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
君子关注的是德行,小人关注的是田宅;君子注重的是刑法,小人注重的是恩惠。
关于君子与小人的称谓,古时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通称为君子,把被统治者(奴隶、平民)称为小人或野人。春秋以后,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无才德的人为小人,《论语》中都是按这种说法来评价君子与小人的。
在这里,孔子认为有高尚道德的君子,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安定、整个社会风气的大事,而小人的所思所想,多为眼前利益、乡土物产,好处实惠等,都是关于个人利益、得失进出的小事,只是个人与家庭的生计。这是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如果把这段话中的君子和小人理解为国君与老百姓,假若不带有政治偏见的话,也没有什么大错。毕竟君子和小人所关心的事情是不会相同的。
小人鼠目寸光,只能看到蝇头小利,便会去争夺竞斗,自然会伤害到他人。争的越多,他所树立的敌人就越多;争的越狠,他所陷入的困境越深。天下人都爱利益,所以谁都会争。要争夺就一定会有获得与牺牲,痛苦与烦恼随之而来。小人贪利而忽视仁义,所以争夺仁义的人,决不会招怨与树敌。
只有君子圣人才会去争夺仁义道德,努力实行奉持礼仪。天下人都争于利益,但却都归于仁德。如果用仁德治理国家,所有小人都会听信顺从,因为仁德的人才会给他们最合理的利益,所以他们都会拥护仁德的政治。行礼是对天下人的尊敬,反过来会得到天下人的爱戴;推让能给予天下人以合理的利益,反过来自己却会赢得天下最大的利益。因此,以礼让治国,天下会太平,垂拱而治;不以礼让治国,统治者会很痛苦的。
孔子在这里讲君子与小人在仁上的分野。他说君子的思想中心在道德,违反道德的事不干,小人则不管道德不道德,只要有土地就干了。古时的土地,相当现代的财富。有钱就是好的,小人想念的都是财富、利益。“君子怀刑”,君子最怕的事,是自己违反德性,其次怕做犯法的事情。法律却不是万能的,真要犯法的人,很多是精通法律的,利用法律而钻空子,或者叫玩擦边球,像违法而不像违法,让执法者不好断定。故而常常是不精通法律的不敢犯法。所以要有道德作基础,才能补救法律之不足,因此君子是怀畏刑法,小人只是怀思福惠——处处讲利害,只要有好处就干了。这里孔子是说明仁义之道。但说起来很容易,真正的修养却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