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病的辨证,就范围来说应该是只限于肛门局部。大多数肛门病非痔即瘘,再以痔瘘两种来分,痔为实症,瘘为虚症。痔须辨者,内外虚实居多;瘘须辨者,有阴、阳、虚、实之分;痈疽有善恶、顺逆以及辨晕、辨肿、辨脓、辨痒、辨痛等不同。
一、痔疮的辨证
不论内痔或外痔,都属于实证。只有便血日久的,才成虚证。然而这种虚证与身虚还有所不同,因为病人的内脏无亏损。如失血过多的,只有输血,才能复原。便血经服止血药、注射止血剂后或自行停止出血后,若无其他症状,很快就能恢复健康。至于肛瘘就不是在短时间内能恢复的。
二、脓肿和瘘管的辨证
红肿高大,疼痛发热,急性者为阳,属痈,其证属实。平塌低陷,肿而无头,皮色不变或苍白结成硬块,或已成管不痛不痒,逐渐发展成疮者,其性为阴,属疽,其证属虚。
三、辨肿
人体气血循流不息,一有瘀滞,立刻就会作肿。肿也有许多种类,如实、虚、寒、湿、气、痰、瘀血、瘀结等。肛门部发肿最常见者有肉肿,先结硬块,由小而大,感觉肿痛,发热潮红,最后化脓,溃而成管。另有漫肿高起,皮色不变,不红不疼,多为皮下肿,大如鸡卵或馒头,很少自溃,性质不同于瘘管前期。外痔核有瘀血肿,为皮下血管破裂,血溢皮下作肿,体不太大。有湿肿,皮肉软胀,不红不高,如光亮水泡,按之起皱,不能很快恢复原状。瘀结肿,为周身不定何处,不红不肿,坚硬如棱角,状如岩凸。如在肛门部可能就是直肠癌。
四、辨痛
稍按即痛,其病浅;重按不痛,其病凶。虚痛饥时加重,不觉胀闭,揉按痛即觉减;实痛饱食加重,挨触即痛;寒痛遇寒尤甚,但遇暖则安,皮色不变,寒痛喜暖;热痛者,皮色赤,遇冷则缓;痈脓憎寒壮热,霍霍阵跳,按之复起,局部隐隐作痛,溃而立止。风痛、气痛,皆游移不定。同一痛也有多种,须辨识清楚。
五、辨痒
皮肤受到刺激,轻则痒,重则作痛。肿疡初起,皮肤作痒者,为风热相搏。溃后作痒,轻而脓沤,有的患者见疙瘩突起,形如小米。抓破之后,若是津水者为脾湿,津血者属脾燥。若将敛作痒者,因初肿时肌肉结滞,气血不和,将敛之时,气血渐充,助生新肌,所以微痒,有如虫爬。有的奇痒难忍,像生癣疥一般,皆为风淫使然,不能视为一类。
六、辨脓
对于肛门肿痛,应仔细进行研究。没有化脓的容易治愈。将要成脓不能内消的,化脓后应该及时切开排脓,使病人早日康复。临床诊断应当辨别脓的有无和深浅。根据文献记载,用手触摸时坚硬的为无脓,半软半硬的是脓尚未成熟,很软的是脓已成熟;不发热的是无脓,发热的是有脓;用手一按就能起来的是有脓,不能还原的是无脓。深按能迅速起来的,内是稀黄水;深按起来很慢的,内是坏污脓。按之实而疼痛甚者,内是血;按之虚而不甚痛者,内是气。轻按觉痛者是脓浅;重按觉痛者是脓深。薄皮剥起者其脓浅;皮色不变不高阜者,其脓稠。大抵痈疽疮疡,溃时先溢出黄白稠脓,次溢出桃花脓,再次溢流淡红水。胖人脓多,瘦人脓少。假若胖人脓少是肉不腐,瘦人脓多是肉败坏,都不是好征象。又凡是气实者多稠黄脓,气虚者多稀白脓。脓出如粉浆、污水或腥臭如瘅泥的,谓之败浆,多为不治之证,而在汗后脓秽者可愈。假若脓已出,而身仍然大热不解者,难以治愈。又痈疽之得脓,正如伤寒之得汗,汗出而大热,是坏伤寒,脓出而身仍然大热,是坏痈疽。
七、辨晕
生在疮口状如红筋者曰晕。有人把肿痕叫作晕,这是不正确的。所谓晕,都是由脏腑蕴受锐毒而成者。二、三晕还可治,五晕就难以治愈,这是痈疽一般的疮晕,肛门脓肿有晕与此相同。已成瘘管或复杂瘘时,其晕就较前不同。凡瘘管与普通肛瘘及臀痈成大片空腔者,下面空坏,管成腔状,表皮必然呈现灰黑晕色,从晕色范围可以看出病灶轮廓。此即古书所云:“有诸内必形诸外”的道理,由此可以推知瘘管疮疡的轻重。不过我们要注意,不要把肿痕当做疮晕。
八、辨“五善”
“五善”,代表五脏功能良好,虽病无妨,治疗易愈。《医宗金鉴》有歌曰:“心善精神爽,言清舌润鲜,不躁不烦渴,寤寐两安然。肝善身轻便,不怒不惊烦,指甲红润色,溲和便不难。脾善唇滋润,知味喜加餐,脓黄稠不秽,大便不稀干。肺善声音响,不喘无嗽痰,皮肤光润泽,呼吸气息安。肾善不午热,口和齿不干,小水清且白,夜卧静如山。”以上是指这五种器官的健康状态。如果受了疾病侵袭,就会出现反常现象,那就说明某一器官是不健康的。
九、辨“七恶”
“七恶”,是指疮疡患者所表现出的坏现象,有这些现象多半难以治愈。《医宗金鉴》有歌曰:“一恶神昏愦,心烦舌燥干,疮色多紫黑,言语自呢喃。二恶身筋强,目睛正视难,疮头流血水,惊悸是伤肝。三恶形消瘦,疮形陷又坚,脓清多臭秽,不食脾败难。四恶皮肤槁,痰多韵不圆,喘生鼻动甚,肺绝必归泉。五恶时引饮,咽喉若燎烟,肾亡容惨黑,囊缩死之源。六恶身浮肿,肠鸣呕呃繁,大肠多滑泄,脏腑败之端。七恶疮倒陷,如剥鳝一般,时时流污水,四肢厥逆寒。”这些只能作为参考,决不能有“七恶”就放弃不治,应有与疾病做斗争的精神。遇情况特殊,动手术时应特别慎重。
十、辨顺逆
每种疮疡的发生都有它的顺逆,可分为初起、成脓、已溃、生肌等四个阶段来观察。
1.初起“顺证者”:由小而大,顶尖根束,色赤发热,肿疼痛,日渐肿高;逆证者:色暗微肿,顶平根散,不热不疼,身体倦怠。
2.成脓“顺证者”:肿热痛,皮薄光亮,饮食知味,二便调和;逆证者:肿坚黑紫,脓成不腐,口干作渴,烦躁不寝。
3.溃后“顺证者”:肿消痛止,脓稠色鲜,腐肉易脱,身体轻便,口和能食;逆证者:破烂脓稀,或时流血水,臭秽难近,肉坚不腐,肿痛不减,心烦失眠。
4.生肌“顺证者”:腐脱新生,肉芽鲜红,疮口易敛,无痛微痒,饮食增进;逆证者:脓水清稀,新肉不生,色败腐臭,身热不退,饮食难进。
顺逆证候,别有歌诀,可以概括为两种不同情况。《医宗金鉴·顺证歌》曰:“顺证初起小渐大,憎寒壮热渐疼痛,气盛顶尖高肿起,血盛根脚收束红。阳证二七脓熟溃,阴证廿一脓始成,腐脱新生饮食增。疮形虽大终无害,老少壮弱俱成功。”《逆证歌》曰:“逆证黍米不知疼,漫肿不热顶塌平,未老白头坚且硬,舌干烦躁不生脓。肉肿疮陷猪肝紫,遗尿直视并撮空,眼神透露精神短,身缩循衣唇吻青,面若涂脂皮枯槁,唇白腹胀定难生。已溃内坚皮破烂,腐后心烦脓水清,新肉不生多臭秽,低头项软憔悴容。阳病指甲青必绝,阴病颧红命必终。鼻生烟煤谵妄语,新肉板片泻直倾,面色土黄耳枯黑,人中抽缩沟坦平。口张气出无回返,鼻孔相随息行,汗出如珠不易散,血水如柿痰胶凝。肉绽烂斑神离乱,满面黑气惨天庭,绵溃内似葡萄胎,眼眶迷漫黑气浓。以上无论肿与溃,但逢此症悉属凶。”
§§中篇 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