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为政以德,其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政,指的是政治,也就是政府治理。政字从正从文,让人遵守正道的文告就是政,所以有政令、政治等。当人群结成社会之后,便需要推举一个首领来代表大众的利益,协调各人之间的关系,并且保护这个社会共同的利益,于是部落的酋长便产生了。后来进入阶级社会,酋长便变成了君主、帝王、总统,朝廷、政府等办事机构也随之而立。
君主是人上人,是天之子;政府也就成了天下万邦的中心,万民百姓仰慕肃敬。如果天子能够代表广大民众的利益,实行仁德政治,那么百姓就会像众星环绕北斗一样,而天子则能垂拱而治天下;如果为政无德,那么百姓也会像大水一样,使统治者翻船。
“共”即“拱”。孔子提出来,为政最重要是“德”。春秋战国时代,“道德”两个字,是很少连篇来用的,那个时候,道是道,德是德。“道”字,是形而上的那个本体的代表;有时候是道路之道,有时候是原则或法则,有时候又是道德的代表。“德”是表示好行为的成果和作用,古时人解释“德者得也”。孔子讲的“为政以德”,是好行为的成果。
“北辰”,一年四季,天体星座的移动,好像听北斗星的指挥,跟着它,绕着它转动。不但一年四季,每个月北斗星所指的方向都不同,整个天体随时在运转。每天12个时辰,北斗星的方向也在变动,而且这是几千万亿年,固定的一种变动,不能错乱,事实上它也决不会错乱。
“为政以德”,内心有道,表现在外的行为就无懈可击。譬如北辰,有中心的思想、中心的作风,以道德的感化,你在那里本身不要动,只要发号施令,下面的人就像满天无数的星座,都会跟着你的方向动。
两千多年前,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应明德慎刑,以德为本。统治者实行仁政,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旋转,拥护爱戴你,自然国泰邦兴。
“为政以德”在不同的政治思想家那儿有各自的表达方式:孟子称“仁政”,墨子的“兼爱”和荀子的“王制”中均有较多的道德政治成分。当时有人问孔子:“先生你为何不参政?”孔子答:“《尚书》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再把它推及到政治上去,这就是参政啊。我现在积极宣传孝道,不就是间接参政吗?为何一定要当官才算参政呢?”伦理学、社会学,讲到底皆属政治关系,伦理实践就是政治实践。孔子之旨意,率直、明白,值得今日的人们三思。
《大学》开篇就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一大段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阐发得淋漓尽致:从实践的方法到目的,顺承而下,条分缕析。从我做起、完善自我——修身,推广开去,直至平天下;而最终则要达到“身修,以至天下平”的目的。
“为政以德”,不仅仅个人如此,集团如此,在国家之间同样如此。早期的宋国,可称之为强国,而作为弱小的曹国却不肯顺服。于是宋襄公指挥军队包围曹。大臣子鱼对宋襄公说:“周文王听到崇国道德昏乱而去攻打,打了一个月,崇不投降,文王退兵。于是修明教化,再去攻打,崇国人就在文王过去所筑营垒中投降了。现今君王的德行怕还有所缺憾,就这样匆匆攻打曹,不能把它制服。倒不如先退回自检自身德行,待没有缺憾时再出兵为佳。”后来,宋国是否征服曹国,史书没有交待,但这个有趣的故事说明道德有如此重大的作用、影响,既可引发一场战争,又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作用。这类例子在《左传》、《国语》中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