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毒”的认识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有58次提到“毒”。不过当时的毒主要指药物毒性、虫兽之毒和引起传染病的“疫毒”。其后中医所谓的毒,大半是热毒,即“火热炽盛谓之毒”。尤以情绪不畅、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或嗜食辛辣厚味,积少成多,火毒内生为最常见的原因。所以有热毒、胎毒、火毒,以后扩大为湿毒、血毒、邪毒、痰毒等。
总体来看,中医所谓人体的毒,其实质是人体不能排泄掉的、多余的且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几千年的医学发展过程中,中医积累了丰富的排毒保健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
中医排毒,排除的不光是毒素,也可以理解为是化解疾病。具体方法是:
汗法:“汗”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发汗”的一种治疗方法,将身体新陈代谢的终产物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出汗少了,体内的毒素越聚越多,严重影响了健康。运动是发汗的主要方式,运动流汗,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也有通过药物来发汗,中医常以麻黄、桂枝发汗治疗一些热证,如高热无汗患者通过出汗来退热。吐法:就是呕吐。有时胃里有炎症无法泄下的时候只能靠呕吐排毒。如果误食了药物或者霉变、有毒食品,可以把食盐放入温开水中饮用帮助呕吐。
即通过呕吐来治疗一些疾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人们吃了不洁食物或者误服有毒物,常常通过手法或者药物催吐来吐出体内有害的东西,减少毒素的吸收,是一种快捷有效、常用的方法。
下法:胃肠道里有一些食物或毒素可用下法,包括急性肠炎,都可以用下法以泄治泄。
“下”是指通过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的方法,是人体排毒的主要方式。正常人每天都要有至少1次以上的大便,以及不少于500毫升的尿液,才能将一天的代谢终产物排出。
补法:当一个人气血虚弱,出现手脚麻木或者身体本身虚弱、消瘦、乏力,就得用补法,比如服用参汤。但是很多补法不能乱用,要看身体的虚实。凡是补药大都是温热的,乱服补药的结果是失去阴阳平衡、导致新的疾病。现代中医认为,有目的地多吃一些具有解毒、排毒功能的食物,是排除体内毒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如绿豆可解酒毒;蜂蜜生食性凉能清热,熟食性温可补中气,味道甜柔且具润肠、解毒、止痛等功能。果菜汁(鲜水果汁和鲜蔬菜汁)进入人体可使血液呈碱性,从而将积聚在细胞中的毒素溶解,然后排出体外。
和法:感冒的时候,疾病在半表半里,出现口苦、咽干、目眩等寒热症状。用的就是和法,代表方剂是小柴胡汤。
温法:主要用于脾胃、胃肠虚寒。用暖水袋或者饮用热水等物理方法,或者服一些可以暖胃的药物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清法:就是清热解毒,病人出现高热不退、口干舌燥、咽喉肿痛、身体疼痛时,用清法,代表方剂是黄连解毒汤。
消法:人吃东西多了,胃里消化不了或者身体出现浮肿,就得用消导制剂,比如山楂丸,帮助消化食物。
剌法:我国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先针刺,再放血的排毒方法。这种排毒法取效迅速,操作方便,简单易行,适应症很多,尤其是对于在条件简陋的地方发生的危急病症,如毒蛇咬伤等情况显效颇速。
为了健美皮肤,不少人热衷于各种健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但却忽略了皮肤健美最根本的一条——“通”。
通血脉。中医认为,有气滞血淤的人,往往会有肌肤粗糙、紫癜、黑斑、面色晦暗等现象,应当以活血祛淤为基本治法;根据症型偏颇的不同,分别配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祛湿化痰、补血益气等药物。当然,并不能否定滋补营养在美容方面的价值。但在今天人们营养状态日臻丰富的情况下,活血美容显得更为重要了。
通毛窍。皮肤表层的细胞日久会变得灰暗并剥脱,这些已完成使命的衰老细胞反过来成为新生细胞健康生长的障碍。它们阻塞皮肤腺、汗孔,使皮肤出现斑点或变得黝黑,呈现凹凸不平。如果使用剥脱法将这些衰老的细胞清除掉,使毛孔通畅,皮肤自然会焕发出青春活力。常洗澡、勤洗衣、化纤衣物不贴身穿,也属通毛窍的范畴。
通大便。中医很早就指出:经常大便难解的人,皮肤也易早衰。《千金要方》中记述“便难之人,其面多晦”。民间有不少人喜吞服少量大黄粉,以延年益寿。现代研究证明,大黄有很好的抗衰老及泻下通便作用,所以能起到健美皮肤及抗衰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