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7700000069

第69章 儒墨两家教育思想之比较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初步形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的时期,在这个需要思想巨人并且产生了思想巨人的时期,出现了伟大的百家争鸣的盛世景观。

这些思想伟人们站在这个独特历史的舞台上,他们从各自的立场出发,自由而畅快地宣传着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学术主张,而且和其他流派的诸子们互相辩驳又互相启发,就是在这种辩驳和互相提高中,中国思想文化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在百家争鸣的的过程种,诸子们为了更好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就必须培养大量的弟子来实现传承本家的学说,因此,百家无一不重视创办私学收生授徒。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百家们招徒授课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当时贵族享有教育的特权进行了冲击,私学开始兴起并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在这一时期,还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士,这个以知识为生的阶层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诸子百家中,在教育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和墨家,据记载,孔子所创办的私学,规模宏大,有“弟子三千,能者七十二”之说,儒家的思想经过子夏、曾参、子思、孟子的一代代传承,绵延不绝,并最终达到了“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地位。而墨家在当时也是“显学”,墨家也是从者甚众,是极具影响力的一个大的学术团体和流派。两家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教育思想体系,丰富了古代教育理论的宝库,而且也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并称为“世之显学”的儒墨两家,各自的教育思想体系有什么异同呢?下面我们就从教育的主要方面来进行一下比较。

教育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落,诸侯纷争,战乱不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瓦解了西周以来的社会伦理制度和道德准则,在这种情况下,诸子们举起了教育的旗帜,希望通过教育的方式,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并以此重建社会伦理道德、民众的信仰标准。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兴起的孔墨私学,他们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培养自己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的推行者和继承者,通过他们的活动来实现用自己思想治理国家的目的。可以说,在通过教育救世的主张上,儒墨两家的观点是相同的。

然而两家的目的相同并不意味着具体标准的相同,儒墨两家在培养人才上提出了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但对于“德”和“才”的具体标准却给出了不同的要求。

儒家以培养"君子"为目的,孔子对君子的标准作出了这样的要求:首先是有德的仁爱之人。儒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而优则仕”的“君子”,当这些具备了德和仁的君子成为施政者后,就能够做到"节用而爱人",对上能分忧解难帮助统治者治理国家,对下则推行仁爱、安抚百姓。其次是有才的懂礼之人,在对君子行为的约束上,孔子主张用“礼”作为规范。关于礼的具体定义,孔子并没有各处确切的答案,一般说来,礼指的就是礼仪、礼制、礼法,是对人内在道德规范的约束。儒家的学说中,仁和礼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仁是礼的内在含义,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在儒家看来,有德有才之人应该知礼、守礼、行礼。这样才能算是君子。

墨家以培养“贤士”为目的,墨子对贤士提出的标准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在这三方面的要求中,墨子也把德放在了最先的位置。然而墨家的“德”和儒家的“德”的具体含义并不相同。孔子讲仁爱,主张爱有差等应该以孝悌为本;而墨子讲兼爱,主张爱无等差没有亲疏贵贱之别,可以说,儒家讲究的是别爱而墨家提倡的是兼爱。墨子也把“才”看作是贤士应该具备的标准,但墨家把“谈辩”和“道术”看作是才的内容,即贤士要具有思维辩论的能力、掌握实用的知识技能。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在推行墨家学会所时才能够上说下教、讨论辩难,甚至是以暴力反对暴力、来实行非攻兼爱的政治主张。可以说,墨家要求贤士具备“辩乎言谈,博乎道术"是实施兼爱理想的工具。

在实现自己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儒墨两家都主张举贤,认为统治者在施政用人的过程中应该“唯贤是举”,这对当时社会中“任人唯亲”的世袭宗法制度权威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儒家的"学而优则仕",墨家的"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都是举贤的标准。如果要从被举荐的群体来说,儒家局限在“士”这个阶层,因为儒家把下层民众看作是“劳力者”,应该处在“治于人”的地位。墨子则把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认为即使是“农与工肆之人”,只要有才能,就应该被任用。从这个敬爱哦度来说,墨家比儒家的举贤思想更为大胆和激烈。

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养士,培养德才兼备而以德为主的治术之才,因而比较注重知识教育之外的性格、品德、哲学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在注重德才兼备的基础上更强调道德的教育。

而墨家的主要成员来自小手工业者和劳动人民,出身和阶层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思想以“艰苦实践,服从纪律”为主要指导原则,因而更注重实际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这样有兼爱品德的贤士在实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过程中,拥有实际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语言上。

教育对象

在周代没有衰落的时期,奴录主贵族垄断着学校的教育,普通民众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官学”学习,因而教育也就成为统治阶级的特权。随着王室的逐渐衰落,诸侯们逐渐强大起来,官学逐渐瓦解,学术开始出现下移,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私学。

私学的兴起和发展,给平民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当时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只要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就可以进行教学活动,而不再有身份和等级等方面的限制。而且,私学还可以师生相属,共同迁徙他处,谋求发展。孔墨两家的教育,也是属于私学这个范畴。

在教育的对象上,儒家以"有教无类"为方针,认为不分贵贱贫富,只要有求学的意识,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据说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但总得来说,孔子还是鄙视劳动者的,他认为劳动者只懂得“劳力”,不在接受教育的范围之内。然而不可否认的实事是,孔子的弟子各个社会阶层都有,单从出身来看,就有贫民颜回、商人子贡、贵族南宫敬叔等。可以说,孔子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所兴办的私学,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所学校。

墨家的教育对象也是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史书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徒属弥众,弟子弥半,充满天下",这中间也许有文学家的夸张,但墨家弟子们的数量我们通过两个事件就可以见一斑,一个是墨子在止楚攻宋时曾安排了三百个弟子帮助宋国守城,一个是墨家钜子孟胜在为阳城君守城时,为了实践墨家的诺言亲率八十三名墨家弟子慷慨赴死。这在一个侧面上说明了墨家弟子在当时的数量之大。墨家主要以“农与工肆之人”为教育对象,并且以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教育内容,除了这些“从事”的人之外,墨家的弟子还有很多被推荐到各地做官,通过这些人,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的推广。墨家也成为当时和儒家并成的学派之一。

墨家和儒家都把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大众的范围,但二者在程度上还有所差别,儒家弟子中即使有颜回这样的平民,根据资料看也可能是因为颜回本人的品德得到了孔子的赏识。墨家则是真正的面对民众敞开了教育的大门,只把学习的愿望当作唯一的要求,门弟出身一概不论。儒墨两家这样作其实和他们所代表的阶级不同而有所差异。

我们都知道,孔子和墨子不仅仅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们同时还是伟大的思想兼爱和政治家,他们所兴办的私学教育,不是简单的为了培养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学校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从这个敬爱哦度来说,墨家的私学教育要比儒家的教育成功,因为墨家更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因而也更具政治团体的色彩。

教育内容

儒墨两家为了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都安排了相应的教育内容,他们都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知识方面的学习。但在道德和知识的具体内容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墨子在教育内容上强调以兼爱为核心的政治和道德教育。他从小生产者的功利主义出发,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和道德教育体系;而孔子则把礼仪看作是学生道德修养的准则,认为“礼”和“仁”是道德教育的核心。

在具体的教育内容上,两家有很大的差别。

在知识教育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学内容。孔子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培养出知礼、守礼、推行礼的君子。而作为“儒家后学”的墨子,则对孔子的教学内容有所扬弃。首先,墨子继承了《诗》、《书》为教育内容的传统,但墨子把《史》、《书》作为教育内容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扬“礼”而是把它们内容中的文学历史知识作为文化财产来继。其次,墨子完全舍弃了孔子的礼乐教育,墨子从极端的功利主义出发,提出了“非乐”、“节葬”等主张。

在宗教教育上,儒墨两家也持不同的观点。孔子和墨子所生活的时代,鬼神迷信非常普遍。孔子认为存在天,但他不相信天有意志,更不相信鬼神之说,可为是敬天远鬼。墨子却认为天有意志,而且鬼神有明,并且写了《天志》、《明鬼》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命运问题上,孔子虽然讲命,但他不相信有主宰之命;而墨子以自己强烈的救世使命感为立足点,反对有命的主张,倡导"非命"力行。

在实践的教育上,儒家讲究“述而不作”,并且鄙视从事具体劳动的下层民众,墨家对此进行了尖锐的反驳。这和儒墨两家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儒家所代表的是“士”的利益和需求,因而不怎么注重实践,而墨家作代表的是下层民众的利益,因而讲究教学的实用性。

墨家的实践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科学技术的教育,主要包括自然科学教育、生产和军事技术教育。墨家所传授的自然科学知识,涉及到几何学、力学、光学、声学等许多方面,其中很多成果在当时的领域内出于先进水平。逻辑思维的教育,墨子在中国逻辑学史上首次提出"类"和"故"的概念,尤其在形式逻辑方面更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墨子所创造的"墨辩"成为墨家讲学的必修科目,而墨子所提出的"三表法"更是墨家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重视专门知识的教育,墨子提出"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认为教育应该分科进行,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自身特点,培养他们的优长,使之在某一方面具有专业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孔子和墨子虽然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但他们所遵循的教学原则的差异,决定了两家在教学方法上的不同,因而儒墨两家的教学方法各有特色而互有补充和相同。

儒墨两家教育方法的共同之处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孔墨都是当时私学的重要代表,弟子众多,在年龄,出身,知识水平、道德素养、性格特征等众多方面参差不齐,因而集中统一的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来进行教育,才能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于是“因材施教”这种适应客观需要的教育方法就被众人所采用。孔子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他们进行教育,因而儒家的很多弟子都各有所长,比如颜渊、问子窍、冉伯牛、仲弓长于德行,宰我、子贡长于言语,冉有、季路长于政事,于游、子夏长于文学。虽然墨子在这个方面的论述比较少,但他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做到了使"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

他们教育方法的相同之处还表现在主张学行一致上。无论是儒家注重品德修养的教育还是墨家注重实际技能的教育,他们都主张要学行一致。孔子主张观察学生要“听其言”、“观其行”,并要求学生把学习到的文化知识在行政和社交实践运用。墨子则说:"合其志功而观焉",认为仅仅有动机的“志”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效果的“功”,主张在评价人的道德行为时把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

然而儒墨两家毕竟有着学术派别上的分歧,因而两家的教学方法还存在这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主要表现是:孔子注重启发诱导,墨子注重主动量力。

儒家在教学的实际活动中,十分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孔子就认为,只有建立在学生内在需要基础上的学习,才是可靠而有效的学习,因而他反对机械灌输,提倡启发诱导。孔子还非常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机制,在适当的时机对他们进行恰如其份的启发诱导。因而儒家的教育方法有“循循善诱”之说。

墨家则认为教育是“天下之大义”,学和教都是“行义”的活动,因而主张强学强教。墨子认为教师应该采取主动的态度,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反对儒家的"击之则鸣,弗击不鸣"的施教态度,主张"虽不扣必鸣"的强教方法。而且,墨子在教学中还提出了量力性原则,墨子认为学生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很难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因此应该量力而学。

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教育在这个阶段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儒墨两家作为诸子众最具影响力的令各流派,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的、方法、不仅在当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对后世的教育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对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读懂孔子

    读懂孔子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春秋末年,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新旧制度交替。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关于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问题探讨,从而建立起人学的思想体系。孔子注重教育,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还体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广大朋友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孔子的著作及其思想学说。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热门推荐
  • 九天玲珑塔

    九天玲珑塔

    林辰,一个人尽皆知的“废柴”由于父母偶然得到的一件饰物逆天觉醒,成为一代强者!
  • 腹黑女皇无良妃

    腹黑女皇无良妃

    灵异魂穿,遇上极品男宠,腹黑的某人想着如何将他拐上床……诶?不对,画风好像变了?!怎么被反扑了呢?老天,这个朝代不该是这样的!!!救命啊!男宠太多也不是好事!啊啊啊啊啊!
  • 暗黑末世大回炉

    暗黑末世大回炉

    大学生丁帆重回末世发生前一刻前世的遗憾前世的挣扎这一世能否一切重来身边的死党战友整个人类的新纪元能否和这只小蝴蝶一起一飞冲天可怕的末世在美女老师的最后一节课之前发生了。。。
  • 傻丫头恋上恶魔校草

    傻丫头恋上恶魔校草

    身为少爷的他们会如何与身为小姐却不娇气反而直率的她们擦出爱的火花?几对冤家在感情之路上的挫折会如何解决?经过考验的爱情才最坚固、最终长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正确阅读

    正确阅读

    本书是关于青少年如何阅读,如何提升阅读能力的畅销读物,兼具实用性、思想性于一体。作者已经根据本书理论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举办诸多培训班,广受欢迎。
  • 系统之妖孽是怎样炼成的

    系统之妖孽是怎样炼成的

    系统:【宿主你好n(*≧▽≦*)n,我是玛尼星球的'玛丽拆官配游戏'的系统001。】聂彦:“......”系统:【宿主可以有重新获得生命的机会,不过要完成任务哟。】聂彦:“......”系统:【那就是在每一个言情世界里,让男主爱上你,女主心甘情愿地嫁给你。只要完成九九八十一个世界,宿主就能复活了呦。】聂彦:“如果我不同意呢?”系统:【不要啊宿主,如果你不同意的话,会遭受一万遍雷击的!一万遍啊!然后就魂灰魄散,连个渣都不会给你留啊。】聂彦:“我了个擦!连个死都要给我循序渐进,到底哪个混蛋玩意吧你创出来的?!”系统傲娇的说道:【宿主,我是玛尼星球大家智慧的结晶。】
  • 公共财政评论2009.1

    公共财政评论2009.1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弥补市场缺陷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模式,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制度的呼应和支撑。从此角度讲,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公共财政建设之路还很漫长,财政的公共化改革也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方面,都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 樱花树下的约定之易烊千玺

    樱花树下的约定之易烊千玺

    还是一样的天空一样的街道,可是有些人,有些心,却变了……这个故事的开头,早已注定了结局……
  • Medea

    Med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