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0600000029

第29章 道教斋醮

科仪方术指的是道教的仪式和方术,他们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道教徒来说,方术和仪式都是神圣的,是他们追寻大道的一种重要表现。

通过方术,他们能够与鬼神沟通,能够上达天听,借以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得道飞升,羽化成仙。

而仪式则是道教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和丰富的一种特殊文化,他们是道教礼仪的具体表现,也是道教宫观和道士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了解和认识道教仪式,对于全面认识道教,有着重要的作用。

斋醮是道教对其崇拜仪式的传统称呼,俗称“道场”,斋醮不但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

斋醮具体形象的表达了道教教义,斋醮中的文学和音乐都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学和音乐的重要途径。斋醮中的养生知识更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重点。

●斋醮

斋醮是道教对其崇拜仪式的传统称呼,俗称“道场”。《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称,“烧香行道,忏罪谢愆,则称之斋;延真降圣,乞恩请福,则称之醮。斋醮仪轨不得而同”。斋醮是道士修道行道的重要内容。

斋,《说文》称“戒洁也,从示”,是斋戒、洁净之意,指的是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饭酒茹荤、不行房事,以示祭祀人的诚敬。

《礼记》说到将祭时,“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故记说:齐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是故君子之齐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

醮,《说文》中有两个意义,一称作冠娶之礼解,一称作祭仪解,而“祭,从示,以手持肉”,意思是献肉以祭。宋玉《高唐赋》称:“有方之士,羡门高溪,上成郁林,公乐巨谷,进纯牲,祷旋宫,醮诸神,礼太一”。醮神意即祭神。

我国古代宗教有众多的斋戒仪礼以及等级森严的祭仪规定。《礼记·曲礼下》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

只有王有祭天地的权利,而大夫以下的庶人只有祭祀其祖先的权利。对于祭献之物,不同等级也有明确的区别规定。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封建统治腐败、社会动乱之际,一开始它就以与统治阶级相对抗的姿态出现,因此,它构造了自己的天地神灵系统,并且创造了自己的祭祀“天、地、水”三官的仪式。但是道教仪式仍然同古代祭祀仪式有密切关系。

道教斋醮仪式是古代宗教祭祀仪的改易。早期道教多用“斋”名。道教创立斋醮仪范,其目的:一是为修道;二是为通神;三是为供养。道教斋醮仪式具有复杂的结构。它由各种独立的科仪组成,每个科仪又都具有特定的神学意义和作用。

●科仪

科仪,指道教道场法事。科,科可解做动作。《说文》科有程、条、本、品等意义。《说文》“程”有法则意义,荀卿说:“程者物之准也”。《玉律》科也作程解,故科即程式。俗话说“照本宣科”,即是本着一定程序敷演如仪。

仪,仪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仪式登,如常说的“行礼如仪”。

道教徒做道场法事的规矩程式,依不同法事定的不同形式,按一定法事形式准则做道场叫“依科阐事”。俗话说的“照本宣科”,就是这一同义语。

道教徒把这种“底本”叫作“科仪本”,把做某种法事的“底本”叫作“某某科仪”。如开坛法事的“底本”叫“开坛科仪”,荡秽叫“荡秽科仪”,简称叫:开坛科,荡秽科。

●内外斋

内外斋,是道教斋法的不同功能和使用范围的一种分类名称。

内斋,指道士内修的斋法,由个人进行,注重内心无思无欲,外观无言无行,主静;外斋,指道士为他人他事举行的斋法,大多由集体进行,唱念做齐全,主动。

《金箓大斋启盟仪》称:“斋法之说,有内有外,请备论之。内斋者,恬淡寂寞,与道翱翔,昔孔子以心斋之法告颜渊,盖此类也。外斋者,登坛步虚,烧香忏谢,即古人祷祠祭祀之余意也。”

斋是戒洁,心斋就是保持精神虚静,不接外物的状态。内斋之法,本无程式。早期道教的守一之法,也是内斋一类,《太平经》只是要求守一之人“安卧无为,反求腹中”,“百日为小静,二百日为中静,三百日为大静”等。

南北朝时,道教仪式渐趋繁复。陆修静以礼拜、诵经等动行为来约束人的三关,使人心静,就将内外斋结合了起来。

上清之斋,虽然与金箓、黄箓等斋法并列为九斋十二法,但据其内容当属内斋。大约成书于明代的《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则称,“内斋者有四,一则心斋,二则常斋,三则清净斋,四则长斋”。

心斋,指“谨守天戒,心意同符,内外同仪,无思无欲,无虑无恐,翛然坐忘,德同真人,道合仙格”。

常斋,指“绝辛去厌,断荤戒欲”。

清净斋,指“断五谷,绝人事,居山林,饮元气,持戒律,忘尘根,散胞胎,杜交友”。

长斋,指“并持以上三斋之法,或一月、两月,一岁、两岁,十年、二十年是也,以至终于飞升,始于立意是也”,前三种是内斋之法,各有特点,后一种是内斋的时间要求。

●五供

五供也称五献,在拜表、炼度、施食等仪式中都有五供一节。其法乃是将五种献祭品,即香、花、灯、水、果献于神坛之上。道士称:五献皆圆满,奉上众真前,志在求忏悔,亡者早生天。道教对这五种供品,各有专门的解释:

香:《要修科仪戒律钞》称:“香者,天真用兹以通感;地祇缘斯以达言,是以祈念存注,必烧之于左右,特以此烟能照玄达意。”意思是香可上达于三境十天,下彻于九幽五道。香烟上透称霄,有参侍玉皇的功效。据《道门通教必用集》,奉献于诸天的名香有返魂香、返风香、逆风香、七色香、天宝香等。

花:《道门通教必用集》称,奉献诸天异境奇花有“九灵太妙真花,五灵小妙奇花,碧蕊黄金艳花,黄蕊紫金耀花,阆苑青琼瑶花,琼林流光宝花”。称花能舞动阳气,熏沐金容,花光灿烂,照映十方。

灯:《要修科仪戒律钞》称“真人摄日晖以通照,役月精以朗幽”。灯的功用就是“诸天悉开耀,地狱皆朗明。我身也光彻,五脏生华荣”,而灼透幽冥,照开泉路。

水:《道门通教必用集》称奉献诸天七种宝浆为“日精宝浆、月华宝浆、星光宝浆、甘露宝浆、金液宝浆、灵光宝浆、玉匮宝浆”,称“倘饮三杯,必通大道”,能涤炼阴魂,恢复真形。

果:《道门通教必用集》称奉献诸天的琼林珍果为“空洞灵瓜,万岁仙桃,金紫交梨,元光素,赤灵火枣,飞丹紫榴”等,称“香气布浓,食之无尽”,可结果而收,早登仙界。

●醮坛

建醮必先设坛,称为“醮坛”,又称“法坛”。“坛”则指在乎坦的土地上,用土筑的高台,用以祭祀天神和祖先。

据《道书授神契》记载:“古者祭皆有坛,后世州郡有社稷坛。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于屋下,从简也。”说明古代醮坛,原为露天,后改在殿内。

不同形式的斋醮,往往建有不同规模的坛。大型斋醮活动,通常筑有若于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作“都坛”,其余的坛,叫作“分坛”。

如1993年9月,在北京白云观举行的“罗天大醮”。供奉1200诸神牌位,分设都坛、皇坛、度人坛、三官坛、报恩坛、救苦坛、济幽坛、青玄坛等,诵经拜忏,日夜供奉香灯。

全真派醮坛,称为“混元宗坛”,用“道经师宝”印。方丈传戒的戒坛,称为“玄都律坛”。正一派醮坛,称为“万法宗坛”,用天师之印,为“阳平治都功”印,沿袭至今。

●醮坛高功

在斋醮仪式中,各有一定称称和职守的道士,统称为执事,即醮坛执事。据《金篆大斋补职说成仪》,执事主要有:

高功:位居各执事之首。担任者必须“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具瞻”;在仪式中要“蹑景飞晨,承颜宣德,惠周三界,礼越众官”。

监斋:位仅次于高功。其职守,一为“总握宪章,典领科禁,纠正坛职,振肃朝纲”;二为“周密察非,从容授简,有严有翼,毋滥毋堕”。即主管科仪典法,为高功的副手。

都讲:与高功、监斋合称“三法师”。担任者必须“洞辅该通,法度明练,赞唱仪钜,领袖班联”;“玄坛步趋,升座讲说。昭符人望,默契人心”。即主管唱赞导引,也为高功的副手。

以上三职,正一派称为“三法师”,全真派仅称“高功”,无“法师”之称。但三者在斋醮科仪中各有明确职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对科仪的主导作用。

●醮坛执事

道教斋醮,除了三大法师之外,还有其它执事,也各有其职:

侍经:负责陈列、布置和收藏经卷的道士,为诵经作好定音、调音和仪表的准备工作。

侍香:负责清洁香炉和香案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焚香不断。

侍灯:负责整理和清洁点灯用具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灯烛辉照不致中断。

知磬和知钟:负责击磬和击钟的道士。磬钟之声直接规定了诵唱经文和仪式进行的节奏。

此外,据《太清玉册》拳四,醮坛执事还有:

炼师:“其职也,内外贞白,心若太虚;德体好生,诚推恻隐。致坎离之妙用,合造化之元功;炼质升真,超凡人圣。”

摄科:“其职也,严格威仪,宣扬玄范,端临几度,密迩道前。音传金玉之声,问答琳琅之韵,必敬必戒,以谢以祈。”

正仪:“其职也,通贯科仪,整肃玄纲,务在老诚之士,方严中正之规。”

监坛:“其职也,激浊扬清,摄邪辅正,升坛隶事,先须严洁之功;通真达灵,必假监临之力。事须处恪,好令差迟。”

清道:“其职也,肃清称路,荡涤尘氛。”

知炉:“其职也,玄教威仪,仙班领袖。”

词忏:“其职也,吟咏洞章,歌扬玄范。”

表白:“其职也,奏陈虔格,注念精专。”

●醮坛威仪

道教醮坛之上,讲究一定规矩,称之威仪。因斋醮人神交接,怠慢不得,故立下清规,目的是“戒其惰慢,检其愆违,察其行藏,观其诚志,若有过失,随事纠举。”

“威仪”包括醮坛中的一切陈设和举止行动。要求全部符合斋法典式,叫作“如仪”。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有《醮坛清规》,所列凡三十五条,可见醮坛之上,纪律严明。

●醮坛用品

醮坛上有必要的设置和用品,主要有:

供器:香炉、烛台、花瓶、香筒等。

供养:如香、花、灯、水、果五种供奉。

法器:道教通用的法器有两类:一类为仰启神仙、朝观祖师以及为了驱恶镇邪的器物,如朝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令旗、令箭、令牌、天蓬尺、镇坛木等;一类为各种打击乐器,如铙、铛、镲、铃、鼓、钟、螺、磬等。

幢幡:幢之制其上有宝盖,并有执杆,以为手持。幡则无盖,多为悬挂之用。

符简:即黄表纸符。

章表:即表文。

法水:净坛用水。

手炉:即有柄之香炉,以为手执。

●道教法坛

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高功、经师、提科、表白等,其它还有侍经、侍香、侍灯等。

箓坛:是正一派道士授受经箓的法坛。称为“万法宗坛”。箓坛设有三师:

传度师:举行授箓科仪的主持者。

监度师:一般由正一派世袭的张天师担任。

保举师:负责保送正一道士参加受箓。

戒坛: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坛。称为“玄都律坛”。授戒由传戒律师和八位大师共同完成。

传戒律师:又称“传戒本师”、“律师”。由传戒丛林的方丈担任,负责为戒子讲说戒律、传授戒法。律师的选拔非常严格,必须受满三坛大戒,接过“方丈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始可荣膺此职。

传戒八大师为:

证盟大师:负责为戒子解说教义经典、经忏威仪等。监戒大师:负责监察戒子言行,不许违规犯戒,对不法者有权责罚。以上传戒律师、证盟大师和监戒大师,又称戒坛“三师”,是戒坛最主要的三位。

保举大师:一般由传戒丛林的监院担任,负责保举戒子参加受戒。

演礼大师:负责传授戒子登规演礼及戒坛威仪等。

纠仪大师:负责为戒子纠正礼仪规范。

提科大师:负责戒坛诵经拜忏诸事。

登箓大师: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箓”。

引请大师:又称“迎请大师”。负责主持戒坛斋醮科仪,担任高功。

●罗天大醮

罗天大醮是民间常见的醮祭中,格局、含意、祭期最大的醮典。

《称笈七签》称:“八方世界,上有罗天重重,别置五星二十八宿。”显见罗天大醮乃指天地万物。罗天大醮则是极为隆重的祭天法仪,以祈协正星位、祈福保民、邦国安泰。

盛极隆厚的罗天大醮,需搭设九坛奉祀天地诸神,上三坛称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为,中三坛各周天,主公卿贵族祀之,设二千四百神为,下三层为罗天,由人民供祀一千二百神为,醮期则长达七七四十九天,并分七次举行七朝醮典,醮科包括福醮、祈安醮、王醮、水醮、火醮、九皇礼斗醮以及三元醮等。

罗天大醮不仅祭仪隆重,醮期长,普渡区内更要用五色布遮天,无论内坛或外场都显得极隆重庄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超出一般醮典十倍以上,加上普天又须皇帝主祭,封建社会时代,民间少有能力建此大醮。

●经典文检

经典文检指道教斋醮仪式使用的书文,包括科仪经典和文检两部分。科仪经典是道士演习仪式的文字脚本,文字固定,世代传承,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散文体和骈文体的经文,韵文体的赞颂或吟偈以及提示道士礼拜仪节的规定。

散文或骈文体的经文,大多用于启请、召请天神、申奏举斋目的,或者代神宣教民众。韵文体的赞颂或吟偈,大多是五言或七言诗体,多用于步虚、绕坛或法师行术时的诵唱或伴唱,它们多作为大段经文念白之间的过渡。至于一些礼拜仪节的规定大多是简单的散文,类似于剧本中的表演提示。

现存的科仪经典都经过历代仪式实践的反复磨练,因而在表达教义思想和仪式组织安排等方面都比较完整并且错落有致。仪式要素的组织安排也富于变化,使欣赏仪式的信徒不感到单调乏味。

道士学习科仪经典,代代都以抄写经文作为入门的第一步。抄写经典不仅促使道士熟悉经典和研习经典,也促使道士代代相承,不断努力使斋醮仪式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和信徒要求。

文检是道士演习仪式时根据当时当地信徒的要求而书写的仪式文书的总称,其格式大致固定而部分文字却因时因地有所变化。南宋以后的科仪典籍中已经普遍使用。文检在斋醮仪式中有重要作用,认为文检在斋醮仪式中是祈福度亡的最大利益所在。

●斋醮与教义

道教通过斋醮科仪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来体现它的教义思想和教徒的信仰行为,主要表现在道、神、济贫救苦等诸方面。

道是道教的理论基础,他不仅是道教的宇宙观,而且是道教的根本信仰。因为道最终被人格化,成为“太上老君”,出现了“一炁三清”之说。加上人和鬼,便出现了人神、人鬼关系。

在金篆、玉篆斋中,各种科仪大多反映人同神的关系,而黄篆斋中,各种科仪大多反映人同鬼的关系,因而要通过请圣、庆贺、祝寿等科仪为人、神祈福谢恩;通过破狱、炼度、施食等科仪为人、鬼济幽度亡,例如灯。

仪表明了道教徒追求光明的教义思想内容。总之,所有的一切均表现了道教的教义思想。

●斋醮与文学

斋醮仪式中运用了许多赞颂词章,即步虚和青词,属于两种文学体裁。

步虚,是谀神之辞,建醮时,道士必须旋绕香炉或烛灯,边巡行边按一定的曲调口诵词章。一般为诗体,或五言、七言,或八句、十句、二十二句不等。早在寇谦之、陆修静时,即有《华夏颂》、《步虚词》出现。现存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中皆有许多步虚词。

青词,又称青辞,也名绿章,为道教斋醮时送给天神的奏章祝文。一般多用骈体,以四六文句构成,对仗工整,文辞华丽。

也有骈散并用的,开头叙明祝祷者姓名,祈祷神祗尊号,所奏事由,末节用“以闻”“谨词”之类的表示谦卑祈请的文辞。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官吏频频出入于道场,且奉皇命,亲作青辞。

此外,帝王也有为斋醮作赞颂辞章的。宋太宗、宋真宗和宋徽宗等分别撰写了《步虚词》、《散花词》、《白鹤赞》、《玉清乐》、《太清乐》各数十首。

由于斋蘸的广泛影响,古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描写。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中,均有热烈的斋醮场面的描写。

●斋醮与音乐

斋醮音乐,又称科仪音乐、法事音乐和道场音乐,包括步虚、偈、赞、颂、诰等韵曲,和独唱、合唱、吟唱、道白等声乐,以及器乐、打击乐等多种音乐形式。

斋醮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与我国传统的巫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体是,成为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斋醮音乐发展到北宋末期,才出现了一部曲体范本《玉音法事》,此为现存所见到的道教乐体中最早的声乐体集。该体集收入于明《正统道藏》,记载了唐代至宋代的道曲50首。因记体方法非常奇特,至今难以破译。

及至明代,又出现了一部《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体集卷,急载有道曲14首,工尺体曲调。清代《重刊道藏辑要·全真正韵》中收有全真道常用的曲目56首,用“铛镲板”。这些都是道教音乐的重要文献。

全真道注重修持,醮坛音乐较为含蓄;正一道面向社会,醮坛音乐便十分活泼。

●斋醮与养生

道教在斋醮时,往往与炼养并行。例如在建醮前,必须斋戒沐浴,即清洁身、口、心,不让污秽介入。

在建醮过程中,要运用存想,以聚精会神,排除杂念,达到真心清静的境界;此外还有叩齿、呼吸等,都是斋醮中有利于健康的因素。

●斋醮科仪组成

举行一项斋醮科仪,往往要通过建坛、设置用品、涌经拜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来共同完成。

这其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他们来完成的,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斋醮科仪。

●斋醮发展过程

东汉时,道教诞生,太平道已有向天祈祷和称谢等仪式;五斗米道也有“涂炭斋”、“指教斋”等斋仪,祈祷者“黄土涂面,反缚悬头”,仪式简单。

另外,五斗米道还有为病人请祈的“三官手书”,此种科仪虽然十分简朴,但已具备了斋醮科仪中表章的雏形。

东晋、南北朝时,斋醮科仪经上清派、灵宝派道士推演,逐渐形成整套的仪范和程式。东晋哀帝兴宁二年,魏夫人的弟子杨羲、许谧在茅山创建“上清法坛”,用“九老仙都君”印。

东晋安帝隆安年间,葛洪族孙葛巢甫撰著《灵宝经》30余卷,至南朝陆修静再加增修,大行于世,在閤皂山建立“灵宝玄坛”,用“元始宗坛”印和“元始万神”铜印。

北魏时期,道士寇谦之率先改革北方天师道,提倡礼度,改诵经“直诵”为“音诵”,从此斋醮诵经有了音乐的内容。寇谦之著《称中音诵新科之诫》和《箓图·真经》,使科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继寇谦之后,南朝刘宋灵宝派道士陆修静也改革南方天师道,他在撰写三洞经典的基础上,修整了斋醮科仪。他曾撰著斋醮科仪百余卷,有关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不同斋仪及《升玄步虚章》等斋醮乐章多种。

经寇谦之和陆修静整编修订以后,斋醮科仪逐渐定型并走向完善。至隋朝时,基本上停滞不前,但仍受重视。斋醮科仪历经唐、宋、元各代,随着道教的发展而盛行。

唐玄宗于开元年间,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二所,每年依道法斋醮。唐武宗即位,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箓。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是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看,他搜集、整理、编撰、删定了南北朝以来的各种科仪。

在此基础上又新修了《太上正一阅篆仪》、《洞神三皇七十二君斋方忏仪》、《道门科范大全集》等科醮书多种,影响十分深远。

北宋太宗、真宗、神宗、哲宗、徽宗各朝,宫中设醮,史不绝书。真宗于大中祥符二年,令太常礼院详定天庆道场醮仪,颁诸州。徽宗于大观二年,颁金篆灵宝道场仪范于天下,令道士依法奉行。

金元之际,京中宫观、大邑名山均有设醮者。不仅正一派道士,而且全真派丘处机、王处一,太一道萧志冲、萧居寿等,也皆先后承金、元皇帝之旨而主醮事,斋醮遂为各派所习。

明代以后,道教转衰,但斋醮科仪仍流传于民间。此阶段出租了许多民间宗教,流传十分广泛,许多斋醮科仪被民间宗教所吸收。

同时有许多大型的斋醮科仪因无力承办而失传,小型的斋醮科仪因进一步简化而更适合一般群众的需要,故一直流传至今。

清代龙虎山上清官提点娄近垣,整编斋醮科仪12卷,辑集成《黄箓科仪》,成为近现代科仪的典范。

●现行道教斋醮

现行道教斋醮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全真派道观:如北京白云观、青岛崂山太清宫、武汉长春观等。全真派斋醮活动包括课诵、接驾、祝寿、祈福、延生、消灾、供天、摄召、散花、施食等科仪。

正一派道观:如上海白云观、苏州玄妙观、龙虎山天师府等。正一派斋醮活动包括奏职、祝圣、完愿、庆诞、进表、供天、炼度、发递、亡斗、开启、请圣、火司朝、迎銮接驾、延生告斗等科仪。

经忏包括早晚功课、玉皇忏、雷祖忏、真武忏、三宫忏、斗经斗忏、朝天忏、青玄忏、九幽忏等。正一派道观十分注重斋醮科仪,因为这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故正一派斋醮活动非常精彩,内容也十分丰富。

散居道士:指分散于民间不居庙的道教徒,多是正一派。他们的特点是不居庙观,或以家庭为单位,世代相传;或以个人为单位,广收门徒;一有机会便到群众家里举行斋醮活动。

散居道士多承龙虎山之法统,世家传承,历代伙居。故所诵之经忏也正一道观常用之经忏,主要是:三官北斗经、灵官经、王皇心印妙经、玉皇忏、太上三元大忏、灶王忏等。

同类推荐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   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本书为族群伦理探讨,此单元有八篇精彩论述,大师提出对族群、宗教之间、人生、家庭、青少年教育,乃至对杀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热门推荐
  • 紫藤学院的爱恋

    紫藤学院的爱恋

    描写校花与校草的爱恋,一个平凡的姑娘想过平凡的日子却注定不能过平凡的日子的生活
  • 游戏版天龙

    游戏版天龙

    “扫地僧,给我等着,等我出了无尽我不戳死你。”无极指着拿着扫把的扫地僧狠狠地说到。
  • 娇妻来袭:BOSS大人太闷骚

    娇妻来袭:BOSS大人太闷骚

    “晚餐吃什么?”“吃你。”“明天你休息,我们去哪里玩?”“玩你。”佑圆掀桌(╯‵□′)╯,“脑子里敢想点别的吗!”“恩,我想要你。”池BOSS起身,一手扯掉上衣,露出精壮的身材:“现在就要。”佑圆“……”这是一个腹黑高冷BOSS在被调教的路上,越来越明骚的故事~
  • DNF系统横扫异界

    DNF系统横扫异界

    【2016最爽玄幻文】带着DNF系统来到了以武为尊的异世大陆。任何对主角有不好念头的挡路者下场只有一个,转换成经验点,兑换点,成为主角成功路上的一块块基石。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男人,就该暴打仇家,过最爽的生活,睡最美的女人。
  • 一见倾心:斯人若彩虹

    一见倾心:斯人若彩虹

    心直口快的菜鸟助理遇上寡言少语的当红偶像,她有意避让却发现每走一步都在向他靠近,本无心闯入他的世界却越陷越深;鬼马腹黑的娱乐记者杠上绯闻缠身的影视巨星,他生性凉薄,不易与人亲近,可最终输在她的死缠烂打下……你相信命运吗?我始终相信,两个人的相遇是上天的精心策划。若非相欠,怎会相见?
  • 向爱出发

    向爱出发

    不真实的姓名,扑朔迷离的身世,濒临绝望边缘的爱情。真正的真相,只有翻开最后一页才会知道。
  • 女冥王的怨恨

    女冥王的怨恨

    普通女孩变成冥王?身边竟个个都是道士?在仇恨与爱恋的纠缠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 暖男王子的霸道公主

    暖男王子的霸道公主

    当三位复仇公主遇上三位玉树临风的王子,和王子擦出爱的火花,正值幸福的时刻,却遭遇爱情变质,三年后,复仇再次归来,她们该何去何从。。。。。。
  • 冷情帅将PK名门庶女

    冷情帅将PK名门庶女

    一个留学女穿越到架空年代附身到一个胆小懦弱的庶女身上,将会发生什么改变?是冷静睿智?是聪慧活泼?当她喜欢上一个花心又已有婚约的王继承人时,是退缩逃避?是勇往直前?当她慢慢展现出自己的特性,围绕她身边的男人她会选择谁?是花心男?笑面虎?冷将军?她最终会和谁成就一份跨越时空的恋爱?
  • 真武神宇

    真武神宇

    无介绍,请读者们自己体会,反正就是一个变强者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