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长安,西安市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他创造的针书在《炎黄文化报》上被称为“中国一绝”。据载:日本NHK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韩国国际旅游画册、台湾《海内外名人书画集》;《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等几十个新闻单位和出版单位进行报道和对其成果收入书典,国家专利局又批雷长安的针书为国家专利……总之,他在陕西关中是名声鹊起的。但是,长安的针书作品走俏京城,为首都书画界所关注和称道,却是2002年四五月期间的新鲜事儿。京城书画爱好者看重长安针书,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一曰,钟情书法艺术,敢于另辟蹊径
这次进京,他先后当场挥毫泼墨数十次。无论是在人民大会堂的翰墨平台,还是在京郊怀柔红螺寺的书斋文案,在场的人都清楚地看到,身高不到一米七,说话仍带口音(京腔之外的音)的雷长安,将金墨银墨等吸到针管里,蘸到笔尖上,让这些颜色流到宣纸上成为字,同毛笔在宣纸上写字一样,照样有起伏波动、藏露显隐、提按转折、方圆顿捻之效果,其中的每一笔一画,都饱含着书法的自然韵律,饱含着雷长安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探索,更凝聚着其中几十年挚爱书法的修炼之功。这时,只有在这时,接待单位一些人曾存在的疑虑和不解才得到了正确的回答。长安针书如何定位?简而言之,这就是陕西雷长安注写的针书作品和创造的时尚书法艺术。长安针书能使针头流出的金银墨色在宣纸上,写出书法之神韵,确实是件不容易之事。他不但要有深厚的书法功底,而且要通过长期的摸索,千次万次的实践。最难能可贵的是,用针写出的字,同样要让读者品出艺术内涵和高品位的美。毫不夸张地说,长安针书,既是新世纪的墨海时尚,又是传统艺术的一种新形式。如同电视大赛源自于蒙太奇;芭蕾脚功超越传统的“金鸡独立”那样,长安针书艺术是对中国传统书法“精气神”精髓要义的继承和发展,是现代书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流淌着新时代精神的光彩,而且将最现代的艺术思潮及美学追求融会在注射器的针尖上,又巧妙自然地嫁接到古老的形态中来。雷长安把自己的针书,定位为硬笔书法;但偏偏就硬是写出了毛笔的神韵,自由行走于毛笔与硬笔之间,让硬笔书法从“小家碧玉”成长为“大家闺秀”,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从而提高了硬笔书法的观赏性,填补了书法工具改革的空白。这一成就,被秦人誉为“华夏一绝”,成为陕西书苑春色关不住的一朵奇葩。
二曰,线条跌宕流畅,章法传神自然
书法是书写汉字,展示章法的艺术。书法家毕生追求的是能用手中的“文房四宝”,挥毫汉字艺术的魅力,同时,又按照传神自然的章法布局,成就艺术美感,传达艺术信息。同样是书写这则《三国演义》片头曲名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同笔墨纸砚下,所获得的作品的观感大相径庭。长安针书在线条上作了新的变通与创造,它通过行笔中的起止转合,轻重疾徐的方式,始终让一股飘逸洒脱之气明快地贯通全篇。加之用高反差的红底白字,蓝底白字,相互映衬,使作品遒丽中溢清韵,古朴中透灵秀,醇雅中显风采,观之勾人魂魄,荡人肺腑。
类似上述的诗词名篇,雷长安起码有数百篇可以铭记于心,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五月初,在参加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举办的一次笔会上,雷长安没有翻动任何资料本,一口气写了近20幅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书法作品,使在场的书法同仁都啧啧称赞。从诸葛亮“出师表”的长卷,到毛泽东名词《沁园春·雪》;从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赤壁赋》,到行楷中堂“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及草书对联“画鸟泄真意,书墨溢清香”诸多作品,一一奉上。这是雷长安把书法艺术之根深扎在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都长安,长期坚持摄其气韵,采其精华而苦心习练基本功的结果;也是他遵循中国传统书法的发展规律和章法,整体谋篇,巧妙构思,一气呵成,宣泄出对书法艺术的一往情深。
三曰,汲取前贤优长,完善独特风格
雷长安这次走出西安的初衷是:求教京城,博采众长。正巧由海峡两岸历史博物馆与何刘时书法艺术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人间四月天——中国近代名人书法大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隆重推出。这是继2001年“张大千绘画回顾展”火爆京城之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再树立的一个真诚合作与良性主动的典范。无疑,这也正是雷长安见贤思齐、锤炼艺术功底的难逢良机。他一遍又一遍地观赏杨守敬、吴昌硕、康有为、黄宾虹、齐白石、吴敬恒、罗振玉、李瑞清、欧阳渐、梁启超、于右任、董作宾、徐悲鸿、张大千等25位书史名家的手迹。对涵盖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宗教等近代名人书法作品近160幅,他反复揣摸,仔细玩味。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拜读前贤名作,他不仅观赏到这些海内外闻名大家的精湛艺术,而且嗅觉到“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沧浪旧水痕”,那个时代的气息与脉搏的律动。
荟萃近200位近代先贤的墨迹于一堂,可谓春光明媚的京城又一道绝佳的文化风景线。专程领略中华近代名人书海风光的雷长安,对自己的针书也有了新的反思。他说:书法是“写字”的艺术,书法家的追求只在于如何赋予汉字艺术的品格,不限于何种工具何种书法。只要针书能够成为汲取前贤优长、完善自我风格的独创,能让众人在陶冶中受到美的感染,我也就畅心舒意,深感满足了。
诉罢这段衷肠,长安再一次挥毫书写清人的名句:“不抱云山骨,哪成金石心。自然奇节士,落墨见高襟。”只觉得心清气爽,格外亢奋。他连夜针书一幅四尺整张《三国演义》卷首词,于5月8日亲自送到孙毅将军家,为老将军99华诞增添喜庆。这位以保持晚节情操深受后人敬重的20世纪50年代中将,亲笔回赠四个大字:“健笔凌云”,用以褒奖身边来自大西北的针书新秀。
〔曾刊于2002年7月21日《陕西日报》,《秦岭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