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温习过去,知道现在,便可以做人家的老师。“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乃至全世界教育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是能够在不忘用知识、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善于学习的人,是一个可以为人师的人。
“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仍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同时,从侧面体现了孔子“学而不厌”的教育主张。
“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并列句,是说温习探索过去的史实,并且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光知道过去是不行的,因为时代在变化,还要知道新的。既知过去,又知现在,便可以给人做师表了。教师往往只知道过去的事情,不过问新时代的现实,那就不是一个好的教师。因为教师的职责,是培养新时代的文明人,那么教师首先得要认识这个新的时代。当然,这里还可能有一层,叫做鉴往而知来,借鉴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由此类推,从而预测未来,调整对策。
能做教师,必须温故而知新,可见教师是不能够执着于一偏的,不能顽固不化。所以,孔子接下来说,真正的君子不是一个器物。凡是器物,都只是具有一定的用途,比如说锅只能煮饭,犁只能犁地一样,而真正的君子不执着于一用。无所不用,无所不通,才能应用无穷。这与教师的职责是相通的。教师如果不能够左右逢源,如何能对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或者具体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