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1900000036

第36章 年谱(简编)

1908年

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一)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北栅陈家厅一个中医世家。原名陈璠,字瑜清,笔名诸候。祖上几代都是著名的中医,祖父陈世璜,字渭卿,伯祖父陈吾如,父亲陈粟香都以中医见长,门生很多,闻名于杭嘉湖一带。胞兄陈璞,字蕴玉,也承继祖上行医。还有两个姐姐都嫁到南浔等地。

祖辈原是河南开封一带的人,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中州人不愿受金国奴役的,纷纷南下,陈家是其中之一。

1913年

六岁时,父母相继病故,由兄嫂抚养。

由于家境好,胞兄请老师到家乡教读古书,老师对《论语》、《孟子》、《左传》等篇都要求读得会背。白居易的《长恨歌》也朗诵过三十多遍。作为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难以理解这些作品中的意思,自然是囫囵吞枣,作随口曲似的唱唱而已。在乌镇家乡读私塾有三年。

1916年

九岁时,随姑母陈爱珠(茅盾的母亲)到上海,考取了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小学四年级。当时大表哥茅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任职,所以兄嫂同意他外出求学。吴研因先生在尚公小学任校长,王芝九先生编的中学课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都作为教材。读完七年制于尚公小学毕业。

1920年

9月考取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初中二年级。二表哥沈泽民正在上海《民国日报》编副刊,由于他们俩年龄相仿,比较接近,二表哥常带回《中国青年》、《响导》等进步刊物给他看,从小受到进步思想的教育和影响。

1923年

本年在中国公学加入S。Y。(社会主义青年团)秘密组织,介绍人是中国公学同学梅中林和杨显,这两位同学在国民党清党时都牺牲了。中国公学校长是陈筑山,由于同学们反对校长而闹学潮,一部分教员也因对他不满先后离开了学校。

7月于该校初中毕业。

9月从浙江白马湖春晖中学闹风潮而出来的一些老师在上海创办了立达学园,转入立达学园就读高中。立达学园主持人是匡互生先生,匡先生为办学四处奔走,他那种自我牺牲、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和坚韧毅力备受同学们的敬仰和尊重,作为青年的他深受感染和教育。在立达学园学习期间,与学校C。Y。(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同学们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1924年

9月江浙战争爆发,休学半年。

1925年

在立达学园读书期间,每周六下午都去表哥茅盾家(在闸北宝山路鸿兴坊)度周末,下周一早上返校。表哥家只有一楼一底并不宽敞,晚上跟姑母睡在楼上后边的小亭子间里。

5月上海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五卅”运动。在表哥家里见到了瞿秋白、杨之华、杨贤江、恽代英、向警予各位革命先驱者,这些人都是中共在上海发动革命运动的决策者和领导同志。

6月初受上海学生总会委派,与贺美璇同学(宁波人)前往宁波。于6日上午在后乐园参加了宁波学生联合会召开的紧急会议,会上介绍了上海“五卅”运动最新进展,讨论并组织了宁波各学校举行罢课行动,还积极向宁波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并深入到各地为上海的罢工工人们进行募捐。1925年6月8日上海《申报》第三版上详细地报道了这则消息。其间,胞兄陈蕴玉见报上登载陈虞钦(交通大学的学生)被枪杀的消息,疑以为是他,急忙派了一个老家人到上海学校去找,学校当局不知道他去哪里了,老家的人就一直在学校里坐等,直到他从宁波回来时,便催促他赶紧回老家去。回到乌镇后继续在当地开展运动,如组织雪耻会,抵制英日货等。之后,带大侄女陈智英到上海读书。

9月因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受到警察局的通缉。立达学园同学黄河清(即黄源)悄悄通知巡捕房要抓他,因为黑名单上有他的名字。下半年学校开学时,有位极知己的同班同学夏侠(松江县叶榭镇人)竟服氰化钠自杀了,这位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全校师生对此无不为之震动!在同学自杀和整个上海又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气氛之下,已无法安心在上海继续求学了,不久在立达学园高中肄业。

10月决定赴日本自费留学,向胞兄蕴玉提出要钱,蕴玉不给,后在姑母的支持和帮助下,最终争取到三千多元去日本留学的钱。

年底和立达学园的同班同学张贞黻一起坐船东渡日本留学,抵达东京。

1926年

2月因在国内第二外国语学的是日文,所以在日本东京神保町就读于东京雅典法文专修学校,专学法文。丸山顺太郎先生是他学习法文的启蒙老师,从先生的法语直接教授法中获益匪浅。在东京,与吴朗西(上海江湾立达学园的校友)、郎伟(上海吴淞中国公学的校友)、孙俍工、张贞黻一起居住生活。

1927年

春季一个周末与吴朗西同去拜访家住横须贺的饭森正芳先生(日本海军中校退役、世界语倡导者,受托尔斯泰思想影响)。饭森正芳夫妇请来客吃日本菜,同席的还有辻润夫人。饭森正芳夫妇还陪同参观横须贺军港。在日本,接触交往较多的日本朋友中还有中村有乐先生(1873—1944)。

夏季因乌镇老家发生事故,特地从日本回国一趟。到上海时因饮食不当引起腹痛而住院治疗,曾得到朱光澄(立达学园极知己的同班同学,朱光潜先生的弟弟)的悉心照料。

1928年

年初再次回国,曾资助黄源前往日本。到日本后,在东京市郊代代木上原1277号久保田家租房,两人同吃同住。

8月偕吴朗西、庄重到旅馆看望刚到日本不久的表哥茅盾(茅盾是1928年7月初到日本的),介绍他们相识。

10月表哥茅盾来住地看望他们,把黄源介绍给茅盾认识,为黄源日后走上革命的文学道路创造了条件。

11月在日本东京雅典法文专修学校毕业后,决定去法国留学。为了筹措自费留学的资金,再次得到姑母的大力帮助,特地回乌镇一趟,由姑母做主与胞兄分了家,将所分到的资产用作去法国的路费外,还分得几间市房,待日后由兄嫂变卖所得钱款作为他在法国留学的费用开支。出国前,写信给未婚妻潘芝芬(家住南浔),解除了小时候由双方家庭所订的婚约。

12月与留学日本的好友庄重结伴,买联票走西伯利亚铁路前往法国。途经朝鲜和东北,在长春、哈尔滨都下车去游览了一二天,当火车抵莫斯科时,特地去孙逸仙大学看望了在那里学习的表哥沈泽民和表嫂张琴秋。

12月25日于圣诞节之夜到达巴黎时,就听到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彻夜响声不停。

1929年

在巴黎,最先见到了卫惠林和胡愈之先生。胡愈之先生陪他去商店花费了一百法郎买了一个牛皮书包赠与。由于长途旅行疲劳过度之故,神经突然发病,经医生嘱咐,来到离巴黎西南88公里的夏尔特城市疗养。其间,先后在法国夏尔特国立中学和埃纳省的沙多·第埃里拉·封登私立中学旁听。居住在学校里,是为了一边养病,一边学习听课。

1930年

年初来到蒙波伯利。经朱光潜先生(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的劝导,请了一位神父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希腊文。

2月兄嫂不肯卖房寄钱给他,因此断绝了在法国学习生活的经济来源,由于交不起学费,只能在蒙波伯利大学文科做旁听生。

在这段最困难的时期,一方面得到好友庄重在经济上的帮助,同在一家名为“pioche”(十字镐)的饭馆里吃包饭制,另一方面在葡萄收获的秋季,去乡下做一些临时性工作,靠勤工换取一点收入来维持生活。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朱洗也伸出援助之手,与他同吃同住共渡难关。

1931年

受法国当时流行的世纪末文艺思潮的影响,一度沉迷于恶魔主义的鲍特莱尔的作品,曾翻译了一些法国象征派的诗。

在假日,与朱洗、毕修勺、庄重、许德佑经常骑着自行车去蒙波伯利郊外旅游。

夏季与庄重来到地中海边的 A g de 租房,庄重教他学习游泳。

10月结束了法国蒙波伯利大学文科旁听。

12月坐邮船从法国启程回国,庄重特地写了一封介绍信,嘱咐到香港可以去找南华大药房柯麟先生(是庄重的同乡,也是他的大侄女婿)。

1932年

1月先期抵达香港时,适值爆发“一·二八”上海抗战,就在九龙南华大药房大侄女陈智英、大侄女婿柯麟家逗留了半年多。

5月沈仲九先生(是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时的老师)回国途经香港时,到邮船上去迎接,遇见陈洪有先生,俩人一见如故,陈洪有是广东新会篁庄西江乡村师范学校的主持人,邀请前往广东西江去教书。

8月在广东新会篁庄西江乡村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员一年。其间,把小侄子陈荣芳从老家带到了广东新会。

1933年

8月受好友吴朗西的邀请,去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任语文教员。陈范予先生任校长,叶非英先生任教务长,该校是一个思想进步的学校,学生大部分是闽南的贫寒子弟。在泉州平民中学任教的同事有吴朗西、陆圣泉(笔名陆蠡)、伍禅(小侄女婿)、俞福祚、黄金瑞等人。

11月与吴朗西、陆圣泉、陈沨、俞福祚、黄金瑞等人创办了泉州语文学社。还与陆圣泉带领学生们办墙报,大家踊跃为墙报“文艺园地”写稿。在平民中学任教时,把小侄女陈慧英从乌镇老家带到了泉州。

1934年

3月在《文学》卷2第3期(翻译专号)上发表译文《法国象征诗选》,第一次署用笔名:诸候,因为他母亲姓诸,取名为候。

8月在江苏南翔柴塘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日文教员。南翔立达学园主持人陈笵宇,同事有陆圣泉等人。

1935年

5月在《译文》第1卷、第5期上发表了法国理想主义哲学家兼诗人居友《诗和艺术的将来》的译文。

1936年

年初为陆圣泉翻译[法]拉马尔丁的《葛莱齐拉》进行校阅(据后来证实这本法文原版书还是他提供给陆圣泉的)。

春季回乌镇一趟,应《桐乡民报》之约撰写《乌青之行有感》一文。

本年小侄子陈荣芳从广东来到南翔,不久患上了伤寒症,因为筹不到看病的钱,未能及时得到治疗,竟病死在乡间,好友陆圣泉曾帮助一起料理小侄子的殡殓。由于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生了一场大病,在当地一个叫阿五的农民家里住了半年多。

1937年

4月经庄重留日同学林琦(笔名林雪清,在南京训练总监部军学编译处当编辑)介绍,与庄重、张易(笔名伯峰,也是留日好友)三人一起去南京训练总监部军学编译处工作,任法文中校编译官,主要翻译法国典范令之数种书籍。

5月翻译巴尔扎克中篇小说《伪装的爱情》。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国内整个局势极不稳定。曾想回家乡做些实际的抗日救亡工作,好友陆圣泉写信奉劝他不要回去,果真如此,上海很快就沦陷为战场。

年底随机构离开南京,迁至湖南湘潭、长沙等地。在长沙遇见黄源,黄源正准备去新四军,就把刚生下孩子的爱人许粤华(笔名雨田)和孩子托付给他照顾。

1938年

4月训练总监部改组,在武昌成立军训部。军学编译处人员全部留用,继续任法文中校编译官,从事军学法文翻译工作。

4月28日承刘岸、方步文两先生介绍,与同事毕亚翘的女儿毕德孟在武昌味膄别馆举行订婚仪式,并邀请卫惠林做男方的主婚人。订婚仪式前,在武汉路上遇见丰子恺先生,丰先生得知此事,当天晚上即作了“但愿人世间,永远和且平,干戈为犁锄,炮弹做花瓶”漫画一幅,次日托人送来以示祝贺。同时还收到好友巴金从广州寄来刚出版的新作《春》赠与,在该书的扉页上题有:作为一个长兄的祝福。

9月随军训部迁至广西桂林。

12月桂林遭敌机轰炸,携家眷来两江避难,请丰子恺先生代为介绍住所。

1939年

3月大儿子烽英在桂林省立医院出生。敌机疯狂地轰炸桂林,为了躲避空袭,被一颗扔在防空洞附近的炮弹炸得两耳几乎全被震聋,以致造成耳鸣。

4月又随军训部迁至四川璧山。

1940年

2月胞兄陈蕴玉在乌镇病故。

4月17日姑母陈爱珠在乌镇去世。

本年在军训部翻译法文版《霞飞元帅回忆录》。

1941年

译作《伪装的爱情》首次在《西洋文学》上连载。同年,又改名为《戴假面具的情妇》在《时代精神》1941年,第4卷,第5、6期上刊登。

1942年

2月自动离开军训部,经人介绍去重庆山洞伪陆军大学编译处任上校法文编译官。译作《霞飞元帅回忆录》在《陆大季刊》1942—1943年,第7、8、9等期上连载。同时,由陈启和(留学法国,在重庆大学土木系任教授,家住璧山时是邻居)介绍在沙坪坝重庆大学数学系兼任法文教授。

本年在沙坪坝结识了一位青年周世予(是地下党员)。因周世予原先开的电料行屡遭警察局的查抄而难以维计,结果他们商议改开旧书店,即去约请陆军大学同事程鸿寿(曼叔)、何如(斯可)二位前来入股,由他们出面登记开书店,取名为“风生书店”,警察局后来也就不再来找麻烦了。不久,全家从璧山搬到沙坪坝风生书店的楼上居住。

冬季,在磁器口路上遇见了丰子恺先生,因丰先生在江对岸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授兼教务主任,全家寄居在陈之佛先生家楼上。经与周世予商量并同意,便邀请丰先生一家搬到风生书店的前楼居住,从此两家结为邻居相伴。丰先生一到来就用大笔写下“风生书店”这块招牌挂上,他们还请丰先生的漫画作品挂在店堂的板壁上陈列,顿时使书店大为增光,观者如潮,有不少观赏者看了当即就买走漫画。此时,丰先生曾画过一幅“排排坐,吃果果”的漫画赠与留念,此画生动地记录了当年俩家孩子们共同生活的情景(遗憾的是,此画在“文革”期间随“四旧”物品一起上交,后因遗失为由未能归还)。

1943年

2月在重庆沙坪坝四川省女子职业学校任文史教员,教国文和历史。

本年译作《穷孩子的催眠歌》在《宇宙风》1943年,133期上发表。

10月译作《伪装的爱情》经表哥茅盾介绍在重庆自强出版社出单行本,书后附有“巴尔扎克生平”及“后记”,1946年1月再版,1946年5月三版。

1944年

本年译作《三弟兄》又名《乌兹别克木棉传说》在《少年学园》1944年,第1、2期上连载。

2月在重庆覃家岗中正学校任文史教员,教国文。

8月在四川璧山淑德女子中学任文史教员,教国文和历史。

秋季译作《德国的反法西斯文学》在《时与潮文艺》1944年,第2卷,第5期上发表。

本年“风生书店”需转让(因旧书店是我党地下联络站,已经暴露,急于脱手转移)。找到好友刘炼虹、沈寄踪等人谈及此事,不久便廉价转让给他们去创办出版社。为了帮助打开出版社的局面(决定先出版一些名家著作),陪同刘炼虹到张家花园街文协总会去见表哥茅盾,请“茅公”给予支持。

1945年

2月经丰子恺先生介绍,在四川隆昌胡家堤立达学园农教科任文史教员,教国文和历史。

1946年

8月经好友毛一波介绍在重庆唐家沱载英中学任文史教员,教高中部国文、历史和地理。每周上课达36个小时之多,全家人吃饭仍成问题。

12月撰写《纪念一位超乎感激之上的友人》发表在《少年读物》1946年纪念专刊上。

1947年

年初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运动”。

5月译作《三弟兄》改名为《三兄弟》(另名《乌兹别克木棉传说》)刊登在《少年读物》第4卷,第4、5期上。

本年《记一位文化战士》、《教官》和《乌青之行有感》三篇文章分别发表在《新乌青》1947年复刊,第3、4和5期上。

1948年

2月经穆济波介绍在重庆南温泉陪都工商学院任文史教授,教世界文学史和文学评论。

2月—6月译作《真文艺和假文艺》发表在《台湾文化》1948年,第3卷第2期(二月号)和第5期(六月号)上。

7月译作[苏]巴凡尔·白乔夫《铜山仙女》(乌拉尔传说,附《山中巨匠》)和《三兄弟》(附V。法捷耶夫《狼和七只山羊》)分别由上海永年书局出单行本,作为小学中年级补充教材。

8月在重庆南温泉南泉新闻会计专科学校任教授,教法文、新闻地理和经济地理等。

1949年

8月失业。

10月处于生活窘迫,当伪政治大学从广州窜来南温泉时,经人介绍在该校教法文一周。

11月重庆南温泉获得解放。

1950年

2月由地下工作者任显琴、陈维云给文化部沈雁冰部长(表哥茅盾)去信报告他的思想和生活情况,沈部长将该信转给西南文教部楚图南部长,楚部长约他面谈后落实了一份正式工作。于是在重庆川东师范学校任文史教员,教语文和俄国革命史。

1951年

3月在重庆磁器口西南师范学院教研室任研究员,曾研究“联共(布)党史简明教材”,编写《俄国三次革命史提要》讲义,教中文系写作实习。

本年翻译了多篇人民民主共和国报道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1952年

1月在西南师范学院任教期间,经方敬和黎涤玄两位同志介绍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

4月东北三省需组办十三所师范专科学校,来四川招聘大批教师,受楚图南部长指派前去支援东北教育事业,举家迁往辽宁锦州。在锦州辽西师范专科学校语文科任副教授,教写作指导等课程。

1953年

9月因耳聋听力不便,不适合教学工作,当东北7所师专合并为3所时,经组织上照顾,调入辽西省立图书馆(后改名为锦州市图书馆)工作,任副研究员。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7周年,编撰《纪念鲁迅学习鲁迅》推荐书目。

1955年

12月翻译[苏]安莱娜·柯诺伦可著《夏喜默德和白哈莉的家庭》。

1956年

3月译作《伪装的爱情》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再版时,改名为《假面具中的爱情》。

8月经个人申请,获组织批准,工作调往浙江图书馆,举家从锦州南迁至杭州。途经上海时,前往拜访丰子恺先生。

9月在浙江图书馆从事外文图书分编和采购工作,任研究员。

1957年

应张宗祥馆长的要求,写信给表哥茅盾,后将《杂谈苏联》手稿珍藏在浙江图书馆古籍部。

1959年

8月图书馆仁和路家属宿舍建成后,全家从外西湖迁至仁和路新舍居住。

1960年

本年因浙江图书馆办公布局调整,安排到大学路总馆工作。

1961年

春季丰子恺先生偕妻、女去黄山游,途经杭州拜会了张宗祥先生,赠与一把诗书画合作的折扇,扇的一面是丰先生的画《枣如瓜兮瓜如车》,另一面是张宗祥先生题写的一首自题诗:“旧梦重重记不清,满湖凉月可三更;如今又向湖边过,尽日风声间雨声。”

1963年

秋季表哥茅盾来杭州,在杭州饭店约见并共进晚餐。

1966年

8月图书馆文革运动开始。由于在从事外文图书采编工作时,曾从外文书店采购了一部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法文原版,精装十卷本,定价210元),图书馆的“造反派”就口诛笔伐,贴大字报,认定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封资修”大毒草,巴尔扎克曾参加过正统主义的政党,便诬陷他也是“保皇党”,被作为保皇党的罪名之一进行批斗和隔离审查。

1970年

1月11日开始与表哥茅盾恢复通信。

1月29日表嫂孔德沚因病在北京逝世。

3月5日表哥茅盾复信,详谈了德沚表嫂的病情等情况,从此恢复了多年未取得联系的局面。

12月参加浙江图书馆馆藏外文毛主席著作专架排列顺序(草案)的制定和具体分编工作,涉及英、法、德、日、俄等42种国家或地区的文种。

1971年

1月11日表哥茅盾来信谈到:“如退休,能来北京小住,我家尚可安顿,多年不见,我在朝不保夕之颓年,亦常思念及亲故也。”

1973年

4月经表哥茅盾向黎丁提供杭州通讯地址,恢复了与黎丁(原《光明日报》任编辑,泉州平民中学的学生)的联系。

5月15日收到表哥茅盾来信,谈及黄源、丰子恺、巴金等友人。

夏季,写信给巴金问候,并附上全家照片一张。

10月7日收到表哥茅盾来信,再次关心芾甘(巴金)、朗西等人近况。

11月5日收到表哥茅盾寄赠七言律诗《寿瑜清表弟》一首,前附《小序》一则。

12月25日又收到表哥茅盾书写的祝寿诗屏条一幅,感激不已。

1974年

2月14日收到表哥茅盾挂号寄赠的中东风云七律诗书法一幅。

3月28日收到表哥茅盾来信,附有写成旧体诗《为沈本千画师题西湖长春图》四首。

12月20日表哥茅盾来信,介绍与徐重庆认识,是为了帮助徐重庆查找茅盾所写《徐志摩论》。从此与徐重庆保持长期交往。

1975年

8月18日接表哥茅盾来信说,已收到《红楼梦诗词评注》10册,评价该书:别出心裁,人人爱读,还须购买(此书由浙江图书馆编印)。信中还评论徐霞客诗句。

9月15日,惊悉丰子恺先生因病在上海与世长辞,次日,发唁电给丰先生亲属表示哀悼。

10月向图书馆领导递交申请退休报告。

11月正式退休(前后在各地不同单位工作了43年)。

1976年

4月去北京探亲,居住在大儿子烽英家。先后去看望表哥茅盾、大侄女智英及大侄女婿柯麟、小侄女慧英及小侄女婿伍禅等亲友。

6月27日在北京收到表哥茅盾来信,邀请他和伍禅、慧英7月4日下午来家里吃晚饭。

7月4日下午与慧英、伍禅及伍玲(他们的小女儿)一起前往表哥家里,为他80寿辰表示祝贺,当晚一席寿宴全是表哥的家人和亲戚。

7月29日前往交道口南三条13号向表哥茅盾作临行前的告别。

10月开始翻译巴尔扎克中篇小说《大名鼎鼎高迪萨》。

1977年

11月21日收到表哥茅盾来信,谈论外国文学翻译,劝他翻译巴尔扎克或欧、美古典作品为好。

本年经徐重庆介绍与钟桂松相识,并保持长期交往。

1978年

3月收到表哥茅盾特地从上海托人购买的丹麦产奥迪康(OTICON)助听器,此产品小巧灵敏,效果好,从此改变了与外界交流不便的局面,异常欣喜。

9月22日收到表哥茅盾来信,谈及他早期发表的文章、作品的版本和外文版等。之后,应表哥撰写回忆录之需,从浙江图书馆馆藏查找收集,提供了浙图所藏茅盾作品目录,并复印了部分文献。

秋季赵衣萍及夫人(定居在加拿大多伦多,是泉州平民中学的学生)来杭州看望。

11月26日上海科学院举行朱洗同志骨灰安放仪式,特地汇上敬送花圈之款,表示哀悼。

1980年

5月26—31日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纪念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科学讨论会”。

9月13—17日与儿子毛英坐船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乌镇。先后走访了北栅陈家厅旧宅和茅盾故居,拜谒了姑母的墓地,同时看望了一些亲戚和旧友。曾去乌镇房管所查阅了有关陈家厅的房产档案资料。

10月12日参加“纪念弘一法师诞生100周年”沪杭有关人士在杭州虎跑举行的扫塔仪式。

1981年

1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

3月27日下午接到小钢(表哥的大孙女)发来的电报,惊悉表哥茅盾于3月27日晨5时15分在北京逝世的噩耗。

29日上午偕儿子毛英赴京参加悼念活动。

30日上午抵京后直接去交道口南三条13号表哥家,收到表哥临终前嘱咐韦韬、小曼赠与的两本新出的作品。下午3时半,在韦韬陪同下去北京医院瞻仰表哥的遗容。

4月10日早上7时多偕烽英、毛英,以及慧英、伍禅等亲属前往北京医院向表哥茅盾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

4月11日下午1时多偕烽英、毛英先到表哥家,然后坐车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追悼大会,会后与韦韬、小曼等家人一起护送骨灰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

4月13日离开北京回杭。

8月28 日泉州平民中学重建并更名为黎明学园,去信祝贺。

10月28日浙江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来人调查了解1925年6月8日上海《申报》刊载消息: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陈瑜清张秋人等五十余人在后乐园召开宁波学联声援“五卅”运动的紧急会议? ?要求回忆当年与张秋人参加“五卅”运动的具体经历。

1982年

2月回忆文章《我所经历的“五卅”运动》在《嘉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期上发表。

3月15日经多次联系,乌镇人民政府工业办公室归还“文革”期间查抄陈家厅藏书四本:《渭卿公医案初集》、《斗方十二叶》、《方剂选萃》、《抱珠轩未定草》。

春翻译[英]托马斯·拿西《春天》一诗,发表在《南湖》杂志上。

8月广西漓江出版社编辑出版《世界中篇名作选》丛书,第二集编入《假面具中的爱情》译作。

9月7日接读好友毛一波从美国新奥尔良的来信:“别来数十载,想念殊深。弟欲查蒋毓英生平,事载康熙和乾隆时代的《诸暨县志》或者《绍兴府志》。兄能代查其传记或宦迹,复印一份见寄最好!此人曾为第一任台湾府知府。”

1983年

3月《缅怀沈雁冰表哥》发表在《西湖》杂志 1983 年第 3期上。

8月《湖山此地曾埋玉 风月其人可铸金——茅盾释苏小小墓楹联》发表在《文化娱乐》1983年第8期上。

1984年

3月《我与浙江图书馆》在《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4年第1期上发表。

4月24日收到韦韬寄赠新出版的《茅盾全集》一、二册。

10月23—25日从北京来杭出差的黎丁前来看望,并合影留念。

11月13日卫惠林(社会学家,旅居美国)来杭州大学讲学,特地来家里看望,并合影留念。

12月9—10日与黄源等人一起去桐乡乌镇参加纪念茅盾活动。

1985年

1月9日上午参加孙席珍先生追悼会。

7月3—4日前往桐乡乌镇参加“茅盾故居落成揭幕典礼”。

9月《怀念丰子恺先生》发表在《湖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4期上。

9月15日前往桐乡石门镇参加丰子恺先生“缘缘堂”揭幕剪彩仪式。

9月17日参加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馆举行“丰子恺逝世十周年”展览。

11月18—21日日本友人中村伯三先生(中村有乐先生之子)及夫人来杭州。与黄源一起陪同日本友人游览杭州西湖风景和绍兴名胜古迹。

12月12日被聘为浙江省茅盾研究学会顾问。

1986年

3月7日惊悉朱光潜先生于6日凌晨在北京逝世消息,给朱师母奚今吾(上海江湾立达学园的同班同学)发去唁电,并给朱陈(朱光潜先生的长子,在安徽大学中文系任教授,是他在四川隆昌立达学园农教科任教时的学生)去信表示慰问。

5月26日去北京探亲访友。

6月被桐乡县茅盾研究学会聘为该会顾问。

7月3日与慧英、伍禅参加在北京交道口南三条13号“茅盾故居”举行的茅盾塑像揭幕典礼。

7月4日上午参加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茅盾诞辰九十周年纪念会”,首都文艺界有两百多人参加。

7月11日去中关村北京大学燕南园66号看望朱师母奚今吾,60多年未见面了,谈及朱光潜先生逝世经过和许多学生时代的往事。

8月走访了在京的立达学园校友匡介人、陶瀛孙、倪健生等人。

9月参加浙江省外国文学研究学会第四届年会,递交“巴尔扎克的生平与创作”论文一篇。

1987年

5月27日(农历五月初一)是八十寿辰的日子。下午参加浙江省文化厅举行“张珏同志捐赠张宗祥先生遗稿授奖仪式”,晚上,在杭州的子女们在家里为父亲祝寿,赠送生日礼物并合影留念。

9月29日中村伯三先生及夫人再次来杭访问,与黄源前往会晤。

1988年

3月31日中村伯三先生及夫人第三次来杭访问,当晚与黄源去火车站迎接。次日去中村伯三先生下榻的花家山宾馆会晤。

6月9日谢堡丁(原泉州平民中学的学生)从台湾回厦门等地探亲访友,途径杭州时特地来家里看望,并合影留念。

7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翻译家词典》一书,将“陈瑜清”作为条目编入书中。

8月13日蒋天化(原泉州平民中学的学生)来家里看望。

12月11日伍禅在北京病逝,给慧英发去唁电。

1989年

2月9日接读钟开莱先生(原立达学园同学,现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学概率论终身教授)来信,请帮助联系陈学昭,希望陈学昭女士惠赐“自我介绍”,拟将陈学昭的文学回忆录《浮沉杂忆》译成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次日下午前往陈学昭先生寓所转交此信。

4月28日—5月4日慧英来家里小住,陪同游玩西湖风景和杭州名胜古迹。

6月4日许粤华从美国回到国内,来杭州家里看望。次日一起外出会友并留影。

11月25—29日单复及夫人(原泉州平民中学的学生,曾在《鸭绿江》月刊任编辑)来杭州看望,陪同游览西湖风景。

1990年

3月10日接侄女慧英3月3日来信,得知好友庄重于去年11月2日在西班牙病逝。

10月8日中村伯三先生及夫人第四次来杭州,在下榻的友好饭店会晤,并互赠礼物。

1991年

1月28日钟桂松来杭参加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特地来家中看望。

1月23日沈本千先生在杭逝世,因身体不适,由子女代为参加31日的追悼会。

6月对译作《穷孩子的催眠歌》进行修改定稿。

7月3—4日参加在乌镇举行的纪念茅盾诞辰九十五周年暨立志书院(茅盾童年就学第一所母校)修复揭幕典礼。

7月11日陈亚男(陈学昭的女儿)赠送她妈妈的文学回忆录《浮沉杂忆》英文版,英文书名为《暴风雨中的幸存者》,该书是由原立达学园同学钟开莱先生在美国组织翻译出版的。

9月23日柯麟在北京逝世,给智英发去唁电。

10月18日早晨外出,在家附近路上被自行车撞倒,造成左股骨颈骨折,随即住进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

11月5日上午做骨折部位钢钉固定手术。

11月29日出院,回家卧床休息。

1992年

2月20日吴朗西在上海病故,发去唁电表示哀悼。

3月10日日本友人中村伯三夫妇第五次来到杭州,特地来到仁和路家中探望。

4月《有志竟成》一文发表在《西湖》杂志1992年第4期上。

10月22日因脑疾病复发,入院治疗。

10月31日因病在杭逝世。发来唁电、送花圈和挽联以及参加追悼会的分别有著名作家巴金,日本友人中村伯三,表侄韦韬和陈小曼,侄女陈智英和陈慧英,生前友好黄源、丰一吟、许粤华、黎丁、朱陈、单复、徐重庆等人,以及浙江省委宣传部长孙家贤、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毛昭晰、沈敏,原文化局副局长张英田、浙江医科大学副校长陈昭典,浙江电视台副台长钟桂松等领导和有关单位。

张 蓉 陈毛英

2008年12月5日完稿

同类推荐
  • 渡江

    渡江

    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起,至6月2日解放上海崇明岛止,历时42天,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也是史上的奇迹。
  • 文学批评学

    文学批评学

    文学思潮、文学文体和文学经典三大理论问题,呈现了文学批评学或批评解释学的内在思想结构。通过对“为何批评”和“如何批评”问题的深入追问,通过具体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范导性实践,通过“如何成为批评家”的诸多奈件的理论确证,本书变得极富思想操作性,并且具有理论解释力。从文学思潮出发,作者探讨了文学思潮与批评思潮的成败得失;从文学文体入手,作者特别强调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独特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文学批评的自由思想价值;从文学经典出发,作者建立了开放性的文学经典观,为先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双重经典体认进行自由立法。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7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7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着所在。
  • 大风歌:风之涌

    大风歌:风之涌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大眼瞪小眼

    大眼瞪小眼

    在莆田市文联的支持下,经市杂文学会同仁的努力,现在出版的“莆田杂文丛书”一套,有:陈天宇的《伪名人时代》、郑国贤的《鲁迅的鼻子》、许咨新的《呼唤清风》、蔡忠辉的《易变的脸》、邱南强的《灵魂的舒展》、李金贤的《猫眼内外》、潘真进的《照镜解闷》、郑志忠的《古典情思》、郑庆彬的《嘶哑蝉声》、郑玉珠的《大眼瞪小眼》。丛书的出版将成为莆田文学创作史上一件盛事,也将为莆田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热门推荐
  • 霸道老公好讨厌

    霸道老公好讨厌

    七年了,我终于可以离开你了。她的心里竟然还有些不舍。她不忍心抛下孩子和他,重新回到他的身边,没想到,此时,家里居然有一个陌生的女人,而自己的孩子居然还叫着妈妈。他看见她,冷哼一声,对下人说把她赶出去!
  • 穿越之寒风舞蝶

    穿越之寒风舞蝶

    本大小姐只不过摸了摸那白玉簪而已....居然无缘无故的跑到了什么敬王府里...遇到了三个帅哥还成了名人哦这是偶第一次写的文,粉丑,不要骂最多你不看咯
  • 我的超级室友

    我的超级室友

    在一所普通的大学里,李若风认识了一群奇怪的室友,他们早出晚归,没有任何规律。直到那一晚。。。。。。
  • 穿越之今妃昔比

    穿越之今妃昔比

    无论哪个时代,她死的都很凄惨。好不容易重生,却重生在了弃妃身上。迷离的一切开始在她身上一件一件揭开。“待我强大之时,就是你们见阎王之日!”她睥睨天下,狂傲地一抬下巴。
  • 最强武体

    最强武体

    少年资质极差,受尽欺辱。在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情况下,偶然间获得了第二种力量。从此,强者的道路向他敞开。
  • 轮回因果道

    轮回因果道

    人生百年一弹指,百世轮回梦一场。仙胎转世历万劫,一世红尘了因果。天地有气曰灵气,万物有灵曰慧根。生灵纳天地之气入体谓之修炼,以灵气淬己身养神魂谓之修道。一个修道少年追寻因果,成大道的故事。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 逆天转世:天才五行驭符师

    逆天转世:天才五行驭符师

    她,是25世纪的顶尖高手,在一次任务中被同伴陷害掉落悬崖,可是戏剧化般的穿越了,来到了以武者为尊的世界:元起大陆,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废柴,虽然是南宫府的嫡系大小姐,却遭人百般欺凌。他,是元起大陆中的妖孽王爷,所有女生向往的结婚对象,却对一个刚穿越过来的小废柴一见钟情。
  • 盖世邪仙

    盖世邪仙

    九州八域,群雄争霸。圣、妖、魔三修鼎立,战争不断。一个普通的少年,得上古大神传承,逆乱阴阳,改天换地。
  • 秦时明月之夜兮蘼芜

    秦时明月之夜兮蘼芜

    秋兰兮蘼芜,罗生堂下兮长生。一阴一阳兮,紫灵玉佩。扶桑兮蓁若,虞渊兮日落。迷踪兮层拨,世事无常兮,荪兮可奈何。曦于与羲,尔为朝华兮!少司命,那颗尘封的心,解开之时,到底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