荣,集“幽、野、神、奇、秀”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独具一格的天然画卷,是当之无愧的“地球纪念物”。

已经成为中国之宝、世界之宝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千百年来一直不为世人所知,湘西是我国有名的穷乡僻壤,交通闭塞。不仅历史上谢灵运、郦道元、徐霞客、李白、王维、陆游等旅行家、诗人都无缘识荆,古籍亦无任何记载,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也无人问津。直到1978年四月,《湖南林业》杂志记者陈平,随同湖南省林业厅长霍启明到张家界林场视察后,于年底《中国林业》杂志发表了陈平的《张家界纪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祖国各地》专题节目中,播发了陈平的《金鞭岩传奇》;1979年《光明日报》发表了老画家吴冠中介绍张家界的文章;198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张家界定为中国第一座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83年开始接待游客。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自然风景区均属武陵山脉中段,其东邻就是古称武陵郡的常德市,而且唐代诗人王维在《桃源行》一诗中,也有“居人共住武陵源”的句子。故而,1985年,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到湖南视察工作时,为风景区题写了“武陵源”三个大字。

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自然风景区,原来分属大庸、桑植、慈利三县管辖。过去一直是彼此相安无事,和睦相处。一旦开发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区后,地界的划分、山林的归属、财产分割、户籍管理等诸多纠纷接踵而来,官司从县里、省里一直打到中央。看来,把三个风景区统一管理起来,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因此,1988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大庸市(地级),并将原来不同隶属关系的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合并,设立一个县级区——武陵源区,区政府设在索溪峪镇。从此,武陵源自然风景区的名字就中外闻名了。

现在武陵源风景区,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设施完备,陆上、空中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到20世纪末,已接待中外游客近亿人次。

武陵源风景区是一座自然迷宫,给人以扑朔迷离、神秘莫测之感。尽管许多景点已被开发出来供游人观光游览,但至今尚有许多地方还无人涉足,无法窥其真面目。比如那天桥遗墩;那四面万丈深渊,中间孤峰上的莽莽原始森林;那后花园下面的危石峰林……这些地方就是在直升机上,由于云雾缭绕,也俯瞰不清,更难拍摄出清晰的照片。尤其是神秘的神堂湾,峭壁底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那更深人静从谷底传出的金戈齐鸣、千军万马的喊杀声从何而来;那悠扬悦耳的古琴声,又是谁演奏的;真是异禽怪兽在看守灵芝仙草吗?真有野人在其中生活吗?……许多现象都无法解释,许多怪异的传说也无法证实。武陵源一些尚未开发的地方,诸多神秘诡异之处,自不必说了,就是已经接待游人的黄龙洞,也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黄龙洞是武陵源风景区的一大奇观。它坐落在武陵源区政府、索溪峪镇东10公里处,是1982年被当地农民偶然发现的。黄龙洞内面积之大,景观之奇实为中外洞穴之罕见。已供游人游览的景观就有“洞内洞”、“楼外楼”、“天外天”、“山外山”、“一库”、“二河”、“三瀑”、“四潭”、“十三宫”、“九十六廊”等等。洞内竟长达13公里,最大的厅堂竟达12000平方米,可容万人。洞内石钟乳高挂,造型多姿多彩,如帘似琴,似笋如莲,如雄狮,似火箭,石柱林立,色彩斑斓,争奇斗妍,美不胜收,奇不胜奇,故而有地下魔宫之称。

这些已与游人见面的景观,当然已无什么神秘可言。但是,这并不是黄龙洞的全貌。据勘测,黄龙洞的整个姿容还有三分之二以上没有同游人见面。要把它全部开发出来,还需要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很长时间。

那么,黄龙洞尚待开发的景物,将是什么样子呢?能否有震世骇俗的新发现呢?人们在议论着、猜测着、期待着……

溇水漂流记

听说酒店要组织一次去溇水漂流,大家都乐坏了,纷纷报名参加。早七时,我们怀着十分惊喜的心情,从大庸出发,汽车在崇山峻岭中爬行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溇水漂流的起点——桑植县的长山坪。这里住着土家、苗、傣等少数民族。中午,我们在溇水之滨品尝了土家族的竹筒饭。溇水发源于湖北省的江口,流向东南,到湖南慈利后汇入澧水。全长近200公里。水面最宽处有70多米,最窄处也在20米以上,水深50多米。稍事休息后,大家穿好了救生衣,根据编组,先后登上了橡皮筏子。按照组织者的意图,将筏子雁次摆开后,依次向下漂流。可是,这十五条筏子一上去人进入水中,就失去了控制,乱了阵脚。我们抚顺、南京、昆明的六个人乘坐的筏子,在水中转了几圈,就基本掌握了要领。只要左、右三只桨均匀整齐划动,筏子就可以不再左右乱摆了。所以,我们率先冲出重围,平稳地顺流而下了。虽然有几条筏子业已衔尾而来,但距我们仍在50米以外。前方,工作船经过的转弯处,水急浪高,惊涛裂石,好不怕人。大家都极为紧张。待进入急流后,六个人不约而同地一手持桨,一只手紧紧抓住什么东西,任凭猛浪袭击和筏子上下的颠簸,而一颗心却始终悬在嗓子眼上。此时的感受和飞机的起飞、降落时差不多,只不过速度更急剧,时间更短暂,而且还反复多次。也就二十多秒吧,就冲出了险区,漂入了平缓的水域中。尽管惊魂初定,我们还是萌发了漂流的惊险也不过如此的豪迈气概,相顾纵声长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两个年轻人情不自禁地哼起流行歌曲来:“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头!”好不惬意。我则悠闲地点燃了一支烟,饱览这远山近水各种奇妙的大自然风光。正是这溇水的存在,才使中国的汉字又增加了一个“溇”字。只有经历过溇水漂流的人,才能领略它那雄浑、庄严的原始野性,才能感受它那博大、豪放的惊人魅力,产生一种力的涌动。那两岸,时而山花烂漫,绿草如茵;时而怪石嶙峋,山峰嵯峨。溇水流淌着新绿,那绿色绿得人心旷神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诗情画意赋予我无尽的情思和遐想,似乎已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突然,身后隐约传来嘈杂的人声。不好,可能筏子翻了有人落水。我说:“咱们是不是先靠靠边停下来,一来可以看看是谁的筏子翻了,二来如有人漂下来,我们还可以扮演一下救生员的角色。”大家欣然同意。可是这小小的橡皮筏子并不听指挥,六支桨不是左边劲大,就是右边劲大了,弄得筏子东一头、西一头乱摆,几个人手忙脚乱,有两三次差点没自己把筏子弄翻了,只好改变初衷,继续任其向下漂流。

经过这一番折腾,使我产生了一种不安的预感。此时,只见右前方水急浪高,右侧的人要我们左侧的三支桨一齐划动,直奔急流漂去。由于右桨没有及时划动,筏子一下子就横了过来。不知是惊慌失措想跳水,还是想调整一下坐的姿势。右边的一个小伙子刚刚往起一站,筏子立即向左倾斜、晃动,我只看到,眼前白茫茫一片,不知怎么就已经翻到水里了。在这猝然变故面前,我仍然十分镇定。在屏住呼吸的同时,两脚用力一蹬,头就冒出了水面,左手紧紧抓住围在筏子四周的尼龙绳,右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心说,这水也并不柔情呵!这时从筏子的另一侧传来了惶恐不安的声音:“易先生在不在?易先生上来没有?”我连忙回答:“在这里,我没事!”六个人一个也没冲走,仍保持一边三个的队形,只不过是由水上变成水下了。我看了看四周,没有其他筏子,工作船也不见踪影,只好靠我们自己了。我告诉两个年轻人,看看能否将筏子拽到岸边上去。因为他俩的游泳水平不错,可是鼓捣了半天,不用说靠边,就连岸边的树枝,也够不着,拽不住。六个人只好护着筏子任其漂流了。我试图打破这沉闷不安的气氛,便开了句玩笑:“别人坐着筏子漂流,我们是在水下漂流,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呵!”唉!说完并没收到预期效果。好在工作船过来了,有三个人急忙游了过去,爬上了工作船。船离我们很近了。有人伸过来一支桨,只要抓住,我就可以上船了。可是我并没抓桨,而是用手指了指筏子,意思是我还要乘筏子漂流。刹那间,工作船又被浪冲远了。当我试图用左脚蹬住尼龙绳,用力往上爬时,才猛然发现,筏子还底朝天地扣在水面上。天哪,真该死,六个大活人,竟谁也没想到把筏子翻过来,否则重新登上筏子不是轻而易举吗?我暗自责骂自己“老易头呵,老易头,说什么镇定自若,实际上你也慌神了”。我们三人将筏子翻过来,有人用力压住他那边一侧的筏子,我则蹬住尼龙绳,用手抓住横在筏子中间的一条一尺宽的软胶带,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终于又爬上了橡皮筏子,然后我又将另二人先后拉了上来。此时此刻,既有劫后余生之感慨,又有战胜自然的亢奋之情,实是无法用语言能描绘的。我们又正常漂流了,因为人少了,划桨动作整齐统一,他们二人在前边左右分开,我在筏尾居中策应,筏子平稳地缓缓漂流,显得非常温顺听话。我将湿漉漉的香烟和火柴精心地摊在橡皮上晾晒,能尽快吸上一支烟该多好呵!可是转眼间烟和火柴都被浪水卷走了。有人回过来问我:“你的墨镜哪去了?”我笑着回答:“我那戴了近20年的墨镜也正在溇水漂流哪,也许几百年之后,后人会视为重大考古发现呢!”说笑间,我们已进入一条狭长的山谷,晴朗的天空顿时幽暗起来。两岸峭壁,高耸入云,隔离天日,仰望蓝天,似一条宽不盈尺的淡蓝色缎带,冉冉向后飘动。倒映于水中,反射出一条跳动着的白色标志线,将溇水中分为二。真可谓是一首无言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多么神奇的自然景观呵!正当我浮想联翩之际,顿觉豁然开朗,我们已缓缓漂出了狭谷,进入了宽阔的水域,只见前面转弯处的山岩上,立有一块木牌,白底红字,上书“溇漂”两个大字。看来,那就是终点了。经过三个小时,漂完了22公里全程,爬上岸后,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我亦步亦趋地随着人群爬完了有50度坡度,300米的陡峭石阶。来到停车场时,只见席地而坐的人们,虽然个个都是一副丢盔卸甲,狼狈不堪的样子,但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是那样亢奋激越,神采飞扬,各自述说着筏翻落水的惊险故事与感受。56岁的杨某说:“我落水之后,至少漂流有40分钟,溇水真是清凉甘甜,任何饮料都不能与之相比啊!”一位女士说:“第一次翻筏子,真把我吓死了,叫不出声,喊不出口,一张嘴就灌水,心想,这回可完了。可是在水里闹腾了一阵子,一旦被拽上来之后,我觉得太好玩了。后来我们是哪里浪大就往哪里漂,真想再翻它一次,可无论怎样横冲直撞,它硬是不翻了,你们说怪不?”有位老兄指着我说:“咱们这次漂流活动,有两项纪录是这位老先生创造的。一者他是80多名漂流者中年龄最大的;二者他身着蓝色半袖衫,目标明显,眼看他翻落水中,真为他捏把汗,没想到他不但不上工作船,反而靠自己的力量,又爬了筏子,坚持继续漂流,真是老当益壮,精神可嘉!”听了这些赞扬的话,嘴里虽然说:“老了,不行了!”可心里美的真是飘飘然而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天津王先生操着一口浓重的天津口音讲他的故事。他说:“嘛呀,你们都是被翻下水的,可我们几位都是自己跳下水的。筏子漂到一个水深浪高之处,就在大家紧张得不得了的时候,就听扑哧一声,筏子突然沉了,好嘛!不知是当机立断,还是一种本能,反正我们是扑咚扑咚都跳下水了,您猜怎么着,原来是跟我一起来的小吴,手一使劲,把筏子上的气门塞给拔掉了……”话音未落,有的人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导游说:“我们之所以选择溇水,原因有二:一是溇水是今年三月才开辟的漂流点,正在举办‘中华百日溇水漂流节’,二是因为茅岩河水势平缓,漂流者会感到无惊无险,表现不出漂流者的拼搏精神。而猛洞河又水急浪高,对首次漂流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溇水则介于二者之间,是一个有惊无险的漂流点,很适合我们这个老、中、青三结合的群体。有人问:“昨天你怎么不说,早知如此,我何必担惊受怕呢?”“若是昨天告诉你们,就没有今天这么浓郁的漂流情趣了。”导游笑着做了解释。有人不无感慨地说:“没有体验到筏翻落水的滋味和感受,就无法领略漂流活动的神韵。”此论一出,博得了一片赞同声。

漂流者们逸兴湍飞,豪气干云,说着,笑着……

是呵!经过这次溇水漂流之后,不仅每个人都有一个惊险故事,而且,不管是抒情的还是哲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思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小时的漂流活动,正是我60多年人生旅途的缩影,这是我的感悟。

天子山传奇

乘车从大庸市出发,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天子山脚下。汽车开始进入了一条狭长的山谷,以10公里左右的速度,蜿蜒盘旋,向二千多米高的天子山顶峰爬行。我俯瞰来时的山路,像一条宽不盈尺的黑色缎带,曲曲弯弯。有几辆火柴盒大小的白色汽车,正艰难地蠕动着。坡度越来越陡,车速越来越慢,用了50分钟的时间,我们才到了天子顶峰。

在游览之前,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天子山的概况。她说,天子山是武陵源的中心风景区。九十华里的环山景台路,将石家檐、茶盘塔、老屋场、凤栖山、黄龙泉等五大风景区、84座天然景观台、千余个景点连接在一起。天子山地区,早在元代之前便有先民居住,至今山中古墓、古庙尚存。天子山在明以前同张家界同称青岩山。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土家族首领向大坤,率众揭竿起义,建立了以天子山为中心的根据地。由于他当时能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被当地人民拥戴为“向王天子”。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被明军五路围攻,经过40多天的浴血奋战,称向王天子32年的向大坤,战死在王子山。当地人民为纪念他,于1389年至1391年,相继建成上、中、下三座天子庙,将向大坤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均以“天子”名之。从此,青岩山就改为天子山了。

我来到海拔两千米高的天子山云青岩观景台上,凭栏远眺,放眼四顾,武陵源风景区的千山万壑,一览无余,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层峦叠翠,上出云霄;飞瀑流溪,下临无地。远山峰多、峰高,峰奇,峰上有峰,峰外有峰,层层叠叠,连绵不断。那峡谷幽壑中,怪石丛生,石峰林立,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有的如天女散花、西子捧心;有的如达摩面壁,高僧布道;有的像雄鹰展翅、骏马奋蹄;有的像千万铁骑、排兵布阵;还有的刀林剑立,列队出征。真乃森森然,威威然,使人感受到了金戈铁马古战场的氛围。

从云青岩的东侧,沿山间小路拾级而下,我漫步在曲折、幽静的诗画长廊中。两壁青灰色石灰岩、柱、峰,犬牙交错,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峰柱上青松冠盖,盘根错节;老藤缠绕,至死不休。山花烂漫,幽香袭人;清风徐徐,沁人心脾。峰间岩缝,飞瀑垂挂。无论是那高不过丈的低瀑,宽仅盈尺的石潭;还是那淙淙的小溪,汩汩的山泉,都是是含碧汇绿,清澈透明,都会发出有节奏的清脆、圆润的叮咚之声,我醉了,索性伸展四肢,躺在这厚厚的海绵般的地苔上悠悠然,飘飘然,进入了灵台空明,浑然忘我的境界之中了……

返程的车上,我默默品味着那些文人墨客的赞美:“不到天子山,枉到武陵源”、“不是黄山,胜似黄山”、“谁人识得天子面,归来不看天子山”……

魂归湘西——瞻仰天子山贺龙元帅铜像

凡是到武陵源天子山风景区的中外游人,无不前往瞻仰贺龙元帅铜像。

贺龙,本名文常,字云卿,1896年生于湖南省桑植县。这位中国当代历史上的传奇式人物,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1969年6月9日,含恨逝世。湘西人民决定在天子山为贺帅塑造铜像,以寄托他们崇敬、缅怀之情,并供后人瞻仰。

贺龙铜像坐落在天子山的云青岩上,海拔高度为2000米。这是一块平坦的青色巨石,面积约为百平方米。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前朝巍巍昆仑峰,后临茫茫云海、滚滚雾涛。衔笔峰、擂喜升帐、将军列队、天女散花、石船出海、直指蓝天等自然景观环绕左右。四季风景如画,胜似仙境。这座铜像是由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潘鹤设计并泥塑成铜像模型,并由广东省佛山球墨铸铁研究所于1985年浇铸安装成的。铜像高6.5米,用铜9吨多(包括战马在内),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大的一尊铜像,也是世界上矗立在海拔最高处的一尊大铜像。铜像的西侧有一荷花池,这是根据龙喜水的特性,将云青岩下的清泉引进池里,形成一道瀑布,从铜像脚边落下,铜像的东侧,是中共桑植县委、县政府立的一块碑,记载了贺龙元帅光辉的戎马一生。

贺龙元帅铜像,高大、雄伟,身穿军大衣,伫立在湘西的天子山上。那双明亮而又深邃的大眼睛,正凝视着神州大地,似乎已陷入沉思之中。他右手仍然紧紧捏着那个时刻不离的大烟斗。人们仿佛看到了烟斗冒出的缕缕白烟,已与天子山的云雾融汇为一体,在千山万壑中缭绕。勾起我们对贺帅的不尽的怀念,他那极富有特征的音容笑貌,又呈现在人们的眼帘。那象征着贺老总戎马一生的战马,正紧紧依偎在主人身旁,似乎在倾诉离别的情怀和随时准备和主人杀赴疆场的壮志豪情。给人以无限悲壮之感。

游人们纷纷在铜像前摄影留念。双双对对的中青年男女,大都是以表现爱恋情意的各种姿态,记录下他们幸福而又难忘的时刻。而身着军服的官兵们,都首先为贺龙元帅敬一军礼,然后再以立正姿势拍照。更有四个解放军战士,分别立正站在铜像的两侧,拍下了为贺帅守卫、站岗的照片。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一个老兵,我不禁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我站在这天子山的云青岩上,眺望着烟雨苍茫、云雾缭绕的奇峰幽谷,心中暗想,这就是哺育叱咤风云的贺老总的地方。如今,贺龙元帅已魂归湘西故土,元帅的铜像已与武陵源群山融为一体,必将与天子山永世共存,流芳千古!

《职工报》1994年5月14日

同类推荐
  •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激情挥洒青春的气息(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激情挥洒青春的气息(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心随万物转

    心随万物转

    改变针对同一题材密集叙述的手法,多视角、多层次、多色彩地呈现自然之美,因情生文,率意以言,思想与理性之光闪烁文字之上。
  • 静如花开

    静如花开

    全书分“写古意” 、“在路上”、 “品人生”、 “寄相思”、 “忆往昔”共五辑,作者用文字记录了她这些年来的生活点滴及所思所想。
  •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我一直都在渴望一种另类爱情,以想像为空间,以绵延不绝的思念为填充物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某种程度上要比俗世的爱情来得更真实,因而也就更有魅力。
热门推荐
  • 孝感天

    孝感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迷失少女

    穿越之迷失少女

    红尘总有一些相遇注定刻骨铭心如果失去是苦你还要不要幸福如果坠落是苦你还要不要幸福如果迷乱是苦是该开始还是结束如果追求是苦这是坚持还是执迷不悟
  • 冒牌仙神

    冒牌仙神

    临阵脱逃却正好撞上了敌人的大举进攻,被敌人围攻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却意外跑到了敌人的大本营,出门调戏妹子的时候却惨遭埋伏,假装重伤躲在大后方却遇到敌人偷袭。运气一向很差,到哪都想泡美美。牧然的宗旨是:出门一定带上肉盾,逃跑一定脚上抹油。面对敌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不掉就……更使劲的跑!冒牌仙神:一个被逼修行的主角,一条与众不同的修仙路。
  • 侠染

    侠染

    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 何为落寞,难忘夕阳

    何为落寞,难忘夕阳

    【耽美】不喜误入顾溪坐在桌子一角,看着床上的林落,没有说什么。
  • 做一个情场稳职场顺气场赢的智慧女人

    做一个情场稳职场顺气场赢的智慧女人

    人生真的没有完美,也从来没有那种“不需要努力就能幸福快乐”的时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日渐成熟,我感到自己正逐渐接近心中那个最理想的境界。在这本书中,我尝试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出发,与大家分享一些知识和经验。在我看来,女人的一生,若能做到情场稳、职场顺、气场赢,就已经不失为一位成功者了。
  • 丑女代嫁:王爷好重口

    丑女代嫁:王爷好重口

    宁无颜倒霉的被树压死,没想到竟然穿越了。可是,谁能来告诉她,为什么她这么凄惨,竟穿越到了一个日子过得不如下人的千金小姐身上?不行,她虽然能忍受得了现在的生活,但谁不想过好生活?所以,她下了个决定,她要攀附权贵,改善自己的苦比生活!路人甲:王爷跟你什么关系?某人答:朋友。路人乙:太子跟你什么关系?某人答:我是他救命恩人。路人丙质疑她的话:你确定你说的是真的?那他们老跟在你身后是什么意思?某人摊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他们比较重口味吧?(第一次写古文,很多用词都不会,求理解,求支持,各种求= ̄v ̄=)
  • 挑着的家

    挑着的家

    本书是小小说作品集,内容有《乡村图谱》、《变色画卷》、《心香一瓣》、《多味地带》、《市井物语》、《校园履痕》六大部分组成。
  • 凰权天下:美人谋

    凰权天下:美人谋

    一场权谋交易,她所背负的是家国重任。异国他乡,她步步为营,男人的战场也好,女人的江山也罢,她都需要那个善于逢场作戏的男人的支持。是心动还是算计……不过是棋逢对手难相安。她誓要博一个锦绣前程出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儒林劫

    儒林劫

    武林即是儒林,正因为一柄剑而在儒林中掀起了一场风雨,正是因为这柄剑让许多人哪怕失去性命也要得到它!这是一柄怎样的剑,竟让儒林中许多早已隐世的大人物现世!这柄剑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又因为这柄剑,儒林险些不复存在!那么,这柄剑是神物吗!是至高无上吗!敬请作者君来为您一一解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