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冬至的饮食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诸如馄饨、饺子、汤圆、冬至盘、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数十种。
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从古至今,中国都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所以各地在冬至也有不同的饮食风俗。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每到农历冬至这一天,不论贫富,饺子都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正如民间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此外,中国许多地方还有冬至节吃馄饨的风俗。据《燕京岁时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这天,京师人家多食馄饨。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吃汤圆
在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因此,当地便有了“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号,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一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是中国传统的美味食品,南北各地有不少汤圆的名品,如宁波汤圆馅多皮薄,糯而不粘;长沙姐妹汤圆洁白晶莹,香甜可口;温州县前汤圆用料考究,甜美味香,都是驰名的美味食品。此外,台湾的菜肉汤圆、成都的赖汤圆、贵阳的八宝汤圆、安庆的韦家巷汤圆,也是风味独特的美味食品。如今人们不仅冬至吃汤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汤圆 。
吃年糕
从古至今,人们在冬至日还有喜吃年糕的习俗,而且要做三种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丝、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关于年糕的来历,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都躲藏起来休眠了。“年”饿得不得已时,就下山伤害百姓,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年糕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年糕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人们看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为春耕作准备了。于就把“年”与“高”联在一起,称作为年糕(谐音)了。
吃赤豆糯米饭
中国民间还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关于它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传闻。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除此之外,冬至还有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延伸阅读
年糕的来历
中国的年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极富神话色彩。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藏起来休眠了。“年”饿得不得已时,就下山伤害百姓,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年糕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年糕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人们看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准备了。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目的为了喂“年”度关,于就把“年”与“高”联在一起,称作为年糕(谐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