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只要过得去就行了。饮食方面,不需要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居室无所谓雍容典雅、富丽堂皇。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方面。
平时,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就会到有学问、有教养的仁人志士那里去请求帮助,向他们讨教做人的标准,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学习永远不晚,奋起永远不晚,如果在逆境中重新审视自己,端正人生态度,生活上低标准,在学习、工作、道德上对自己高要求,皇天不负苦心人,终有一天,会到达理想的境界,全新的感受。此时,条件许可的话,适度地安排生活上的条件,机器也要经常加油,吃好一点,住好一点,也未尝不可。
说明学问的道理,并不是只读死书,而是注重现实人生中的做人处世。孔子说生活不要太奢侈,“食无求饱”,尤其在艰难困苦中,不要有过分的、满足奢侈的要求。“居无求安”,住的地方,只要适当,能安贫乐道,不要贪求过分的安逸、贪求过分的享受。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敏于事而慎于言”,包括了一切责任、一切应该做的事,要敏捷——马上做。“慎于言”,不能乱说话。“就有道而正焉”,这个“道”就是指学问、修养。那么哪里叫“有道”呢?古人的书本,书本上就是“有道”,从书本上去修正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样子就叫做好学。
真正的君子,饮食不求饱满,居住不求安适,就是要保持清贫的意识。只有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自己的头脑才能灵活,思维不致愚钝,做事才会机敏。一旦饱食终日,居住安逸,思维会迟钝,行为会懒散,说话会伤人,也就不是君子了。有了清贫的意识,才会追求人生的智慧,才会去请教那些生活中的智者和大师,给自己以印证。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
社会自从有了阶级的差别,人们往往被名利和富贵所诱惑,甚至丢掉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区别一个君子或者小人的标尺,也就定在了贫与富上。子贡认为,只要贫困的人不谄媚讨好那些富有的人,富有的人不骄傲地对待那些贫困的人,也许就算是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