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
不在这个职位上,就不谋划这个职位的政务。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它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就有僭越之嫌,就被认为是“越礼”之举。
应当说,孔子的这一观念是消极的。虽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春秋末期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然而它对后世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着诱导作用。在今天,只有充分做到“不在其位”,也要“谋其政”,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个知识分子,如果不是身居官职,最好不要随便谈论批评政事。真当隐士的更需要有如此的胸襟。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修学人生大道,坚定信念,持守正道。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接受自己大道和学说的国家,就去帮助治理。危险的国家不进入,动荡的国家不居住。因为进入居住,都会给自己和教化天下的事业带来灾难。自己的肩头承载的是人类的文明,保住自己的生命,也就保住了文明的火炬。
天下有了道德、政治开明的时候,那就现身做官,治理百姓;天下无道,黑暗残暴,那就隐藏退休,不为暴君出力。国家有道开明的时候,如果自己还是贫穷寒贱,那一定是自己没有尽力宣扬教化,传播文明,这是可耻的事情。国家没有道义,暗无天日,而自己反而富泰显贵,这一定是自己出卖灵魂,真是可耻啊。
这就是知识分子的气节。也正是这种气节,才让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流传了五千年而不改不移,就是因为有一支意志坚定而且训练有素的知识分子队伍。这支队伍,始终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系统,决不是任何势力的附庸,所以才能制衡社会从而保持健康发展。
正是这种独立意识,使得知识分子安分守己,君子固穷,恪尽职守。能做什么官,就去做什么官,不要做就不做,做了就去做好。居于什么位置,就当好自己的职责;不在那个位置,就决不操那分闲心。现在的人,自己的事情往往做不好,却总是想着别人的事情,谋算着别人的位置。越俎而代疱,结果谁的事情都没有做好,反而违背了立位设官的初衷。而且,官场险恶,尔虞我诈。存心不良,定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