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一册启功先生题写书名的《李洪海书画扇选集》夺走了我近些日子的大多时光。由蓝天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发行第1版的作品集,随手翻翻,惠风扑面。刘炳森老师对此书的赠语是“宝箑含香”;我以书生的认真劲头,逐页阅读,逐扇品味,仿佛感悟到缕缕心香。记之如下:
其一,另辟蹊径,竹兰送爽
与当今一些书画市场粗墨大纸、笔走龙蛇的时尚作品不同,身为中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李洪海,近年来却遵从启功先生的教诲,潜心于对中国书法、中国画、篆刻治印的刻苦研习,反复临摹,并以扇面这种艺术载体,创作了数百幅作品,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众多师长的充分肯定和鼓励。已收进选集的60幅作品中,有6幅竹作,5幅兰作,5幅篆刻,双桃、游鱼、云松、熊猫作品各1幅,其余扇面纯为书法。从第4页的颂竹:“栽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到《选集》末页作者辛巳秋月对竹作的题款,倾注了对竹枝的一往情深。这种以清竹玉兰为扇面主旋律,徐送爽快,独开蹊径,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其二,精品食粮,文化快餐
经过李洪海认真筛选的书法作品,落墨在扇面之上有两个明显特点:一为文化快餐,知识含量高。或作箴言:“虚心”、“乐道”、“飞鸿”、“观海”;或作名句:“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和气所含修辞立德,谦恭为卫受福宜年”;或作座右铭:“惠风和畅”、“慎思笃行”、“云鹤有其翼,飞鸿响远音”。二为精品食粮,营养丰富。从唐人崔灏的《黄鹤楼》,到宋代王禹偁的《村行》,通篇拈来,工整于扇,重温名诗韵味。诗摘“墨池烟霭花间露,茗鼎香浮竹外云”,品尝写景极致。特别是书写有启功先生论书句“笔不论钢与毛,腕不论低与高;行笔如乱水通人过,结字如悬崖置屋牢”。这些论书法的经验之谈,且不说书法功力如何,仅凭精粹内容的遴选,足见扇面作者的独到匠心。
其三,雅趣小品,寓教于乐
《辞海》对扇的解释有四种,一曰门扇,二曰扇子,三曰古代障尘蔽日用具,四曰通骟。扇面文学,是扇风送爽、传递信息的知识载体。贵在情趣雅而品位高。李洪海选用的警句,小品居多且品位上乘。如于右任句:“诗篇自觉随年老,胸次从初抵海宽”;如古人士气句:“洞府人闲酒三瓯,棋两局;芝田春到云一缕,玉千竿”;又如调侃语:“酒沾衫袖重,花压帽檐偏”;再如启功先生诙谐诗:“北人惯听江南好,身在湖山未觉奇。宋子不知邻女色,隔墙千里望西施”。对于这诸多情趣盎然的小品,洪海平日悉心收集整理,随后细读研习,工于扇上。这是他自觉实践启功先生寓教于乐教诲所挥洒的滴滴汗水,也是在心田耕耘中收获的颗颗珍珠。
其四,治印精巧,诗画率真
如前所述,五幅篆刻作品中,有瓦当、生肖,闲章又多用名言警句,神韵飘逸,各有千秋。尤其是《选集》第七页上的扇面,治印考究,精巧布局。围绕主题“兵者国之大事”一方主印,左右各五枚,最左边两印分别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右边两印对应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方寸之间,把《孙子兵法》的要义勾勒得清清楚楚,欣赏这样的扇面印鉴,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谁能说不是一堂“居安思危”的国防教育课呢?
《选集》60幅作品中,诗画匹配、珠联璧合的作品有四件。一帧朱砂绘成的挺拔竹枝,配以“老竹新笋共一时”的题款,构思已够别致;半幅焦墨勾画的兰花怒放,配以诗句“百草舞花日月新,此君足下始知春。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真是恰到好处。颇为有趣的是《选集》第14页上方的一幅扇面,在一条大鱼正追逐两尾小鱼的紧张画面上方,信手题款:“事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为白石老人之三余也”,诗画到了相映成趣、轻松调侃境界,不能不属功夫老到,巧夺天工,率真自然。
我与《选集》作者同庚、同月生,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在家属院里又是邻居,多年相交甚谊。样书印出,由我先睹为荣;《选集》的不足,我亦先吐为快。扇文似乎应忌两点:一忌字满文偏,诗句嫌长,使读者难解所云。二忌所选内容虽属上乘,却因布局不巧,书写不工,而个别作品效果欠佳。衷心祝愿李洪海今后的书画艺术创作,如竹子攒动,更上一层,带给人们更多的芳香。
〔曾刊于2003年3月1日《解放军报》;又被《人民法院报》(2003年2月23日)、《艺术作品》等六家报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