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5000000005

第5章 四代医杰展现风采

姚氏“大和医室”的四代传人有姚树森、姚树棠、姚树锦、姚树铮、姚树绵、姚树锋、王凤楼、宋培林、陆秀芳等中医专家,在此逐一介绍于下。

姚树森(1921~),系兴华先生长子。虽然已达耄耋之年,但仍指导弟子传授家学,率太和五代传人在家乡武安一带努力工作,为乡亲救治疾苦,为家乡培育人才。少年时就酷爱家学,习诵大量中医启蒙读物;青年时考入天津药剂生讲习所攻读药理两年;毕业后在北京药厂任药剂师3年。因崇尚家学而回故里,继续攻读医学,广泛涉猎中医典籍,业就悬壶,后来西安随父从医。

姚树森高小毕业之年,正好12周岁,时适该县教育局招聘教员,按考分被录取,因年幼未果。他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喜读经史政哲,善于书写总结,所学之书必有心得笔记,在西安随父行医中,整理出大量医案、医论,同道交口称赞。解放后加入西安市中医学会,对其工作认真负责,才华出众,准备培训委以重任。1953年因故返回桑梓,在族人及乡亲的倡议下,创办了武安县中医业余学校。1956年4月,城关菜园、沙沟门外麻疹流行,他运用祖传针刮疗法,3天内治疗300余人,被人赞叹不已。后在县中医医院工作,直至退休,于1961年负责编印《中医验方集》。

数十年来兄弟间相互探视,谈论医道,切磋医术。尤和三弟树锦过往甚密,常以书信往来,互换论文,交流经验,回忆继承挖掘前辈医学遗产。树森在树字辈为长,对先辈医绩琅琅上口,如数家珍。

姚树棠(1923~),系兴华先生次子。原任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市中医学会内科、妇科委员,1972年代表西安出席全国气管炎分型会议。树棠先工药后习医,故谙熟药性。早年受族中影响对中药颇感兴趣,是二代传人占贵先生的得力助手。其对中药的真伪鉴别、炮制加工及丸散膏丹的制作无所不能。自古学医先识药,树棠在深厚的药学基础上,又系统地学习了医学典籍,经父亲指点熏陶,1950年考取中医师资格,在西安“广泰堂”(今民生大楼对面处)、“太和堂”(竹笆市)等中药店坐堂行医,1955年加入双仁府联合诊所。后在西安中医业大先预科后本科毕业,留任方药教研组讲师。1959年受聘到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任中医科主任,直至退休。在任时先后培养了众多中医人才,有西安市中医学徒班1至5班学生,有中医学院学生,有西学中班医师,有各地来西安进修的医师,约500余人。树棠淳朴厚道,耐心细致,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员深受启迪。

60年代后,全国掀起了学习中医高潮,各地中医班蓬勃兴起,学员之众空前,历时数载。树棠应西安新城区之解放门、中山门、长乐坊等数家中医学习班之邀和三弟树锦联袂主讲,达数年之久,以讲《中药学》、《方剂学》为主。1974年后还任红会医院西学中班1至9期班主任,除上述两门课外增讲《内经》一门。还曾主编《方剂学讲义》,并著有《太和医案选》刊行于世。先后在《陕西中医》、《陕西日报》、《陕西科技报》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40余篇,如用葛根汤化裁治疗颈椎病、犀角地黄汤合活血化瘀汤治疗骨髓炎高烧100例、妇科崩漏100例的临床治疗等,贡献秘验方300首,部分被省、市验方新编录用。

姚树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病人体贴入微。行医60载以治疗内科疑难杂病著称,又精于妇儿外科。一生中自拟有效经验方剂甚多,如“祛脂通脉糖浆”对冠心病的治疗有90%以上疗效,作为科研成果推出。目前已79岁高龄仍体魄健壮,两年前还应红十字会医院专家门诊上班,每周1次。

姚树锦(1936~),系兴华先生三子,九三学社成员,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西安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是四代传人中最负盛名之代表。早年立志学医,聪慧好学,从小学起就开始习诵中医启蒙读物,中学时代便广泛涉猎医学典籍、名家著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读书有计划、有心得笔记,每逢假期侍医在侧,受父亲教诲,进步很快,日积月累,奠定了相当深厚的基础。每每看到家父治疗顽难沉疴,更加深了对中医学仰慕之情,从那时起便习作医论、医案让父亲指导,一心想进入中医学界学习。但其父却另有思路,认为“儒可通术,术非儒不精”。故送子先就读于大学文科,积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以达文为医用之果。

1958年全国上下先后成立了中医医院、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等大型医疗教学机构,还对声名卓著的中医专家聘进医院,树锦随父在市第二医院中医科行医。工作后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有时也接诊一些疑难病证,遇有不明者,求教于父。随着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中医在治疗疾病中也大显身手,解决了一些当时西医无法治疗的棘手病和疑难病,使当时西医界受到了很大震动,同时对中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后在全国出现了风起云涌的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形势。

1959年在建国十周年之际,姚树锦以中医治疗“中毒性紫癜病四例报告”经验介绍制成了专版,向国庆献礼(此稿还发表于1959年《西安卫生》杂志上)。之后流感在全市盛行,以祖传验方“清瘟汤”投入大量的门诊治疗,每日接诊病人达160人次,因此方简、便、廉、验,著文发表推广于世,后被西安医学院《中医治疗常见病的研究》一书所收录,又被第四军医大学制成“清瘟片”广泛运用于临床。姚树锦除大量医疗工作外,还协助家父带教成都中医学院和陕西中医学院实习生、西安市中医徒弟班的1、2、4、5班学徒生,各科室病房的会诊大多相邀前往,并兼任了不少正常和业余的教学工作。1962年在其父授意下撰写了《太和医室内妇儿科秘录》,当时在医务界影响很大。直至1964年陕西中医学院招聘师资提高班学员时,树锦有幸被市局荐举前往。在全班20余名学员中,都是行医均在10余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年资较高的医师,多数是各医院的科主任、院长,惟独树锦大夫年龄仅28岁。通过两年系统认真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医学的理解,提高了中医的理论知识,从而开阔了思路,扩大了眼界,使其中医理论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师资班毕业后,他又被调至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

当年中医医院,确是名家高手、人才汇聚之处,有声誉卓著的名流,有身怀绝技的专家。姚树锦怀着如饥似渴之愿望,向长者求教问询,勤阅病历,选精摘录,虽处“**********”时期其求知之心未泯。门诊病房按期轮换,学习掌握专科病治疗之规律经验,颇得病家信赖。

70年代初,全国再次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高潮,西安举办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姚树锦出任教师,将他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光,奉献给医学教育事业。在从教中,他先后讲授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各家学说》、《内科学》、《伤寒论》、《儿科学》等,是授课科目最多的教师,也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他授课时用词丰富,生动形象,善引典故,结合临床,深入浅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概括性强。他深知要想育人,必先充实自己,因而备课充分,广阅经典医籍,联系西医知识,针对不同的学员结构,撰写各类讲稿百万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体会,甚至将家传之秘方也公布于众,启迪大家开阔思路,提高兴趣。针对西学中人员的特点,授课中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讲述,有利于西医人员学习、理解、掌握中医知识,不但能提高教学和临床效果,而且能提高学员钻研中医科学的决心。事实证明,正是这一大批西学中人员,日后均成为各级医疗单位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办班也由开始办西学中普及班、专科人员学习班、经典著作专修班,发展为二年制西学中提高班,三年制西学中研究班,至最后开办的在职高年资中医师提高班。为全省培养了数千名西学中人员和高级中医师,从原来负责西学中教研组工作到成为西学中班班主任。

在长达20多年的西学中教学工作中,还同全国各地之中医院校、中医研究院、各地区的医院、中医院、医疗卫生机构连接成网,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为办好西学中班先后5次到全国各地学习考察,吸取他人的办学经验。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长沙、杭州、太原等地,并在上述地区往返数次去指导西安在当地实习的西学中学员。办学中还将全国各地的专家、名人、学者、教授请到西安来开办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及科技研究等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当年有陈可冀、董建华、黄文东、方药中、黄星垣、时振声、邓铁涛、赵绍琴、危北海、焦树德、孟澍江、沈自尹、贾得道等,特别是山西中医研究所贾得道所长曾多次来西安进行指导交流与合作,并且从以上大师身上得到了可贵的经验、良好的学风。

与此同时,姚树锦还被全省各地邀请作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如在延安、渭南等地,在西安地区那就更多了,本省市各级医院自不赘言,还有各中央驻陕、各兵种驻陕的医院机构,各大型企业的职工医院,各医学院校等。如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医专的专题讲座;第二炮兵系统医疗机构的通讲《伤寒论》专著;铁路系统医院、空军系统医院通讯兵系统医院、石油系统医院、纺织医院、西电医院、四十七军、省中医学院西安函授站,西安大学医疗系,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陕西分校,西安新城卫生局中医徒弟班等多家医疗机构长期任教授课达数年之久。

姚树锦先生行医40余年,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征途中,他以十年为单位,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学习继承,研读经典,掌握基础理论,广泛临证认识常见病、多发病的共性;第二步是整理继承,将所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应用于专科专病的治疗,在承袭家传秘宗的同时,把中医学宝库的经方、验方、时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系统总结,掌握规律,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第三步是研究继承,针对临床难证疑证,选题定向,理清思路,找准突破点,取得疗效并注入新的理解和认识,迈入研究创新的境界。

姚树锦先生在教学期的前十年整理继承阶段,是一生中最辛苦、最富有思想性的时期,除教学工作外,每周还坚持两次门诊。除治疗专科病外,且疑难病证逐渐增多,其扶正固本思想也逐渐形成,文章也陆续发表,介绍了有关临床上对常见病、专科病、妇科病的治疗,其中都寓有“扶正固本”思想,特别在冠心病治疗中提倡的“扶正气、固根本、开化源、增动力、执中央、运四旁”的18字方针,以及治疗中强调判断正气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斟酌正邪斗争情况,衡量标本虚实的性质,确定辨证论治的依据,以祛邪勿伤正,扶正勿留邪,治病勿犯胃气为治疗总则。且用药勿忘补气要行气,补血要疏络,补阴要助阳,补阳要合阴,以达疏理气机,促进升降而致和平。

进入第三阶段,各种成果明显涌现。在教学上以讲《中医基础》、《伤寒论》为主,重点培养三年制研究班和高年资中医师提高班,给医界输送高级医务人员。在临床上以治疗疑难杂病为主,如肾病之肾衰、尿毒症,各种各期癌肿,各类型、各阶段之红斑狼疮。而且还被省市各大医院、兄弟医院、驻地医院等请往会诊。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还给港澳台胞,归国和探亲侨胞,东南亚、日本友人及欧美朋友诊病。从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辨证论治规律,有了经验方、专用方、特效方、对套药、专用药、精品细料药的使用,如健脾益气的芪薏四君子汤,健脾理气的消胀理气汤,治疗紫癜性肾炎血尿宁,颈椎病的颈病宁,红斑狼疮病的解毒Ⅰ号、Ⅱ号;对药吴萸与黄连,三七与沉香,仙茅、仙灵脾与巴戟肉,杜仲、川续断与骨碎补等,以及应急而用的麝香、牛黄、犀角、西红花之精品细料药。并且研制出了成果药,其中固本咳喘丸、胆胃通降片系准字号药品,早已于80年代中期投放市场,畅销国内及海外。健身先天宝胶囊及酒剂应市后,为药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固本咳喘丸荣获陕西省医药管理局1988年医药新产品三等奖,行销国内外南亚等40多个地区和国家,为我国增加了外汇收入。颈病宁研制后被红会医院制成片剂广泛运用于临床,效果良好;太和感冒巾、太和合欢巾等获第二届、传统医学“超人杯”优秀成果大奖及国际优秀大奖。目前尚有西安市科委立项课题;“血尿宁胶囊治疗紫癜性肾炎血尿临床及实验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1992年姚树锦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出席在新加坡召开的“中医与针灸走向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关于中医药与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设想及措施”的发言受到大会的重视。同年受马来西亚邀请前往为其中医界作了数场学术报告及讲座,并和当地名流结为好友,促使日后他们数次来西安投资办企业。1993年8月在西安参加了“海峡两岸(台湾—西安)中医学术研讨会”,同与会的台湾方面专家、教授、同行畅谈,对加深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友情往来起到了积极作用。之后又为台湾中医同道举办了3期中医讲学班。1996年11月韩国同道郑淳九、具本鹤中医师对治疗风湿、类风湿病前来西安求教,他作了明确解答和无私的传授,使同道甚为满意。姚树锦为中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努力,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姚树锦先生的社会兼职主要有:西安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省武安市政府医药顾问,马来西亚海鸥集团总公司医药顾问,九三学社西安光明中医药培训学院顾问,香港中华医学研究会研究员,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陕西分校副校长;并担任西安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名誉理事长;陕西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卫生厅药品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卫生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光明中医杂志》及《陕西验方新编》编委等职。

陆秀芳(1938~),乃姚树锦之妻。陕西汉中市人,毕业于陕西省卫生学校,资深主治医师。1958年当实习大夫之际,幸遇姚兴华先生,慕其医术,此后陪老先生上班抄方,诊病查房,学习医学知识,有了较快的进步。在从医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不忘老先生的教诲,应用家传秘方治病,每获奇效。70年代又参加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对中医之兴趣日益浓厚,并在树锦先生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鼎力相助,使其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取得瞩目的成绩。虽然目前已退休,但仍坚持诊病疗疾,与先生共议诊断、治疗方案,配合默契,对患者尽职尽责,赢得同道交口称赞。

姚树铮(1942~),系兴华先生四子,高级教师,针灸医师,任西安坤中巷小学校医。受家学影响,少时曾大量习颂中医启蒙读物,后从事教书育人,长于书法绘画,酷爱针术为民义诊,其人谦恭好学,热爱学校卫生保健事业。任新城区教育系统红十字会理事,西安美术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学校卫生研究会会员,中国学生体质调研员。1980年至1990年还在解放门中医学习班任教务主任,兼任针灸教师。曾在《陕西中医》、《陕西少年报》、《学校卫生》等报刊发表数十篇文章,并协助家兄树棠研制“祛脂通脉糖浆”。因其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突出,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1980年被评为中国红十字会先进会员。因其突出的工作成就,所在学校1998年荣获卫生部授予的“中国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

姚树绵(1945~),系兴华先生五子。曾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主治医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现任政协西安市新城区委员会副主席。姚树绵年少时受家传影响,便涉及中医丛书,尤对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倍感兴趣,为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曾任西安市三十五中学校医和西安市教委体育卫生处专职干部,并创建了陕西省首家为中小学生服务的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被任命为所长,对中小学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进行了科学研究,在全国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派专家教授(其中包括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两次到该所学习考察,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撰文发表赞誉文章。1993年树绵任新城区卫生局副局长,主管全区卫生业务工作,使该区中医事业有了较大地发展。其社会职务有:全国学生营养学会理事,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西安市中医学会理事,西安学校卫生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安市新城区中医学会理事长,西安新城区西医学会理事长,西安市新城区红十字会会长,全国《学校卫生杂志》西安站站长等职。

姚树锋(1947~),系兴华先生六子。受家学影响,自幼酷爱医术。他不仅认真研读父辈留下的大量医籍、秘录,又考入中医学院深造。曾随医疗队到秦巴深处为百姓治病,到铁路工棚为工人送药。因其长期在一线的医疗实践,功底渐丰,形成自己的观点,即突出以正气为本,固本祛病,又强调人以气血阴阳为主,从整体出发,才能抓住关键,中医辨证诸多,但以气血津液辨证最为根本,他认为人体健康与否,关键在于气血津液是否充足,也就是人体内的能量和动力是否充盛。并认为“太和医学”基本思想是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文化讲天地人,在社会生活中人类的关系分你我他,在色彩中有黑白灰,讲的都是一分为三,中医学上讲精气神,讲阴阳与平衡也是一分为三。1984年姚树锋开设了“太和医室”,使祖业重放光彩,他以治肝胆、胃病为主,潜心研制出胃灵丹、肝胆净,每获良效。同时经过数十次的临床实践,研制成调气补血、疏经活络、逐瘀生新之“太和玉容散”。通过省级鉴定,新世纪初该药将成为国家准字号药物,已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国家重点专利推荐。姚树锋系中国农工党党员,1986年至今连任四届新城区卫生协会副会长,1996年被选为西安市政协委员。

王凤楼(1945~),系兴华先生晚年所收徒弟之一。1961~1967年就学于先生门下,以习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及60年代五大中医学院教材为主。常随老师会诊疑难,巡诊病房,应邀下基层,到部队,去厂矿、乡村,为患者服务。学习期间恭录老师医案、医疗经验约十余本。并协助姚树锦抄写《太和医室秘录》、《姚兴华医案》,还为之抄写中医讲稿、讲义等,深得先生之传。1974年在西安市中医医院进修1年,曾参加经典著作《金匮》学习班一期半年,又再度考入首届中医函大学习毕业。在姚树锦先生学术思想影响下,从治疗常见病、专科病,发展治疗疑难病。80年代中期先后开设杂病科、肝胆脾胃科、肾病、血液病科、疼痛风湿病科,1990年代后又以治红斑狼疮、肿瘤等疑难病为主,并应邀在莲湖区开设肿瘤专科门诊。撰写论文10余篇,在《陕西新医药》、《陕西中医》、《陕西中医药研究》发表,曾参加长安国际中医学术大会、海峡两岸中医学术研讨会等。1997年起在“树锦国医馆”应诊,以完成太和夙愿。

宋培林(1944~),系兴华先生晚年所收第二位弟子。投师学医6年,好学不倦,善于钻研,师古不泥于古,学徒期间,笔录万言,颇受老师赏识。他笔录整理老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经验,字斟句酌,撰成《姚兴华医话》。出师后深究中药数载,对药物知识收获颇多,炮制加工别具一格。继经中医函大深造后而执医,在边远基层工作,认真负责,结合师传之秘,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妇儿病的治疗,得心应手。且对整骨推拿一术颇有灵性,尤其是跌扑闪挫之类小疾,常手到病除。后专事骨关节疼痛之证,采用手法治疗多获良效。

同类推荐
  • 24节气与食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24节气与食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根据二十四节气进行食疗保健,正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自保自疗方法。愿这本书能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21世纪是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纪,是保健养生成为人人推崇的世纪。如何保健养生,保健养生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其中,根据祖国中医学,养生学挖掘、整理出的,顺应24节气的保健养理念与方法尤为令人耳目一新,展现了别开生面的保健养生新理念。
  • 预防老年人跌倒知识读本

    预防老年人跌倒知识读本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既包括生理、病理、药物、等内在因素,也包括灯光、路面、台阶等环境因素,以及卫生保健水平、是否独居等社会因素。
  • 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

    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

    如何吃出美味?吃得健康?《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来告诉你。《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内容涉猎广泛,不仅涉及有生命各阶段、职业分工、四季、提升机体状态、疾病,还有中华八大菜系、地方特色小吃、国外美食名吃等方面的营养调配、美食特点等,相信该书是不可多得的保健类图书。《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还策划全面。每个小板块,不仅涉及有营养需求、膳食原则,而且还着重介绍烹调要点、饮食宜忌、美食推荐。
  • 杨力讲环境养生

    杨力讲环境养生

    本书内容包括:天人合一与环境养生、气与环境养生、阴阳平衡与环境养生、五行与环境养生、居住环境的“风水”与养生、居室环境与养生等内容。
  • 糖尿病调治养护手册

    糖尿病调治养护手册

    糖尿病是常见的“富贵病”之一,被冠以“三高”疾病之一,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危害人体的心、脑、肾、血管、神经、皮肤等。据有关调查报告,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在世界上,发生得最早、最多、也最严重。据统计,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病人,有78%以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热门推荐
  • 一指压天

    一指压天

    天命犯逆,大劫降临,魔体逞威!心有执着之念,修圣书,悟不朽浮屠!仙途险恶,然男儿立于世间,该当逆天而上,一指……压天!
  • 青春只有一次必须疯狂!

    青春只有一次必须疯狂!

    我不太会总结!很好看。只是更得有点慢!至于内容,我觉得很好看!!大家来看看吧!
  • 微成长

    微成长

    三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好朋友展开,以相对幸福的优等生艾莉的亲身经历和雕琢来完成几段成长故事,拼凑起她们共同的青春。
  • 三只狮子

    三只狮子

    《三只狮子》(A Tale of Three Lions)是哈葛德“艾伦·夸特曼”(Alan Quatermain)系列冒险小说中的一部。艾伦·夸特曼是当年发现“所罗门王宝藏”团队中的一员。在这部小说中,他再次深入非洲大陆,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猎狮之旅,而且,这一次与他同行的,是他的儿子哈利……哈格德的非洲小说所具有的想象力,远远超过了当代畅销书的水平。
  • 天心塔

    天心塔

    一个小乞丐偶然的“自杀”使他无意间进入了主宰空间得到了天心塔,并修炼天心诀成就主宰的传奇······
  • 女神是怎么养成的

    女神是怎么养成的

    个普通的女孩刘晓风,却受到了全班最帅男生的亲睐。她的性格温和,从不主动,可是为什么却越走越远?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意?后来的孤单却碰上了人际大危机,从小便是不善交际的她,怎么相处?难道只能受欺负?那个蜕变之夏,她迷上了一个歌手,和她同年龄。她努力地去改变自己,用三个月,美白,瘦身,练歌,她希望有一天,可以让少年看到自己。只因为,那个少年,在她的梦中。曾经的暧昧对象到头来却与她做朋友,一起上艺校,他为了她,她却为了他。终于如愿以偿,可是为什么她心中的偶像却不是梦中的那样子。她还是喜欢他。走到最后,一个是她爱的,一个是爱她的,又该如何选择?那纯纯的青春。那些年的事情,那个令你心动的人,你还记得吗?
  • 血煞天魔诀

    血煞天魔诀

    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个从边陲小地长大的少年,为了知道自己的身世,破除天地的诅咒,一路高歌狂飙,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天下。。。
  • 洪荒密钥

    洪荒密钥

    风皓辉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因关乎自己身世的神奇玉佩上的图案而起,引发了风皓辉极其死党姜羽的好奇探索,探索中误穿梭到地球次元面的一个隐士小村庄,此村庄有着关乎地球远古文明消失的秘密,探索中,几人意外开启了村庄第50个未知房间,被分散传送到了一个未知位面,开始了神奇修行的道路,地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秘密,洪荒时代到底隐藏着一个怎样的惊天大密,一切尽在洪荒密钥。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 魔狱秘史

    魔狱秘史

    一个被困在在魔狱中两千年的少年,出来后发现仍然没有逃脱那张编织了几千年的阴谋巨网。是继续被人利用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还是跳出棋盘成为那下棋之人。超越生死,人心争斗,信任危机。两千年前的手机?能看到鬼?且看智慧超群的书呆子如何跳出棋局,探寻人类起源之谜。每日18.00前更新,希望各位看官老爷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