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就要对症下药,投其所好,恰到好处的满足别人的需要。
投其所好是经商中的绝招。经商中,以小利俘虏对方,虽然会失去一部分利益,但将来会得到更多,所以在经商中当你的客户或朋友遇到困难时,你不妨付出真切的关心来安慰他。即使对方只是一个陌生人或本就是你的对手,他也会因你的真心相待而感激万分。同样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处处为他人着想,处处关心他人,这一糊涂处世的法宝将使你广交朋友,也使你的事业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为了更好的发展,胡雪岩希望得到左宗棠的帮助。为了与左宗棠拉上关系,胡雪岩颇费了一番心思,但他初次拜见左宗棠时,左宗棠听到些关于胡雪岩与太平军关系的传言,颇多戒备,甚至不给他让座,“晾”了他一把。而胡雪岩也是不急不恼,仅仅是通过了两件事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引为知己。
第一,献米献钱。胡雪岩回杭州,带去1万石大米和10万两银子。本来,这1万石大米有一个名目,就是当初杭州被围时,胡雪岩与知府王有龄商量,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采购大米,以救杭州粮绝之急。胡雪岩购得大米1万石,运往杭州,但无法进城,只得将米转道宁波,现在,杭州收复,胡雪岩将这1万石大米运至杭州,且将当初购米款两万两银子,面交左宗棠。他既恢复了公事,以此证明自己并非携款逃命,又无偿捐给左宗棠1万石大米。那10万两银子,则是胡雪岩为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军自我约束不要扰民而自愿捐赠的犒军饷银。
清军打仗,为鼓舞士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攻城部队只要攻下一座城池,3日之内,可以不必遵守禁止抢劫、奸淫的军规。胡雪岩献出10万两银子,是要换取官军守法。同时,这笔赏钱的出现,大大鼓舞了士气,以后作起战来自然勇猛,这正是左宗棠在战前所需要的。
第二,主动承担筹饷重任。左宗棠几十万兵马东征,镇压太平军,每月需要的饷银达26万两之巨,当时,朝廷用兵打仗采取的是“协饷”的办法,也就是由各省拿出钱,做军队粮饷之用,实际上,各支部队要自己想办法筹饷。听到左宗棠谈起筹饷的事,胡雪岩毫不犹豫地表示,他愿意尽一份力。
胡雪岩做的这两件事,的确做到了对“症”下“药”,也是一下子“药”到“病”除。由此,左宗棠成为胡雪岩在官场上更有力量的靠山。后来,也是因为左宗棠的大力举荐,胡雪岩得到朝廷特赐的红顶子。
所谓对症,因为粮食、军饷都是左宗棠此时最着急也最难办的事。杭州刚刚收复,善后是一件大事,要取得成效,首先要有粮食。当时,镇压太平军实际上是左宗棠与李鸿章协同进行,太平军败局已定,左宗棠当然想争头功,这个时候,粮草军饷也是当务之急。没有粮饷,就无法进一步展开攻势,一旦军饷无法及时发放,部队无法约束,就会酿出乱子,更别想以此取得战胜太平天国的头功了。
胡雪岩解决了令左宗棠头痛的难题,左宗棠哪里还有不赏识的道理!用左宗棠的话说,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不但杭州得救,而且肃清浙江全境,他也有把握。难怪胡雪岩再去拜见左宗棠时,左不仅让座,而且谈及筹饷时,他马上吩咐留饭。
对症下药,说到底,就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投其所好,满足对方的需要,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要成功不仅仅要会吃亏,而是要懂得如何吃亏,怎样去吃亏。真正会吃亏的人并不糊涂,因为他们懂得,适时满足了他人的需要,即便是由此付出一些代价,那也是值得的。