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三省,作为儒家自我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作为对自己言行的严格要求,自觉地反省自己,经常进行自我批评,就能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为人谋而不忠乎”。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为朋友谋事,还是谋其他事,事情不论巨细,只有全力以赴,怀着一份一心想把事情办好的忠诚,才能有所成就。如果进一步说,“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要讲奉献精神。一个人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最终有所收获。春天种豆,秋天却想得瓜,世间怎会有如此美事?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人云:“黄金万两容易得,人生知己最难求”,是指知音难觅,不过,寻觅知己还是在于自己。与人交往,只有做到诚实无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传不习乎”,一个人从老师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只有经过持之以恒、反复不断地复习和实践,方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东西,从中获益。要么只是一“书橱”而已。
孔门弟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强调的是自觉性。
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只有具备了不断自我反省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逐渐走向完美。这里提到了反省的三个方面,基本上概括了一个男人的所有方面:其一,对待事业是否敬业;其二,与人交往是否诚信,虽然文字上是说“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但我们可以扩大到与人交往的范围;其三,是否能温故知新,这一点与前面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相呼应的。
一个人如果能具备反省的能力,就自然会变得谦虚不傲慢,变得彬彬有礼不自以为是,在与人交往时也就能善于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自然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盲从。因此,我以为,一个人是否具备反省能力,是衡量其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曾参的此段话,还是拘于道德境界的。拘于道德境界,就不能达成儒家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也,就体会不到孔子所说的“悦”、“乐”。
曾参这里所讲的,恰恰是儒家道德实践重要的方法,即内省式的体验。内省、反省、扪心自问,说的是人的道德行为本身是自做主宰的。内省“传不习乎”,不是说习与不习有关乎老师之责骂,而是习与不习有关乎反省后的“心安”与“心不安”。心安,则理得,老师之责骂与否干我何事。孔子所讲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义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