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1917~1991),出生于湖北武汉汉阳镇。著有自传《把一切献给党》。苏联人民为他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他是中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49年冬,党组织送吴运铎到苏联去诊治眼睛。在莫斯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听到了他的英雄事迹,特地到医院看望他。苏联医生也对这位“中国保尔”十分崇敬。为了祖国的军工事业他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他说道:
“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
吴运铎一生都在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1917年,吴运铎出生于湖北武汉汉阳镇。在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常常陪伴着父亲到他工作的场地。那儿是一个煤矿,是富人家的孩子不愿去玩耍的地方。许多的煤渣不仅极易抹黑双手,而且飘散的粉尘也很容易伤害自己的身体。当时,他看到矿上一些操纵机器的工人就很是敬佩,感到了机器的巨大力量。那时,他人生的最大梦想就是当操纵机器的工人。当时,虽然他年龄还很小,却不得不每天抽出很多的时间来到煤矿上捡拾这些不起眼的煤渣,以此来换取一些费用贴补家用,因为父亲只是在矿上记账,所获得的薪水根本不够一家人的开销。7岁时,正值共产党领导的安源煤矿俱乐部为工人谋取福利,他得以进入煤矿东区职工子弟小学就读,参加了儿童团并担任宣传员。
1927年,国民党军队驻扎到这里,吴运铎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学校停办,家庭经济开支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四年后,他随家人迁到湖北黄石。他们兄弟几人仍然靠着在矿上找些工作来谋生。闲暇的时候,他找到了车间里的一间小阁楼,整理好了之后作为自己的学习场所。为了获得一本好书,他常常要省吃俭用,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这间只有一个用破旧木箱搭成书桌的小房子,却成了他在黑暗中迎接科学之光的宝地。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经常会去听抗战的讲座,抗战热情一天天高涨,同时,也渐渐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于是,他一方面抓紧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张贴海报,唤醒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抗战的洪流中。后来,他被派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在农舍的茅草棚子里开始了军工生涯,并随革命大军转战大江南北。
为了制造前线急需的军火,吴运铎付出太多,身上留下的伤痕也太多。在一次检修枪支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后,他又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一次,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了他的左脚,后来伤口发炎,他发高烧40多度,左腿感染。医生挖去腐烂的肌肉,在他的踝骨处留下一个月牙形的大洞。一次,他在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时,雷管突然爆炸,使他左眼几近失明,左手4根手指瞬间被炸掉,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昏迷不醒15天,1947年的时候,在大连附近的实验场,他和吴厂长一起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突然,炮弹爆炸,吴厂长当场牺牲,他的左手腕也被强大的力量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在手术的过程中,医生是在没有用麻醉药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怕在麻醉中他再也醒不过来。在手术结束后,他的右眼中还残存着一小块弹片。俗话说“眼中容不得沙子”,弹片残留在眼睛中,这样的痛苦却没有打垮他为革命献身的意志。他说道:
“如果我瞎了,就到农村去,做一个盲人宣传者!”
在伤残疗养期间,原本应该安静休息的,可是,他只要一想到前方的战士在流血,就一时也不能真正休息。他学习了日文。他在病床上坚持做完了引信的设计工作。他把自己的疗养室当成了实验室,制造出了新型炸药和其他武器:条件的艰苦没有束缚住他的拳脚,过去连地雷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却用迫击炮弹空壳灌满炸药,再拧上用电灯泡做的电雷管,就研制出了各种地雷;旋床是自己造的,枪管中的来复线是自己刻的;发动机是石磨插上铁棍当轮轴,靠人手把磨盘摇起来做成的。就是在身体极度残疾的情况下,他还带着7个学徒,每年为前线生产子弹60万发……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今天的环境条件与往日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他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一代一代的爱国青年,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顽强拼搏,他的光荣事迹不会随岁月淡化,而将永远像星光一样闪耀在人们的心头。
在病床上,为了武器的设计,他伤口流血却丝毫没有感觉;在前线,面对着未爆炸但一触即发的炸弹,他没有一点畏惧;离开了医院,就拄着拐杖急匆匆向自己的工作阵地走去。英雄的无畏,是因为他心中想着前方平均每人只能领到3发子弹的可爱的士兵;英雄的智慧,是因为他心中时刻都想着祖国还有亿万受苦受难的同胞!这就是吴运铎能成长为“中国保尔”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