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乃白居易的成名诗作,在他的诗歌生涯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6岁时,诗人参加科场应考,按照要求和规矩,限定了诗歌的题目和范围,因此,这样的应试诗标题前要加上"赋得"二字。
这首歌写物象抒离情,工整对仗,精巧清新,浑然天成,空灵清分,难得的应试佳作,足显白居易的文思诗情涛涛如泉,汹涌澎湃,思路十分敏捷。
这草茂盛丰美,青翠在原上,虽然每一年它都会枯萎,但是,它也会繁茂。诗人用了叠词"一"的反复,复沓巩固这岁岁年年的来来去去,加深"枯"和"荣"的生命循环转折,而诗人的精细布局,应该是"枯"在前"荣"在后,"枯"后必见繁荣,这是一种特意的安排,让人产生希望与企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随着"枯""荣"的节奏,季节的变换中,即使那野火再猛烈些,即使它似燎原之势,也烧不尽拔不光这草根的坚韧扎下,只要春风拂面的时候,这些草啊!铺天盖地地顺势而为,苏醒的复卷更为强大,就如春天的使者一般,立即冒出了新芽和绿意,又如当初的"离离原上草"了。草根的柔韧不息、盘根错节的蔓延,这是一种生命力最为坚强的不屈体现。
远处,近前,四野上,"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含露带芬芳的小草啊,布满了古道两旁,并且,一直翠绿得让一座荒芜的城池换上了新颜,无边绒绒绿色的毯在延绵。就是这样的景象下,又是该去送别朋友的时候了,似乎,每一年的春天,都有这一场离别的苦楚,一个"又"字表明不是第一次送别了,就如原上草一样,年年岁岁有枯荣,其实,也就有了人世间岁岁年年的分离情景,实乃人之常情。楚辞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是白居易借用之,后"萋萋"也被白居易征来了,这里更显一种送别的离愁布满眼前。起始的"离离",只有结尾的"萋萋"而备下,诗人从开句就已经布局到了合拢,起、承、转、合的诗词妙法,在这首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机构的完整度,文思的紧密度,用笔的力道点等,诗人都把握得恰如其分,说是成名诗,当之无愧!
应试上的朋友离别情,肯定不是当下,此时。但是,却是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强烈的内心感悟,用心地记忆体会中剥茧而来的,是积累的迸发,更为精彩、有弹性。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相送是一种不舍情,难舍意,情到深处自成诗行,容易动人。如果因缘巧合了,突遇故人朋友,将是一番怎么样的况景和心情呢?
吴伟业说,我看见一位似乎很面熟的人擦肩而过了,觉得应该认识,熟稔的感觉,于是,赶紧回过头去追问,原来真是故交。该是怎么样的欣喜啊!在这乱世中,居然还得以聚首遇上,其实早已不知彼此的消息了。这离乱中,消息不通,根本无法知道你我之间的近况。生怕此刻的不真实,再次擦擦双眼,定定神,原来这一切不是梦,真的相逢了,举起杯子,不自觉地笑颜绽开了,赶紧相邀,搬到我家附近来居住,我们两个前朝白了头发的遗民,终于得以团圆而居了。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时局动荡,改朝换代,在经历了颠沛流离后,仍然还有一件让人欢颜的遇合,弥补了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难过之中的幸甚!
吴伟业是明末著名的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兼取苏轼和陆游诗风。《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历史风云交替的时代,诗人的心更敏感,也脆弱。吴伟业这首《遇旧友》,颇能体现其诗风的特点和笔法的力道。
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
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
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
交友有贵贱、老少、男女的束约吗?杜甫说:"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说得真好!
人如果在乎或在意了交友的地位身份年龄性别的差异,那么,还能真正交心吗,还能有成为知己的可能吗?交友的根基重在交心,心与心的贴近,心与心的交融,心与心的包容,如果论人事深浅高低,必然没人能与你交往,你也无法获得一位知心的朋友。朋友相知,贵在能将心交出,交给朋友一颗饱含炽热的爱心!有了彼此的认可,还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们退却的呢?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这一首汉代诗作,很具有时代的代表性。"四海皆兄弟",这句话常常被人提及,成了一种掷地有声的铿锵之音,谁说谁都有力量。我们谁是谁,放眼出去,谁不是谁的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的人,这就是诗人的大气之处。"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骨肉血脉是一种自然的亲密,是无法更改的兄弟姐妹之情,那么,那些我心心相连的兄弟们呢,他们是吗?作者肯定分明地说:"是!"但是,即将要分别了,心里难免伤怀。"骨肉"、"枝叶"、"连树枝"、"同一身"、"鸳与鸯"、"参与辰"、"胡与秦",这些亲密无间的词串串连绵,让此刻的离别,而后的不相见,形成极度的反差,更显心情的低落与惆怅,因为珍惜,因为懂得,因此,分别前的饯行成了最后一幕的珍贵画面,让诗人感怀不已。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这里的鹿鸣从《诗·小雅·鹿鸣》里巧借:"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饯行宴席,助兴生情,让这次离别中也裹挟了温暖的雅奏,助推感情的波澜。这酒一杯接一杯地喝,除了表达感情外,劝酒只为多一刻的聚首中,诗人的本意如此。
杜甫诗道:"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朋友是什么?我们可以在漫长的交往中慢慢去体会。可是,有些人却变幻莫测,将朋友感情在翻手覆手间,一会儿像云的趋合,一会儿像雨的纷散,这种势利之徒,何以交?酒肉之交都算不上,不值得交往。诗人对此的愤慨不言而喻,直截了当,不加掩饰,心中一吐为快。但是,诗人又说,这世间也有像管仲和鲍叔牙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贫富不移的真诚之交,君子也!可是,到如今已将这样的交往视为一种粪土,非常心痛的鞭策入内。对社会和现实的批判,对人性和人心的揭露,这种鞭策的显而易见,让交友多了几分清醒。人生在世,需懂得真情的可贵,朋友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